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49)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49)

1. 自汗

桂枝湯,治傷寒脈浮,自汗惡寒。(方見傷濕。),朮附湯,治中濕脈細,自汗體重。(方見心痛。),防己黃耆湯(見身重。),當歸六黃湯(見盜汗。)

黃耆建中湯,治血氣不足,體常自汗。

黃耆,桂(各一錢半),白芍藥(三錢),甘草(一錢)

每服五錢,水一盅半,姜五片,棗二枚,煎八分,去滓,入稠餳一大匙,再煎服。舊有微溏或嘔者,不用餳。

耆附湯(《濟生》),治氣虛陽弱,虛汗不止,肢體倦怠。

黃耆(去蘆,蜜炙),附子(炮,去皮臍。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十片,煎八分,食前溫服,未應更加之。

參附湯,治真陽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氣短頭暈。

人參(一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

上分作三服,姜水煎。

黃耆六一湯,治男婦諸虛不足,肢體勞倦,胸中煩悸,時常焦渴,唇口乾燥,面色痿黃,不能飲食。常服平補氣血,安和臟腑。

黃耆(六兩,去蘆,蜜炙),甘草(一兩,炙)

每服五錢,水一盞,棗一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一方,加白朮、白芍藥。

玉屏風散(《得效》)

防風,黃耆(各一兩),白朮(二兩)

每服三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六分,不拘時溫服。

調衛湯(東垣),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外寒。

黃耆,麻黃根(各一錢),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湯洗七次,各五分),豬苓,羌活(各七分),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三分),五味子(七粒),蘇木,紅花(各一分)

上㕮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中風證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羌活勝濕湯

甘草(炙,三錢),黃耆(七分),生甘草(五分),生黃芩,酒黃芩(各三分),人參(三錢,助氣益胃,以上藥瀉胸中熱),川芎,藁本,防風(各三分),獨活(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以上風藥勝其濕),細辛,蔓荊子(各三分),薄荷(一分,以上清利頭目)

上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半,後入細辛等四味,再煎至一盞,熱服。

七氣湯(見氣。)

理氣降痰湯

桔梗,枳殼(麩炒),橘紅,半夏(曲炒),茯苓(去皮),香附(童便浸),貝母(各一錢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涼膈散(見發熱。)

建中湯,治表虛自汗。

芍藥(五錢),官桂,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本方加黃耆二錢,名黃耆建中湯,治虛勞自汗;加當歸,名當歸建中湯,治婦人血虛自汗;其自汗漏不止者,加桂一錢,熟附子半個,名桂枝附子湯,煎,空心服。

白話文:

自汗

桂枝湯,治療傷寒,症狀是脈象浮,自己出汗又怕冷。(藥方在治療濕氣的篇章裡。) 朮附湯,治療體內有濕氣,脈象細,自己出汗且身體沉重。(藥方在治療心痛的篇章裡。) 防己黃耆湯(在講述身體沉重的篇章裡。) 當歸六黃湯(在講述盜汗的篇章裡。)

黃耆建中湯,治療氣血不足,身體常常自己出汗。

黃耆、桂枝(各一錢半)、白芍藥(三錢)、甘草(一錢)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加生薑五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八分,去除藥渣,加入一大匙濃稠的麥芽糖,再次煎煮後服用。如果原本就有輕微腹瀉或嘔吐,就不要加麥芽糖。

耆附湯(出自《濟生方》),治療氣虛陽弱,虛汗不止,四肢倦怠無力。

黃耆(去除蘆頭,用蜂蜜炙烤)、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和臍部,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十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溫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劑量。

參附湯,治療真陽不足,呼吸急促,自己出汗、盜汗,氣短頭暈。

人參(一兩)、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和臍部,半兩)

將以上藥材分成三份,用水加薑煎煮。

黃耆六一湯,治療男女各種虛弱不足,四肢疲勞倦怠,胸中煩悶心悸,常常口渴,嘴唇乾燥,面色萎黃,食慾不佳。長期服用可以平補氣血,調和臟腑。

黃耆(六兩,去除蘆頭,用蜂蜜炙烤)、甘草(一兩,炙烤)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加入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服。有個藥方,再加入白朮、白芍藥。

玉屏風散(出自《得效方》)

防風、黃耆(各一兩)、白朮(二兩)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六分,不拘時間溫服。

調衛湯(東垣所創),治療濕氣太重導致自己出汗,補養衛氣虛弱,體表虛弱不能抵禦外來寒邪。

黃耆、麻黃根(各一錢)、生甘草、當歸梢、生黃芩、半夏(用湯洗七次,各五分)、豬苓、羌活(各七分)、麥門冬(去除中心)、生地黃(各三分)、五味子(七粒)、蘇木、紅花(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切碎如豆粒大小,作為一服的劑量,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去除藥渣,稍微熱的時候服用。中風一定會自己出汗,如果出汗太多就不能再次發汗,所以禁用麻黃,而使用麻黃的根部。

羌活勝濕湯

甘草(炙烤,三錢)、黃耆(七分)、生甘草(五分)、生黃芩、酒黃芩(各三分)、人參(三錢,幫助氣並增強胃的功能,以上藥物可以疏泄胸中的熱)、川芎、藁本、防風(各三分)、獨活(二分)、升麻、柴胡(各五分,以上藥物可以祛除濕氣)、細辛、蔓荊子(各三分)、薄荷(一分,以上藥物可以清利頭目)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服的劑量,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一碗半,然後加入細辛等四味藥材,再次煎煮至剩一碗,趁熱服用。

七氣湯(在講述氣的篇章裡。)

理氣降痰湯

桔梗、枳殼(用麩皮炒)、橘紅、半夏(用曲炒)、茯苓(去除外皮)、香附(用童便浸泡)、貝母(各一錢二分)、桂枝、甘草(各五分)

用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涼膈散(在講述發熱的篇章裡。)

建中湯,治療體表虛弱導致自己出汗。

芍藥(五錢)、官桂、甘草(炙烤,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服的劑量,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紅棗兩顆,煎煮至剩一碗,飯前服用。本方加入黃耆二錢,就叫做黃耆建中湯,治療虛勞導致的自己出汗;加入當歸,就叫做當歸建中湯,治療婦人血虛導致的自己出汗;如果自己出汗止不住,就加入桂枝一錢、熟附子半個,就叫做桂枝附子湯,煎煮後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