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30)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30)

1.

龍腦安神丸(《集驗》),治男婦小兒五積癲癇,無問遠年近日,發作無時,但服此藥,無不痊愈。

龍腦(研),麝香(研),牛黃(各三錢,研),犀角屑,茯神(去木),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硃砂(水飛。各二兩),金箔(三十五片),馬牙硝(二錢),甘草(炙),地骨皮,桑白皮(各一兩,炒)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如有風癇病歲久,冬月用溫水化下,夏月用涼水化下,不拘時候。如病二三年,日進三服。小兒一丸,分作二服。又治男婦虛勞發熱喘嗽,新汲水一盞化開服,其喘滿痰嗽立止。又治男子婦人語澀舌強,食後溫涼水化下,日進三服。

龍齒丹,治因驚神志恍惚,久而成癇,時發時止。

龍齒(研),白殭蠶(炒),白花蛇肉(酒浸),硃砂(水飛),鐵粉(研),石菖蒲,遠志(去心),木香橘紅(去白),麻黃(去節),天麻,天南星(薑製),人參(去蘆,各半兩),紫蘇子(一兩),龍腦(研,半錢),全蠍(二錢半,炒),麝香(一錢,另研)

上為細末,次入研藥和勻,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五丸。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湯下。

三聖散

瓜蒂(揀淨,炒微黃),防風(去蘆。各三兩),藜蘆(《聖惠方》減用之,或一兩,或半兩,或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約半兩,以齏汁三茶盞,先用二盞煎三五沸,去齏汁,次入水一盞,煎至三沸,卻將先二盞同一處熬二沸,去渣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

清神湯,治心熱,痰迷胞絡。

茯神(去皮木),黃連(各二錢),酸棗仁(炒),石菖蒲,柏子仁(去殼),遠志(各一錢,甘草同煮,去骨),甘草(五分)

痰壅,加南星、半夏、橘紅、栝蔞仁、竹瀝、薑汁。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承氣湯(見大便不通。),東垣安神丸(見虛煩。),通聖散(見眩暈。),星香散(見中風。)

《楊氏》五癇丸,治癲癇潮發,不問新久。

白附子(半兩,炮),半夏(二兩,湯洗),皂角(二兩,捶碎,用水半升,揉汁去渣,與白礬一處,熬干為度,研),天南星(薑製),白礬(生),烏蛇(酒浸,各一兩),全蠍(炒,二錢),蜈蚣(半條),白殭蠶(炒,一兩半),麝香(三字,研),硃砂(二錢半,水飛),雄黃(水飛,一錢半)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生薑湯送下,食後服。

犀角丸(河間),治風癲癇,發作有時,揚手擲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暗倒屈伸。

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一兩),薄荷葉(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不拘時。如覺痰多即減數。忌油膩、炙爆。

白話文:

癲癇

龍腦安神丸 (出自《集驗》),能治療男女老幼因五臟積聚引起的癲癇,無論是多年舊疾或是新發病症,也不管發作時間,只要服用此藥,沒有治不好的。

藥方組成:龍腦(研磨)、麝香(研磨)、牛黃(研磨,各三錢)、犀角屑、茯神(去除木心)、人參(去除蘆頭)、麥門冬(去除心)、硃砂(水飛法處理,各二兩)、金箔(三十五片)、馬牙硝(二錢)、甘草(炙烤)、地骨皮、桑白皮(各一兩,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丸子,大小如彈珠,外層裹上金箔。如果是風癇病症時間較長,冬天用溫水送服,夏天用涼水送服,不限時間。如果是病程兩三年,每天服用三次。小孩子每次服用一丸,分成兩次服用。此外,此藥還能治療男女因虛勞引起的發熱、喘嗽,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一小杯化開服用,能立刻止住喘滿和痰嗽。還能治療男子婦人說話困難、舌頭僵硬,在飯後用溫涼水化開服用,每天服用三次。

龍齒丹,能治療因驚嚇導致精神恍惚,久而久之形成癲癇,時發時停的症狀。

藥方組成:龍齒(研磨)、白殭蠶(炒過)、白花蛇肉(用酒浸泡)、硃砂(水飛法處理)、鐵粉(研磨)、石菖蒲、遠志(去除心)、木香橘紅(去除白色部分)、麻黃(去除節)、天麻、天南星(用薑製)、人參(去除蘆頭,各半兩)、紫蘇子(一兩)、龍腦(研磨,半錢)、全蠍(炒過,二錢半)、麝香(另研磨,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加入另外研磨的藥粉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每一兩藥材製成十五顆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空腹時用薄荷湯送服。

三聖散

藥方組成:瓜蒂(挑選乾淨的,炒至微黃)、防風(去除蘆頭,各三兩)、藜蘆(《聖惠方》中建議減少用量,可選擇一兩、半兩或三錢)。

將以上藥材製成粗末,每次服用約半兩,用三茶盞的醃菜汁,先用兩茶盞煎煮三五次沸騰,去除醃菜汁,再加入一茶盞水,煎煮至三沸,然後將先前的兩茶盞混合在一起熬煮兩次沸騰,去除藥渣,澄清放溫後,慢慢服用。以吐為度,不必全部服用。

清神湯,能治療因心火旺盛,痰液阻塞心竅導致的神智不清。

藥方組成:茯神(去除皮和木心)、黃連(各二錢)、酸棗仁(炒過)、石菖蒲、柏子仁(去除外殼)、遠志(各一錢,與甘草同煮,去除骨頭)、甘草(五分)。

如果有痰液阻塞的情況,可以加入南星、半夏、橘紅、栝蔞仁、竹瀝、薑汁。

用水兩盅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以下為其他藥方,因應不同症狀使用) 承氣湯(見於大便不通的情況)、東垣安神丸(見於虛煩的情況)、通聖散(見於眩暈的情況)、星香散(見於中風的情況)。

《楊氏》五癇丸,能治療癲癇發作,無論是新病或舊病。

藥方組成:白附子(炮製過,半兩)、半夏(用熱水洗過,二兩)、皂角(捶碎,用水半升揉搓取汁去渣,與白礬一起熬乾研磨,二兩)、天南星(用薑製過)、白礬(生用)、烏蛇(用酒浸泡,各一兩)、全蠍(炒過,二錢)、蜈蚣(半條)、白殭蠶(炒過,一兩半)、麝香(研磨,三字)、硃砂(水飛法處理,二錢半)、雄黃(水飛法處理,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煮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在飯後服用。

犀角丸(河間所創),能治療風癲癇,發作時有規律,會出現揮手踢腳、口吐痰涎、不省人事、昏倒抽搐等症狀。

藥方組成:犀角末(半兩)、赤石脂(三兩)、朴硝(二兩)、白殭蠶(一兩)、薄荷葉(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溫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不限時間。如果感覺痰多,可以減少用量。忌吃油膩、燒烤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