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31)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31)

1.

參朱丸,治風癇,大有神效。

人參,蛤粉,硃砂(各等分)

上為細末,豶豬心血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金、銀煎湯下,食遠服。

琥珀壽星丸(《局方》用南星一斤,硃砂二兩,琥珀一兩,無豬心血。)

天南星(一斤),掘坑深二尺,用炭火五斤,於坑內燒熱紅,取出炭,掃淨,用好酒一升澆之,將南星趁熱下坑內,用盆急蓋訖,泥壅合,經一宿取出,再焙乾為末。

琥珀(四兩,另研),硃砂(一兩,研飛,以一半為衣)

上和勻,豬心血三個,生薑汁打麵糊,攪令稠黏,將心血和入藥末,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人參湯空心送下,日三服。

葶藶苦酒湯,治發狂煩躁,面赤咽痛。

苦酒(一升半),葶藶(一合),生艾汁(無生艾,以熟艾汁半升)

上煎取七合,作三服。

瀉青丸(見頭痛。),導赤散(見發熱。)

妙香丸,治丈夫婦人時疾傷寒,解五毒,治潮熱積熱,及小兒驚癇百病。

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面),牛黃(研),龍腦(研),膩粉(研),麝香(研。各三兩),辰砂(飛研,九兩),金箔(研,九十片)

上合研勻,煉黃蠟六兩,入白蜜三分,同煉令勻,為丸,每兩作三十丸。如治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走躁熱,口乾面赤,大小便不通,煎大黃、炙甘草湯下一丸。毒利下血,煎黃連湯調膩粉少許。如患酒毒、食毒、茶毒、氣毒、風痰伏痞吐逆等,並用膩粉、龍腦、米飲下。

中毒吐血,悶亂煩躁欲死者,用生人血下立愈。小兒百病驚癇,急慢涼風,涎潮搐搦,用龍腦、膩粉、蜜湯下綠豆大二丸。諸積食積熱,頰赤煩躁,睡臥不寧,驚哭瀉痢,並用金、銀、薄荷湯下,更量歲數加減。如大人及婦人因病傷寒時疾,陰陽氣交結,伏毒氣胃中,喘躁眼赤,潮發不定,再經日數七八日己下至半月日未安,醫所不明,證候脈息交亂者,可服一丸,或分作三丸亦可。並用龍腦、膩粉、米飲調半盞已來,下此一服。

取轉下一切惡毒涎,並藥丸瀉下。如要卻收,水洗淨,以油單紙裹,埋入地中,五日取出,可再與大人小兒依法服。一丸救三人,即不堪使。如要藥速行,即用針刺一孔子,冷水浸少時,服之即效更速。

五生丸,李仲南傳,治癇有神。

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各一兩),大豆(去皮秤,二錢半)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不得過七丸,薑湯下。

又,五生丸,治風癇。

川烏頭,附子(各生用,去皮臍),天南星(生),半夏(生),乾生薑(各半兩)

上為細末,醋煮大豆汁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冷酒送下,不拘時。

升陽湯,治陽蹺癇。足太陽下行,宜升陽氣。

白話文:

參朱丸,治療風癇,效果非常顯著。

用料:人參、蛤粉、硃砂,各等分量。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公豬的心血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金銀花煎湯送服,飯後服用。

琥珀壽星丸(出自《局方》,原方沒有使用豬心血,而是使用南星一斤,硃砂二兩,琥珀一兩。)

用料:天南星一斤,先挖一個深兩尺的坑,放入五斤燒紅的木炭在坑內,取出炭後,將坑清掃乾淨,倒入一升好酒,趁熱將天南星放入坑內,用盆子迅速蓋住,再用泥土封住,經過一晚取出,再烘乾磨成粉。琥珀四兩,另外研磨成粉末;硃砂一兩,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一半用來做藥丸的外衣。

做法: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加入三個豬心血和用生薑汁調製的濃稠麵糊,將心血混入藥末中,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用人參煎湯,空腹送服,每日三次。

葶藶苦酒湯,治療發狂煩躁、臉色發紅、咽喉疼痛。

用料:苦酒一升半、葶藶一合、生艾汁(如果沒有新鮮的艾草,用熟艾草汁半升代替)。

做法:將上述藥材一同煎煮,取七合藥汁,分三次服用。

瀉青丸(詳見頭痛相關內容),導赤散(詳見發熱相關內容)。

妙香丸,治療男女因時疫引起的傷寒,解各種毒素,治療潮熱積熱,以及小兒驚風等各種疾病。

用料:巴豆三百一十五粒(去皮去心膜,炒熟,研磨成粉末),牛黃(研磨成粉末),龍腦(研磨成粉末),膩粉(研磨成粉末),麝香(研磨成粉末),各三兩;辰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九兩;金箔(研磨成粉末)九十片。

做法: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均勻,加入六兩煉製過的黃蠟和三分白蜜,一起煉製均勻,製成藥丸,每兩製成三十丸。如果治療潮熱積熱、傷寒結胸、發黃、狂躁不安、口乾臉紅、大小便不通,用大黃和炙甘草煎湯送服一丸。如果中毒導致腹瀉出血,用黃連煎湯,加入少量膩粉調服。如果患有酒毒、食毒、茶毒、氣毒、風痰等引起的嘔吐等症狀,用膩粉、龍腦,米湯送服。

如果中毒導致吐血、胸悶煩躁、瀕臨死亡,用新鮮人血送服立即見效。治療小兒百病引起的驚風,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出現口涎多、抽搐等症狀,用龍腦、膩粉、蜜湯送服綠豆大小的兩丸。治療各種積食積熱,導致臉頰發紅、煩躁不安、睡眠不佳、驚嚇哭鬧、腹瀉等症狀,用金銀花、薄荷煎湯送服,並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如果成人或婦女因疾病或傷寒時疫,導致陰陽之氣交錯,毒氣鬱積在胃中,出現喘氣急促、煩躁、眼睛發紅、潮熱不定,經過七八天甚至半個月都無法痊癒,醫生也無法明確診斷,症狀脈象混亂的情況,可以服用一丸,或分作三丸服用,同時用龍腦、膩粉、米湯調上半盞送服此藥。

此藥能夠快速排出體內各種毒素和痰涎,並通過腹瀉排出。如果需要停止藥效,用水清洗乾淨藥丸,用油紙包裹,埋入土中五日後取出,可以再次給成人和小孩按原法服用。一丸藥最多救治三人,就不能再使用了。如果想要藥效快速發揮,可以用針在藥丸上刺一個小孔,在冷水中浸泡片刻後服用,效果會更快。

五生丸,據說是李仲南傳下來的,治療癲癇有奇效。

用料: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各一兩,大豆(去皮稱重)二錢半。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滴入清水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不能超過七丸,用生薑湯送服。

另一個五生丸配方,也是治療風癇。

用料:川烏頭、附子(均生用,去皮臍),天南星(生),半夏(生),乾生薑(各半兩)。

做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過的大豆汁做成糊狀,然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丸,用冷酒送服,服用時間不限。

升陽湯,治療陽蹺脈引起的癲癇。因為足太陽經脈下行,所以要用升陽氣的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