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25)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25)

1. 眩暈

人參,茯神(各半兩),滑石(二兩),藿香(二錢半),乾薑,白礬(生。各一兩),蛤粉,南星(一作半兩),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四兩),薄荷(半兩),半夏,寒水石(各一兩)

上為末,滴水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生薑湯下,加至二十丸,日三服。

白朮附子湯(仲景),治風虛頭重眩,苦極不知食味。

白朮(二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甘草(炙,一兩)

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一枚,水一盅,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芎附湯(見鼻衄。),正元散(見自汗。),靈砂丹(見嘔吐。),養正丹(見氣。),茸朱丸(見頭痛。)

沉香磁石丸,治上盛下虛,頭目眩暈,耳鳴耳聾。

沉香(別碎),蔓荊子,青鹽(別研),甘菊花(各半兩),巴戟(去心),葫蘆巴,山藥(炒),川椒(去目,炒),磁石(火煅醋淬,細研水飛),山茱萸(去核),陽起石(火煅,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酒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松花浸酒方,治風頭旋,腦皮腫痹。

上以松花並臺,春三月取五六寸,如鼠尾者,不拘多少,蒸,細切一升,生絹囊盛貯,以酒三升,浸五日。每日空心暖飲五合,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眩暈

將人參、茯神(各半兩)、滑石(二兩)、藿香(二錢半)、乾薑、生白礬(各一兩)、蛤粉、南星(有的版本寫半兩)、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四兩)、薄荷(半兩)、半夏、寒水石(各一兩)這些藥材全部磨成粉末,用水滴成小豆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生薑湯送服,可以逐漸增加到二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白朮附子湯(出自《傷寒論》),可以治療因虛弱引起的頭重眩暈,嚴重到吃東西都感覺不到味道。藥方組成:白朮(二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半,去掉皮)、炙甘草(一兩)。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用水一盅,煎煮至剩七分時,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芎附湯、正元散、靈砂丹、養正丹、茸朱丸,它們的相關說明分別在治療鼻出血、自汗、嘔吐、氣虛和頭痛的篇章中。

沉香磁石丸,可以治療上部陽氣過盛、下部腎氣虛弱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藥方組成:沉香(搗碎)、蔓荊子、青鹽(另外研磨)、甘菊花(各半兩)、巴戟天(去心)、葫蘆巴、炒過的淮山藥、炒過的川椒(去掉籽)、火煅醋淬後研磨成水飛粉的磁石、山茱萸(去核)、火煅後研磨的陽起石、炮製過的附子(去皮臍,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米糊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可增至七十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松花浸酒方,可以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以及頭皮腫脹麻木。取帶有松花的松枝,在春季三月時取五六寸長、形狀像老鼠尾巴的松花,多少不限。蒸過後切成細段,約一升,用生絹袋裝好,放入三升酒中浸泡五天。每天空腹時溫熱飲用五合,晚上吃飯前再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