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24)
第五冊 (24)
1. 眩暈
賈同知通聖散
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滑石(各三兩),薄荷,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川芎當歸,大黃,麻黃,連翹(各半兩),荊芥(三錢半),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無芒硝,無縮砂。
崔宣武通聖散
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川芎,大黃,薄荷,麻黃,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
劉庭瑞通聖散,有縮砂,無芒硝,其餘皆同。緣庭瑞於河間守真先生得師傅之秘,從二年,始受於方,斯可取為端,而可准憑以用之。兼庭瑞以用治病,百發百中,何以疑之,因錄耳。以前藥庭瑞臨時以意加減,一依前法,嗽加薑製半夏半兩。
若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此勞汗出於玄府,脂液所凝。去芒硝,倍加芍藥、當歸發散玄府之風,當調其榮衛。俗云風刺,或生癮疹,或赤或白,倍加麻黃、鹽豉、蔥白出其汗,麻黃去節。亦去芒硝,以咸走血而內凝,故不用之。發汗罷,依前方中加四物湯、黃連解毒,三藥合而飲之,日二服。
故《內經》曰:以苦發之,為熱在肌表連內也。小便淋閉,去麻黃,加滑石、連翹,煎藥中調木香末一錢匕。麻黃主於表,而不主於裡,故去之。腰脅走注疼痛者,加硝石、當歸、甘草,一服各二錢,調車前子末、海金砂末各一錢。故經曰:腰者腎之府。破傷風者,如在表則辛以散之,在裡則苦以下之,兼散之,汗下後通利榮血,祛逐風邪,每一兩加荊芥穗、大黃各二錢,調全蠍末一錢,羌活末一錢。
諸風癇搐,小兒急慢驚風,大便秘結,邪熱暴甚,腸胃乾燥,寢汗咬牙,上竄睡語,筋轉驚悸,肌肉蠕動,每一兩加大黃二錢,梔子二錢,茯苓末二錢匕。如肌肉蠕動者,調羌活末一錢。經曰:肌肉蠕動,命曰微風。風傷於肺,咳嗽喘急者,每一兩加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
如打撲傷損,肢節疼痛,腹中惡血不下,每一兩加當歸、大黃各三錢半,調沒藥、乳香末各二錢。解利四時傷寒,內外所傷,每一兩加益元散一兩,蔥白十莖,鹽豉一合,生薑半兩,水一碗,同煎至五七沸,或煎一小碗,溫冷服一半,以箸投之即吐,吐罷後服一半,稍熱服,汗出立解。如飲酒中風,身熱,頭痛如破者,加黃連須二錢,蔥白十莖,依法立愈。
慎勿用桂枝麻黃湯解之。頭旋腦熱,鼻塞,濁涕時下,每一兩加黃連、薄荷各二錢半。《內經》曰: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已。王注曰:膽液不澄,則為濁涕不已,如水泉者,故曰鼻淵也。此為足太陽脈與陽明脈俱盛也。如氣逆者,調木香末一錢。
搜風丸(河間),治邪氣上逆,風熱上攻,頭目眩暈,大小便結滯。
白話文:
賈同知通聖散
使用防風、芍藥各二錢半,甘草、滑石各三兩,薄荷、黃芩、石膏、桔梗各一兩,川芎、當歸、大黃、麻黃、連翹各半兩,荊芥三錢半,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此方不含芒硝和縮砂。
崔宣武通聖散
使用防風、芍藥、荊芥、當歸、白朮、山梔子各二錢半,川芎、大黃、薄荷、麻黃、連翹、黃芩、桔梗、縮砂各半兩,甘草、石膏各一兩,滑石三兩。
劉庭瑞通聖散
此方有縮砂,無芒硝,其他藥材和用量都與崔宣武通聖散相同。劉庭瑞從河間守真先生那裡得到師傳秘方,學習了兩年才開始使用此方。這個方子應該可以作為準則來使用。而且劉庭瑞用此方治療疾病,幾乎都能治好,所以值得信任,因此將此方記錄下來。以前劉庭瑞會根據情況臨時加減藥材,但是基本還是按照原方。如果有咳嗽,就加薑製半夏半兩。
如果因為勞累出汗後受風寒侵襲,皮膚會像粗糙的雞皮一樣,之後可能會形成痤瘡。這是因為勞累出汗時,汗液從皮膚毛孔排出,與油脂凝結所致。這種情況應該去掉芒硝,加倍使用芍藥、當歸,以疏散毛孔的風邪,並調理身體的營衛之氣。民間說的風刺,或是長出像風疹一樣的紅疹或白疹,應該加倍使用麻黃、鹽豉、蔥白來發汗,麻黃要去節。同時也要去掉芒硝,因為鹹味會使血液凝結在體內,所以不用。發汗後,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四物湯和黃連解毒湯,三種藥一起煎煮後飲用,每天兩次。
《內經》說:用苦味的藥物來發散,是因為熱邪在肌肉表面,連帶著身體內部。如果小便不順暢,就去掉麻黃,加入滑石、連翹,煎藥時加入木香粉一錢。麻黃主要作用於身體表面,而不是內部,所以要去掉。如果腰脅部位有走竄性的疼痛,就加入硝石、當歸、甘草,每種二錢,加入車前子粉和海金砂粉各一錢一起服用。《經脈》說:腰部是腎的府邸。如果得了破傷風,如果是表證,就用辛散的藥物來治療;如果是裡證,就用苦寒的藥物來泄下,同時也可以用辛散的藥物來治療。發汗和泄下後,要疏通榮血,驅除風邪,每兩藥材加入荊芥穗和大黃各二錢,加入全蠍粉一錢,羌活粉一錢。
各種因風邪引起的癲癇抽搐、小兒的急慢驚風,如果大便秘結、邪熱過盛、腸胃乾燥、睡覺出汗咬牙、睡不安穩說夢話、筋脈抽搐、肌肉跳動,每兩藥材加入大黃二錢、梔子二錢、茯苓粉二錢。如果肌肉跳動明顯,就加入羌活粉一錢。《經脈》說:肌肉跳動,稱之為微風。如果是風邪傷肺導致咳嗽喘急,每兩藥材加入半夏、桔梗、紫菀各二錢。
如果是跌打損傷、肢體疼痛、腹中有淤血無法排出,每兩藥材加入當歸、大黃各三錢半,加入沒藥粉、乳香粉各二錢。如果解救四季時令的傷寒,或是內傷外傷,每兩藥材加入益元散一兩,蔥白十段,鹽豉一合,生薑半兩,加水一碗一起煎煮,沸騰五到七次後,或煎煮成小碗,溫涼服用一半,用筷子測試,如果能吐出來,就吐掉,然後再服用剩下的藥。稍微加熱服用,出汗後就能痊癒。如果是飲酒後中風,身體發熱、頭痛欲裂,就加入黃連鬚二錢,蔥白十段,按照方法服用,就能立刻痊癒。
千萬不要用桂枝麻黃湯來解救這種情況。如果是頭暈、腦熱、鼻塞、時常流濁涕,每兩藥材加入黃連、薄荷各二錢半。《內經》說:膽的熱邪傳到頭部,會導致鼻子不通、流濁涕。《王注》說:膽液不清澈,就會像水泉一樣流濁涕,所以叫鼻淵。這是足太陽脈和陽明脈都出現過盛的情況。如果出現氣逆,就加入木香粉一錢。
搜風丸(河間),治療邪氣上逆,風熱侵襲頭部,導致頭暈目眩、大小便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