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23)
第五冊 (23)
1. 眩暈
羚犀湯,治暗風,頭旋眼黑,昏眩倦怠,痰涎壅盛,骨節疼痛。
羚羊角屑,旋覆花,紫菀(去苗土),石膏,甘草(炙。各一兩),細辛(去葉,半兩),前胡(七錢五分),犀角屑(二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人參丸,治風頭旋目眩,痰逆噁心,胸膈痞滯,咳嗽痰涎,喘滿嘔逆,不欲飲食。
人參,白朮,旋覆花(炒),炙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枳殼(麩炒),前胡(各二兩),木香(半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
祛痰丸,治風頭旋,痰逆噁心,胸膈不利。
南星(生),半夏(生),赤茯苓(去皮),陳皮(去白),乾薑(泡。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溫米飲送下。
天南星丸,治風虛痰,頭目旋暈,肢節拘急。
天南星(炮),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華陰細辛,旋覆花,半夏(湯泡),芎藭(各半兩),天麻(一兩)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不拘時,用荊芥、薄荷煎湯下。
麝香天麻丸,治風痰氣厥頭疼,目眩旋暈,四肢倦怠,睡臥不寧,精神不爽。
麝香(二錢,研),天麻(酒浸),防風,芎藭(各一兩),甘菊花(七錢五分),南星(一枚,重一兩者,先用白礬湯洗七次,後用水煮令軟,切片焙乾)
上為細末,煉蜜丸,雞頭實大。每服一丸,不拘時,細嚼,荊芥湯送下。
青黛散(子和)
豬牙皂角(一個),玄胡索(一分),青黛(少許)
上為末,水調豆許,鼻內灌之,其涎自出。先仰臥灌鼻,俟喉中酸味,即起身涎出,口咬銅錢一文,任流下。
瓜蒂神妙散(見頭痛,但河間方無瓜蒂一分。)
神芎散,治風熱上攻,頭目眩痛,上壅鼻塞,並牙關悶痛。
川芎,鬱金,荊芥,薄荷,紅豆(各等分)
上為細末,入盆硝研勻,鼻內搐之,力慢加藥。
鬱金散,治頭痛眩暈。
鬱金,滑石,川芎(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空心用齏汁調服。此木鬱達之之法也。若胸中有宿痰,宜瓜蒂散吐之。
獨聖散
瓜蒂(不以多少),鬱金(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齏汁調下,用雞翎探吐。後服愈風餅子。(方見頭痛。)
防風通聖散(河間)
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盆硝是,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涎嗽,加半夏(半兩,制。),如服藥,不可無生薑同煎。
白話文:
眩暈
羚犀湯: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症狀為頭暈眼花、眼前發黑、昏眩疲倦、痰液過多、關節疼痛。
藥方組成:羚羊角屑、旋覆花、紫菀(去除根部泥土)、石膏、炙甘草(各一兩),細辛(去除葉子,半兩),前胡(七錢五分),犀角屑(二錢五分)。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切碎,每次取三錢,加水一碗,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飯後溫服。
人參丸: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眼花,症狀為痰液上逆、噁心想吐、胸悶不適、咳嗽多痰、氣喘胸悶、嘔吐、不想吃東西。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炒旋覆花、炙甘草(各一兩),麥門冬(去除中心,焙乾)、麩炒枳殼、前胡(各二兩),木香(半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
祛痰丸: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症狀為痰液上逆、噁心想吐、胸膈不適。
藥方組成:生南星、生半夏、赤茯苓(去除外皮)、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泡過的乾薑(各等份)。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不拘時間,用溫熱的米湯送服。
天南星丸:治療因風邪導致的虛弱體質,症狀為頭暈目眩、四肢僵硬。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天南星、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頂部)、炮製過的白附子、華陰細辛、旋覆花、湯泡過的半夏、芎藭(各半兩),天麻(一兩)。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可逐漸增加至五十丸,不拘時間,用荊芥、薄荷煎煮的湯送服。
麝香天麻丸:治療因風痰引起的氣逆頭痛,症狀為頭暈目眩、四肢疲倦、睡眠不安、精神不振。
藥方組成:麝香(二錢,研磨成粉)、酒浸泡過的天麻、防風、芎藭(各一兩),甘菊花(七錢五分),南星(一個,重一兩,先用白礬湯洗七次,再用水煮軟,切片焙乾)。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雞頭實。每次服用一丸,不拘時間,細嚼後用荊芥湯送服。
青黛散:
藥方組成:豬牙皂角(一個),玄胡索(一分),青黛(少量)。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調成豆子般大小,灌入鼻腔,會自行流出痰涎。先仰臥灌鼻,待喉嚨有酸味時,立即起身,讓痰涎從口中流出,口中咬著一個銅錢,任其流下。
神芎散:治療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頭暈頭痛,症狀為鼻塞、牙關疼痛。
藥方組成:川芎、鬱金、荊芥、薄荷、紅豆(各等分)。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硝石粉末研磨均勻,將藥粉吸入鼻腔,力道可緩慢增加。
鬱金散:治療頭痛頭暈。
藥方組成:鬱金、滑石、川芎(各等分)。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空腹用酸味菜汁調服。這是使用鬱金來疏通氣機的方法。如果胸中有積滯的痰液,宜服用瓜蒂散吐出。
獨聖散:
藥方組成:瓜蒂(不限多少),鬱金(各等分)。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二錢,用酸味菜汁調服,然後用雞毛引吐。吐後服用愈風餅子。(藥方見於治療頭痛的篇章。)
防風通聖散:
藥方組成: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以上各半兩),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二錢半)。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大碗,生薑三片,煎煮至六分,溫服。如有咳嗽多痰,加半夏(半兩,炮製過)。服用此藥時,不可缺少生薑一同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