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五冊 (22)

回本書目錄

第五冊 (22)

1. 眩暈

半夏白朮天麻湯(東垣)

天麻(五分),半夏(湯洗,一錢半),白朮(一錢),人參,蒼朮,橘皮,黃耆,澤瀉,白茯苓(各五分),神麯(一錢,炒),大麥糵(一錢半),乾薑(三分),黃柏(二分)

上件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帶熱服,食前。

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頭疼,非半夏不能療。眼黑頭旋,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為定風草,亦治內風之神藥也。內風者,虛風是也。黃耆甘溫,瀉火補元氣。人參甘溫,瀉火補中益氣。二術俱甘苦溫,除濕補中益氣。澤瀉、茯苓利小便導濕。橘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

神麯消食,蕩胃中滯氣。大麥糵寬中,助胃氣。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發躁也。右氣虛挾痰眩暈。余嘗治一人臥則稍輕,但舉足則頭旋眼黑,以天麻、半夏、茯苓、白附、陳皮、殭蠶、參、耆、甘草、當歸、生薑、黃芩煎湯服之,五六日愈,蓋仿此方加減之也。

旋覆花湯(《濟生》)

旋覆花,半夏,橘紅,乾薑(各一兩),檳榔,人參,甘草,白朮(各半兩),

上銼,每服一兩,姜水煎服。

半夏加茯苓湯(見嘔吐。)

茯苓半夏湯,治胃氣虛弱,身重有痰,噁心欲吐。風邪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茯苓,白朮,半夏,炒曲(各一錢),大麥糵(一錢半),陳皮,天麻(各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柴胡半夏湯,治風證不敢見風,眼澀頭痛,有痰,眼黑,噁心兀兀欲吐,風來覺皮肉緊,手足重難舉,居暖處有微汗便減,如見風即復作。一名補肝湯。

柴胡,蒼朮(各一錢半),半夏(二錢半),白茯苓(二錢),炒曲,藁本(各一錢),升麻(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食遠服。

玉液湯,治七情所傷,氣鬱生涎,隨氣上逆,頭目眩暈,心嘈忪悸,眉稜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錢,湯泡七次,切作片)

上作一服,水一盅半,生薑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許,不拘時溫服。

五苓散(見消癉。)

人參前胡湯,治風痰頭暈目眩。

人參(去蘆,一錢半),前胡,南星(湯泡),半夏曲,木香,枳殼(麩炒),橘紅,赤茯苓,紫蘇葉,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煎一盅,食後服。

漢防己散,治上焦風痰攻注,頭目旋暈,心神煩亂。

漢防己,麥門冬(去心,焙),前胡(以上各一兩),半夏(湯泡),旋覆花,防風,細辛,甘草(炙,以上各半兩),赤茯苓,人參,芎藭,羚牛角屑,枳實(麩炒),荊芥(以上各七錢五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不拘時溫服。忌飴糖、羊肉。

白話文:

眩暈

半夏白朮天麻湯(出自《東垣》)

這方子使用天麻(五分)、經過湯水洗過的半夏(一錢半)、白朮(一錢)、人參、蒼朮、橘皮、黃耆、澤瀉、白茯苓(各五分)、炒過的消食神麴(一錢)、大麥芽(一錢半)、乾薑(三分)和黃柏(二分)。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半兩的藥材,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濾掉藥渣,趁熱在飯前服用。

這種頭痛很嚴重的情況,被稱為「足太陰痰厥頭痛」,如果沒有半夏就無法治療。眼睛發黑、頭暈目眩,是由於體內風邪引起的,需要用天麻來去除。天麻的苗叫做定風草,也是治療體內風邪的神藥。所謂的內風,其實就是虛弱引起的風邪。黃耆性味甘溫,可以瀉火並補充元氣。人參性味甘溫,可以瀉火、補中氣、增強體力。白朮和蒼朮都是甘苦溫性的藥材,可以去除濕氣、補充中氣、增強體力。澤瀉和茯苓可以利尿、排除濕氣。橘皮性味苦溫,可以增強體力、調理中氣、提升陽氣。

神麴可以幫助消化,清除胃中的積滯。大麥芽可以寬胸理氣,幫助胃氣運行。乾薑性味辛熱,可以去除體內的寒氣。黃柏性味苦寒,用酒洗過後使用,主要是針對冬天體內陰寒過盛,導致虛火上炎的情況。總之,這個方子是針對氣虛夾雜痰濕引起的眩暈。我曾經治療過一位病人,他躺著的時候症狀會稍微減輕,但只要抬起腳就會頭暈眼黑。我使用了天麻、半夏、茯苓、白附子、陳皮、殭蠶、人參、黃耆、甘草、當歸、生薑和黃芩煎湯給他服用,五六天就好了,這個方子就是參考這個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而來的。

旋覆花湯(出自《濟生》)

這個方子使用旋覆花、半夏、橘紅和乾薑(各一兩),以及檳榔、人參、甘草和白朮(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的藥材,用生薑水煎煮後服用。

半夏加茯苓湯(見於嘔吐的治療)

茯苓半夏湯,主要治療胃氣虛弱、身體沉重、有痰、噁心想吐的情況。這種情況是由於風邪侵擾脾胃所導致的,因此應先調理脾胃。

這個方子使用茯苓、白朮、半夏和炒過的消食神麴(各一錢),以及大麥芽(一錢半)、陳皮和天麻(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在飯前服用。

柴胡半夏湯,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疾病,例如不敢吹風、眼睛乾澀、頭痛、有痰、眼睛發黑、噁心想吐、吹風時感覺皮膚緊繃、手腳沉重難以舉起。待在溫暖的地方微微出汗後症狀會減輕,但如果吹到風又會復發。這個方子也叫做補肝湯。

這個方子使用柴胡和蒼朮(各一錢半),半夏(二錢半),白茯苓(二錢),炒過的消食神麴和藁本(各一錢),以及升麻(半錢)。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在飯後過一段時間服用。

玉液湯,主要治療因情緒不佳導致的氣鬱生痰,痰液隨著氣往上逆行,引起頭暈目眩、心慌心悸、眉骨疼痛。

這個方子使用較大且肥厚的半夏(六錢,用熱水泡七次,切成片)。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一碗半水和十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八分,濾掉藥渣,加入少許沉香末,不拘時間溫服。

五苓散(見於消渴的治療)

人參前胡湯,主要治療風痰引起的頭暈目眩。

這個方子使用人參(去除蘆頭,一錢半)、前胡、用湯水泡過的南星、半夏曲、木香、炒過的麩皮枳殼、橘紅、赤茯苓、紫蘇葉和炙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加入兩碗水和五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在飯後服用。

漢防己散,主要治療上焦風痰引起的頭暈目眩、心神煩亂。

這個方子使用漢防己、麥門冬(去心後烘乾)、前胡(以上各一兩),以及用湯水泡過的半夏、旋覆花、防風、細辛、炙甘草(以上各半兩),以及赤茯苓、人參、芎藭、羚羊角屑、炒過的麩皮枳實和荊芥(以上各七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三錢的藥材,加入一中碗水和少許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不拘時間溫服。忌食糖果、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