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8)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8)

1.

三拗湯,華蓋散(俱見咳嗽。),滲濕湯(見傷濕。),白虎湯(見發熱。)

越婢加半夏湯(《金匱》)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甘草(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五枚)

白話文:

三拗湯、華蓋散用於治療咳嗽,滲濕湯用於治療傷濕,白虎湯用於治療發熱。金匱要略記載的越婢加半夏湯,由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甘草一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五枚組成。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

麻黃,芍藥,桂枝,細辛,甘草,乾薑(各三錢),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兩)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麻黃定喘湯(東垣),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腹內鳴堅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白話文:

先用六升水煮麻黃,去沫后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另外,用一斗水煮麻黃,去沫后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體壯者服用一升,體弱者減量,一天服用三次,小兒服用四合。

麻黃,草豆蔻(各一錢),益智仁(一分半),厚朴,吳茱萸(各二分),甘草,柴胡梢,黃芩(生,各一分),當歸尾,蘇木,升麻,神麯(各半分),紅花(少許),全蠍(一枚)

上分二服,水一大盞,煎七分,稍熱服,食遠。忌風寒,微汗效。

白話文:

材料:

  • 麻黃:1錢
  • 草豆蔻:1錢
  • 益智仁:1.5錢
  • 厚朴:2錢
  • 吳茱萸:2錢
  • 甘草:1錢
  • 柴胡梢:1錢
  • 黃芩:1錢(生用)
  • 當歸尾:1錢
  • 蘇木:半分
  • 升麻:半分
  • 神麯:半分
  • 紅花:少量
  • 全蠍:1枚

服用方法: 分成兩份服用,使用一大杯水,煎煮至剩下七分,稍微溫熱後飲用,最好在飯前服用。忌口風寒,飲用後可能會有微微出汗的效果。

請注意,這是一個古方的內容和服用方式,具體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師或中醫師,並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

麻黃蒼朮湯(東垣),治秋暮冬天每夜連聲嗽不絕,大喘,至天明日高方緩,口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

柴胡根,羌活根,蒼朮(各五分),麻黃(八分),防風根,甘草根(生),歸梢(各四分),黃芩熟甘草(各三分),五味子(九個),草豆蔻(六分),黃耆(一錢半)

上分二帖,水煎,稍熱服,臨臥。

四磨湯,四七湯(俱見氣。)

白話文:

這方劑是東垣所創,專治秋季末期至冬季時,每晚不停地咳嗽,喘氣嚴重,到早上太陽升起才緩解,口苦,兩肋疼痛,心口悶塞,睡覺時容易驚醒,筋骨酸痛,痰液多,晚上神智昏沉,打哈欠,食慾不振。藥方由柴胡根、羌活根、蒼朮、麻黃、防風根、甘草根(生)、歸梢、黃芩、熟甘草、五味子、草豆蔻、黃耆等組成,分兩帖,水煎後稍熱服用,臨睡前服用。另外,還可以配合四磨湯和四七湯使用,視患者情況而定。

平氣散(《寶鑑》)

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青皮(去白),雞心檳榔(各三錢),陳皮(去白,半兩),大黃(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湯一盞調下,無時。

《內經》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故白牽牛苦寒,瀉氣分濕熱上攻喘滿,故以為君。陳皮苦溫,體輕浮,理肺氣;青皮苦辛平,散肺中滯氣,故以為臣。檳榔辛溫。性沉重,下痰降氣,大黃苦寒盪滌滿實,故以為使也。

白話文:

平氣散(《本草綱目》)

配方:

  • 白牽牛(二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一半)
  • 青皮(去白,三錢)
  • 雞心檳榔(三錢)
  • 陳皮(去白,半兩)
  • 大黃(七錢)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

用法:

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湯一盞調服,不限時間。

藥理分析:

《內經》說:「肺臟喜苦味,氣上逆時,宜食苦味以瀉之。」白牽牛性苦寒,能瀉氣分濕熱,治療上逆喘滿,故為君藥。陳皮性苦溫,體輕浮,能理肺氣,為臣藥。青皮性苦辛平,能散肺中滯氣,亦為臣藥。檳榔性辛溫,性沉重,能下痰降氣,為使藥。大黃性苦寒,能盪滌腸胃積滯,亦為使藥。

功效:

平氣散主治肺氣上逆、喘滿、濕熱上攻等症。

注:

  • 本文將古文中的「二兩」、「三錢」等單位保留,現代讀者可自行查閱相關換算。

加減瀉白散

桑白皮(一兩),地骨皮,知母,陳皮(去白),桔梗(各五錢),青皮(去白),黃芩,炙甘草(各三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後溫服。

木防己湯(《金匱》)

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一塊),桂枝(二兩),人參(四兩)

白話文:

加減瀉白散由桑白皮一兩,地骨皮、知母、陳皮(去白)、桔梗各五錢,青皮(去白)、黃芩、炙甘草各三錢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水煎至一盞,飯後溫服。

木防己湯出自《金匱》,由木防己三兩,石膏(雞子大一塊),桂枝二兩,人參四兩組成。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木防己加茯苓芒硝湯

木防己,桂枝(各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再微煎,分溫再服。微利則愈。

葶藶大棗瀉肺湯(《三因》),治肺癰,胸膈脹滿,上氣喘急,身面目俱浮腫,鼻塞聲重,不知香臭。

葶藶(不以多少,炒令黃)

上件細研,丸如彈子大,水三盞,棗十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後服。法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藥。即《濟生》葶藶散,湯使不同。(《濟生方》炒甜葶藶、桔梗、栝蔞子、薏苡仁、升麻、桑皮、葛根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白話文:

將木防己、桂枝各二兩,人參、茯苓各四兩,芒硝三合,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去渣,再放入芒硝,微煎後分次溫服。如果輕微腹瀉,病情就會好轉。

葶藶大棗瀉肺湯用於治療肺癰,症狀包括胸膈脹滿、上氣喘急、全身面部浮腫、鼻塞聲重、失去嗅覺。將葶藶炒至黃色,研磨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三盞水和十枚大棗煎成一盞,去棗後加入藥丸再煎至七分,飯後服用。服用前需先服用三劑小青龍湯,然後再服用此方。此方與《濟生方》中的葶藶散配方相似,但用湯劑的方式不同。

干緡湯(《婦人大全》),治喘急有風痰者。

半夏(七個,炮製,四片破之),皂角(去皮弦),甘草(炙。各一寸),生薑(如指大)

上用水一碗,煮去半,頓服。一方,不用甘草,但用半夏末一兩,皂角半兩,生薑七片,同入紗袋中,水三升,煎至一盞五分,以手揉洗取清汁,分作三服,並服二服效。

半夏丸(《保命》),治因傷風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噁心欲倒。

半夏(一兩),檳榔,雄黃(各三錢)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小兒丸如米大。

白話文:

《婦人大全》中記載的「干緡湯」可以用來治療喘急並伴有風痰的患者。

方劑組成:半夏七個,炮製後破成四片;皂角去皮弦;甘草一寸,炙製;生薑一塊,大小如手指。

用法:以上藥材用一碗水煮至剩下半碗,趁熱一次喝下。另一個方劑則不用甘草,而是用半夏末一兩,皂角半兩,生薑七片,一起裝入紗袋中,用三升水煎煮至一盞五分,以手揉洗取清汁,分為三份,連服兩份即可。

《保命》中記載的「半夏丸」可以用來治療因傷風導致痰多喘逆,感覺胸悶欲吐,噁心欲嘔的症狀。

方劑組成:半夏一兩,檳榔三錢,雄黃三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薑湯送服。小兒則服用米粒大小的丸子。

人參半夏丸(見嗽。),沉香滾痰丸(見痰飲。)

槐角利膈丸(《寶鑑》),治風勝痰實,胸滿,及喘滿咳嗽。

皂角(一兩,酥炙,去皮弦子),半夏,槐角(炒,各半兩),牽牛(一兩半)

上同為細末,生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定喘餅子(《寶鑑》)

芫花(醋浸一宿,炒),桑白皮(炒),吳茱萸(炒),馬兜鈴,陳皮(去白。各一兩),寒食麵(三兩),白牽牛(三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二兩)

白話文:

如果咳嗽,可以服用人參半夏丸;如果痰多,可以服用沉香滾痰丸。《本草綱目》記載槐角利膈丸可以治療風痰壅盛、胸悶、喘咳等症狀。該丸由皂角(酥炙去皮弦子)、半夏、槐角(炒)、牽牛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和麵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本草綱目》還記載定喘餅子,由芫花(醋浸一宿後炒)、桑白皮(炒)、吳茱萸(炒)、馬兜鈴、陳皮(去白)、寒食麵、白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二兩)組成。

上為末,和勻,滴水丸如櫻桃大,捏餅子。取熱灰半碗,在鍋內同炒餅子熱,每夜服一餅,嚼爛,煎馬兜鈴湯下。如患人心頭不快,加上一餅或二餅,至微明利下,神效。婦人有胎者不可服。

木香金鈴散(《保命》),治暴熱心肺,上喘不已。

大黃(五錢),金鈴子(去核),木香(各三錢),朴硝(二錢),輕粉(少許)

上為末,柳白皮煎湯調下,食後,參四錢,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捏成櫻桃大小的丸子。取半碗熱灰,在鍋中與丸子一起炒熱。每晚服用一顆,嚼爛,用馬兜鈴湯送服。若患者心煩意亂,可加服一至兩顆,直到略微腹瀉,效果顯著。孕婦禁用。

木香金鈴散,主治突然發熱,心肺燥熱,喘息不止。

將大黃、金鈴子(去核)、木香各三錢,朴硝二錢,輕粉少許,研磨成粉末,用柳白皮煎湯調服,飯後服用,每次四錢,以瀉下為度。

麥門冬湯(《金匱》)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天門冬丸(《保命》),治婦人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

天門冬(十兩,去心),麥門冬(八兩,去心),生地黃(三斤,取汁為膏)

上前二味為細末,膏子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遙散下。逍遙散須去甘草,加人參。或與王氏《博濟方》人參荊芥散亦得。如面腫不已,經曰:面腫因風,故宜汗。麻黃、桂枝可發其汗,後與柴胡飲子去大黃。咳論曰: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治腧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圍魏救趙之法也。

白話文:

麥門冬湯出自《金匱》,由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組成。將藥材加水煮成六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夜間服用一次。

天門冬丸出自《保命》,主治婦女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將天門冬、麥門冬去心研磨成細末,加入生地黃汁製成的膏,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配合去甘草、加人參的逍遙散服用,也可以配合王氏《博濟方》的人參荊芥散服用。如果面腫持續不消,可使用麻黃、桂枝發汗,再用去大黃的柴胡飲子治療。根據《咳論》,治療臟腑疾病要針對其腧穴和合穴,治療浮腫要針對其經絡,就像圍魏救趙一樣,治療腧穴和合穴就是治療脾土。

人參平肺散(東垣),治肺受熱而喘。

桑白皮(炒,二錢),知母(一錢半),甘草(炙),茯苓,人參,地骨皮,天門冬(去心。各一錢),青皮,陳皮(各六分),五味子(三十粒,捶碎)

水二盅,生薑五片,煎一盅,食遠溫服。如熱甚,加黃芩、薄荷葉(各一錢)。

參蘇溫肺湯(東垣),治肺受寒而喘。

人參,肉桂,甘草,木香,五味子,陳皮,製半夏,桑白皮,白朮,紫蘇莖葉(各二兩),白茯苓(一兩)

白話文:

東垣的「人參平肺散」用於治療肺熱導致的喘息。方劑包括炒桑白皮、知母、炙甘草、茯苓、人參、地骨皮、去心天門冬、青皮、陳皮、捶碎的五味子。水兩盅,生薑五片,煎成一盅,飯後溫服。若熱症嚴重,可加黃芩和薄荷葉。

東垣的「參蘇溫肺湯」用於治療肺寒導致的喘息。方劑包括人參、肉桂、甘草、木香、五味子、陳皮、製半夏、桑白皮、白朮、紫蘇莖葉和白茯苓。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如冬寒,每服不去節麻黃半分,先煎去沫,下諸藥。

調中益氣湯(見勞倦。),分氣紫蘇飲(見氣。)

《指迷》七氣湯,即大七氣湯去三稜,加半夏。(見積聚。)

安腎丸(和劑),治腎經久積陰寒,膀胱虛冷,下元衰憊,耳重唇焦,腰腿腫疼,臍腹撮痛,兩脅刺脹,小腹堅疼,下部濕癢,夜夢遺精,恍惚多驚,皮膚乾燥,面無光澤,口淡無味,不思飲食,大便溏泄,小便滑數,精神不爽,事多健忘。常服補元陽,益腎氣。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水,加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後溫熱服用。如果冬天寒冷,每次服用時可以加入不帶節的麻黃半錢,先煎去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

調中益氣湯適用於勞倦,分氣紫蘇飲適用於氣虛。

《指迷》中的七氣湯,就是大七氣湯去掉三稜,再加半夏,適用於寒邪積聚。

安腎丸則用於治療腎經久積陰寒,膀胱虛冷,下元衰憊,表現為耳重唇焦,腰腿腫疼,臍腹撮痛,兩脅刺脹,小腹堅疼,下部濕癢,夜夢遺精,恍惚多驚,皮膚乾燥,面無光澤,口淡無味,不思飲食,大便溏泄,小便滑數,精神不爽,事多健忘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補元陽,益腎氣。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烏頭(炮。去皮臍,各十六兩),桃仁(麩炒),白蒺藜(炒,去刺),巴戟(去心),山藥,茯苓(去皮),肉蓯蓉(酒浸,炙),石斛(去根,炙),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四十八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空心食前。小腸氣,茴香酒下。

白話文:

將肉桂去掉粗皮,不要用火烤;川烏頭炮製,去除皮和臍,各取十六兩;桃仁用麩皮炒;白蒺藜炒過,去掉刺;巴戟去掉心;山藥、茯苓去掉皮;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烤;石斛去掉根,烤過;萆薢、白朮、破故紙各取四十八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粒,用溫酒或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如果患有小腸氣,就用茴香酒治療。

小安腎丸(附),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夜多旋溺,肢體倦怠,漸覺羸瘦,腰膝沉重,嗜臥少力,精神昏憒,耳作蟬鳴,面無顏色,泄瀉腸鳴,眼目昏暗,牙齒蛀痛。

香附子,川烏頭,川楝子(以上各一斤,用鹽四兩,水四升,同煮候乾,切,焙),蘹香(十二兩),熟地黃(八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四兩)

上六味,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臨臥,鹽湯、鹽酒任下。

白話文:

小安腎丸(附)

功效: 治療腎氣虛乏、下元虛寒、夜尿頻多、四肢無力、逐漸消瘦、腰膝沉重、嗜睡乏力、精神萎靡、耳鳴、面色蒼白、腹瀉腸鳴、視力模糊、牙齒疼痛等症狀。

配方:

  • 香附子:一斤
  • 川烏頭:一斤
  • 川楝子:一斤 (以上三味用鹽四兩,水四升,一起煮至乾,切片,再烘乾)
  • 蘹香:十二兩
  • 熟地黃:八兩
  • 川椒:去頭部和閉口者,微炒至出汗,四兩

製法: 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空腹或睡前服用,用鹽湯或鹽酒送服。

八味丸(見虛勞。),養正丹(見氣。),息賁丸(見積聚。)

加減瀉白散(《發明》),治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咳嗽嘔吐喘促。

桑白皮(一兩),茯苓(三錢),地骨皮(七錢),甘草,陳皮,青皮(去白),五味子,人參(去蘆。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粳米數十粒同煎,溫服,食後。

定喘奇方,治稠痰壅盛,體肥實而喘者。

廣橘紅(二兩,用明礬五錢同炒香,去礬不用),半夏(一兩半),杏仁(麩炒),栝蔞仁(去油。各一兩),炙甘草(七錢),黃芩(酒拌曬乾,五錢),皂角(去皮弦子,燒存性,三錢)

白話文:

八味丸用於虛勞,養正丹用於氣虛,息賁丸用於氣積聚。

加減瀉白散出自《發明》,用於治療陰氣在下,陽氣在上,導致咳嗽、嘔吐、喘促的病症。

配方:桑白皮一兩,茯苓三錢,地骨皮七錢,甘草、陳皮、青皮(去白)、五味子、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煮,加入數十粒粳米同煎,溫熱服用,飯後服用。

定喘奇方用於治療痰稠壅盛,體型肥胖而喘息的病症。

配方:橘紅(二兩,用明礬五錢同炒至香,去明礬不用),半夏(一兩半),杏仁(麩炒),栝蔞仁(去油)各一兩,炙甘草七錢,黃芩(酒拌曬乾,五錢),皂角(去皮弦子,燒成炭,三錢)。

上為末,蒸餅用淡薑湯打糊為丸,綠豆大。每食後白湯下一錢。日二次。服三五日,大便下稠痰而愈。(虛弱人,每服七分。)

人參定喘湯,治肺氣上逆喘,喉中有聲,坐臥不安,胸膈緊痛,及治肺感寒邪,咳嗽聲重。

人參(去蘆),麻黃(去節),阿膠(蛤粉炒),半夏曲,五味子,罌粟殼(去蒂,蜜炙),甘草(各一錢),桑白皮(二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末,用淡薑湯調成糊狀,捏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餐後用白湯送服一錢,一天服用兩次,連服三到五天,大便排出濃稠痰液後即可痊癒。體虛者每次服用七分。

人參定喘湯用於治療肺氣上逆喘息,喉嚨有痰聲,坐臥不安,胸悶疼痛,以及治療肺寒咳嗽,咳嗽聲重等症狀。

將人參(去除鬚根)、麻黃(去除節)、阿膠(用蛤粉炒過)、半夏曲、五味子、罌粟殼(去除蒂,用蜂蜜炙)、甘草(各一錢)、桑白皮(二錢)等藥材一起製成一劑藥方。用兩盅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一盅,飯後服用。

團參散,治肺氣不利,咳嗽上喘。

紫團參,紫菀茸(各三錢),款冬花(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烏梅一枚,煎一盅,食遠服。

杏參散,治墜墮驚恐,或度水跌僕,疲極喘息。

杏仁(炒,去皮尖),人參(去蘆),橘紅,大腹皮,檳榔,白朮,訶子(麵裹煨,去核),半夏(湯泡),桂心(不見火),紫菀(洗),桑白皮,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團參散用於治療肺氣不通暢,咳嗽喘不過氣。配方是紫團參和紫菀茸各三錢,款冬花二錢,水煎服,烏梅一枚同煎,飯後服用。

杏參散用於治療跌倒受驚、水災落水或勞累过度导致的呼吸急促。配方是杏仁(炒去皮尖)、人參(去蘆)、橘紅、大腹皮、檳榔、白朮、訶子(麵裹煨去核)、半夏(湯泡)、桂心(不見火)、紫菀(洗)、桑白皮、甘草(炙)各一錢,水煎服。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紫蘇七葉,煎一盅,去滓,服無時。

紫蘇子湯,治憂思過度,邪傷脾肺,心腹膨脹,喘促煩悶,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緊而澀。(見脹滿。)

五味子湯,治喘促,脈伏而數者。

五味子(二錢),人參(去蘆),麥門冬(去心),杏仁(去皮尖),橘皮(去白。各二兩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九寶湯,治經年喘嗽通用。

白話文:

取藥材,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紫蘇七葉,煎煮成一碗,去渣,不限時間服用。此方可用於治療憂慮過度、外邪侵犯脾肺、心腹脹滿、呼吸急促煩悶、腸鳴氣走、大小便不順、脈象虛弱緊澀等症狀。

另外,可以用五味子、人參、麥門冬、杏仁、橘皮各二兩半,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三枚,煎煮成一碗,去渣,不限時間服用,可治療呼吸急促、脈象沉細而數的症狀。

九寶湯則可用於治療長期咳嗽、喘息的症狀。

麻黃(去節),陳皮,桂枝,紫蘇,桑皮(炒),杏仁(去皮尖,炒),大腹皮,薄荷,甘草(炙。各一錢六分)

上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盞,生薑五片,烏梅一枚,食遠煎服。

加味控涎丸,治風熱上攻壅盛,中脘停痰,留飲喘急,四肢浮腫,腳氣入腹,及腹中諸氣結聚,服之得利即效。

大戟,芫花(醋炒),甘遂,苦葶藶(炒。各三錢),巴豆(去油,一錢),牽牛頭末(炒,一兩)

白話文:

將麻黃(去掉節)、陳皮、桂枝、紫蘇、桑皮(炒過)、杏仁(去掉尖端,炒過)、大腹皮、薄荷、甘草(炙過,各一錢六分)混合在一起,分成兩份,每份用兩盞水、五片生薑、一枚烏梅,飯後煎服。此方可治風熱上攻、痰多、喘息、四肢浮腫、腳氣入腹以及腹中氣結等症,服用後見效。另需準備大戟、芫花(醋炒)、甘遂、苦葶藶(炒過,各三錢)、巴豆(去油,一錢)、牽牛頭末(炒過,一兩)。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茶清下,湯亦可。

皺肺丸,治喘。

款冬花,知母,秦艽,百部(去心),紫菀茸,貝母,阿膠,糯米(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別研,四兩)

上為末,將羊肺一具,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以許水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細成膏,搜和前藥末,杵數千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桑白皮煎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滴入水後搓成如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茶水或湯水送服。

皺肺丸用來治療喘病。

配方包括款冬花、知母、秦艽、百部(去心)、紫菀茸、貝母、阿膠、糯米(炒,每味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別研,四兩)。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取一隻羊肺,先用清水洗淨,觀察羊肺可以容納多少水,再加一些水,將杏仁煮沸後過濾,灌入羊肺中並系緊。用糯米泔水煮熟羊肺,研磨成膏狀,與之前藥末混合,反覆研磨數千次,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桑白皮煎湯送服。

百花膏,治喘嗽不已,痰中有血。

百合(蒸,焙),款冬花(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生薑湯送下,噙化尤佳。

〔喘不得臥〕

三因神秘湯(《發明》)

紫蘇葉,陳皮(去白),生薑,桑白皮(炒),人參(各五錢),白茯苓(去皮),木香(各三錢)

上㕮咀,以水三升,煎至一升,去滓,大溫分三服。

小青龍湯(見咳嗽。)

白話文:

百花膏可以治療咳嗽不止,痰中帶血的症狀。將百合蒸熟後焙乾,與款冬花等量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做成龍眼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用生薑湯送服,含化效果更佳。

如果患者喘不過氣來,無法平躺,可以服用三因神秘湯。將紫蘇葉、陳皮(去除白色部分)、生薑、桑白皮(炒)、人參、白茯苓(去皮)、木香各取五錢、三錢,研磨成粗粉,用三升水煎煮至一升,去渣,溫熱分三次服用。

如果患者咳嗽嚴重,也可以參考小青龍湯的配方。

桂苓五味甘草湯(《金匱》)

桂枝(去皮),茯苓(各四兩),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真應散(《三因》),治遠年喘急不能眠,百藥不效者。

白石英(四兩,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具,以藥入內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一具,如前法煮三次,煮了取藥出,曬乾研。)

上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入藥末二錢,再加桑白皮二寸,生薑三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通口服。豬肚亦可食,只不得用醬、醋、鹽、椒、姜等調和。(款冬花散方,用款冬花一錢,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半夏、阿膠、甘草各二錢,麻黃去節四錢,為粗末是也。)

白話文:

桂苓五味甘草湯出自《金匱》,由桂枝(去皮)、茯苓(各四兩)、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組成。將四味藥材用八升水煮至三升,分三次溫服。

真應散出自《三因》,用於治療多年喘急失眠,百藥無效的患者。以白石英(四兩,通明者,用生絹袋盛裝,放入雄豬肚中縫好,煮熟取出藥材,再換一個豬肚重複以上步驟三次,煮完後取出藥材曬乾研磨)為末,加入官局款冬花散二錢、藥末二錢、桑白皮二寸、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用一盞半水煎至七分,趁熱服用。豬肚也可以食用,但不能用醬、醋、鹽、椒、姜等调味。款冬花散的配方是:款冬花一錢、貝母、知母、桑葉、杏仁、半夏、阿膠、甘草各二錢,麻黃去節四錢,研磨成粗末。

〔哮〕

紫金丹(《本事》),治多年肺氣喘急哮嗽,夕不得臥。

砒(水飛,半錢),淡豆豉(好者二錢,用水略潤少時,以紙挹干,研膏)

上用豉膏子和砒同杵極勻,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量大小與之,並用臘茶清極冷吞下,臨臥,以知為度。

《簡易》黃丸子,消痰定喘及齁䶎。

雄黃(研),雌黃(研。各一錢),山梔仁(七枚),綠豆(四十九粒),明砒(一字,研細,並生用)

上為末,稀糊丸,綠豆大。每服一二丸,薄荷茶清冷下,臨臥服。

白話文:

【哮】

【紫金丹】(《本事》),治療多年的肺部氣喘、咳嗽和夜間無法臥牀的情況。

砒霜(用水飛粉製備,取半錢),淡豆豉(選好的兩錢,用水稍微潤濕一小會兒,用紙吸乾,研磨成膏狀)

上使用豆豉膏與砒霜一起研磨至極為均勻,大小如麻子。每次服用五粒到十粒,根據年齡大小調整數量,並用老茶清極冷後吞下,睡前服用,以知道效果為度。

【簡易】【黃丸子】,消除痰液,穩定氣喘和呼吸困難。

雄黃(研磨),雌黃(研磨。各一錢),山梔仁(七枚),綠豆(四十九粒),明砒(一字,研磨細微,並生用)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稀糊狀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一到二粒,用薄荷茶清冷後吞下,睡前服用。

清金丹,治食積痰壅,哮喘咳嗽,遇厚味發者用之。

蘿蔔子(淘淨蒸熟,曬乾為末,一兩),豬牙皂角(燒存性,三錢)

上以生薑汁浸蒸餅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嚥下,劫喘,以薑汁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噙下止之。

治遠年近日哮喘痰嗽

蟬蛻(去足),輕粉(另研),馬兜鈴(各一兩),五靈脂(生),雄黃(生),杏仁(去皮尖),砒(生。各五錢),淡豆豉(四十九粒)

白話文:

「清金丹」專治因食物積滯、痰濕阻滯而引起的哮喘咳嗽,尤其適用於吃了油膩食物後發作的患者。

配方如下:蘿蔔子(洗淨蒸熟,晒乾研磨成粉,一兩),豬牙皂角(燒成炭,三錢)。

將上述藥材用生薑汁浸泡後,蒸熟製成餅,再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粒,直接吞下,可緩解哮喘。另外,將生薑汁與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八十粒,含服可止咳。

此方亦可治療久年或近期發作的哮喘咳嗽。

配方如下:蟬蛻(去除足部),輕粉(研磨)、馬兜鈴(各一兩),五靈脂(生)、雄黃(生)、杏仁(去皮尖)、砒霜(生,各五錢)、淡豆豉(四十九粒)。

上為末,用生薑、葶藶自然汁,合輕粉諸藥為丸,小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臨臥薑湯下。

治齁嗽方

蘇子(二錢),麻黃(去節),款冬花,桑葉(蜜炙),半夏(各三錢),杏仁(去皮尖),甘草(各一錢半),白果(二十一枚,去殼衣,炒黃色)

水三盅,不用姜,煎二盅,徐徐頻服。

又方,治同前。

用糯米泔水,磨茶子滴入鼻口,令吸入口內服之,口中橫咬竹管一根,片時間則涎自口鼻中流出如綿,當日立愈,二次絕根。

治水哮

芫花(為末),大水上浮浡(濾過),大米粉

白話文:

將生薑、葶藶的汁液與輕粉等藥材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細細咀嚼,睡前用薑湯送服。

治療咳嗽的藥方:

將蘇子、麻黃(去掉節)、款冬花、桑葉(蜜炙)、半夏、杏仁(去掉皮尖)、甘草、白果(去殼衣,炒至黃色)各取適量。

用三盅水煎煮,不用薑,煎至二盅,慢慢分次服用。

另一個治療同樣病症的藥方:

用糯米的淘米水磨茶籽,將茶籽汁滴入鼻子和嘴巴,讓患者吸入口中服用。同時在口中橫咬一根竹管,過一段時間後,患者的口水會從鼻子和嘴巴中流出,如同棉花一般。當日即可痊癒,服用兩次即可根治。

治療哮喘的藥方:

將芫花研磨成粉末,用水浸泡後取上層浮液,加入米粉。

上三味,搜為粿,清水煮熟,恣意食之。

又方,青皮(一枚),半開者,入巴豆,(一粒),鐵線縛定,燒存性,為末,薑汁並酒各一呷同調服,過口便定。

定喘湯

白果(二十一枚,去殼切碎,炒黃色),麻黃,款冬花,桑皮(蜜炙),法制半夏(如無,以甘草湯泡七次,去皮用。各三錢),蘇子(二錢),杏仁,黃芩(炒。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水三盅,煎二盅,分二服,不用姜,徐徐服,無時。

壓掌散,治男婦哮喘痰嗽。

白話文:

將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做成粿,用清水煮熟,可以隨意食用。

另一方法是用半開的青皮一枚,加入一粒巴豆,用鐵線捆綁在一起,燒至灰燼,研成粉末,再用薑汁和酒各一呷調和服用,服用後立刻見效。

定喘湯的藥方如下:白果二十一枚,去殼切碎,炒至黃色;麻黃、款冬花、桑皮(蜜炙)、法制半夏(如無,以甘草湯浸泡七次,去皮使用)、蘇子、杏仁、黃芩(炒)各三錢;甘草一錢。

取水三盅,煎煮至二盅,分兩次服用,不用加薑,慢慢服用,無需忌口。

壓掌散可治療男女哮喘、痰嗽。

麻黃(去節,二錢半),炙甘草(二錢),白果(五個,打碎)

上水煎,臨臥服。

〔產後喘〕

芎歸湯

川芎(三錢),當歸(酒拌,五錢)

上水煎服。

奪命丹(見脹滿。)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上作一劑,水煎服。若既愈,即當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若口鼻黑氣起,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白話文:

產婦生產後呼吸困難,可以用麻黃、甘草、白果煎水,睡前服用。另外,可以用川芎、當歸煎水服用。如果出現腹脹,可以用奪命丹。如果產後瘀血入肺,導致咳嗽喘急,可以用人參和蘇木煎水服用。如果病情好轉,可以用六君子湯來補脾胃。如果出現口鼻黑氣,可以加附子一起服用,還有救治的機會。

血竭散,治產後敗血衝心,胸滿上喘。

真血竭(如無,紫礦代),沒藥(等分)

上研細,頻篩再研,取盡為度,每服二錢,用童便合好酒大半盞,煎一沸,溫服,方產下一服,上床良久再服。其惡血自循經下行,更不衝上,免生百病。

旋覆花湯(《三因》),治產後傷風寒,咳喘嗽,痰涎壅盛,坐臥不寧

旋覆花,赤芍藥,荊芥穗,半夏曲,五味子,麻黃,茯苓,杏仁,甘草,前胡(各等分)

白話文:

血竭散,治療產後血瘀衝擊心臟,導致胸悶氣喘。

用血竭(如果沒有,可以用紫礦替代),沒藥(兩者等量)。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反覆過篩,研磨至完全細膩為止。每次服用兩錢,用童子尿和好酒半盞,煎煮至沸騰,溫熱服用。生產完後服用一劑,上床休息一段時間後再服用一劑。這樣就能使惡血順著經脈流下,不再衝擊心臟,避免各種疾病的產生。

旋覆花湯(出自《三因方》),治療產後受寒,出現咳嗽、氣喘、痰多、坐立不安等症狀。

用旋覆花、赤芍藥、荊芥穗、半夏曲、五味子、麻黃、茯苓、杏仁、甘草、前胡(各等量)。

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食前溫服。

小調經散,產後四肢浮腫者,敗血循經流人四肢,淫留日深,腐爛如水,故令四肢腫,面黃,服此血行腫消則愈。

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薑汁、酒各少許調停服。

見晛丸,治傷鹹冷飲食而喘者。

薑黃,三稜,蓽澄茄,陳皮,良薑,人參,蓬朮(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蘿蔔浸煮爛研細,將汁麵糊丸,如桐子大。羅卜子湯下。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粉四錢,用一盞半水,加入五片薑和一枚紅棗,煎煮到藥汁剩下七分,飯前溫熱服用。

針對產後四肢浮腫的女性,這是因為產後血氣運行不暢,淤積在四肢,時間久了,就像水一樣腐爛,導致四肢腫脹,臉色發黃。服用此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腫,自然就能治癒。

藥方為:沒藥、琥珀、桂心、芍藥、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薑汁和酒少許調和服用。

針對因食用生冷食物而導致呼吸困難的患者,這是見晛丸的功效。

藥方為:薑黃、三稜、蓽澄茄、陳皮、良薑、人參、蓬朮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蘿蔔浸泡煮爛後研磨成汁,和藥粉混合製成麵糊狀丸藥,大小如桐子。用蘿蔔子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