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7)
第二冊 (7)
1. 咳嗽
《金匱》:咳而脈浮者,,厚朴麻黃湯,主之。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
上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麥熟,去渣,內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話文:
《金匱》記載:如果病人咳嗽,脈象浮,可以用厚朴麻黃湯治療。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蛋大小)、杏仁、半夏、五味子(各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
以上藥材用水一斗三升,先將小麥煮熟,去渣,加入其他藥材,煮至三升,溫熱服下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安腎丸(《直指》),治腎經虛寒,咳嗽痰唾,面色黯黑,小腹動氣作痛。(見喘。)
桂枝(見傷濕。)
《易簡》杏子湯,治咳嗽,不問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皆治療之。
人參,半夏,茯苓,細辛(減半),乾薑(減半),甘草,桂枝(減半),五味子,芍藥(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銼五枚,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溫服。
白話文:
安腎丸,出自《直指》,用來治療腎經虛寒,症狀包括咳嗽痰唾、面色黯黑、小腹動氣作痛。(見喘。)
桂枝,見傷濕。
《易簡》中的杏子湯,用來治療咳嗽,不論是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或是虛勞咯血、痰飲停積,皆可治療。
藥材包括人參、半夏、茯苓、細辛(減半)、乾薑(減半)、甘草、桂枝(減半)、五味子、芍藥(各等分)。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盞半煎煮,加入去皮去尖的杏仁五枚、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渣後溫服。
若感冒得加麻黃(等分。),若脾胃素實者,用御米殼去筋膜,銼碎,以醋淹炒,等分加之,每帖加烏梅一枚煎服,尤妙。嘔逆噁心者,不可用此。若久年咳嗽,氣虛喘急,去杏仁、人參,倍加麻黃,芍藥、乾薑、五味子各增一半,一名小青龍湯。
附:《濟生》橘蘇散,治傷風咳嗽,身熱有汗惡風,脈浮數有熱,服杏子湯不得者。
橘紅,紫蘇葉,杏仁(去皮),五味子,製半夏,桑白皮(炙),貝母(去心),白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如果感冒了,可以加麻黃(份量等分)。如果脾胃原本就比較強健,可以用御米殼去除筋膜,磨碎後用醋浸泡炒熟,等分加入藥方,每帖藥再加一枚烏梅煎服,效果特別好。但如果出現嘔吐、反胃、噁心等症狀,就不能使用這個藥方。如果久咳不癒,氣虛喘急,可以去掉杏仁、人參,將麻黃的份量加倍,芍藥、乾薑、五味子各增加一半,這個藥方叫做小青龍湯。
另外,《濟生》中記載的橘蘇散,可以治療傷風咳嗽、發熱出汗畏風、脈浮數有熱,服用杏子湯無效的症狀。
橘紅、紫蘇葉、杏仁(去皮)、五味子、製半夏、桑白皮(炙)、貝母(去心)、白朮(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七分,溫服,無時。
大棗(見痰飲。)
寧嗽化痰湯,治感冒風寒,咳嗽鼻塞。
桔梗,枳殼(麩炒),半夏(薑湯泡七次),陳皮,前胡,乾葛,茯苓(各一錢),紫蘇(一錢二分),麻黃(一錢,冬月加,夏月減),杏仁(炒,去皮尖),桑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遠熱服。
白話文:
上藥咀碎,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生薑五片,煎煮七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大棗可以用來治療痰飲。
寧嗽化痰湯是用來治療感冒風寒,咳嗽鼻塞的。
藥方包含桔梗、枳殼(麩炒)、半夏(薑湯泡七次)、陳皮、前胡、乾葛、茯苓(各一錢)、紫蘇(一錢二分)、麻黃(一錢,冬月加量,夏月減量)、杏仁(炒,去皮尖)、桑皮(各一錢)、甘草(四分)。
用兩盅水,三片薑,煎煮八分,飯後溫熱服用。
金沸草散(《和劑》),治肺感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
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七分),荊芥穗(一錢),甘草(炒),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赤芍藥(各五分)
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消風散(見眩暈。),六君子湯(見痰飲。),六味丸(見虛勞。),黃連解毒湯(見發熱。)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肺部受寒邪侵襲,出現鼻塞聲音沉重,咳嗽不止的方劑,藥材包括旋覆花、麻黃、前胡、荊芥穗、甘草、半夏、赤芍,以水煎服,可以緩解症狀。
梔子仁湯
鬱金,枳殼(麩炒),升麻,山梔仁(炒。各等分)
上每服五錢,水煎。
麥門冬湯,治火熱乘肺,咳嗽有血,胸膈脹滿,五心煩熱。
麥門冬,桑白皮(炒),生地黃(各一錢),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葉,麻黃(各七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梔子仁湯
組成:
鬱金、枳殼(麩炒)、升麻、山梔仁(炒),各等分。
用法:
每次服用五錢,水煎服。
麥門冬湯
主治:
火熱乘肺,咳嗽帶血,胸膈脹滿,五心煩熱。
組成:
麥門冬、桑白皮(炒)、生地黃(各一錢),半夏、紫菀、桔梗、淡竹葉、麻黃(各七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
上姜水煎服。
白虎湯(見發熱。)
香薷飲(見中暑。),補中益氣湯(見勞倦。)
華蓋散(《和劑》),治肺受風寒,咳嗽聲重,胸膈煩滿,頭目昏眩。
麻黃(去根節),紫蘇子(炒),杏仁(炒,去皮尖),桑白皮(炒),赤茯苓(去皮),橘紅(以上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白話文:
將生薑用清水煎煮後服用。白虎湯用於發熱,香薷飲用於中暑,補中益氣湯用於勞倦。華蓋散用於治療肺部受風寒,出現咳嗽聲音沉重、胸膈煩悶、頭昏眼花等症状。方劑用料包括麻黃(去掉根節)、紫蘇子(炒)、杏仁(炒,去皮尖)、桑白皮(炒)、赤茯苓(去皮)、橘紅(以上各一錢)、甘草(五分)。用水兩盅,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煮至一盅,去除藥渣,不限時間服用。
加減麻黃湯,治肺感寒邪咳嗽。
麻黃(去節,二錢),杏仁(炒,去皮尖),半夏(薑製),陳皮(各一錢),辣桂,甘草(炙,各半錢)
水二盅,生薑四片,紫蘇半錢,同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服。
小柴胡湯(見往來寒熱。)
小青龍湯
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細辛,桂枝(各三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湯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白話文:
加減麻黃湯主要用於治療因寒邪入侵肺部引起的咳嗽。方劑由麻黃(去節)、杏仁(炒,去皮尖)、半夏(薑製)、陳皮、辣桂、甘草(炙)等藥物組成,水煎服,不拘時服用。此外,還可參考小柴胡湯(適用於往來寒熱症狀)和小青龍湯(由麻黃、芍藥、乾薑、炙甘草、細辛、桂枝、五味子、半夏等藥物組成,水煎服)的方劑。
白朮酒(見中濕。),辰砂化痰丸(見痰飲。)
八風丹,治諸風及痰熱上攻,頭痛面赤,目眩旋運,鼻塞咽乾,頸項不利,痰唾稠濁,神情如醉,百節疼痛,耳嘯蟬鳴,面上遊風,口眼蠕動。
滑石(細研),天麻(酒浸。各一兩),龍腦(研),麝香(研。各二錢五分),白殭蠶(微炒),白附子(炮。各半兩),半夏(白礬制,二兩),凝水石(火燒通赤,細研水飛,半斤)
白話文:
八風丹主治各種風症,以及痰熱上攻導致的頭痛、面紅、頭暈眼花、鼻塞口乾、脖子僵硬、痰多濃稠、神志恍惚、全身疼痛、耳鳴、面部抽搐、嘴巴和眼睛不停地動等症狀。其組成包括滑石粉、酒浸天麻、龍腦粉、麝香粉、炒白殭蠶、炮製白附子、白礬制半夏和水飛凝水石。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研者藥同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細嚼,溫荊芥湯下,茶清亦得,食後服。
竹葉石膏湯(見消癉。)
應夢人參散(《和劑》)
甘草(炙,六兩),人參,桔梗,青皮,白芷,乾葛,白朮(各三兩),乾薑(炮,五錢半)
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二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熱服。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與研好的其他藥材混合均勻,再加入煉好的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櫻桃。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溫熱的荊芥湯送服,茶水亦可,飯後服用。
另外,竹葉石膏湯可用於治療消癉。
人參散(來自《和劑》):
甘草(炙,六兩)、人參、桔梗、青皮、白芷、乾葛、白朮(各三兩)、乾薑(炮,五錢半)。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加薑片兩片、大棗兩枚,煎煮七分,不拘時溫熱服用。
觀音應夢散(來自《夷堅志》)。
人參(一寸,用官楝者),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上以水二盞,姜五片,棗二枚,臨臥煎服。蓋人參定喘,帶皮胡桃能斂肺也。
款冬花散(《和劑》)
知母,桑葉(洗,焙),款冬花(去梗。各十兩),阿膠(炒),麻黃(去根節),貝母(去心,炒),杏仁(去皮尖,各四十兩),甘草(炙),半夏(湯洗,薑製。各二十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食後溫服。
白話文:
款冬花散 (和劑)
組成:
- 人參:一寸,用官楝(一種特定的品種)
- 胡桃:二枚,去殼,不去皮
- 知母:十兩,洗淨,焙乾
- 桑葉:十兩,洗淨,焙乾
- 款冬花:十兩,去梗
- 阿膠:十兩,炒制
- 麻黃:四十兩,去根節
- 貝母:四十兩,去心,炒制
- 杏仁:四十兩,去皮尖
- 甘草:四十兩,炙制
- 半夏:二十兩,湯洗,薑製
用法:
- 人參和胡桃:以水兩盞,加入薑五片,棗二枚,臨睡前煎服。
- 款冬花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加薑三片,煎至七分,飯後溫服。
功效:
- 人參:定喘。
- 帶皮胡桃:斂肺。
- 款冬花散:具體功效未說明,但根據藥物特性推測可能具有止咳化痰,潤肺止燥等功效。
注釋:
- 此處的劑量以兩為單位,需要根據實際情况调整。
- “官楝”指的是一種特定的人參品種,可能具有更强的藥效。
- “臨臥”指的是臨睡前。
- “煎七分”指的是煎至原藥量的七成。
現代解讀:
款冬花散是針對咳嗽、氣喘等症狀的中藥方劑,其組成藥物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止喘等功效。方中人參和胡桃具有較強的補肺益氣作用,有助於緩解咳嗽和氣喘。
重要提示:
中藥服用需遵醫囑,切勿自行用藥。
二母散(《和劑》)
知母,貝母(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溫服無時。
四七湯(見氣。)
紫菀茸湯(《濟生》),治飲食過度,或食煎爆,邪熱傷肺,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脅痛,不得睡臥。
紫菀茸(洗),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膠(蛤粉炒),經霜桑葉,貝母(去心),蒲黃(炒),半夏(各一兩,制),犀角(鎊),甘草(炙),人參(各半兩)
白話文:
二母散由知母和貝母等量組成,每次服用五錢,用兩杯水加入三片薑,煎煮八分,溫熱服用,不限時辰。
四七湯用於治療因飲食過度或食用油炸食物而導致邪熱傷肺,出現咳嗽、咽癢、痰多、咯血、喘息、胸痛、無法平躺等症狀。
紫菀茸湯由紫菀茸、款冬花、百合、杏仁、阿膠、桑葉、貝母、蒲黃、半夏、犀角、甘草、人參組成。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潤肺丸(《統旨》)
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蜜丸噙化。久嗽,加罌粟殼。
清音丸(《統旨》)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錢),硼砂,青黛(各三錢),冰片(三分)
白話文:
上藥咀嚼,每次服用四錢,用半盞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溫熱服用。
潤肺丸(出自《統旨》)
訶子、五味子、五倍子、甘草各等份,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劑,含服至化。久咳者,可加入罌粟殼。
清音丸(出自《統旨》)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錢,硼砂、青黛各三錢,冰片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噙化。
橄欖丸(《得效》)
百藥煎,烏梅,甘草,石膏(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臨臥噙化一丸。
清咽寧肺湯《統旨》
桔梗(二錢),山梔(炒),黃芩,桑皮,甘草,前胡,知母,貝母(各一錢)
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蛤蚧湯,治咳嗽吐膿血,及肺痿羸瘦,涎涕稠黏。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像龍眼一樣,每次服用一丸,含在嘴裡慢慢融化。
將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像彈珠一樣。睡覺前含在嘴裡慢慢融化一丸。
將桔梗、炒山梔子、黃芩、桑皮、甘草、前胡、知母、貝母各取一錢,用水兩盅煎煮,至剩下八分,飯後服用。
蛤蚧湯,用來治療咳嗽吐膿血,以及肺痿消瘦、唾液濃稠粘稠的病症。
蛤蚧(酒浸,酥炙),知母(焙),貝母(焙),鹿角膠(炙令燥),枇杷葉(去毛,炙),葛根,桑皮(炙),人參,甘草(炙),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以上各一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保和湯,治勞證久嗽,肺燥成痿,服之決效。
知母,貝母,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各一錢),天花粉,薏苡仁(炒),杏仁(去皮尖,炒,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馬兜鈴,紫菀,桔梗,百合,阿膠(蛤粉炒),當歸,百部(各六分),粉草(炙),紫蘇,薄荷(各四分)
白話文:
將蛤蚧泡酒後酥炙,知母、貝母焙乾,鹿角膠炙至乾燥,枇杷葉去毛炙乾,葛根、桑皮炙乾,人參、甘草炙乾,杏仁去皮尖雙仁,湯浸後炒乾,以上每味藥各一兩。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不拘時間溫服。這是保和湯,主治勞累久嗽、肺燥成痿,服用此湯藥效顯著。
另外,知母、貝母、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款冬花各一錢,天花粉、薏苡仁炒乾、杏仁去皮尖炒乾,各五分,五味子十二粒,馬兜鈴、紫菀、桔梗、百合、阿膠用蛤粉炒,當歸、百部各六分,粉草炙乾,紫蘇、薄荷各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七分,入飴糖一匙,食後服。
吐血或痰帶血,加炒蒲黃、生地黃、小薊。痰多加橘紅、茯苓、栝蔞仁。喘去紫蘇、薄荷,加蘇子、桑皮、陳皮。
知母茯苓湯,治肺痿喘嗽不已,往來寒熱,自汗。
知母,白朮(各八分),茯苓(去皮),五味子,人參,半夏(湯泡七次),柴胡,甘草(炙。各一錢),薄荷,川芎,阿膠(各半錢),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七分)
白話文:
取水兩盅,加入薑片三片,煎煮至七分,再加入飴糖一匙,飯後服用。如果出現吐血或痰中帶血,可以加入炒蒲黃、生地黃和小薊;痰多則加入橘紅、茯苓和栝蔞仁;喘不過氣則加入紫蘇、薄荷、蘇子、桑皮和陳皮。
知母茯苓湯可以治療肺痿、久咳不止、寒熱往來、自汗等症狀,由知母、白朮(各八分)、茯苓(去皮)、五味子、人參、半夏(湯泡七次)、柴胡、甘草(炙,各一錢)、薄荷、川芎、阿膠(各半錢)、款冬花、桔梗、麥門冬、黃芩(各七分)組成。
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紫菀散,治咳中有血,虛勞肺痿。
人參,紫菀(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阿膠(蛤粉炒,一錢),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五味子湯,治咳嗽,皮膚乾燥,唾中有血,胸膈疼痛。
五味子(炒),桔梗(炒),紫菀,甘草(炒),續斷(各五分),竹茹(一錢),赤小豆(一撮),生地黃桑白皮(炒。各二錢)
白話文:
水兩碗,生薑五片,煎到剩下一碗,飯後服用。紫菀散,用於治療咳嗽帶血、虛勞肺痿。
人參、紫菀(各一錢)、茯苓、知母、桔梗(各一錢半)、阿膠(用蛤粉炒過,一錢)、貝母(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五分)
水兩碗,煎到剩八分,飯後服用。五味子湯,用於治療咳嗽、皮膚乾燥、唾液帶血、胸膈疼痛。
五味子(炒)、桔梗(炒)、紫菀、甘草(炒)、續斷(各五分)、竹茹(一錢)、赤小豆(一撮)、生地黃桑白皮(炒,各兩錢)
上水煎服。
《本事》鱉甲丸,治勞嗽虛證,及鼻流清涕,耳作蟬鳴,眼見黑花,一切虛證,丈夫婦人皆可服。
五味子(二兩),鱉甲,地骨皮(各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食前,溫酒或鹽湯任意服三五十丸,婦人醋湯下。(此方乃曲江人家秘方,服效者眾,且處方有理。)
三拗湯(《和劑》),治寒燠不常,暴嗽喘急,鼻塞痰壅。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各等分,一本甘草減半)
白話文:
將藥材上水煎煮後服用。此方名為「鱉甲丸」,可治勞嗽虛證,以及鼻流清涕、耳鳴、眼花等一切虛證,男女皆可服用。藥材包括五味子兩錢、鱉甲三錢、地骨皮三錢,將其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子。空腹或飯前用溫酒或鹽湯服用三、五十顆,婦女可用醋湯送服。此方是曲江人家秘方,療效顯著,且處方合理。
另外,三拗湯可用於治療寒熱不調、暴咳喘急、鼻塞痰多等症狀,藥材包括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或甘草減半。
每服五錢,水一盅,生薑五片,煎服。有汗即愈。
青金丸(《三因》),治肺虛風壅,咳嗽喘滿,咯痰血。
杏仁(去皮尖,二兩,用牡蠣煅成粉,與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青黛(一兩)
上為末,研勻,用黃蠟一兩熔化搜和丸,如彈子大,壓扁如餅。每用梨三個,或軟柿餅一個去核,入藥在內,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嚼,糯米飲下。
一方,名甲乙餅,治咳出血片,兼痰內有血絲,不問年深日近,但只聲在,一服取效。上用青黛一兩,牡蠣粉七錢,杏仁七粒去皮尖研,蠟丸,湯使同上。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錢藥粉,用水一盅,加入生薑五片,煎煮服用。出汗就代表病好了。
青金丸,出自《三因》,用來治療肺虛風寒阻塞,咳嗽喘滿,咳痰帶血。
將杏仁去皮尖,取二兩,用牡蠣煅成粉末,與杏仁一同炒至黃色,去除牡蠣粉不用。再加入青黛一兩,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黃蠟一兩熔化後,與藥粉混合製成丸狀,大小如彈珠,壓扁成餅狀。每次取梨三個,或軟柿餅一個去核,將藥丸置於其中,用濕紙包裹煨烤,待藥丸熔化後取出,去除火毒,細嚼,用糯米湯送服。
另一方藥名為甲乙餅,用來治療咳血,痰中帶血絲,不論病程長短,只要咳嗽聲音還在,服用一劑就能見效。取青黛一兩,牡蠣粉七錢,杏仁七粒去皮尖研磨,用蠟丸製成,服用方法與青金丸相同。
人參養肺丸,治肺胃俱傷,氣奔於上,客熱熏肺,咳嗽喘急,胸中煩悸,涕唾稠黏,吐血嘔血,並皆治之。
人參(去蘆),黃耆(蜜炙。各一兩八錢),白茯苓(去皮),栝蔞根(各六錢),杏仁(炒,去皮,二兩四錢),半夏曲(炒,四兩),皂角子(三十個,炒,去皮)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用紫蘇湯送下,喘用桑白皮湯下。
寧肺湯,治榮衛俱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涎。
白話文:
人參養肺丸,用於治療肺胃同時受損,氣逆上衝,熱邪侵入肺部,導致咳嗽喘急、胸悶心慌、鼻涕痰液稠粘、吐血嘔血等症狀。
藥方:人參(去掉鬚根),黃耆(蜜炙,各一兩八錢),白茯苓(去皮),栝蔞根(各六錢),杏仁(炒熟,去皮,二兩四錢),半夏曲(炒熟,四兩),皂角子(三十個,炒熟,去皮)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好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彈珠。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用紫蘇湯送服,喘急時用桑白皮湯送服。
寧肺湯,用於治療氣血兩虛,發熱自汗,肺氣喘急,咳嗽痰多等症狀。
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黃,川芎,白芍藥,五味子,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以上各一錢),阿膠(蛤粉炒,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貝母散,治暴發咳嗽,多日不愈。
貝母,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各二錢),五味子,知母,甘草(各一錢),款冬花(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一盅,食後服。
治嗽得效方,治諸嗽久不瘥。
人參,款冬花,白礬(枯),佛耳草,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人參、當歸、白朮、熟地黃、川芎、白芍、五味子、麥門冬(去心)、桑白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以上各一錢),阿膠(蛤粉炒,一錢半),這些藥材一起煎煮,用兩盅水,加入五片生薑,煎到一盅,飯後服用。這個方子叫做貝母散,用來治療突然發作的咳嗽,持續多日不癒的。
貝母、杏仁(去皮尖)、桑白皮(各二錢)、五味子、知母、甘草(各一錢)、款冬花(一錢半),這些藥材一起煎煮,用兩盅水,加入三片生薑,煎到一盅,飯後服用。這個方子是治療咳嗽的有效藥方,可以治療各種久咳不癒的咳嗽。
人參、款冬花、白礬(枯)、佛耳草、甘草(各二錢),這些藥材一起煎煮,也可以治療咳嗽。
上銼碎,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烏梅半個,煎至七分,食後服。
治嗽補虛方
牛骨(一副,取髓),白沙蜜(八兩),杏仁(四兩,湯去皮尖,另研如泥),乾山藥(刮去皮,四兩,研為細末),胡桃肉(四兩,去皮,另研如泥)
上將牛骨髓、沙蜜,砂鍋內煎熬沸,以絹帛濾去滓,盛在瓷瓶內,將山藥、杏仁、胡桃三味亦入瓶內,以紙密封瓶口,重湯內煮一日一夜取出,每日早晨用白湯化一匙服。
雌黃丸,治暴嗽,久嗽,勞嗽。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做成一劑,用兩碗水,加三片生薑、一顆棗子、半個烏梅,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這是一個治療咳嗽、虛弱的藥方。
將牛骨髓和白沙蜜放入砂鍋中煎熬沸騰,用絹布過濾去除雜質,裝入瓷瓶內,再將山藥、杏仁、胡桃三味藥材也放入瓶中,用紙封住瓶口,放入重湯中煮一天一夜後取出。每天早上用白湯沖服一匙。
雌黃丸,可治療突然發生的咳嗽、久咳、勞累引起的咳嗽。
上以金粟丸葉子雌黃一兩,研細,用紙筋泥固濟小盒子一個,令乾,勿令泥厚,將藥入盒子內,水調赤石脂封盒子口,更以泥封之,候乾,坐盒子於地上,上面以未入窯瓦坯子擁盒子,令作一尖子,上用炭十斤簇定,頂上著火,一熨斗籠起,令火從上漸熾,候火銷三分去一,看瓦坯通紅,則去火候冷,開盒子取藥,當如鏡面光明紅色,入乳缽內細研,湯浸蒸餅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丸、五丸,食後用甘草湯下,服後睡良久,妙。
白話文:
將金粟丸的葉子與雌黃各取一兩,研磨成細粉。用紙筋和泥土製成一個小盒子,讓泥土乾燥,但不要太厚。將藥粉放入盒子內,用水調和赤石脂封住盒子口,再用泥土封好。等待乾燥後,將盒子放置在地面上,用未燒製的瓦片圍住盒子,形成一個尖頂狀,上面用十斤炭火堆砌固定,在頂部點火。用一個熨斗籠罩在炭火上,讓火慢慢燃燒,等到炭火燒到三分之一時,觀察瓦片通紅,即可熄滅火源,待其冷卻後開啟盒子取出藥物。此時藥物應如同鏡面般明亮紅色,將其放入乳缽中細細研磨,用湯浸泡蒸餅,揉成如粟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至五丸,飯後用甘草湯送服,服藥後休息片刻,效果極佳。
紫金散,治一切痰嗽,日夜不得眠臥。
天南星(去皮臍),白礬,甘草(以上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
上為粗散,用慢火於銀石器內炒令紫色,放冷,研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身體都入鋪臥內,用齏汁七分,溫湯三分,暖令稍熱,調前藥末服之。嚥下便仰臥低枕,想藥入於肺中,須臾得睡,其嗽立止。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煩熱,唾膿血。
紫蘇子(微炒),鹿角膠(搗碎,炒),杏仁(湯泡,去皮尖雙仁,炒微黃,以上各三兩),生薑汁(一合),白蜜(一中盞),生地黃汁(一合)
白話文:
紫金散可以治療各種咳嗽,即使日夜難眠也能有效緩解。
將天南星(去除皮和臍部)、白礬、甘草(各半兩)、烏梅(取肉,二兩)混合,用慢火在銀器或石器中炒至紫色,冷卻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臨睡前身體完全進入床鋪,用齏汁七分,溫水三分,溫熱後調和藥粉服用。吞下後仰臥低枕,想像藥物進入肺部,不久就能入睡,咳嗽也會立刻停止。
對於久咳、上氣、心胸煩熱、咳出膿血等症狀,可以用紫蘇子(微炒)、鹿角膠(搗碎,炒)、杏仁(湯泡去皮尖雙仁,炒微黃,以上各三兩)、生薑汁(一合)、白蜜(一中盞)、生地黃汁(一合)治療。
上前三味,都搗令熟,入薑汁,地黃汁,蜜相和,以慢火熬成膏,於不津器中密封之。每服半匙許,用溫粥飲調下,日三四服。
蘇子煎,治上氣咳嗽。
紫蘇子,生薑汁,生地黃汁,白蜜,杏仁(各一升)
上搗蘇子,以地黃汁、薑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更搗以汁澆之,絞令味盡,去滓,熬令杏仁微黃黑如脂,又以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銅器中,於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一方,無地黃汁。
救急療上氣咳,肺氣胸痛。《病源》:咳嗽上氣者,肺氣有餘也。肺感於寒,則成咳嗽。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此為邪搏於氣,氣壅滯不得宣通,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其狀,喘咳上氣,及多涕唾,面目浮腫,則氣逆也。
白話文:
將前三味藥材搗碎煮熟,加入薑汁、生地黃汁和蜂蜜混合均勻,用小火熬製成膏狀,裝入不滲水的容器中密封保存。每次服用半匙,用溫粥調服,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蘇子煎用於治療上氣咳嗽。
將紫蘇子、生薑汁、生地黃汁、白蜜和杏仁(各一升)混合,搗碎紫蘇子,加入地黃汁和薑汁,用絹布過濾取汁,反覆搗碎並加入汁液過濾,直到味道完全滲透,去除渣滓,熬製至杏仁略微泛黃並呈油脂狀,再加入汁液,用絹布反覆過濾六七次,直到味道完全滲透,去除渣滓,加入蜂蜜混合均勻,放入銅器中,隔水加熱至像飴糖一樣的濃稠狀。每次服用一小匙,一天三次,晚上一次。也有一種配方不加生地黃汁。
蘇子煎可以急救治療上氣咳嗽和肺氣胸痛。醫書中記載,咳嗽上氣是由於肺氣過盛導致的。肺部受寒就會引起咳嗽。肺主氣,氣盛則會喘咳上氣。這是因為邪氣與肺氣相搏,氣體阻塞不通,屬於氣盛之症,所以會咳嗽並上氣。症狀包括喘咳上氣、痰液多、面容浮腫,這是氣逆的表现。
杏仁(三大升,去皮尖及雙仁者,研如泥),白蜜(一大升),牛酥(二大升)
上將杏仁於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淨磨銅鐺,勿令脂膩,先傾三升汁於鐺中,刻木記其深淺,又傾汁二升,以緩火煎,減至於所記處,即內蜜、酥等,煎還至木記處,藥乃成,貯於不津瓷器中。每日三度,以暖酒服一大匙,不能飲酒,和粥服亦得。服至一七日唾色變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斷。
此方非獨治咳,兼補虛損,去風冷,悅肌膚白如瓠。婦人服之尤佳。
百合湯,治肺氣壅滯,咳嗽喘悶,膈脘不利,氣痞多渴,腰膝浮腫,小便淋澀。
白話文:
將杏仁去皮尖和雙仁,研磨成泥狀,用三升水浸泡後研磨取汁,得到五升杏仁汁。用乾淨的銅鍋,先倒入三升杏仁汁,用木頭刻記汁液高度,再倒入兩升杏仁汁,以小火慢煎,直到汁液減少到刻記處。然後加入白蜜和牛酥,繼續煎煮至汁液恢復到刻記處,藥物就完成了。將藥物儲存在乾淨的瓷器中。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用溫酒送服一湯匙,不喝酒的人可以和粥一起服用。服用七天後唾液顏色會變白,十四天後唾液會變稀,二十一天後咳嗽就會停止。
這個藥方不僅能治咳嗽,還能補虛損,去風寒,使肌膚光滑白皙。婦女服用效果更佳。
百合湯則能治療肺氣壅滯、咳嗽喘悶、胸膈不暢、氣痞多渴、腰膝浮腫、小便淋澀等症狀。
百合,赤茯苓,陳皮(湯浸,去白),紫蘇莖葉,人參,大腹皮,豬苓(去黑皮),桑根白皮枳殼(麩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馬兜鈴(七枚,和皮)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葶藶散,治咳嗽面目浮腫,不得安臥,涕唾稠黏。
甜葶藶(隔紙炒),郁李仁(湯去皮,炒),桑白皮(各一兩),紫菀(去苗土),旋覆花,檳榔,木通(各半兩),大腹皮(七錢半)
白話文:
百合、赤茯苓、陳皮(用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外皮)、紫蘇莖葉、人參、大腹皮、豬苓(去除黑色外皮)、桑根白皮、枳殼(用麩炒)、麥門冬(去除心)、甘草(用火炙烤)。以上各藥材各取一兩,馬兜鈴七枚,連同外皮一起使用。將所有藥材粗略搗碎後過篩,每次服用四錢,水一盞半,加入生薑一顆(大小如棗),一同煎煮至八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此方名為葶藶散,主要用於治療咳嗽、面目浮腫、夜不能寐、痰涎稠黏等症狀。
甜葶藶(隔紙炒)、郁李仁(用水去皮後炒)、桑白皮(各一兩)、紫菀(去除苗土)、旋覆花、檳榔、木通(各半兩)、大腹皮(七錢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天門冬丸,治肺臟壅熱,咳嗽痰唾稠黏。
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百合,前胡,貝母(煨),半夏(湯洗去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乾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以上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薑湯送下,日三服。
前胡散,治咳嗽,涕唾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和半片生薑煎煮,煮到剩下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天門冬丸可以治療肺部積熱,咳嗽痰液稠黏的症狀。
將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百合、前胡、貝母(煨)、半夏(湯洗去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乾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以上各七錢半)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勻,反覆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用生薑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前胡散可以治療咳嗽、鼻涕痰液稠黏、胸悶不適,偶爾有發熱的症狀。
前胡,桑白皮,貝母(煨。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甘草(炙,二錢半),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
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
〔久嗽〕
丹溪:肺受風寒久嗽,非此不能除。南星、款花、鵝管石、佛耳草、雄黃。為末拌艾,以姜一厚片,留舌上,次用艾上燒之,須令煙入喉中。一方,無佛耳草,有鬱金。又方,鵝管石、雄黃各一分半,另為末,款花、佛耳草各一分半,另為末。
卻用紙一幅,方方闊四五寸,以雞子清塗中央,四旁各懸一寸許不塗,然後以鵝管石、雄黃末摻於雞子清上,又以款花、佛耳草末摻其上敷之,又用箭箸從不塗紙旁捲起為一紙筒,用糊黏牢其旁,抽箭箸出,焙乾。用時將一紙筒含在口,一頭火燒,以口吸菸令滿咽之,咽至燒筒盡為度,卻吃茶二三口壓之。
白話文:
前胡、桑白皮、貝母(煨,各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甘草(炙,二錢半)、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混合在一起,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薑,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服,不限時間。
針對久咳,丹溪說:肺部受風寒導致久咳,非此藥方不可治。南星、款花、鵝管石、佛耳草、雄黃研磨成粉末,加入艾草拌勻,用一塊厚薑片放在舌頭上,然後用艾草在薑片上燒,讓煙霧吸入喉嚨中。另一個方子,沒有佛耳草,而加入了鬱金。又有一方,鵝管石、雄黃各一分半,研磨成粉末,款花、佛耳草各一分半,另行研磨成粉末。
取一張方形紙,邊長四五寸,用雞蛋清塗抹中央,四周各留下一寸不塗,然後將鵝管石、雄黃粉末撒在雞蛋清上,再撒上款花、佛耳草粉末,用箭箸從不塗抹的紙邊捲起成紙筒,用漿糊黏牢,抽掉箭箸,烘乾。使用時將紙筒含在口中,一頭點燃,用嘴巴吸入煙霧,直到紙筒燒完為止,然後喝兩三口茶壓一下。
療久嗽熏法:每旦取款花如雞子,少許蜜拌花使潤,納一升鐵鐺中,又用一瓦碗鑽一孔,孔內安小竹筒,或筆管亦得,其筒稍長,置碗鐺相合及插筒處,皆麵糊塗之,勿令泄氣,鐺下著炭火,少時款冬煙自行管出,以口含筒吸取咽之。如胸中稍悶,須舉頭,即將指按住竹筒,勿令漏煙出氣,及煙盡止。
凡如是,五日一為之,至六日則飽食羊肉餛飩一頓,永瘥。(一法,不用鐺碗,用有嘴瓦瓶燒藥,蓋住瓶口,卻以口於瓶嘴吸菸咽之,尤捷。)
枳殼湯(潔古),治久嗽胸膈不利者,多上焦發熱。
白話文:
療久嗽熏法
方法:
每天早上取款冬花,大小如雞蛋,用少許蜂蜜拌勻使之潤澤,放入一個一升容量的鐵鍋中。再取一個瓦碗,在上面鑽一個小孔,在孔中插入一根小竹筒,或是筆管也可以,竹筒要稍微長一點。將瓦碗放在鐵鍋上,並將竹筒插進鐵鍋中,將碗和鍋的結合處,以及插入竹筒的地方,都用麵糊塗抹好,防止漏氣。在鐵鍋底下放炭火,過一會兒,款冬花的煙就會自行從竹筒中冒出來,用嘴含住竹筒吸取煙氣,然後咽下。如果感到胸悶,就需要抬頭,並用手指堵住竹筒,防止煙氣漏出,等到煙氣散盡才停止。
療程:
如此方法,每五天做一次,連續做六天,第六天就可以飽食羊肉餛飩一頓,此後便能永除咳嗽。
另外一種方法:
不用鐵鍋和瓦碗,直接用有嘴的瓦瓶燒藥,蓋住瓶口,用嘴含住瓶嘴吸取煙氣,然後咽下,這種方法更加簡便。
枳殼湯:
潔古方,用於治療久咳,胸膈不利,多為上焦發熱的患者。
枳殼(炒,三兩),桔梗(二兩),黃芩(一兩半)
上為細末,每早取二兩半,水三盞,煎至一盞,日作三服,午時、中時、臥時各一服,三日七兩半服盡。又服半夏湯,用半夏薑製切片,每三錢半,水盞半,姜五片,煎至一盞,食後,日二三服。二三日服了,再服枳殼丸,盡其痰為度。論曰:先消胸中痰氣,後去膈上痰,再與枳朮丸,謂首尾合治,盡消其氣,令痰不復作也。
款氣丸(潔古),治久嗽痰喘,肺氣浮腫。
白話文:
方劑中包含枳殼(炒過,三兩)、桔梗(二兩)、黃芩(一兩半),將它們研磨成細粉。每天早上取二兩半藥粉,用三碗水煎煮至一碗,分三次服用,分別在午時、中時和睡前各服用一次,連續服用三天,共服七兩半。接著服用半夏湯,以半夏和薑製成切片,每次服用三錢半,用半碗水加入五片薑,煎煮至一碗,飯後服用,每天服用兩到三次。服用兩三天後,再服用枳殼丸,直到痰液完全排出。這方劑的原理是先消除胸腔的痰氣,再清除膈膜上的痰,最後再服用枳朮丸,從頭到尾完整治療,徹底消除痰氣,防止痰液再次產生。
青皮,陳皮,檳榔,木香,杏仁,茯苓,郁李仁(去皮),川當歸,廣朮,馬兜鈴(炮),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四錢),牽牛(頭末,二兩半)
上為細末,薑汁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七十丸,食後薑湯送下。
馬兜鈴丸(潔古),治多年喘嗽不止,大有神功。
馬兜鈴(去土),半夏(湯洗七次,焙乾),杏仁(去皮尖,麩炒。各一兩),巴豆(二十一粒,去皮油,研)
以上除巴豆、杏仁另研外,余為細末,用皂角膏子為丸,如梧子大,雄黃為衣。每十丸,臨臥煎烏梅湯下,以利為度。
白話文:
青皮、陳皮、檳榔、木香、杏仁、茯苓、郁李仁(去掉皮)、川當歸、廣朮、馬兜鈴(炮製)、葶藶(各三錢),人參、防己(各四錢),牽牛(頭尾,二兩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七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此方名為「馬兜鈴丸」,出自潔古方,專治多年咳嗽不止,效果神奇。
馬兜鈴(去掉泥土)、半夏(用湯洗七次,烘乾)、杏仁(去掉皮尖,用麩炒。各一兩)、巴豆(二十一粒,去掉皮和油,研磨)。
除了巴豆、杏仁要另外研磨之外,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皂角膏子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用雄黃做外衣。每次服用十丸,臨睡前用烏梅湯送服,以通暢為度。
貝母湯(《本事》),治諸嗽久不瘥。
貝母(一兩,去心薑製),黃芩(半兩),乾薑(生),五味子,陳皮(各一兩),桑白皮(半兩),半夏柴胡,桂心(各一兩),木香,甘草(各二錢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杏仁七粒去皮尖,生薑七片,煎去滓,熱服。有蔣氏之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治諸般嗽悉愈。(上方有寒有熱,有收有散,諸嗽通用也。)
人參散,治諸咳嗽喘急,語言不出。年久者多服見效。
人參,知母,貝母,馬兜鈴(去皮用肉),麻黃(去節),杏仁(生用),半夏(以上各一錢半),天仙藤(一錢)
白話文:
《本事》記載的貝母湯,專治各種久咳不癒的毛病。將貝母(去心用薑製)、黃芩、生乾薑、五味子、陳皮、桑白皮、半夏、柴胡、桂心、木香、甘草等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加入杏仁和生薑,去渣後熱服。據說一位蔣姓婦女久咳不癒,服用了這個方子後,一劑就見效,治好了各種咳嗽。此方藥性寒熱兼備,有收斂也有散發,適用於各種咳嗽。
人參散則用於治療咳嗽喘急、言語不清,尤其是久病者,服用後多能見效。方劑包括人參、知母、貝母、馬兜鈴(去皮用肉)、麻黃(去節)、生杏仁、半夏,以及天仙藤。
上作一服,水二盅,烏梅一枚,蜜一匙,煎至一盅,臨睡服。
人參清肺湯(《和劑》),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麩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烏梅(去核),炙甘草,罌粟殼(去蒂蓋,蜜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煎一盞,臨臥溫服。
參粟湯(《和劑》)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醋炙,各等分)
白話文:
用上述藥材煎煮成一服藥,水量兩盅,加入烏梅一枚和蜂蜜一匙,煎煮至一盅,睡前服用。此藥方名為「人參清肺湯」,出自《和劑》,主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也可用於治療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藥材包括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麩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烏梅(去核)、炙甘草、罌粟殼(去蒂蓋,蜜炙),各取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半水,加入烏梅、棗子各一枚,煎煮至一盞,睡前溫服。
另一種藥方名為「參粟湯」,同樣出自《和劑》,由人參、款冬花、罌粟殼(醋炙)各取等分組成。
每服四錢,水一盅,阿膠一錢,烏梅一個,煎七分,臨臥溫服。
丹溪久嗽丸子
海蛤粉(研細),膽星(臣),杏仁(臣),訶子(佐),青黛(佐),皂角(使)
上為末,薑汁丸,如桐子大。薑湯下。
久嗽乃積痰久留肺脘,黏滯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
香附子(童便浸),殭蠶(炒),海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薑汁,竹瀝,神麯(各等分)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粉四錢,加水一盅,阿膠一錢,烏梅一個,煎煮至七分,睡前溫熱服用。藥粉由海蛤粉、膽星、杏仁、訶子、青黛、皂角研磨成末,製成薑汁丸,大小如桐子,用薑湯送服。久咳是因為痰積久留肺部,黏滯如膠,氣機不能升降,或因痰濕、飲酒而引起。香附子(用童便浸泡)、殭蠶(炒)、海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薑汁、竹瀝、神麴各等分。
上為末,蜜調噙化。
謝老人形實,夏月無汗,成久嗽痰。
半夏(薑製),紫蘇葉(各一兩)
上二味,入莎末、蜆殼末、神麯末,以栝蔞瓤、桃仁半兩和丸。先服三拗湯三帖,方服此丸子。
男子五十歲,舊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勞患瘧,後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脈而左手虛,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時時發熱,痰如稠黃膠,與下項方藥,仍灸大椎、風門、肺俞五處。
半夏(一兩),白朮(七錢),茯苓(六錢),黃芩,陳皮,桔梗,枳殼,石膏(煅。各半兩),殭蠶(炒,二錢半),五味子(一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含在口中慢慢溶化。
這位老先生身形健壯,夏天不流汗,長期的咳嗽帶痰。
取半夏(用薑炮製)、紫蘇葉(各一兩),加入莎草末、蜆殼末、神麴末,再和以栝蔞瓤、桃仁(各半兩)製成丸子。先服用三拗湯三帖,然後再服此丸子。
這位五十歲的男子,去年夏天因在炎熱天氣中下冷水勞作而患上瘧疾,後來出現痰嗽,今年夏天末又出現弦脈,左手無力,敲擊時汗出很少,卻有痰,身體時常發熱,痰像濃稠的黃膠。給他服用上面所述的藥方,並在同時灸刺大椎、風門、肺俞五處穴位。
取半夏(一兩)、白朮(七錢)、茯苓(六錢)、黃芩、陳皮、桔梗、枳殼、石膏(煅燒,各半兩)、殭蠶(炒製,二錢半)、五味子(一錢半)。
上用神麯糊丸。薑湯下三十丸。先與三拗湯加黃芩、白朮二帖,夜與小胃丹十丸,以攪其痰。
〔腎氣〕
八味丸(見虛損。),生料鹿茸丸(見溲血。)
大菟絲子丸(《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兩),石斛(去根),熟乾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乾),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切,焙),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各半兩)
白話文:
服用神麴糊丸,用薑湯送服,每次三十丸。先服用三拗湯加入黃芩、白朮,一天兩帖;晚上服用小胃丹十丸,用以化解痰濕。
針對腎氣虛損,可服用八味丸。若出現血尿,則服用生料鹿茸丸。
大菟絲子丸可以治療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痛、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悸氣短、盜汗、小便頻數等症狀。
其組成如下:菟絲子(洗淨,浸酒)、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製,去皮,各一兩)、石斛(去根)、熟乾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浸酒一夜,烘乾)、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浸酒,切片,烘乾)、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浸酒,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各半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時行〕
參蘇飲(見發熱。)
〔乾咳嗽〕
丹溪云:乾咳嗽極難治,此係火鬱之證,乃痰鬱其火邪在中,用苦桔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之劑,不已即成勞,倒倉法好。此不得志者有之,宜用補陰方,四物湯加竹瀝,炒柏之類。
海藏云:甘桔湯,此仲景少陰咽痛藥也。孫真人治肺癰吐膿血,用生甘草加減二十餘條。(甘桔湯方,用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白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成麵糊,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
[時行]
參蘇飲(見發熱)。
[乾咳嗽]
丹溪說:乾咳嗽非常難治,這是火鬱之證,指的是痰火鬱結於內,要用苦桔梗來開通,下方再用補陰降火藥,否則容易變成勞損,倒倉法較好。這種症狀常見於不得志的人,應該用補陰方,比如四物湯加竹瀝、炒柏之類。
海藏說:甘桔湯是仲景治療少陰咽痛的藥方。孫真人治療肺癰吐膿血,用生甘草加減二十餘條。(甘桔湯方,用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白水煎服。)
咳逆氣者加陳皮,咳嗽者加貝母、知母,咳發渴者加五味子,吐膿血者加紫菀,肺痰者加阿膠,面目腫者加茯苓,嘔者加生薑、半夏,少氣者加人參、麥門冬,膚痛者加黃耆,目赤者加梔子、黃連,咽痛者加鼠黏子、竹茹,聲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頭腫者加鼠黏子、大黃、芒硝,胸痛膈不利者加枳殼,心胸痞者加枳實,不得眠者加梔子,發狂者加防風、荊芥,酒毒者加葛根、陳皮。
一中年婦人乾咳,寸脈滑動似豆狀,余皆散大不浮,左大於右,每五更心躁熱有汗,但怒氣則甚,與桔梗不開,諸藥不效,遂以石膏、香附為君,芩、連、青黛、門冬、栝蔞、陳皮、炒柏、歸、桔為臣,五味、砂仁、川芎、紫菀佐之,凡二十餘帖而安。
白話文:
一位中年婦人乾咳不停,脈象滑動像豆子一樣,其他部位的脈象則散大不浮,左側脈象比右側強,每到五更時心煩燥熱並伴有汗出,但生氣時卻怒氣沖沖,服用桔梗也無效,其他藥物也都無用。於是醫生以石膏、香附作為主藥,再配以黃芩、黃連、青黛、麥門冬、栝蔞、陳皮、炒柏、當歸、桔梗等藥材為輔藥,再加上五味子、砂仁、川芎、紫菀等藥材作為佐藥,總共服用了二十多帖藥後,病症才得以痊癒。
〔喉中有聲〕
射干麻黃湯(仲景)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大棗(七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白前湯(《千金》),治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腫滿,旦夕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聲。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三兩)
白話文:
喉咙里有声音,可用射干麻黄汤治疗。方剂包括射干、细辛、紫菀、款冬花、麻黄、生姜、五味子、半夏和大枣,水煎服。若出现咳嗽逆气上涌、身体浮肿、呼吸短促、胸闷、白天晚上都靠墙才能躺下,喉咙里发出像鸡叫的声音,则可用白前汤治疗,方剂包括白前、紫菀、半夏和大戟。
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清金湯,治丈夫婦人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寧,飲食不下。
陳皮(去白),薏苡仁,五味子,阿膠(炒),茯苓(去皮),紫蘇,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款冬花,半夏曲,百合(各一錢),粟殼(蜜炒),人參,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枚,煎一盅,食後服。
〔失音〕
杏仁煎,治咳嗽,失音不出。
白話文:
將一斗水浸泡一整夜,隔天早上煮成三升,分三次服用。
清金湯,用於治療男性女性長期或近期咳嗽,上氣喘不過氣,喉嚨有痰聲,胸悶氣逆,坐立不安,吃不下飯。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薏苡仁、五味子、阿膠(炒過)、茯苓(去皮)、紫蘇、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過)、貝母(去心)、款冬花、半夏曲、百合(各一錢)、粟殼(蜜炒)、人參、甘草(炙過,各半錢)
以上藥材共為一劑,用兩盅水,三片生薑,兩枚棗,一枚烏梅,煎成一盅,飯後服用。
失音
杏仁煎,用於治療咳嗽,失聲無法說話。
杏仁(去皮尖,三兩,研),生薑汁,白蜜餳糖(各一兩半),桑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土),五味子(各一兩)
上銼碎,用水三升,熬至半升,去滓,入前杏仁等四味,再熬成膏,每服一匕,含化。一方,加款冬花,知母各一兩。
通聲煎,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聲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炒,另研如泥),木通,五味子,人參,桂心(去粗皮),細辛,款冬花,菖蒲,竹茹,酥(以上各三兩),白蜜,生薑汁(各一升),棗肉(二升)
上前八味,銼如麻豆大,以水五升,微火煎五七沸,去滓,納酥、蜜、薑汁並棗肉,再煎令稀稠得所,每服一匙,用溫酒一小盞化下。一方無酒,含咽之。
白話文:
這是一個治療咳嗽氣促、胸悶、失音的中藥方劑。
第一個方劑需要將杏仁去皮尖研磨,與生薑汁、白蜜餳糖、桑皮、貝母(去心)、木通、紫菀(去土)、五味子等藥材混合,用三升水熬至半升,去渣後加入研磨好的杏仁等四味藥材,繼續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一匕,含化。可以加款冬花和知母各一兩。
第二個方劑需要將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熟並研磨成泥,與木通、五味子、人參、桂心(去粗皮)、細辛、款冬花、菖蒲、竹茹、酥、白蜜、生薑汁和棗肉等藥材混合,用五升水煎煮五七沸,去渣後加入酥、蜜、薑汁和棗肉,繼續煎煮至稀稠適宜。每次服用一匙,用溫酒一小盞化下。也可以不加酒,直接含咽。
〔熱痰〕
小陷胸湯(仲景)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栝蔞實(大者一枚)
上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青礞石丸,去痰,或痞痛,經絡中有痰。
青礞石(煅,五錢),半夏(二兩),風化硝(二錢),白朮(一兩),陳皮,茯苓(各七錢半),黃芩(半兩)
上炒神麯,薑汁糊丸。
又方:,礞石丸
礞石(半兩,煅),半夏(七錢半),南星,茯苓(各五錢),風化硝(二錢)
白話文:
熱痰可用小陷胸湯治療,方劑為黃連、半夏、栝蔞實,先煮栝蔞,取汁加入其他藥材,煮沸後分三次溫服。另外,青礞石丸也可用於去痰,適用於痰阻經絡引起之痞痛,方劑為青礞石、半夏、風化硝、白朮、陳皮、茯苓、黃芩,以薑汁糊丸。另一方礞石丸,則用礞石、半夏、南星、茯苓、風化硝製成丸藥。
上為末,神麯糊丸。
痰嗽化痰方
白芥子(去殼),滑石(各半兩),貝母,南星(各一兩),風化硝(二錢半),黃芩(酒洗,一兩半)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丹溪云:脅下痰,非芥子不能除。)
人參半夏丸(《寶鑑》),化痰墜涎,止嗽定喘。療風痰食痰,一切痰逆嘔吐,痰厥頭痛,或風氣偏正頭痛,或風壅頭目昏,或耳鳴、鼻塞、咽乾,胸膈不利。
人參,茯苓(去皮),南星,薄荷(各半兩),寒水石,白礬(生用),半夏,姜屑(各一兩),蛤粉(二兩),藿香(二錢半)
白話文:
將白芥子(去殼)、滑石(各半兩)、貝母、南星(各一兩)、風化硝(二錢半)、黃芩(酒洗,一兩半)研磨成粉末,用湯浸泡蒸餅後製成丸藥。丹溪說:脅下有痰,非白芥子不能消除。
人參半夏丸,用於化痰墜涎,止嗽定喘。治療風痰食痰,各種痰逆嘔吐,痰厥頭痛,或風氣偏正頭痛,或風壅頭目昏,或耳鳴、鼻塞、咽乾,胸膈不利。
將人參、茯苓(去皮)、南星、薄荷(各半兩)、寒水石、白礬(生用)、半夏、姜屑(各一兩)、蛤粉(二兩)、藿香(二錢半)研磨成粉末。
上為末,水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下。食後,日三服,白湯亦得。一方,加黃連(半兩),黃柏(二兩),尤效。又治酒病,調和臟腑殊妙。
人參清鎮丸,治熱止嗽,消痰定喘。
人參,柴胡(各一兩),黃芩,半夏,甘草(炙,各七錢),麥門冬,青黛(各三錢),陳皮(二錢),五味子(十三粒)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白湯送下,食後。
玉液丸,治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止咳嗽,除煩熱。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飯後服用,每天三次,也可以用白湯送服。另一種方法,可以加入黃連半兩、黃柏二兩,效果更佳。此外,此藥方還能治療酒病,調和臟腑,效果特別好。
人參清鎮丸可以治療熱症引起的咳嗽,消痰定喘。
將人參、柴胡各一兩,黃芩、半夏、甘草(炙)各七錢,麥門冬、青黛各三錢,陳皮二錢,五味子十三粒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白湯送服,飯後服用。
玉液丸可以治療風邪阻滯引起的咳嗽、痰涎積聚、咽喉阻塞、頭目不清、咳嗽、煩熱等症狀。
寒水石(煅令赤,出火毒,水飛過,三十兩),半夏(湯洗,焙,為細末),白礬(枯,研細,各十兩)
上研和勻,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用淡生薑湯下。
〔寒痰〕
半夏溫肺湯(《拔粹》),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氣,心下汪洋,嘈雜,常多涎唾,口中清水自出,脅肋急脹,痛不欲食,此胃氣虛冷所致,其脈沉弦細遲。
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制。各半兩),赤茯苓(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生薑三片,水煎,食後服。
溫中化痰丸,治停痰留飲,胸膈滿悶,頭眩目暈,咳嗽涎唾,或飲酒過多,嘔噦噁心。
白話文:
寒水石(燒至紅色,去除火毒,研成細末,30兩),半夏(用水煮過,烘乾,研成細末),白礬(烘乾,研成細末,各10兩)。將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30丸,飯後用淡生薑湯送服。
此方主治寒痰,適用於心腹中脘有痰水冷氣,心下有大量積水,胃脘嘈雜,經常流口水,口中有清水自出,脅肋脹痛,食慾不振,脈象沉細遲的症狀,屬於胃氣虛冷所致。
另一方則由旋覆花、人參、細辛、桂心、甘草、陳皮、桔梗、芍藥、半夏(制)、赤茯苓等藥材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4錢,加生薑3片,水煎服,飯後服用。
此方名為溫中化痰丸,主治痰飲停滯,胸膈滿悶,頭昏眼花,咳嗽有痰,或因飲酒過多,嘔吐噁心等症狀。
良薑(炒),青皮(去白),乾薑(炒),陳皮(去白。各五錢)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米飲送下。
〔風痰〕
祛痰丸,治風痰喘嗽。
人參(去蘆),陳皮(去白),青皮(去白),茯苓(去皮),白朮(煨),木香,天麻(各一兩),槐角子,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豬牙皂角(去皮弦子,酥炙,五錢)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溫酒送下,生薑湯亦可。
白話文:
將良薑、青皮、乾薑、陳皮各五錢,炒後研磨成細粉,用醋煮麵糊做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可治風痰。
另一種祛痰丸,以人參、陳皮、青皮、茯苓、白朮、木香、天麻各一兩,槐角子、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豬牙皂角(去皮弦子,酥炙)五錢,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煮麵糊做成如梧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飯後溫酒送服,生薑湯亦可。
〔氣痰〕
星香丸,治諸氣嗽生痰。
南星,半夏(各三兩,用白礬一兩入水,同二味浸一宿),陳皮(五兩,米泔浸一周時,去白,取淨三兩),香附子(三兩,皂角水浸一周時,曬乾)
上四味,俱不見火,碾為細末,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淡生薑湯送下。
〔濕痰〕
白朮湯,治五臟受濕,咳嗽痰多,上氣喘急,身體重痛,脈濡細。
白朮(三錢),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各二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白話文:
星香丸,用於治療各種氣喘咳嗽伴隨痰液的症狀。
配方:南星、半夏(各三兩,用白礬一兩加入水中,與南星、半夏一起浸泡一夜),陳皮(五兩,用米泔水浸泡一週,去除白色部分,留下乾淨的三兩),香附子(三兩,用皂角水浸泡一週,曬乾)。
以上四味藥材,均不經火炒,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煮熟的麵糊調和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淡生薑湯送服。
白朮湯,用於治療五臟受濕,咳嗽痰多,上氣喘急,身體沉重疼痛,脈象濡細的症狀。
配方:白朮(三錢),白茯苓(去皮),半夏(用湯水泡七次),橘紅(各二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麻黃,治肺臟發咳,咳而喘急有聲,甚則唾血。
麻黃(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二十粒)
上水煎服。
桔梗湯,治心臟發咳,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苦桔梗(三錢),甘草(六錢)
上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往來寒熱。)
升麻湯,治脾臟發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
白話文:
服用藥方時,用兩盅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盅,不限時間服用。麻黃可以治療肺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呼吸急促,聲音很大,嚴重時會咳血。麻黃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二十粒,用水煎服。桔梗湯可以治療心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喉嚨像有東西卡住一樣,嚴重時會咽喉腫痛。苦桔梗三錢、甘草六錢,用水煎服。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往來寒熱。升麻湯可以治療脾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右脅下疼痛,疼痛會蔓延到肩背,嚴重時無法活動。
升麻,白芍藥,甘草(各二錢),葛根(三錢)
上水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發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水煎服。
烏梅丸,治胃腑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枚),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一兩),黃連(一兩五錢),當歸,蜀椒(各四兩)
上為末,先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如泥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升麻、白芍藥、甘草各兩錢,葛根三錢,加水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用於治療腎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腰背會連帶疼痛,嚴重時還會咳出唾液。也能治療寒邪入侵牙齒,導致腦齒疼痛,應立即服用,延誤則難以治療。
麻黃、細辛各兩錢,附子一錢,加水煎服。
烏梅丸用於治療胃腑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嘔吐,嘔吐嚴重時還會吐出蟲子。
烏梅三十枚,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一兩,黃連一兩五錢,當歸、蜀椒各四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酒浸泡烏梅一夜,去核蒸熟,再與米飯搗成泥狀,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白湯送服。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膽腑發咳,嘔苦水如膽汁。
黃芩(炒),生薑(各三錢),甘草(炙),半夏(各二錢)
上薑、水煎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大腸腑發咳,咳而遺矢。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水煎服。
芍藥甘草湯,治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四錢)
上水煎服。
茯苓甘草湯,治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
白話文:
黃芩、半夏、生薑湯用於治療膽腑引起的咳嗽,症狀為嘔吐苦水,如同膽汁。赤石脂、禹餘糧湯用於治療大腸腑引起的咳嗽,症狀為咳嗽時伴隨遺矢。芍藥甘草湯用於治療小腸腑引起的咳嗽,症狀為咳嗽時伴隨氣短。茯苓甘草湯用於治療膀胱腑引起的咳嗽,症狀為咳嗽時伴隨遺尿。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五分),生薑(五大片),炙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錢氏異功散,治久咳不已,或腹痛少食,面腫氣逆。又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肺痿〕
人參養肺湯,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嘶者。
人參(去蘆),阿膠(蛤粉炒),貝母,杏仁(炒),桔梗,茯苓,桑皮,枳實,甘草(以上各一錢),柴胡(二錢),五味子(半錢)
白話文:
茯苓兩錢,桂枝二錢五分,生薑五片,炙甘草一錢,加水煎煮服用。這個方子名為「異功散」,主要治療長期咳嗽不止,或是腹部疼痛、食慾不振、面部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思慮不集中等症狀。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各等分,每次服用三到五錢,用薑棗水煎煮服用。
這個方子叫做「人參養肺湯」,主要治療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發熱,以及聲音嘶啞等症狀。
人參(去蘆頭),阿膠(用蛤粉炒過),貝母、杏仁(炒過)、桔梗、茯苓、桑皮、枳實、甘草(以上各一錢),柴胡(二錢),五味子(半錢)。
上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肺脹〕
越婢加半夏湯(見喘。)
白話文:
上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對於肺脹的情況,請準備兩杯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枚棗,一起煮沸至剩下一盞,於餐後服用。
〔肺脹〕
使用越婢加半夏湯(詳細做法請參閱「喘」部分)。
對於肺脹的治療,可使用越婢加半夏湯,具體做法請參考對應的「喘」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