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6)
第二冊 (6)
1. 痰飲
水煮金花丸(潔古)
南星,半夏(各一兩,俱生用),天麻(五錢),雄黃(二錢),白麵(三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每服五十丸至百丸,先煎漿水沸,下藥煮令浮為度,漉出,淡漿水浸,另用生薑湯下。
防風丸(《和劑》),治一切風及痰熱上攻,頭痛惡心,項背拘急,目眩旋運,心怔煩悶,手足無力,骨節疼痹,言語謇澀,口眼瞤動,神思恍惚,痰涎壅塞,昏憒健忘,虛煩少睡。
白話文:
水煮金花丸(潔古)
藥材:
- 南星、半夏(各一兩,皆生用)
- 天麻(五錢)
- 雄黃(二錢)
- 白麵(三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以清水調和成丸。
用法:
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丸,先將漿水煮沸,放入藥丸,煮至藥丸浮起即可,撈出藥丸,用淡漿水浸泡,再用生薑湯送服。
防風丸(《和劑》)
主治:
治療一切風症及痰熱上攻所致的頭痛、噁心、項背僵硬、頭暈目眩、心悸煩躁、手足無力、骨節疼痛、言語不清、口眼抽動、神志恍惚、痰涎壅塞、昏迷健忘、虛煩失眠等症狀。
防風(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二兩),硃砂(半兩,研,水飛),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以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荊芥湯化服,茶、酒嚼下亦得,無時。
川芎丸(《和劑》),消風壅,化痰涎,利咽膈,清頭目。治頭痛旋運,心忪煩熱,頸項緊急,肩背拘倦,肢體煩疼,皮膚瘙癢,腦昏目疼,鼻塞聲重,面上遊風,狀如蟲行。
白話文:
將防風洗淨,川芎、去苗的酒浸天麻、炙甘草各取二兩,硃砂半兩研磨後水飛,混合研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子,每兩分成十丸,以硃砂為外衣。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送服,茶或酒嚼下亦可,不限時間。此方名為川芎丸,可消散風邪壅塞,化解痰涎,通利咽喉,清利頭目。主治頭痛眩暈,心悸煩熱,頸項僵硬,肩背酸痛,肢體疼痛,皮膚瘙癢,頭昏眼痛,鼻塞聲音嘶啞,面部游走風邪,狀似蟲行。
川芎,龍腦薄荷葉(焙乾。各七十五兩),桔梗(一百兩),甘草(爁,三十五兩),防風(去苗,二十五兩),細辛(洗,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分作五十丸。每服一丸,臘茶清細嚼下,食後、臨臥。
化痰玉壺丸(見頭痛。)
丹溪搜風化痰丸
人參,殭蠶,槐角,白礬,天麻,陳皮(去白),荊芥(各一兩),半夏(四兩,湯浸),辰砂(半兩)
白話文:
將川芎、龍腦薄荷葉(焙乾)、桔梗、甘草(炙)、防風(去苗)、細辛(洗)各取定量,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每丸重一兩半,分為五十丸。每次服一丸,用臘茶細嚼吞服,飯後或睡前服用。此方名為化痰玉壺丸,主治頭痛。
此外,還有一種名為搜風化痰丸的方劑,其組成包括人參、殭蠶、槐角、白礬、天麻、陳皮(去白)、荊芥、半夏(湯浸)、辰砂。
上為末,薑汁浸蒸餅為丸,辰砂為衣。每服四十丸,薑湯下。
小黃丸(潔古),治熱痰咳嗽。
南星(湯洗),半夏(湯洗),黃芩(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生薑湯下,食後。
小柴胡湯(見寒熱。)
白朮丸(潔古),治濕痰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兩,俱湯洗),白朮(一兩半)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薑汁浸泡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玉粉丸(潔古),治氣痰咳嗽。
南星,半夏(各一兩,俱湯洗),橘皮(去白,二兩)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人參、生薑湯下,食後。
桔梗湯(《和劑》),除痰下氣。治胸脅脹滿,寒熱嘔噦,心下堅痞,短氣煩悶,痰逆噁心,飲食不下。
桔梗(細銼,微炒),半夏(湯洗七次,薑汁製),陳皮(去白。各十兩),枳實(麩炒赤黃色,五兩)
白話文:
將南星、半夏和橘皮磨成細末,用湯浸泡蒸餅,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七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這個藥方叫做玉粉丸,可以治療氣痰咳嗽。
另一個藥方叫做桔梗湯,可以去除痰濕、下降氣機,治療胸脅脹滿、寒熱嘔吐、心下堅硬痞塞、呼吸短促、煩躁不安、痰逆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
將桔梗切成細絲,稍微炒一下;半夏用湯洗七次,再用薑汁製備;陳皮去掉白皮;枳實用麩皮炒到赤黃色。將以上四味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薑桂丸(潔古),治寒痰咳嗽。
南星(洗),半夏(洗),官桂(去粗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生薑湯送下,食後。痰而能食,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能食,厚朴湯主之。
胡椒理中丸(《和劑》),治肺胃虛寒,氣不宣通,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脅腹滿痛,迫塞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兩錢,用半碗水,加入五片薑,一起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溫地服用。
潔古方薑桂丸,可以治療寒痰咳嗽。
南星洗淨,半夏洗淨,官桂去粗皮,各取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末,用蒸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如果咳嗽有痰但能吃飯,可以服用大承氣湯略微瀉下;如果咳嗽有痰但不能吃飯,可以服用厚朴湯治療。
《和劑》中記載的胡椒理中丸,可以治療肺胃虛寒,氣機不暢,咳嗽喘息,逆氣虛痞,胸膈阻塞,脅肋腹部脹痛,呼吸急促,食慾不振,嘔吐痰水不止等症狀。
款冬花(去梗),胡椒,甘草(炙),蓽茇,良薑,細辛(去苗),陳皮(去白),乾薑(各四兩),白朮(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湯、溫酒、米飲任服,無時,日二。
吳茱萸湯(仲景)
吳茱萸(一升,洗),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白話文:
款冬花、胡椒、甘草、蓽茇、良薑、細辛、陳皮、乾薑各四兩,白朮五兩,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溫水、溫酒或米湯皆可服用,不受時間限制,每天服用兩次。
吳茱萸一升,洗淨;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切片;大棗十二枚,掰開。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桂苓朮甘湯(見短氣。),十棗湯(見水腫。)
小胃丹
芫花(好醋拌勻過一宿,於瓦器內不住手攪炒令黑,不可焦),甘遂(濕麵裹,長流水浸半月,煮,曬乾),大戟(長流水煮一時,再用水洗,曬乾,各半兩),大黃(濕紙裹煨勿令焦,切,焙乾,再以酒潤,炒熟焙乾,一兩半),黃柏(炒,三兩)
白話文:
取上述四味藥材,以七升水煮至二升,濾除藥渣,溫服七合,每日服三次。
桂苓朮甘湯用於治療氣短,十棗湯用於治療水腫。
小胃丹方劑中,芫花需用醋拌勻浸泡一夜,再在瓦器中不斷攪炒至黑色,不可炒焦;甘遂需用濕麵裹住,置於長流水中浸泡半月,煮沸後曬乾;大戟需用長流水煮一個時辰,再用水洗淨,曬乾,取各半兩;大黃需用濕紙包裹煨制,不可焦糊,切片後焙乾,再用酒潤濕,炒熟焙乾,取一兩半;黃柏需炒至熟,取三兩。
上為末,以白朮膏丸,如蘿蔔子大。臨臥津液吞下,或白湯送下。取膈上濕痰熱積,以意消息之。欲利,空心服。一方,加木香、檳榔各半兩。
大青龍湯(仲景)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粗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粒,去皮),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如米)
白話文:
如果症状在身体上部,就用白朮膏丸,大小如萝卜籽。临睡前用唾液吞下,或者用白开水送服。此方用来清热化痰,化解膈上湿痰热积,用意将它慢慢消除。如果想要通便,空腹服用。另一个方法是,加半两木香、半两槟榔。
大青龙汤,出自张仲景。
麻黄六两,去掉节;桂枝二两,去掉粗皮;甘草二两,炙过;杏仁四十粒,去皮;生薑三两,切片;大枣十二枚,掰开;石膏一块,大小如鸡子,碎成米粒大小。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小青龍湯(見咳嗽。),小半夏湯(見嘔吐。)
澤瀉湯(仲景)
澤瀉(五兩),白朮(二兩)
水二升煮一升,分溫再服。
倍術丸(《和劑》),治五飲:一曰留飲,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飲,水在兩脅;三曰痰飲,水在胃中;四曰溢飲,水溢在膈;五曰流飲,水在脅間,瀝瀝有聲。皆由飲水過多,或飲冷酒所致。
白話文:
取七味藥材,用水九升,先將麻黃煮沸,減少至二升,去除表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至三升,濾去藥渣,溫熱服用一升。
小青龍湯用於治療咳嗽,小半夏湯用於治療嘔吐。
澤瀉湯由仲景所創,使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以二升水煮至一升,分兩次溫熱服用。
倍術丸出自《和劑》,用於治療五種水飲症:留飲停水在心下,澼飲水在兩脅,痰飲水在胃中,溢飲水溢在膈,流飲水在脅間,有滴滴答答的聲音。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過度飲水或飲用冷酒所致。
白朮(二兩),桂心,乾薑(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加至三十丸,食前服。
大五飲丸(《千金翼》)
遠志(去心),苦參,藜蘆,白朮,烏魚骨,甘遂,大黃,石膏,桔梗,五味子,半夏(湯泡),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肉蓯蓉,貝母,芫花,人參,當歸,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兩),常山,甘草,薯蕷,厚朴,細辛(各七錢半),巴豆(三十粒,去皮心,熬)
白話文:
白朮兩錢,桂心、乾薑各一錢。以上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溫熱米湯送服,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十丸,飯前服用。
遠志(去掉心)、苦參、藜蘆、白朮、烏魚骨、甘遂、大黃、石膏、桔梗、五味子、半夏(用熱水泡過)、紫菀、前胡、芒硝、栝蔞、桂心、肉蓯蓉、貝母、芫花、人參、當歸、茯苓、芍藥、大戟、葶藶、黃芩(各一錢)、常山、甘草、薯蕷、厚朴、細辛(各七錢半)、巴豆(三十粒,去掉皮和心,熬製)
上三十二味,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酒下三丸,日三服,稍加之。忌肉食、生物、餳飴、冷水。
五飲湯(海藏),治五飲最效。
旋覆花,人參,陳皮(去白),枳實,白朮,茯苓,厚朴(制),半夏(制),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藥,炙甘草(以上各等分)
上每一兩,分四服,姜十片,水二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無時。因酒成飲,加葛根、葛花、砂仁。
白話文:
將上列三十二種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用酒送服三丸,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根據情況逐漸增加藥量。忌食肉類、生食、甜食、冷水。
五飲湯出自海藏醫書,是治療五種飲證最有效的藥方。
配方:旋覆花、人參、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枳實、白朮、茯苓、厚朴(經過炮製)、半夏(經過炮製)、澤瀉、豬苓、前胡、桂心、白芍藥、炙甘草(以上各藥材等量)
用法:每服一兩,分四次服用,每次用生薑十片,水兩杯,煎煮至藥汁剩下七分,去渣,溫熱服用,不受時間限制。若因飲酒導致飲證,可加入葛根、葛花、砂仁。
黃芩利膈丸(見痞。)
滾痰丸(《養生主論》),痰之為病,或偏頭風,或雷頭風,或太陽頭痛,眩暈如坐舟車,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動,或眉稜耳輪俱癢。或頷腮四肢遊風腫硬,似疼非疼。或渾身燥癢,搔之則癮疹隨生,皮毛烘熱,色如錦斑。或齒頰似癢似痛,而疼無定所,滿口牙浮,痛癢不一。或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豆腥氣,心煩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噴嚏而出,或因舉動而唾,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膠,或如蜆肉;或心下如停冰鐵,閉滯妨悶,噯嚏連聲,狀如膈氣。或寢夢刑戮,刀兵劍戟。或夢入人家,四壁圍繞,暫得一竇,百計得出,則不知何所。或夢在燒人,地上四面煙火,枯骨焦氣撲鼻,無路可出。或不因觸發,忿怒悲啼雨淚而寤。或時郊行,忽見天邊兩月交輝,或見金光數道,回頭無有。或足膝痠軟,或骨節腰腎疼痛,呼吸難任。或四肢肌骨間痛如擊戳,乍起乍止,並無常所。或不時手臂麻疼,狀如風濕。或臥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蟲所螫。或四肢不舉,或手足重滯。或眼如姜蜇,膠黏癢澀,開合甚難。或陰晴交變之時,胸痞氣結,閉而不發,則齒癢咽痛,口糜舌爛,及其奮然而發,則噴嚏連聲,初則涕唾稠黏,次則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腦後風聲,耳內蟬鳴,眼瞤肉惕。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風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虛,或曰虛,或曰寒,或曰發邪。惟洞虛子備此疾苦,乃能治療。病勢之來,則胸腹間如有二氣交紐,噎塞煩郁,有如煙火上衝,頭面烘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並從肺胃間湧起,凜然毛豎,噴嚏千百,然後遍身煩躁,則去衣凍體,稍止片時。或春秋乍涼之時,多加衣衾,亦得暫緩。或頓飲冰水而定,或痛飲一醉而寧,終不能逐去病根。乃得神秘沉香丸方,屢獲大效,愈人數萬,但不欲輕傳匪人,故以隱語括之。詩曰:甑里翻身甲帶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梧子意須斟,除驅怪病安心志,水瀉雙身卻不任。
白話文:
《養生主論》記載,痰病的表現多種多樣,例如偏頭痛、雷頭痛、太陽頭痛、眩暈、精神恍惚、口眼抽搐、眉眼耳輪發癢、頷腮四肢遊風腫硬、全身燥癢、搔癢後起疹子、皮膚發熱、齒頰癢痛、口齒浮動、噯氣吞酸、鼻聞焦臭、喉間有豆腥味、心煩鼻塞、咽喉不適、咳不出也咽不下、打噴嚏或活動時流口水,痰液顏色如墨、破絮、桃膠、蜆肉等;胸部好像有冰鐵阻塞,感到沉悶,不斷打嗝噴嚏,像是膈氣;做夢夢見被刑罰、刀劍相向,或夢見進入房子,被四面牆圍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縫隙逃出來,卻不知道身在何處;或夢見被火燒,周圍都是煙火,聞到枯骨焦味,無路可逃;或沒有明顯原因,突然發怒、悲傷哭泣而醒來;或在郊外行走時,突然看到天邊兩輪月亮交輝,或看見幾道金光,回頭卻什麼也看不見;或足膝酸軟、骨節腰腎疼痛、呼吸困難;或四肢肌肉骨頭疼痛,像被人戳擊一樣,忽來忽去,沒有固定位置;或不時手臂麻痛,像風濕病一樣;或睡覺時像被芒刺扎一樣不安,或像被毛蟲咬一樣;或四肢抬不起來,或手腳沉重;或眼睛像被姜汁蜇一樣,黏糊糊、癢澀,難以開合;或陰晴交替時,胸部氣悶積聚,難以發散,導致齒癢咽痛、口糜舌爛,當氣悶發散時,則打噴嚏不止,最初是稠黏的鼻涕和唾液,之後就變成清水一樣流出來;或眼前發黑、腦後有風聲、耳內有蟬鳴、眼皮跳肉跳。醫生們對此病的治療意見不一,有人說是腠理不密、風邪入侵,有人說是上盛下虛、虛寒或發邪。只有洞虛子對此疾病瞭解透徹,才能有效治療。
此病的發病機制是,胸腹之間好像有兩股氣體交織在一起,導致哽塞、煩悶、鬱結,就像煙火向上衝一樣,頭面發熱、眼花耳鳴、痰涎涕淚從肺胃湧出,毛髮豎立,打噴嚏不止,之後全身煩躁,脫掉衣服也感到寒冷,稍稍緩解一段時間。春秋季節剛變冷時,多穿衣服也能暫時緩解。或喝冰水也能緩解,或喝醉酒也能暫時寧靜,但最終都不能徹底根治。
現在得到了一個神奇的沉香丸方子,已經治好了數萬人,但是不想輕易傳給不該傳的人,所以用隱語來表達。詩曰:甑里翻身甲帶金,於今頭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煅青礞倍若沉。十七兩中零半兩,水丸梧子意須斟,除驅怪病安心志,水瀉雙身卻不任。
大黃(蒸少頃,翻過再蒸少頃,即取出,不可過),黃芩(各八兩),青礞石(硝煅如金色),沉香,百藥煎(此用百藥煎,乃得之方外秘傳。蓋此丸得此藥,乃能收斂周身頑涎聚於一處,然後利下,甚有奇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與沉香,非礞倍於沉之謂也。以上各五錢)
上為末,水丸如梧子大。白湯食後空心服。
一切新舊失心喪志,或癲或狂等證,每服一百丸,氣盛能食狂甚者加二十丸,臨時加減消息之。一切中風癱瘓,痰涎壅塞,大便或通或結者,每服八九十丸,或加至百丸,永無秘結之患。一切陽證,風毒腳氣,遍身遊走疼痛,每服八九十丸,未效加至百丸。一切無病之人,遍身筋骨疼痛不能名者,或頭疼,牙痛,或搖或癢,風蛀等證,風寒鼻塞,身體或疼或不疼,非傷寒證者,服八九十丸,痰盛氣實者加之。
白話文:
將大黃蒸過後,再與黃芩、青礞石(經過硝石煅燒至金色)、沉香、百藥煎(此百藥煎乃方外秘傳,用它能將周身頑固的涎液收斂至一處,再利下,效果奇佳。倍若沉,指的是五倍子與沉香的比例,而非礞石倍於沉香之意)等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水丸。飯後空腹服用。
此方適用於各種新舊失心喪志、癲狂等病症,每次服用一百丸,氣盛能食、狂躁者可加服二十丸,可根據病情調整用量。對於中風癱瘓、痰涎阻塞、大便秘結或通暢等病症,每次服用八九十丸,或可加至一百丸,可有效防止便秘。陽證、風毒腳氣、全身遊走疼痛等病症,每次服用八九十丸,若無效可加至一百丸。對於無病之人,全身筋骨疼痛、頭痛、牙痛、頭部搖晃或癢、風蛀等病症,以及風寒鼻塞、身體疼痛或不痛、非傷寒證者,每次服用八九十丸,痰盛氣實者可加服。
一切吞酸噯逆膈氣,及胸中疼悶,腹中氣塊衝上,嘔沫吐涎,狀如反胃,心下恍惚,如畏人捕,葛花不安,陰陽關格,變生乖證,食飢傷飽,憂思過慮,心下嘈雜,或痛或噦,或晝夜虛飽,或飢不喜食,急慢喉閉,天麻,每用加減服。一切新舊痰氣喘嗽,或嘔吐頭運目眩,加減服之。
一切腮頷腫硬,若瘰癧者,及口糜舌爛,咽喉生瘡者,每服六七十丸,加蜜少許,一處嚼碎噙化,睡時徐徐咽之。曾有口瘡者,服二三十丸,依前法噙之,二三夜瘥。一切男婦大小虛實,心疼連腹,身體羸瘦,發時必嘔綠水黑汁冷涎,乃至氣絕,心下溫暖者,量虛實加減服之。若事屬不虞之際,至於百丸,即便回生。
白話文:
所有因胃酸逆流、打嗝、膈氣,以及胸口疼痛、悶脹、腹部氣塊上衝、嘔吐泡沫和唾液、感覺像要反胃、心慌意亂、像要被人追捕、身體不安穩、陰陽失調、出現各種奇怪症狀、吃飽了就感到難受、吃不飽就覺得餓、憂慮過度、心口發出雜音、或疼痛或呃逆、或白天晚上都覺得飽脹、或餓了卻不想吃、呼吸急促、喉嚨阻塞等症狀,可以用天麻、葛花等藥材,根據實際情況加減服用。所有新舊痰氣引起的咳嗽喘息,或者嘔吐、頭昏眼花,都可以加減服用。
所有腮部、下巴腫脹硬塊,類似瘰癧的症狀,以及口腔潰瘍、舌頭潰爛、咽喉生瘡者,每次服用六七十粒,加入少許蜂蜜,取一粒放在嘴裡嚼碎含化,睡覺時慢慢吞下。曾經有口瘡的人,服用二三十粒,按照相同方法含化,兩三晚就會痊癒。所有男女老少,無論虛實,心痛連及腹部,身體瘦弱,發病時必定嘔吐綠色水、黑色汁液、冷冰冰的唾液,甚至昏厥,心口溫熱的人,根據虛實情況加減服用。如果情況危急,甚至可以服用到一百粒,就能起死回生。
未至顛危者,虛弱疑似之間,只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立見生意,然後續續進之,以瘥為度。兼服生津化痰,溫中理氣之藥。一切荏苒疾病,凡男婦患非傷寒內外等證,或酒色過度,或吐血,或月事愆期,心煩志亂,或腹脹脅痛,勞倦痰眩,或暴行日中,因暑伏痰,口眼喎斜,目痛耳憒鼻塞,骨節痠疼,乾嘔噁心,諸般內外疼痛,百藥無效,眾醫不識者,依前法加減服之效。大抵服藥,須臨臥在床,用熟水一口許嚥下便臥,令藥在喉膈間,徐徐而下。
如日間病出不測,疼痛不可忍,必欲急除者,須是一依前臥法服,大半日不可食湯水,及不可起身行坐言語,真候藥丸除逐上焦痰滯惡物過膈入腹,然後動作,方能中病,每夜須連進二次,次日痰物既下三五次者,仍服前數,下五七次,或直下二三次,而病勢頓已者,次夜減二十丸。頭夜所服並不下惡物者,次夜加十丸,人壯病實者,多加至百丸,惟候虛實消息之。
白話文:
如果病人還沒到危急的狀態,只是感覺虛弱、症狀不明顯,可以先服用三十到五十丸藥,如果馬上見到效果,就繼續服用,直到病癒為止。同時可以配合一些生津化痰、溫中理氣的藥物。對於各種纏綿不癒的疾病,無論男女,只要不是傷寒內外等確定的病症,例如因為縱慾過度、吐血、月經不調、心煩意亂、腹脹脅痛、勞累導致頭昏眼花、中暑導致痰多、口眼歪斜、眼睛疼痛、耳朵昏沉、鼻子堵塞、骨節痠痛、乾嘔噁心等內外各種疼痛,服用其他藥物都無效,醫生也束手無策的,都可以參考之前的方法,加減藥量服用,會有效果。總之,服用藥物時,最好是在睡前躺在床上,用少量溫水送服,然後馬上躺下,讓藥物在喉嚨和食道之間停留,慢慢往下嚥。
如果白天突然發病,疼痛難忍,必須緊急處理,也要像之前一樣躺在床上服用藥物。服藥後半天內不能喝湯水,也不能起身走動、說話,要等藥丸消解掉上焦的痰滯、惡物,通過食道進入腹中後,才能活動。每次服藥後,每晚要連續服用兩次,隔天如果痰液排出了三到五次,就繼續服用之前的劑量。如果排出了五到七次,或者只排出了兩到三次,病況已經明顯改善,第二天晚上就減去二十丸。如果頭天晚上服用後沒有排出任何惡物,第二天晚上就增加十丸。體質強壯、病症嚴重的患者,可以增加到一百丸,只要注意觀察病人的虛實變化即可。
或服過仰臥,咽喉稠黏,壅塞不利者,痰氣泛上,乃藥病相攻之故也。少頃藥力既勝,自然寧貼。往往病久結實於肺胃之間,或只暴病全無氾濫者,服藥下咽即仰臥,頓然百骸安靜,五臟清寧,次早先去大便一次,其餘遍數皆是痰涕惡物,看甚麼糞,用水攪之,盡是痰片黏涎。
或稍稍腹痛,腰腎拘急者,蓋有一種頑痰惡物,閉氣滑腸,裡急後重者,狀如痢疾,片晌即已。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勝言,頓然滿口生津,百骸爽快。間有片時倦怠者,蓋因連日病苦不安,一時為藥力所勝,氣體暫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藥並不洞泄,刮腸大瀉,但取痰積惡物自腸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並不相傷,其推下腹之糞,則藥力所到之處,是故先去其糞。其餘詳悉,不能備述,服者當自知之。
白話文:
有些人服用藥物後仰臥休息,可能會感到喉嚨黏稠、呼吸不順暢,這是藥物與病邪相互作用的結果。過一會兒,藥力發揮作用,自然會感到舒服。有些病症久病成疾,病邪積聚在肺胃之間,或者突然發病,沒有明顯的症狀,服用藥物後立即仰臥,頓時感到全身輕鬆,五臟六腑清涼舒適。第二天早上先會排出一次大便,之後多次排出的都是痰液和穢物。仔細觀察糞便,用水攪拌後,發現全是痰塊和黏液。
有些人可能會感到腹部稍微疼痛,腰部和腎臟緊縮不適,這是因為有一種頑固的痰濁阻塞氣機,導致腸道滑利,排便後仍然有便意,就像痢疾一樣,但很快就會好轉。如果痰液容易排出,就會感到通暢無比,頓時口齒生津,全身舒暢。有些人可能會在服藥後感到一陣倦怠,這是因為連日來病痛折磨,身體虛弱,一時被藥力壓制,氣血暫時調和,就像酒醉醒來、洗完澡出來、睡醒之後一樣,這種藥物不會導致腹瀉或瀉痢,只是將痰濁和穢物從腸胃中逐漸排出,不會損傷腹中的食物殘渣,只是因為藥力到達的地方先排出糞便。其他細節太多,無法一一說明,服藥者應該自行體會。
利痰丸(《玄珠》)
南星,皂角,石膏,牽牛(頭末),芫花(以上各二兩)
上為細末,用薑汁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量人虛實用之,薑湯下。一方,加青鹽五錢,巴豆少許,青礞石硝煅如金色五錢。若風痰壅塞,此藥乃為先鋒,服之痰即已,如寒不宜用。
導痰丸(《玄珠》)
大半夏(六兩,分作三分,一分用白礬一兩,為末浸水;一分用肥皂角一兩為末浸水;一分用巴豆肉一百粒,為末浸水)
上件余藥在下,以半夏在上,浸至十日或半月,要常動水,令二藥相透,次相合處,揀去巴豆並皂角,將余水以慢火煮令水乾,取出半夏,切,搗碎曬乾,或陰乾亦佳,後入:
白話文:
利痰丸出自《玄珠》,由南星、皂角、石膏、牽牛頭末、芫花各二兩組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糊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二十丸,依據患者虛實狀況調整用量,用薑湯送服。另一種配方則加入青鹽五錢、巴豆少許、青礞石硝煅成金色五錢。此藥適用於風痰壅塞,服下即可化痰,但寒症者不宜使用。
導痰丸也出自《玄珠》,以大半夏六兩為主要藥材,分為三份,分別用白礬一兩、肥皂角一兩、巴豆肉一百粒研磨成粉末,浸泡在水中。將所有藥材浸泡十日或半月,期間要經常換水,讓藥性相互滲透。之後將巴豆和皂角挑出,將剩余的藥水以慢火煮至水乾,取出半夏切碎,搗碎曬乾或陰乾。
甘遂(制),百藥煎(各二兩),全蠍,殭蠶(各一兩)
上為細末,薄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或十五丸,亦量人虛實,白湯下。
妙應丸,即控涎丸。(見行痹。)
祛風丸(《寶鑑》),有人喜食酸鹹,酒色過節,滲注成痰飲,聚於胸膈,滿則嘔逆,噁心涎流,一臂麻木,升則頭目昏眩,降則腰腳疼痛,深則左癱右瘓,淺則厥然仆地。此藥寬中祛痰,搜風理氣,和血駐顏,延年益壽。
白話文:
將甘遂(經過炮製)、百藥煎(各兩錢)、全蠍、殭蠶(各一錢)研成細末,用薄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根據患者體質虛實調整用量,用白湯送服。這種藥丸叫做妙應丸,也叫控涎丸,可以治療行痹。根據《本草綱目》記載,有些人喜歡吃酸鹹的食物,又嗜酒縱欲,導致身體津液失調,形成痰飲,積聚在胸膈之間,嚴重時會嘔吐、噁心、流口水,一隻手臂麻木,上行則頭昏眼花,下行則腰腿疼痛,嚴重者半身不遂,輕者昏倒在地。妙應丸能寬中化痰,祛風理氣,和血養顏,延年益壽。
半夏曲,荊芥(各四兩),槐角子(炒),白礬(生),橘紅,硃砂(各一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生薑、皂角子仁湯送下,日三服。
川芎丸(《本事》),治膈上痰。
川芎(二兩,細銼,慢火熬熟),川大黃(二兩,蒸令乾)
上件焙乾為末,用不蛀皂角五七挺,溫水揉汁,絹濾出渣,瓦罐中熬成膏,和前二味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兒三丸,薑湯下。
保和丸(見傷食。),消暑丸(見傷暑。),蘇子降氣湯(見氣。)
白話文:
將半夏、荊芥、槐角子(炒)、白礬(生)、橘紅、硃砂各取四兩、一兩,研磨成粉末,用薑汁做成丸藥,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生薑、皂角子仁湯送服,一天服三次。
這是治療膈上痰的川芎丸,用川芎二兩細切慢火熬熟,川大黃二兩蒸乾,一起烘乾研磨成粉末。用不蛀的皂角五七個,溫水揉出汁液,用絹布過濾掉渣,在瓦罐中熬成膏狀,與前面兩種藥粉混合,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丸,小兒服三丸,用薑湯送服。
另外,還可以使用保和丸治療傷食,消暑丸治療傷暑,蘇子降氣湯治療氣虛。
導痰湯(《濟生》),治痰涎壅盛,胸膈留飲,痞塞不通。
半夏(湯洗七次,四兩),天南星(炮,去皮),枳實(去瓤,麩炒),赤茯苓(去皮),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姜十片,煎八分,食後溫服。
小半夏茯苓湯(《和劑》)
半夏,茯苓(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七分,服無時。
丁香五套丸,治胃氣虛弱,三焦痞澀,不能宣行水穀,故為痰飲,結聚胸膈,嘔吐噁心,脹滿不食。常服溫脾順氣。(方見肩背痛。)
白話文:
《濟生》中的「導痰湯」用於治療痰涎過多、胸膈積聚水飲、阻塞不通的症狀。
配方:半夏(用湯洗淨七次,取四兩)、天南星(炮製,去皮)、枳實(去瓤,用麩炒)、赤茯苓(去皮)、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兩碗水,加入十片薑,煎煮至八分,飯後溫服。
《和劑》中的「小半夏茯苓湯」
配方:半夏、茯苓(各等分)。
用法: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五片薑,煎煮至七分,不限時服用。
「丁香五套丸」用於治療胃氣虛弱、三焦阻塞不通暢、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導致痰飲積聚在胸膈,出現嘔吐、噁心、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長期服用可以溫暖脾胃,順暢氣機。(方劑詳見肩背痛。)
大棗(《和劑》),治痰飲為患,或嘔逆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食生冷,飲酒過度,脾胃不和,並宜服之。
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炙甘草(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烏梅一枚,煎六分,不拘時熱服。
青州白丸子(見中風。),來復丹(見中暑。)
八神來復丹(《濟生》)
硝石(一兩,同硫黃為末,瓷器內以微火炒,用柳篦攪,不可火太過,恐傷藥力,再研極細,名二氣末),太陽玄精石(飛研,一兩),五靈脂(水澄清,濾去砂石,曬乾),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二兩),舶上硫黃(透明),沉香,木香(堅實者),天南星粉(白者。各一兩)
白話文:
大棗用於治療痰飲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嘔吐、噁心、頭暈、心悸、胃脘不舒服,以及吃生冷食物、過度飲酒導致的脾胃不和,都適合服用。
藥方: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炙甘草(一兩半),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水、七片生薑、一枚烏梅煎煮六分,不分時間服用。
類似方劑:青州白丸子(見中風)、來復丹(見中暑)、八神來復丹(《濟生》)。
八神來復丹藥方:硝石(一兩,與硫黃一同研磨成粉末,在瓷器內用微火炒,用柳條篦子攪拌,不可火太大,以免損傷藥力,再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名為二氣末)、太陽玄精石(研磨成粉末,一兩)、五靈脂(用水澄清,過濾掉砂石,曬乾)、青皮(去除白色部分)、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各二兩)、舶上硫黃(透明)、沉香、木香(堅實者)、天南星粉(白色,各一兩)。
上為末,飛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八味丸(見虛勞。)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製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水二盞,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溫服。
理中化痰丸,治脾胃虛寒,痰涎內停,嘔吐少食,或大便不實,飲食難化,咳唾痰涎。此屬中氣虛弱,不能統涎歸源也。
人參,白朮(炒),乾薑,甘草(炙),茯苓,半夏(薑製)
白話文:
上藥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八味丸(治療虛勞。)
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製半夏(各一錢)、炙甘草(五分)
水二碗,姜五片,煎煮至一碗,去渣,不拘時間溫服。
理中化痰丸,治療脾胃虛寒,痰涎停滯於體內,引起嘔吐、食慾不振,或大便不成形,飲食難以消化,咳嗽痰多。這是由於中氣虛弱,不能將痰液歸於正道所致。
人參、白朮(炒)、乾薑、甘草(炙)、茯苓、半夏(薑製)
上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湯下。
補中益氣湯(見傷勞倦。),七氣湯(見氣。),越鞠丸(見郁。)
附方
橘皮湯,治胸膈停痰。
橘皮,茯苓,半夏(各一錢半),旋覆花,青皮,桔梗,枳殼(薑製),細辛,人參(各一錢),甘草(半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姜五片,煎一盅,食遠服。
前胡半夏湯,治痰盛。
白話文:
上方藥丸如桐子大小,每服四五十丸,用白湯送服。
補中益氣湯適用於勞累倦怠,七氣湯適用於氣虛,越鞠丸適用於氣鬱。
另外,橘皮湯用於治療胸膈痰阻,由橘皮、茯苓、半夏、旋覆花、青皮、桔梗、枳殼(薑製)、細辛、人參和甘草組成,用水煎服,食後服用。
前胡半夏湯用於治療痰盛。
前胡,半夏(薑製),茯苓(各二錢),陳皮,木香,紫蘇,枳殼,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一盅,食遠服。
桔梗湯,治胸膈脹滿,短氣,痰盛嘔逆,或吐涎沫。
桔梗(炒),半夏(薑製),陳皮(去白,各三錢),枳實(麩炒,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一盅,不拘時服。
枇杷葉散,治痰逆。此藥溫胃,可思飲食。
青皮(去白,焙),草豆蔻(各半兩),前胡,枇杷葉(拭去毛,炙黃),半夏(湯泡),茯苓(去皮),人參,大腹皮,白朮,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各一兩)
白話文:
前胡、半夏(用薑製)、茯苓(各取兩錢),陳皮、木香、紫蘇、枳殼、甘草(各取一錢),以上藥材一起熬煮,用兩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和一個烏梅,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後服用。
桔梗湯,用於治療胸膈脹滿、呼吸短促、痰多嘔吐,或吐出唾沫的症狀。
桔梗(炒)、半夏(用薑製)、陳皮(去白,各取三錢),枳實(用麩炒,取一錢半),以上藥材一起熬煮,用兩碗水,加入五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碗,不分時間服用。
枇杷葉散,用於治療痰逆。此藥溫和胃氣,有助於消化食物。
青皮(去白,焙)、草豆蔻(各取半兩)、前胡、枇杷葉(拭去絨毛,炙黃)、半夏(用湯泡)、茯苓(去皮)、人參、大腹皮、白朮、厚朴(去粗皮,用薑汁炙,各取一兩),以上藥材一起熬煮。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旋覆花散,治心胸痰熱,頭目旋痛,飲食不下。
旋覆花,甘草(炙。各半兩),枳殼(去瓤,麩炒),石膏(細研。各二兩),赤茯苓,麥門冬(去心),柴胡(去苗),人參(各一兩),犀角屑,防風(去叉),黃芩(各七錢半)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良久溫服。
化涎散,治熱痰,利胸膈,止煩渴。
白話文:
旋覆花散和化涎散都是治療呼吸道和消化系統疾病的方劑。旋覆花散用於治療胸部痰熱,頭暈目眩,食慾不振等症狀。化涎散則用於治療熱痰引起的胸悶、口渴等症狀。
旋覆花散的藥方包括:旋覆花、甘草、枳殼、石膏、赤茯苓、麥門冬、柴胡、人參、犀角、防風、黃芩。化涎散的藥方則包括:旋覆花、甘草、枳殼、石膏、赤茯苓、麥門冬、柴胡、人參、犀角、防風、黃芩。
兩種藥方都需要用清水煎煮,並加入生薑,服用時可根據個人情況調整服用時間。
凝水石(煅,研,一兩),鉛白霜(另研),馬牙硝(另研),雄黃(另研。各一錢),白礬(枯,研),甘草(炙。各二錢半),龍腦(少許)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一錢,不拘時,水調下。小兒風熱痰涎,用砂糖水調下半錢。此藥大涼,不可多服。
辰砂化痰丸,治風痰,安神志,利咽膈,清頭目。
辰砂(飛研,為衣),白礬(枯,研。各半兩),天南星(炮,一兩),半夏曲(三兩)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辰砂為衣,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白話文:
將凝水石煅燒研磨成粉末一兩,鉛白霜、馬牙硝、雄黃各自研磨成粉末,各取一錢,白礬研磨成粉末,甘草炙烤後研磨成粉末,各取二錢半,再加入少許龍腦,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不限時間,用水調服。小兒風熱痰涎,可用砂糖水調服半錢。此藥性寒涼,不可過量服用。
此藥方名為辰砂化痰丸,用於治療風痰,安神志,利咽膈,清頭目。將辰砂飛研成粉末,白礬研磨成粉末,各取半兩,天南星炮製後研磨成粉末一兩,半夏曲研磨成粉末三兩。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以薑汁煮麵糊和成丸子,大小如桐子。用辰砂粉末包裹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半夏利膈丸,治風痰壅盛,頭疼目眩,咽膈不利,涕唾稠黏;並治酒過停飲,嘔逆噁心,胸脅引痛,腹內有聲。
半夏(湯洗,三兩),白附子(生用,二兩),白茯苓(去皮),白礬(生用),人參(去蘆),白朮,滑石貝母(各一兩),天南星(生用,一兩半)
上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破痰消飲丸,治一切停痰留飲。
陳皮(去白),川薑(炮),京三稜(炮,捶碎),草果(麵裹煨),良薑(濕紙裹煨),蓬朮(炮),青皮(各一兩),半夏(湯泡七次,三兩)
白話文:
「半夏利膈丸」用於治療風痰阻塞,導致頭疼目眩、咽喉不適、鼻涕唾液粘稠,以及飲酒過度、食物停滯,引起嘔吐、噁心、胸脅疼痛、腹部有聲響等症狀。
藥方包括:半夏(用熱水洗淨,三兩)、白附子(生用,二兩)、白茯苓(去皮)、白礬(生用)、人參(去蘆頭)、白朮、滑石、貝母(各一兩)、天南星(生用,一兩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破痰消飲丸」用於治療各種因痰濕停滯、水液積聚而引起的病症。
藥方包括:陳皮(去白)、川薑(炮製)、京三稜(炮製,捶碎)、草果(用麵粉包裹煨製)、良薑(用濕紙包裹煨製)、蓬朮(炮製)、青皮(各一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三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桐子大。陰乾,每服五十丸,食遠薑湯送下。
化痰鐵刷丸,治男婦風痰、酒痰、茶痰、食痰、氣痰;一切痰逆嘔吐,頭疼目眩,肺痿咯膿,聲如拽鋸,並皆治之。此藥墜痰,止嗽定喘。
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洗),白礬(生用。各半兩),寒水石,皂角(去子。各一兩),乾薑(七錢半),硇砂,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用淡薑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水混合成丸子,大小像桐子一樣,陰乾後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此方名為化痰鐵刷丸,可治療男女因風寒、飲酒、喝茶、飲食或情緒引起痰多,以及痰逆、嘔吐、頭疼、頭昏眼花、肺虛咳嗽、咳膿痰、聲音嘶啞等症狀。此藥能化痰、止咳、平喘。
將白附子(炮製)、南星(炮製)、半夏(洗淨)、白礬(生用)、寒水石、皂角(去籽)、乾薑、硇砂、輕粉,各取半兩,白礬、寒水石、皂角各取一兩,乾薑取七錢半。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麵糊水混合成丸子,大小像梧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至三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沉香墮痰丸,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頭目昏暈,嘔逆噁心,胸膈不快。
沉香,木香(各二錢),青皮(去白,二錢半),檳榔(大者二枚,用麵裹煨熟),半夏曲(二兩)
上為細末,用生薑汁浸蒸餅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薑湯下。
茯苓丸(一名《指迷》茯苓丸),本治臂痛,具《指迷方》中,云:有人臂痛,不能舉手足,或左右時復轉移,由伏痰在內,中脘停滯,脾氣不流行,上與氣搏。四肢屬脾,脾滯而氣不下,故上行攻臂,其脈沉細者是也。後人為此臂痛,乃痰證也,但治痰而臂痛自止。及婦人產後發喘,四肢浮腫者,用此而愈。
白話文:
沉香墮痰丸
功效: 適用於治療宿食積滯不消化、咽喉阻塞、咳嗽痰多、頭昏眼花、嘔吐噁心、胸悶不適等症狀。
藥材:
- 沉香:二錢
- 木香:二錢
- 青皮(去白):二錢半
- 檳榔(大者二枚):用麵粉包裹,煨熟
- 半夏曲:二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浸泡蒸餅,揉成小豆大小的丸子。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不限時間,用薑湯送服。
茯苓丸
別名: 指迷茯苓丸
功效: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臂痛,也適用於產後發喘、四肢浮腫等症狀。
病因: 臂痛的病因是伏痰積聚在體內,停滯於中脘,導致脾氣運行不暢。由於四肢屬脾,脾氣滯留導致氣血不能下降,反而向上攻於手臂,因此出現臂痛。脈象沉細者即屬此症。
臨床應用: 後人發現臂痛是痰證所致,因此用此方治療痰症,結果臂痛也隨之痊癒。對於產後發喘、四肢浮腫的婦女,服用此方也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半夏(二兩),茯苓(一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風化朴硝(二錢五分,如一時未易成,但以朴硝撒在竹盤中,少時盛水,置當風處,即干如芒硝,刮取用亦可)
上為細末,生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薑湯送下。累有人為痰所苦,夜間兩臂如人抽搐,兩手戰掉,茶盞亦不能舉,服此隨愈。痰藥方多,唯此立見功效。
神仙墜痰丸,治痰飲,胸膈痞塞。此藥下痰。
皂角(無蟲蛀者,刮去皮弦,酥炙黃色,去子淨,一兩六錢),白礬(一兩二錢,生用),黑牽牛(一斤,取頭末四兩)
白話文:
將半夏二兩、茯苓一兩、去瓤麩炒的枳殼半兩、風化朴硝二錢五分(如果風化不易,可以將朴硝撒在竹盤中,等一下再澆水,放在通風處,等它風乾成芒硝狀,刮取使用也可以)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煮成的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薑湯送服。很多人都被痰所困擾,晚上兩臂像被人抽搐一樣,雙手不停地顫抖,連茶杯都拿不起來,服用此藥後很快就能痊癒。治療痰症的藥方很多,唯獨此方見效最快。
神仙墜痰丸,用於治療痰飲、胸膈痞塞。此藥能化痰。
取無蟲蛀的皂角一兩六錢,刮去外皮和弦,用油酥炙至黃色,去子淨;白礬一兩二錢生用;黑牽牛一斤,取頭部末四兩。
為細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百丸,空心溫酒送下。看病輕重,輕者五日、十日愈,重者半月、一月愈。久服永無癱瘓之疾。
搜飲丸,治證同前。
木瓜一枚,切下頂,去瓤作罐,用生白礬、半夏曲等分,為細末,填木瓜內,卻用原頂蓋定,麻縷扎縛,於飯甑上炊兩次,爛研,以宿蒸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不拘時,薑湯下。
治懸飲,心腹氣滯,兩脅多疼。
半夏(三兩,搗為末),皂角(六兩,三兩去黑皮,酥炙令黃,搗為末,三兩去皮子搗碎,以酒一升,挪取汁,去滓,煎成膏,將半夏以膏和作餅,以青蒿蓋出青衣,如造麴法,搗羅為細末),旋覆花(一兩),木香,檳榔(各二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稱為「滴水丸」。每次服用三十粒,逐漸增加至一百粒,空腹溫酒送服。根據病情輕重,輕症患者五到十天痊癒,重症患者半個月到一個月痊癒。長期服用可預防癱瘓。
「搜飲丸」的治療功效與「滴水丸」相同。
將木瓜去蒂去瓤,切開頂部,留下一個空腔,放入生白礬、半夏曲等量混合研磨成的細粉,用切下的木瓜頂蓋封好,用麻繩綁緊,放入蒸籠中蒸煮兩次至軟爛。研磨成粉末,用隔夜蒸好的餅混合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五十粒,不拘時間,用薑湯送服。
此方用於治療懸飲、心腹氣滯、兩脅疼痛。
將半夏三兩搗成粉末,皂角六兩,其中三兩去皮,用油煎至黃色,搗成粉末,另外三兩去皮搗碎,用一升酒浸泡,取汁去渣,煎煮成膏狀。將半夏粉末用皂角膏混合製成餅狀,用青蒿葉蓋住,如同製作麴的方法,搗碎過篩製成細粉。再加入旋覆花一兩、木香、檳榔各二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薑湯下。
破飲丸,治五飲停蓄胸膈,呼吸之間痛引兩脅,脹滿氣促,胸腹結為癥癖,支滿胸膈,旁及兩脅,搶心疼痛,飲食不下,反胃吐逆,九種心疼,積年宿食不消,久瘧久痢,遁屍疰忤,顛癇厥運,心氣不足,憂愁思慮,婦人腹中諸病,悉能治之。
蓽茇,丁香(不見火),縮砂仁,蠍梢,胡椒,木香(不見火),烏梅肉,青皮,巴豆(去皮)
上將青皮、巴豆以漿水同浸一宿,次日濾出同炒,青皮焦去巴豆,水淹烏梅肉,蒸一炊久,細研為膏,入藥末和勻,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臨睡生薑湯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酒煮麵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前用薑湯送服。此藥方名為破飲丸,主治五種飲邪停積於胸膈,呼吸時疼痛牽連兩肋,腹部脹滿氣短,胸腹結塊形成癥癖,胸口阻塞,疼痛蔓延至兩肋,心口疼痛難忍,飲食不進,反胃嘔吐,以及九種心痛,積年累月的宿食不消化,久患瘧疾或痢疾,身體虛弱,昏迷不醒,癲癇發作,心氣不足,憂愁思慮過度,婦女腹中各種疾病,都能治療。
藥材包括蓽茇、丁香(未經火炒)、縮砂仁、蠍梢、胡椒、木香(未經火炒)、烏梅肉、青皮、巴豆(去皮)。將青皮、巴豆用漿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濾出,一同炒至青皮焦黃,去除巴豆。用水浸泡烏梅肉,蒸熟後研磨成膏狀,與藥粉混合均勻,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睡前用生薑湯送服。
八珍丸,治膈痰結實,滿悶喘逆。
丹砂(研,半兩),犀角(鎊),羚羊角(鎊),茯神(去木),牛黃(研),龍腦(研。各二錢半),牛膽南星硼砂(研。各一兩)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食後細嚼,人參、荊芥湯下。
鵝梨煎丸,治熱痰,涼心肺,利胸膈,解熱毒,補元氣。
白話文:
八珍丸,能治癒因痰結實導致的胸膈滿悶、呼吸困難。配方為:丹砂、犀角、羚羊角、茯神、牛黃、龍腦各二錢半,牛膽南星、硼砂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匀,用煉蜜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飯後細嚼,用人參、荊芥湯送服。鵝梨煎丸则能治療熱痰,清涼心肺,疏通胸膈,解熱毒,並能補充元氣。
大鵝梨(二十枚,去皮核,用淨布絞取汁),薄荷(生,半斤,研汁),皂角(不蛀者十挺,去皮子,漿水二升,挪取濃汁),白蜜(半升),生地黃(半斤,研取汁,同上五味,慢火熬膏,和下藥),人參,白茯苓(去皮),白蒺藜(炒,去刺),肉蓯蓉(酒浸,切,焙乾),牛膝(酒浸),半夏(湯泡),木香(各一兩),檳榔(煨,二兩),防風(去杈),青橘皮(去白),桔梗(炒),羌活,白朮,山藥(各七錢半),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材料:
- 大鵝梨(二十個,去皮與核,用淨布絞取汁):使用二十個大鵝梨,去除果皮和果核,用乾淨的布來擠出果汁。
- 薄荷(生長狀,半斤,研磨成汁):取半斤的新鮮薄荷葉,研磨成汁液。
- 皁角(未受蟲蛀,十根,去皮與種子,用二升的鹼水浸泡,取出濃稠的汁液):選十根未受蟲蛀的皁角,去皮和種子,放入二升的鹼水中浸泡,再取出濃稠的汁液。
- 白蜜(半升):使用半升的白蜜。
- 生地黃(半斤,研磨取汁,與以上五種材料一起,慢火熬製成膏狀,並加入其他藥材):選半斤的新鮮地黃,研磨後提取汁液,與上述五種材料一起,在慢火上熬煮成膏狀,並加入其他藥材。
- 人參、白茯苓(去皮)、白蒺藜(炒過,去除刺)、肉蓯蓉(以酒浸泡,切片,然後乾燥)、牛膝(以酒浸泡)、半夏(以水浸泡)、木香、檳榔(經過加熱處理,各一兩)、防風(去除枝條)、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桔梗(炒過)、羌活、白朮、山藥(各七錢半)、甘草(炙烤,各半兩):分別按照重量選擇各類藥材,進行適應的處理,如浸泡、炒、炙烤等,最後根據需要的比例混合。
上為細末,同前膏拌勻,杵令得所,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後荊芥湯送下,日二服。
麝香丹砂丸,治痰熱,咽膈不利,頭目昏痛。
麝香(另研),木香,丁香,犀角,甘草(炙。各二錢半),龍腦(另研,一錢),人參,藿香(去梗),牛膽南星,防風(去叉),黃耆(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七錢半),丹砂(另研,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實大。每服一丸,食後嚼破,用荊芥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再與膏藥混合均勻,充分搗勻,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至二十丸,飯後用荊芥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
麝香丹砂丸主治痰熱、咽喉不利、頭昏眼花。
配方:麝香(另研)、木香、丁香、犀角、甘草(炙,各二錢半)、龍腦(另研,一錢)、人參、藿香(去梗)、牛膽南星、防風(去叉)、黃耆(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七錢半)、丹砂(另研,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和成丸藥,大小如雞頭實。每次服用一丸,飯後嚼碎,用荊芥湯送服。
金珠化痰丸,治痰熱,安神志,除頭痛眩暈,心忪恍惚,胸膈煩悶,涕唾稠黏,咳嗽,咽嗌不利。
皂角子仁(炒),天竺黃(另研),半夏(湯浸洗七次,生薑二兩去皮,同搗作餅,炙微黃),白礬(透明者,枯過另研。以上各四兩),龍腦(另研,半兩),辰砂(水飛,研,二兩)
上將皂角仁、半夏為末,與諸藥研勻,生薑汁煮麵糊丸,如桐子大,金箔二十片為衣。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食後薑湯下。
皂角化痰丸(東垣),治勞風,心脾壅滯,痰涎盛多,喉中不利,涕唾稠黏,嗌塞吐逆,不思飲食,或時昏憒。
白話文:
金珠化痰丸專治痰熱,能安定心神,消除頭痛、頭昏眼花,心慌意亂,胸悶氣短,鼻涕口水粘稠,咳嗽,咽喉不適等症狀。藥方包括皂角仁(炒)、天竺黃(另研)、半夏(湯浸洗七次,生薑二兩去皮,同搗作餅,炙微黃)、白礬(透明者,枯過另研,以上各四兩)、龍腦(另研,半兩)、辰砂(水飛,研,二兩)。將皂角仁、半夏研成粉末,與其他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生薑汁煮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丸用金箔包裹二十片。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五丸,飯後用薑湯送服。
皂角化痰丸出自東垣醫學,用於治療勞風、心脾氣滯,痰涎過多,喉嚨不適,鼻涕口水粘稠,咽喉堵塞,嘔吐,食慾不振,偶爾昏迷等症狀。
皂角木白皮(酥炙),白附子(炮),半夏(湯洗七次),天南星(炮),白礬(枯),赤茯苓(去皮),人參(各一兩),枳殼(炒,二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食後。
法制清氣化痰丸,順氣快脾,化痰消食。
半夏,南星(去皮臍),白礬,皂角(切),乾薑(各四兩)
上先將白礬等三味,用水五碗,煎取水三碗,卻入半夏二味浸兩日,再煮至半夏、南星無白點為度,曬乾。
陳皮,青皮(去穰),紫蘇子(炒),蘿蔔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研),葛根,神麯(炒),麥糵(炒),山楂,香附(各二兩)
白話文:
將皂角木白皮、白附子、半夏、天南星、白礬、赤茯苓、人參各一兩,以及枳殼兩兩,分別經過酥炙、炮製、湯洗、炮製、枯燥、去皮、生用、炒製等處理後,研磨成細粉,再用生薑汁和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飯後服用。此方名為清氣化痰丸,具有順氣快脾、化痰消食的功效。
另外,將半夏、天南星(去皮臍)、白礬、皂角(切)、乾薑各四兩,先用五碗水煎煮至三碗,然後將半夏、天南星浸泡兩日,再煮至無白點,曬乾。再將陳皮、青皮(去穰)、紫蘇子(炒)、蘿蔔子(炒,另研)、杏仁(去皮尖,炒,研)、葛根、神麴(炒)、麥芽(炒)、山楂、香附各兩兩,一起使用。
上為末,蒸餅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臨臥食後茶湯下。
薛新甫曰:一男子素厚味,胸滿痰盛,余以膏粱之人,內多積熱,興此丸服之而愈。彼見有驗,修合饋送,脾胃虛者,無不受害。
飛礬丹,化痰神效。
白礬(通明者,二兩,枯),白殭蠶(一兩半,用米醋浸一宿,炒),半夏(湯洗七次),南星(各一兩,切作片子,用皂角一兩半,去皮弦,用水一小碗同熬,水盡去皂角不用,只用南星)
細末,薑汁糊丸,如桐子大,水丸亦可。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薑湯下。又治喉閉,用薄荷兩葉,以新汲水浸少時,嚼薄荷吞藥,用水送下。咽不得,即用十五丸搗細,用皂角水調,灌下即開。又治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急,不可開者,亦用皂角水調塗牙齦上,入咽即活。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痰多的藥丸,名叫「飛礬丹」,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50-70粒,飯後用茶水送服。醫者薛新甫曾用此方治癒了一位喜食肥甘厚味、胸悶痰多的男子,但他提醒說,此方只適合痰熱實證之人,脾胃虛寒者不可服用。
飛礬丹的製作方法是:將白礬(透明的,2兩,烘乾)、白殭蠶(1.5兩,用米醋浸泡一晚,炒乾)、半夏(洗淨7次)、南星(各1兩,切成片,與皂角1.5兩,去皮和弦,用水少許同煮,煮至水干,去皂角不用,只留南星)研成細末,用薑汁糊成丸子,如桐子大小,或用水製成水丸。每次服用15-20粒,用薑湯送服。
此外,此方還可治療喉嚨閉塞:取薄荷葉兩片,用新汲水浸泡片刻,嚼碎吞服,並用清水送服。若吞咽困難,可將15粒藥丸搗碎,用皂角水調和,灌服,即可開喉。還可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牙關緊閉:用皂角水調藥塗在牙齦上,即可緩解。
法制半夏(《御藥》),消飲化痰,壯脾順氣。
用大半夏,湯洗泡七遍,以濃米泔浸一日夜,每半夏一兩,用白礬一兩半,研細,溫水化浸半夏,上留水兩指許,頻攪,冬月於暖處頓放,浸五日夜,取出焙乾,用鉛白霜一錢,溫水化,又浸一日夜,通七日盡取出,再用漿水慢火煮,勿令滾,候漿水極熟,取出焙乾,以瓷器收貯。每服一二粒,食後細嚼,溫薑湯下。
又一法,依前製成半夏,每一兩,用白礬水少許漬半夏,細飛硃砂末淹一宿,斂干焙用,依前法。亦可用生薑自然汁漬焙用。
神芎導水丸(《心印》,下同)
白話文:
法制半夏(《御藥》)
功效: 消除積飲,化解痰濕,健脾胃,順暢氣機。
製法:
- 取大半夏,以溫水洗泡七次,再用濃米泔浸泡一日一夜。
- 每半夏一兩,取白礬一兩半,研成細末,用溫水化開浸泡半夏,水面高出半夏兩指,不斷攪拌。冬天需放置溫暖處,浸泡五天五夜。
- 取出半夏,烘乾。
- 取鉛白霜一錢,用溫水化開,再浸泡半夏一日一夜,共浸泡七天。
- 取出半夏,用漿水慢火煮,不要沸騰,直至漿水煮熟,取出烘乾。
- 將製好的半夏存放於瓷器中。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至兩粒,飯後細嚼,溫薑湯送服。
另一種方法:
- 依照上述方法製成半夏。
- 每半夏一兩,用白礬水浸泡,再用細飛硃砂末覆蓋,浸泡一夜,陰乾後烘乾備用。
- 也可用生薑汁浸泡後烘乾備用。
神芎導水丸(《心印》)
黃芩(一兩),黃連,川芎,薄荷(各半兩),大黃(二兩),滑石,黑牽牛(頭末。各四兩)
河間制,治一切熱證,其功不可盡述。設或久病熱鬱,無問瘦悴老弱,並一切證可下者,始自十丸以為度。常服此藥,除腸胃積滯,不傷和氣,推陳致新,得利便快,並無藥燥搔擾,亦不困倦虛損,遂病人心意。或熱甚必急須下者,使服四五十丸,未效再服,以意消息。常服二三十丸,不動臟腑,有益無損。
或婦人血病下惡物,加桂半兩,病微者常服,甚者取利,因而結滯開通,惡物自下也,凡老弱虛人,脾胃經虛,風熱所郁,色黑齒槁,身瘦萎黃,或服甘熱過度,成三消等病,若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病於內則神志躁動,怫鬱不開,變生諸證,皆令服之。惟臟腑滑泄者,或裡寒脈遲者,或婦人經病,產後血下不止,及孕婦等,不宜服。
白話文:
這方子由黃芩、黃連、川芎、薄荷、大黃、滑石、黑牽牛組成,專治各種熱症,功效非常多。即使是久病熱鬱,無論是瘦弱老弱,只要病情適合瀉下,都可以服用。起初可以從十丸開始,持續服用可以清除腸胃積滯,不傷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排便順暢,而且不會出現藥物燥熱或疲倦虛損的副作用,病人也會感到舒服。如果熱症嚴重需要緊急瀉下,可以服用四五十丸,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服用,根據病情調整用量。長期服用二三十丸,不會損傷臟腑,只有益處沒有壞處。
如果婦女有血病,排出惡物,可以加入桂枝半兩,病情輕微的可以長期服用,病情嚴重的可以促進排泄,幫助解除積滯,惡物自然排出。對於年老體弱、脾胃虛弱、風熱鬱結、面色黑、牙齒枯槁、身體消瘦發黃、或因服用溫熱藥物過度而出現三消等病症的人,如果熱症主要表現在外,就會肢體躁動不安;如果熱症主要表現在內,就會神志煩躁,鬱悶不暢,導致各種病症,都可以服用此方。但是,對於臟腑滑泄、裡寒脈遲、婦女月經病、產後出血不止、孕婦等情況,則不適合服用。
十棗湯(見水腫。)
舟車神祐丸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俱醋炒),大黃(二兩),黑牽牛(頭末四兩),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半兩),輕粉(一錢),取蠱,加蕪荑(半兩)
為末,水丸。空心服。
河間依仲景十棗湯例製出此方,主療一切水濕為病。戴人云:十棗泄諸水之上藥,所謂溫藥下者是已。如中滿腹脹,喘嗽淋閉,水氣蠱腫,留飲癖積,氣血壅滯,不得宣通,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久新瘧痢等,患婦人經病帶下,皆令按法治之,病去如掃,故賈同知稱為神仙之奇藥也。緣此方河間所定,初服五丸,日三服,加至快利後,卻常服以病去為度。
白話文:
十棗湯(見水腫。)
舟車神祐丸
甘遂、芫花、大戟(各一兩,都用醋炒)、大黃(二兩)、黑牽牛(頭尾各四兩)、青皮、陳皮、木香、檳榔(各半兩)、輕粉(一錢)、取蠱,加入蕪荑(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做成丸藥。空腹服用。
此方是河間先生依照仲景的十棗湯方例而創制,主要用來治療各種因水濕造成的疾病。戴人說:「十棗湯能瀉去體內多餘的水分,是溫熱藥物向下引導的典型。」例如:中滿腹脹、喘嗽淋閉、水氣蠱腫、留飲癖積、氣血壅滯無法暢通、風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久新瘧痢等等,還有女性經期病症和帶下,都可以依照此方治療,病症消失得如同掃地一般乾淨,所以賈同知稱之為「神仙之奇藥」。
由於此方是河間先生所定,初次服用時,每日三次,每次五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通暢後,再根據病情輕重,調整服用量,直到病癒為止。
設病愈後,平人能常服保養,宣通氣血,消運飲食。若病痞悶極甚者便多服,反煩滿不開,轉加痛悶,宜初服二丸,每服加二丸,加至快利為度,以意消息。小兒丸如麻子大,隨強弱增損,三四歲者三五丸,依前法加減。至戴人變為神芎丸,神秘不傳。
然每令病人夜臥先服百餘粒,繼以濬川等藥投之,五更當下,種種病出,投下少末,再服和膈藥,須以利為度,有五日一下者,三日一下者,病輕者可一二度止,重者五六度方愈,是擒縱卷舒之妙,臨證制宜,非言可諭。觀其藥雖峻急,認病的確,自非老手諳練,有大負荷者,焉敢見諸行事。
白話文:
如果病人病癒後,平常人可以經常服用藥物來保養身體,促進氣血流通,幫助消化食物。如果患有痞積、胸悶等症狀非常嚴重的人,可以多服用藥物,但如果服用過多,反而會導致腹脹不適,疼痛加劇,因此建議一開始服用兩丸,每次增加兩丸,直到藥效顯著為止,要根據自身情況調節用量。小孩子的藥丸要像麻子一樣大小,根據孩子的體質增減藥量,三到四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三到五丸,依此類推,可以根據上述方法調整藥量。等到病人病情穩定後,就改用神芎丸,這是一種秘方,不方便公開傳授。
但每次讓病人睡前先服用一百多顆藥丸,然後再服用濬川等藥物,等到五更時,各種病症就會出現,這時服用少量的藥末,再服用和膈藥,要以通暢為度,有些病人五天瀉一次,有些病人三天瀉一次,病情輕的病人可能一兩次就痊癒,病情重的病人可能需要五到六次才能痊癒。這就是擒縱卷舒的妙法,根據病情灵活应变,不是用言語就能解釋清楚的。雖然這些藥物效果強勁,但必須針對病症對症下藥,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老醫生,是不敢輕易使用的。
予每親制用之,若合符節,然又隨人強弱,當依河間漸次進服,強實之人,依戴人治法行之,神效。
大聖浚川散
大黃(煨),牽牛(取頭末),郁李仁(各一兩),木香(三錢),芒硝(三錢),甘遂(半錢)
評曰:此下諸積之聖藥也。諸濕為土,火熱能生濕土,故夏熱則萬物濕潤,秋涼則濕復燥干,濕病本不自生,因於火熱怫鬱,水液不能宣通,停滯而生水濕也。凡病濕者,多自熱生,而熱氣多為兼病。《內經》云:明知標本,正行無間者是也。夫濕在上者,目黃而面浮;在下者,股膝腫厥;在中者,肢滿痞膈痿逆;在陽不去者,久則化氣;在陰不去者,久則成形。世俗不詳《內經》所言留者攻之,但執補燥之劑,怫鬱轉加,而病愈甚也。
白話文:
這藥方每個人使用時,要根據個人體質來調整劑量,如果效果符合預期,可以按照《河間遺書》的漸進服用方法,體質強健者則按照戴人醫書的療法服用,療效顯著。
大聖浚川散的藥材包括:大黃(用火煨過)、牽牛(取頭尾部位)、郁李仁(各一兩)、木香(三錢)、芒硝(三錢)、甘遂(半錢)。
這方藥是治療各種積滯的良藥。因為濕氣屬土,而火熱能產生濕土,所以夏季炎熱時萬物滋潤,秋季涼爽時濕氣又會乾燥。濕病本身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因為火熱鬱結,水液無法正常運行,停滯而形成水濕。患有濕病的人,大多是由熱氣引起的,而熱氣通常是伴隨的疾病。就像《內經》中所說:明白病症的本質和表象,才能正確治療,不致偏差。濕氣在上則眼睛發黃、臉部浮腫;在下則大腿和小腿腫脹、麻木;在中間則四肢滿脹、胸悶氣短、痿軟逆氣;在陽氣中長期不除則會轉化為氣病;在陰氣中長期不除則會形成固定的病狀。世俗之人不明白《內經》中所說的「留者攻之」,只執著於補燥的藥物,反而加重鬱結,病情更加嚴重。
法當求病之所在而為施治,瀉實補虛,除邪養正,以平為期而已。又嘗考戴人治法,假如肝木乘脾土,此土不勝木也,不勝之氣,尋救於子,已土能生庚金,庚為大腸,味辛者為金,故大加生薑,使伐肝木,然不開脾土,無由行也,遂以舟車丸先通閉塞之路,是先瀉其所不勝,後以薑汁調濬川散大下之,是瀉其所勝也。戴人每言,導水丸必用禹功散繼之,舟車丸必以濬川散隨後。
如寒疝氣發動,腰腳胯急痛者,亦當下之,以瀉其寒水。世俗喑於治體,一概鹵莽,有當下而非其藥,終致委頓而已。豈知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濕,大黃芒硝可以下燥,如是分經下藥,兼食療之,非守一方,求其備也。故戴人曰:養生與攻疴,本自不同,今人以補劑療病,宜乎不效,是難言也。
白話文:
治療疾病要根據病症所在施以適切的療法,瀉去實證,補益虛證,去除邪氣,培育正氣,最終達到平衡狀態。戴人醫術精湛,例如遇到肝木克伐脾土,脾土無法制衡肝木,就會尋找土的子,也就是金來幫助,因為土能生金,金屬大腸,辛味屬金,所以會大量使用生薑,藉此抑制肝木。但若脾土不通暢,藥物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會先使用舟車丸來通暢阻塞的脾土,這等於先瀉去脾土的病症,之後再用薑汁調和濬川散服用,這便是瀉去肝木的病症。戴人常說,服用導水丸之後,一定要接著服用禹功散,服用舟車丸之後,一定要接著服用濬川散。
如果出現寒疝氣發作,腰部、腿部、胯部疼痛,也應該服用瀉藥,將寒水瀉去。世俗之人不了解醫理,往往魯莽行事,有些疾病需要服用瀉藥卻使用錯誤的藥物,最終導致身體虛弱。他們不知道巴豆可以瀉寒,甘遂、芫花可以瀉濕,大黃、芒硝可以瀉燥,應該根據經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瀉藥,並且結合飲食療法,而不是一味死守一種方法,追求藥效的全面性。戴人說過,養生和治療疾病的原則不同,現在的人用補藥來治療疾病,當然效果不好,這是很正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