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5)

1. 積聚

大七氣湯(《濟生》),治積聚癥瘕,隨氣上下,心腹㽲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

京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各去白),藿香葉,桔梗(去蘆),肉桂(不見火),益智仁(各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香附(炒,去毛,一兩半)

白話文:

大七氣湯出自《濟生》,專治積聚癥瘕,氣機升降失常,導致心腹疼痛、呼吸不暢、小腹脹滿、大小便排泄不順等症狀。藥方包括:三稜、蓬莪朮、青皮、陳皮(各去白)、藿香葉、桔梗(去蘆)、肉桂(不見火)、益智仁(各一兩半)、甘草(炙,七錢半)、香附(炒,去毛,一兩半)。

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溫服。

肥氣丸(東垣),治肝之積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咳逆,痎瘧連年不已,其脈弦而細。

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半兩),椒(炒去汗,去目及閉口者,四錢),甘草(炙,三錢),廣朮(炮),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皂角(去皮弦子,煨),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川烏(炮,去皮臍,一錢二分),乾薑,巴豆霜(各五分)

白話文:

服用肥氣丸,每次五錢,用水兩碗,煎到一碗,飯前溫熱服用。此丸由東垣所創,用於治療肝臟積聚在左肋下,形狀如覆杯,有頭有腳,久治不愈,導致咳嗽嘔逆,寒熱往來,連年不癒,脈象弦細。配方包括柴胡二兩、黃連七錢、厚朴半兩、椒(炒去汗,去目及閉口者,四錢)、甘草(炙,三錢)、廣朮(炮)、昆布、人參(各二錢半)、皂角(去皮弦子,煨)、白茯苓(去皮,各一錢半)、川烏(炮,去皮臍,一錢二分)、乾薑、巴豆霜(各五分)。

上除茯苓、皂角、巴豆外,為極細末,再另研茯苓、皂角為細末,和勻,方旋入巴豆霜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兩丸加服,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在後積藥,依此法服之。春夏秋冬另有加減法在各條下,秋冬加厚朴一半,通前重一兩,減黃連一錢半。

若治風癇,於一料中加人參、茯苓、菖蒲各三錢,黃連只依春夏用七錢,雖秋冬不減,淡醋湯送下,空心服。

加減肥氣丸(東垣),春夏合此。治同前。

柴胡,厚朴,人參,乾薑(各半兩),川烏,巴豆霜(各三錢),肉桂(二錢),黃連(一兩),川椒甘草(各五分)

白話文:

除了茯苓、皂角、巴豆之外,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單獨將茯苓和皂角研磨成細粉,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入巴豆霜,充分混合,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如桐子。第一次服用兩丸,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然後再從兩丸開始服用,循環往復,直到積聚減少一半,停止服用。對於後積藥,也採用同樣方法服用。春夏秋冬各季需要根據情況加減藥量,秋冬需增加厚朴一半,通草重量加一兩,黃連減去一錢半。

如果治療風癇,在藥方中加入人參、茯苓、菖蒲各三錢,黃連在春夏只用七錢,即使在秋冬也不減少,用淡醋湯送服,空腹服用。

此方名為「加減肥氣丸」,是東垣所創,適用於春夏季節,治療方法與前述相同。

藥方包括柴胡、厚朴、人參、乾薑(各半兩)、川烏、巴豆霜(各三錢)、肉桂(二錢)、黃連(一兩)、川椒和甘草(各五分)。

上除巴豆霜外,同為細末,旋入巴豆研勻,煉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醋湯下,空心服。秋冬去生薑半錢,加厚朴一倍,減黃連一半。

《三因》肥氣丸

當歸頭,蒼朮(各一兩半),青皮(一兩,炒),蛇含石(火煅醋淬,七錢半),三稜,蓬朮,氣噎(各三兩,與三稜、蓬朮同入醋煮一伏時)

上為末,醋煮米糊丸,如綠豆大。每服四十丸,用當歸浸酒下,食遠服。

白話文:

除了巴豆霜以外,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然後加入巴豆一起研磨均匀,再用煉蜜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第一次服用兩丸,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為止。然後再從兩丸開始加服,用淡醋湯送服,空腹服用。秋冬季節則需去除生薑半錢,並將厚朴的量增加一倍,黃連的量減少一半。

另外,將當歸頭、蒼朮(各一兩半)、青皮(一兩,炒)、蛇含石(火煅醋淬,七錢半)、三稜、蓬朮、氣噎(各三兩,與三稜、蓬朮一同用醋煮一個小時)研磨成粉末,再用醋煮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四十丸,用當歸浸酒送服,飯後服用。

鱉甲丸,治肥氣,體瘦無力,少思飲食。

鱉甲(一枚,可用重四兩者,淨洗,以醋和黃泥固濟,背上可厚三分,令乾),荊三稜(炮,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穰,各三兩),川大黃(銼,炒,二兩),木香(不見火),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者,用麵炒微黃,細研如膏,各一兩半)

上除鱉甲外,搗為細末,後泥一風爐子,上開口,可安鱉甲,取前藥末並桃仁膏內鱉甲中,用好米醋二升,時時旋取入鱉甲內,以慢火熬令稠,取出藥,卻將鱉甲淨洗去泥,焙乾,搗為細末,與前藥同和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鱉甲丸

功效: 治療肥胖症,身體瘦弱無力,食慾不振,思維遲鈍。

組成:

  • 鱉甲(一枚,重量約四兩,洗淨,用醋和黃泥包裹,背部厚度約三分,曬乾)
  • 荊三稜(炮製,切碎)
  • 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各三兩)
  • 川大黃(切碎,炒製,二兩)
  • 木香(不經火)
  •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用麵炒至微黃,細研成膏狀,各一兩半)

製法:

  1. 除去鱉甲以外的藥材,搗成細末。
  2. 取一個泥製的風爐,在上面開一個口,將鱉甲放入。
  3. 將藥末和桃仁膏放入鱉甲內,倒入兩升米醋,並不斷旋轉,用小火慢慢熬至稠狀。
  4. 取出藥材,將鱉甲洗淨泥土,烘乾,搗成細末。
  5. 將鱉甲末與之前的藥粉混合,搗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晚飯前再服一次。

息賁丸(東垣),治肺之積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嗽發肺癰,其脈浮而毛。

厚朴(薑製,八錢),黃連(炒,一兩三錢),人參(去蘆,二錢),乾薑(炮),白茯苓(去皮,另末),川椒(炒去汗),紫菀(去苗。各一錢半),桂枝(去粗皮),桔梗,京三稜(炮),天門冬,陳皮,川烏(炮,去皮臍),白豆蔻(各一錢),青皮(五分),巴豆霜(四分)

上除茯苓、巴豆霜旋入外,余藥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煎淡薑湯送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五錢,通前一兩三錢,黃連減七錢,用六錢。

白話文:

[息賁丸] (東垣)

此方由李東垣所創,用於治療肺部積聚於右脅下,形狀如杯,久久不愈,導致患者經常發冷發熱、呼吸急促、咳嗽、甚至引發肺癰的病症。患者脈象浮而細軟。

組成:

  • 厚朴(薑製,八錢)
  • 黃連(炒,一兩三錢)
  • 人參(去蘆,二錢)
  • 乾薑(炮)
  • 白茯苓(去皮,另末)
  • 川椒(炒去汗)
  • 紫菀(去苗,各一錢半)
  • 桂枝(去粗皮)
  • 桔梗
  • 京三稜(炮)
  • 天門冬
  • 陳皮
  • 川烏(炮,去皮臍)
  • 白豆蔻(各一錢)
  • 青皮(五分)
  • 巴豆霜(四分)

用法:

除了茯苓和巴豆霜之外,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兩丸,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直到大便略微稀軟,再從兩丸開始增加服用。以淡薑湯送服,飯後服用,時間間隔要長。如此反覆服用,直到積聚減少一半,即可停止服用。秋冬季節,可以增加厚朴五錢,總量為一兩三錢,同時減少黃連七錢,使用六錢。

加減息賁丸(東垣),仲夏合此。其積為病,寒熱喘咳,氣上奔,脈澀,失精亡血,氣滯則短氣,血凝泣則寒熱相參,氣分寒,血分熱,治法宜益元氣,泄陰火,破氣削其堅也。

川烏,乾薑,白豆蔻,桔梗(各一錢),紫菀,厚朴,川椒(炒去汗),天門冬(去心),京三稜,茯苓(各一錢半),人參,桂枝(各二錢),陳皮(八錢),黃連(一兩三錢),巴豆霜(四分),紅花(少許),青皮(七分)

上為末,湯泡蒸餅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加至大便微溏為度,再從二丸加服,煎生薑湯送下,食前。忌酒、濕面、腥、辣、生冷之物。

白話文:

仲夏時節,適合服用加減息賁丸。此丸用於治療積聚成病,導致寒熱喘咳、氣上奔、脈澀、失精亡血的症狀。氣滯則短氣,血凝泣則寒熱交替,氣分寒,血分熱,因此治療需益氣元,泄陰火,破氣削其堅。 方劑包括川烏、乾薑、白豆蔻、桔梗、紫菀、厚朴、川椒、天門冬、京三稜、茯苓、人參、桂枝、陳皮、黃連、巴豆霜、紅花、青皮等藥材。將藥材研末,用湯水浸泡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初服兩丸,每日增加一丸,兩日增加兩丸,直到大便略微溏泄為止,然後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生薑湯送服,飯前服用。忌酒、濕面、腥辣、生冷的食物。

《三因》息賁湯

半夏(湯泡),桂心,人參(去蘆),吳茱萸(湯泡),桑白皮(炙),葶藶,炙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前服。

半夏湯,治肺積息賁咳嗽。

半夏(湯泡去滑,焙乾),細辛(去苗葉),桑根白皮(炙),前胡(去蘆。各一兩半),桔梗(炒),貝母(去心),柴胡(去苗),訶藜勒(煨,去核),人參(去蘆),白朮,炙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三因》息賁湯

藥材:

  • 半夏(用熱水浸泡)
  • 桂心
  • 人參(去除鬚根)
  • 吳茱萸(用熱水浸泡)
  • 桑白皮(用火烤)
  • 葶藶
  • 炙甘草(每種各一錢半)

製法:

以上藥材一起放入鍋中,加入兩盅水,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煮至一盅,飯前服用。

功效:

此方可治療肺積、息賁咳嗽。

半夏湯

藥材:

  • 半夏(用熱水浸泡去除滑膩部分,再烘乾)
  • 細辛(去除苗葉)
  • 桑根白皮(用火烤)
  • 前胡(去除鬚根,每種各一兩半)
  • 桔梗(用火炒)
  • 貝母(去除心)
  • 柴胡(去除苗)
  • 訶藜勒(用火煨,去除核)
  • 人參(去除鬚根)
  • 白朮
  • 炙甘草(每種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臨臥各一服。

枳實散,治息賁氣,腹脅脹硬,咳嗽見血,痰黏不利。

枳實(麩炒),木香,檳榔,赤茯苓(去皮),五味子,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訶藜勒(去核),甘草(微炙。各半兩),杏仁(一兩,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黃色)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白話文:

枳實散

組成:

  • 枳實(麩炒):半兩
  • 木香:半兩
  • 檳榔:半兩
  • 赤茯苓(去皮):半兩
  • 五味子:半兩
  • 甜葶藶(隔紙炒至紫色):半兩
  • 訶藜勒(去核):半兩
  • 甘草(微炙):半兩
  • 杏仁(一兩,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至黃色)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服三錢,用水一中盞(約200毫升),加入生薑半分(約10克),煎煮至六分,去渣後溫服,不拘時服用。

功效:

治療呃逆氣上、腹部脅肋脹滿堅硬、咳嗽咳血、痰黏不易咳出等症。

伏梁丸(東垣),治心之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煩心,其脈沉而芤。

黃連(去須,一兩半),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薑製。各半兩),黃芩(三錢),肉桂,茯神(去皮),丹參(炒。各一錢),川烏(炮,去皮臍),乾薑(炮),紅豆,菖蒲,巴豆霜(各五分)

上除巴豆霜外,為末,另研巴霜,旋入和勻,煉蜜為丸,如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黃連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半兩,通前共一兩,減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全不用。

白話文:

伏梁丸(東垣)

功效: 治療心臟積聚,從肚臍上方開始,大小如手臂,向上延伸至心臟下方,久治不癒,令人心煩,脈象沉而虛弱。

藥方:

  • 黃連(去鬚,一兩半)
  • 人參(去蘆,半兩)
  • 厚朴(去粗皮,薑製,半兩)
  • 黃芩(三錢)
  • 肉桂(一錢)
  • 茯神(去皮,一錢)
  • 丹參(炒,一錢)
  • 川烏(炮製,去皮臍,五分)
  • 乾薑(炮製,五分)
  • 紅豆(五分)
  • 菖蒲(五分)
  • 巴豆霜(五分)

製法: 除了巴豆霜以外,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另將巴豆霜研磨成細粉,再將巴豆霜粉旋入藥粉中,混合均勻。以煉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桐子。

用法: 初服二丸,每日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用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為止。之後再從兩丸開始服用,並用淡黃連湯送服。飯後服用,每日一次,週而復始。積聚減半後停止服用。

季節調整: 秋冬季節,將厚朴增加半兩,共計一兩,減少黃連半兩,只用一兩,黃芩則完全不用。

《三因》伏梁丸

茯苓(去皮),人參(去蘆),厚朴(去粗皮,薑製炒),枳殼(去瓤,麩炒),三稜(煨),半夏(湯泡七次),白朮(各等分)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用米飲湯下。

乾漆丸,治伏梁氣,橫在心下,堅牢不散,胸中連背多疼。

乾漆(搗碎,炒煙盡),芫花(醋拌炒),鱉甲(去裙襴,醋塗炙),硇砂(研。以上各一兩),桃仁(去皮尖,麩炒),木香(不見火),川烏頭(去皮臍,銼,鹽拌炒黃。各半兩),雄黃(細研),麝香(研。各二錢半)

白話文:

茯苓、人參、厚朴、枳殼、三稜、半夏、白朮等藥材,按比例磨成細粉,用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可治伏梁氣。

乾漆、芫花、鱉甲、硇砂、桃仁、木香、烏頭、雄黃、麝香等藥材,按比例研磨,可治伏梁氣橫在心下,堅硬難消,胸背疼痛的症狀。

上為細末,入別研藥令勻,醋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半夏散,治伏梁積,心下硬急滿悶,不能食,胸背疼痛。

半夏(湯泡去滑),鱉甲(醋炙。各一兩半),川大黃(銼,炒),訶藜勒皮,桂心,前胡,當歸(焙),青橘皮(去白),檳榔,木香,荊三稜(炮。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稍熱服。

治伏梁氣在心下,結聚不散。

用桃奴三兩,為末,空心溫酒下。桃奴,是實著樹不落者,正月採樹上干桃是也。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其他藥粉混合均匀,用醋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十丸,飯前用溫酒送服。

這是一種治療伏梁積的藥方,適用於心下硬結、腹脹、難以進食、胸背疼痛的症狀。

藥材包括半夏(用熱水浸泡去除滑膩)、鱉甲(用醋炙)、川大黃(切碎後炒)、訶藜勒皮、桂心、前胡、當歸(焙)、青橘皮(去除白色部分)、檳榔、木香、荊三稜(炮製)。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入半片生薑煎煮至六分,去渣,不分時間,稍熱服用。

此方也用於治療伏梁氣在心下凝聚不散的症狀。

取桃奴三兩,研磨成粉末,空腹用溫酒送服。桃奴是指長在樹上不落地的桃子,正月採摘樹上乾燥的桃子即為桃奴。

痞氣丸(東垣),治脾之積,在胃脘,腹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其脈浮大而長。

厚朴(制,半兩),黃連(去須,八錢),吳茱萸(洗,三錢),黃芩,白朮(各二錢),茵陳(酒製炒),縮砂仁,乾薑(炮,各一錢半),白茯苓(另為末),人參,澤瀉(各一錢),川烏(炮,去皮臍),川椒(各五分),巴豆霜(另研),桂(各四分)

上除茯苓、巴豆霜另研為末旋入外,余藥同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甘草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

白話文:

東垣的痞氣丸,用來治療脾胃積聚,導致胃脘脹滿,肚子像盤子一樣大,長期不癒,引起四肢無力、皮膚發黃、吃進的食物不能轉化為營養,脈象浮大而長。藥方包括厚朴、黃連、吳茱萸、黃芩、白朮、茵陳、縮砂仁、乾薑、白茯苓、人參、澤瀉、川烏、川椒、巴豆霜、桂。除了茯苓和巴豆霜要單獨研磨成粉末外,其他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一開始服用兩丸,每天增加一丸,兩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到排便稍微稀軟,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淡甘草湯送服,飯後服用,週而復始,直到積聚減輕一半就停止服用。

加減痞氣丸(東垣),孟秋合此。

厚朴(一錢),黃芩(酒製),黃連(酒製),益智仁,當歸尾,橘皮(去白),附子(各三分),半夏(五分),吳茱萸,青皮,澤瀉,茯苓,神麯(炒),廣朮,昆布,熟地,人參,炙甘草,巴豆霜,葛根(各二分),紅花(半分)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桐子大。依前服法。

《三因》痞氣丸

赤石脂(火煅醋淬),川椒(炒去汗),乾薑(炮。各二兩),桂心,附子(各半兩,炮),大烏頭(炮,去皮臍,二錢半)

白話文:

孟秋時節適合服用加減痞氣丸(東垣所創)。藥方如下:厚朴、酒製黃芩、酒製黃連、益智仁、當歸尾、橘皮(去白)、附子、半夏、吳茱萸、青皮、澤瀉、茯苓、炒神麯、廣朮、昆布、熟地、人參、炙甘草、巴豆霜、葛根各二分,紅花半分。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蒸餅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依舊方服用。

《三因》中的痞氣丸配方如下:火煅醋淬赤石脂、炒去汗的川椒、炮乾薑各二兩,炮桂心、炮附子各半兩,炮去皮臍大烏頭二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五十丸,食遠米湯下。

蒜紅丸,治脾積,腹脹如鼓,青筋浮起,坐臥不得者。

丁香,木香,沉香,縮砂仁,青皮(去白),檳榔,陳皮(去白),蓬莪朮,草果(去皮),牽牛(各一兩),粉霜,肉豆蔻(麵裹煨,各一錢),白茯苓(去皮),人參(各半兩),蒜(二百瓣,半生用,半火煨熟)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和成梧子大小的丸藥,再用硃砂包裹。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米湯送服。此方名為蒜紅丸,專治脾胃積滯,腹部脹大如鼓,青筋浮現,坐臥困難的症狀。

藥材包括丁香、木香、沉香、縮砂仁、青皮(去白)、檳榔、陳皮(去白)、蓬莪朮、草果(去皮)、牽牛(各一兩)、粉霜、肉豆蔻(麵裹煨,各一錢)、白茯苓(去皮)、人參(各半兩)、蒜(二百瓣,半生用,半火煨熟)。

上為細末,以生熟蒜研膏,生絹絞取汁,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十五丸,食後淡鹽湯送下。忌鹹酸魚鮓茶醬,淹藏雞鴨,生冷馬牛雜肉之類,只可食淡白粥百日。

鱉甲丸,治痞氣,當胃脘結聚如杯,積久不散,腹脅疼痛,體瘦成勞,不能飲食。

鱉甲(三兩,去裙襴,以米醋一小盞,化硇砂一兩,用塗鱉甲炙,以醋盡為度),附子(炮,去皮臍),京三稜(炮),乾漆(搗碎,炒煙盡),木香(各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泡微炒),川大黃(二兩,銼碎,醋拌炒令乾)

上為細末,醋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再用生熟蒜研磨成膏,並用生絹布絞取汁液,與藥粉混合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到七丸,逐漸增加到十五丸,飯後用淡鹽湯送服。忌食鹹酸魚鮓茶醬、腌制雞鴨、生冷馬牛雜肉等食物,只能食用清淡的白粥,持續一百天。

鱉甲丸專治痞氣,症狀表現為胃脘部結聚如杯,久久不散,腹脅疼痛,身體消瘦勞累,不能進食。

將鱉甲(三兩,去裙邊,用米醋一小盞,化硇砂一兩,塗抹鱉甲並炙烤,以醋完全揮發為度)、附子(炮製,去皮臍)、京三稜(炮製)、乾漆(搗碎,炒至煙氣消失)、木香(各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泡微炒)、川大黃(二兩,切碎,用醋拌炒至乾燥)等藥材,磨成細粉,用醋煮成的麵糊做成丸藥,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勻氣湯,治脾積痞氣,胃脘不安,肌瘦減食。

陳曲(炒),麥糵(炒),桂心(去粗皮),郁李仁(半生,半炒),厚朴(去粗皮,薑汁炙),白朮(各一兩),大腹子(二枚,連皮),牽牛(一兩,半生半炒),良薑(炮,半兩),甘草(炙,二兩)

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遠稍熱服,日三。

沉香飲子,治痞氣,升降陰陽。

沉香,木香,羌活,桑白皮(微炒),人參,獨活,白茯苓,紫蘇葉(各等分)

白話文:

「勻氣湯」治療脾胃積聚、氣滯、胃脘不適、身體消瘦、食慾不振。方劑包括炒陳皮、炒麥芽、去粗皮的桂心、半生半炒郁李仁、去粗皮薑汁炙厚朴、白朮、二枚帶皮的大腹子、半生半炒牽牛、炮製良薑、炙甘草。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盞水、三片薑、一枚去核紅棗一同煎煮至七分,去渣,飯後溫熱服用,每日三次。

「沉香飲子」治療痞氣,調和陰陽。方劑包括沉香、木香、羌活、微炒桑白皮、人參、獨活、白茯苓、紫蘇葉,各取等量。

㕮咀,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大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二滓又作一服。

奔豚丸(東垣),治腎之積,發於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及治男子內結七疝,女子瘕聚帶下,其脈沉而滑。

厚朴(薑製,七錢),黃連(炒,五錢),苦楝子(酒煮,三錢),白茯苓(另末),澤瀉,菖蒲(各二錢),玄胡索(一錢半),附子(去皮),全蠍,獨活(各一錢),川烏頭(炮),丁香(各五分),巴豆霜(四分),肉桂(二分)

白話文:

藥方:

方劑名:奔豚丸 (出自東垣)

主治: 腎臟積聚,症狀表現為小腹脹滿,向上蔓延至心窩,像豬一樣鼓動,時而上衝時而下墜,持續不斷,導致呼吸困難,骨骼痿弱,氣虛乏力。也可用於治療男子內結七疝,女子瘕聚帶下,脈象沉而滑。

藥物組成:

  • 厚朴(薑製,七錢)
  • 黃連(炒,五錢)
  • 苦楝子(酒煮,三錢)
  • 白茯苓(另末)
  • 澤瀉(二錢)
  • 菖蒲(二錢)
  • 玄胡索(一錢半)
  • 附子(去皮,一錢)
  • 全蠍(一錢)
  • 獨活(一錢)
  • 川烏頭(炮,五分)
  • 丁香(五分)
  • 巴豆霜(四分)
  • 肉桂(二分)

用法用量:

  • 每次服用三大錢,用一盞半水,加入生薑五片,大棗兩枚,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去渣,溫熱後飯前服用。
  • 二劑藥渣可以再煎一次服用。

上除巴豆霜、茯苓另為末旋入外,余藥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初服二丸,一日加一丸,二日加二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從二丸加服,淡鹽湯下,食遠,周而復始,積減大半勿服。秋冬加厚朴半兩,通前一兩二錢。如積勢堅大,先服前藥不減,於一料中加存性牡蠣三錢,疝、帶下勿加。

如積滿腹或半腹,先治其所起是何積,當先服本臟積藥,諸疾自愈,是治其本也,余積皆然。如服藥人覺熱,加黃連。如服藥人氣短,加厚朴。如服藥人悶亂,減桂。

《三因》奔豚湯

甘李根皮(焙),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甘草(炙。各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

白話文:

首先,將巴豆霜和茯苓研磨成粉末,再將其他藥材也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一開始服用兩丸,每天增加一丸,第二天增加兩丸,逐漸增加劑量直到大便略微稀軟,然後再從兩丸開始服用,用淡鹽湯送服,飯後服用,如此循環,直到積塊減少一半即可停止服用。秋冬季節,可以加入厚朴半兩,通草一兩二錢。如果積塊堅硬巨大,可以先服用原方藥物,並在每次服用時加入牡蠣三錢,但若患有疝氣或帶下症,則不要添加牡蠣。

如果積塊充滿腹部或半個腹部,需要先找出積塊的病因,並服用針對該臟器的藥物,其他疾病自然會痊癒,這就是治本的方法,其他積塊的治療也是同樣道理。如果服藥者感到燥熱,可以加入黃連;如果服藥者氣短,可以加入厚朴;如果服藥者感到胸悶氣亂,可以減少桂枝的劑量。

本方藥方中,甘李根皮(焙)、乾葛、川芎、當歸、白芍藥、黃芩、甘草(炙)各一錢半,半夏(湯泡七次)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五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沉香石斛湯,治腎臟積冷,奔豚氣攻,少腹疼痛,上衝胸脅。

沉香,石斛,陳曲(炒。各一兩),赤茯苓(去皮),人參,巴戟(去心),桂心(去粗皮),五味子(微炒),白朮,芎藭(各七錢半),木香,肉豆蔻(各半兩)

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三枚擘破,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

氣噎,治積氣不散,結伏奔豚,發即上衝心胸,令人喘逆,骨痿少力。

木香,檳榔(煨),磁石(火煅,醋淬),訶藜勒(去核),牡蠣,桂心(去粗皮),懷香子(炒),芎藭,沉香,白芷(炒。各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七錢半)

白話文:

將藥材沉香、石斛、陳曲、赤茯苓、人參、巴戟、桂心、五味子、白朮、芎藭、木香、肉豆蔻各取適量,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水,放三片薑和三顆去核的紅棗,煮至水量剩下六分,去渣,飯前熱服,可治療腎臟積冷、奔豚氣攻、少腹疼痛、上衝胸脅等症狀。

另外,將木香、檳榔、磁石、訶藜勒、牡蠣、桂心、懷香子、芎藭、沉香、白芷、陳橘皮各取適量,磨成粉末,可治療積氣不散、結伏奔豚、發即上衝心胸、令人喘逆、骨痿少力等症狀。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炒生薑、鹽湯下。

萬病紫菀丸(《元戎》),治臍腹久患痃癖如碗大,及諸黃病,每地氣起時,上氣衝心,繞臍絞痛,一切蟲咬,十種水病,十種蠱病,及反胃吐食,嘔逆噁心,飲食不消,天行時病,女人多年月露不通,或腹如懷孕多血,天陰即發。又治十二種風頑痹,不知年歲,晝夜不安,夢與鬼交,頭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所著,腹中生瘡腹痛,服之皆效。

紫菀(去苗土),菖蒲(九節者,去毛),吳茱萸(湯洗七次,焙乾),柴胡(去須),厚朴(薑製,一兩),桔梗(去蘆),茯苓(去皮),皂莢(去皮弦子,炙),桂枝,乾薑(炮),黃連(去須,八錢),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巴豆(去皮膜,出油研),人參(去蘆。各半兩),川烏(炮,去皮臍,半兩加三錢),羌活獨活,防風(各半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兩錢,用炒過的生薑和鹽水送服。此方可治療腹中久患痃癖如碗大,以及各種黃疸病,每當地氣升起時,上氣衝心,繞臍絞痛,各種蟲咬,十種水病,十種蠱病,以及反胃吐食,嘔逆噁心,飲食不消,流行病,婦女多年月經不通,或腹脹如懷孕多血,天陰即發作等症狀。也能治療十二種風寒痺症,不知年歲,晝夜不安,夢中與鬼交,頭上多白屑,或哭或笑,如鬼魅附體,腹中生瘡腹痛,服用此方皆有療效。

上為細末,入巴豆研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漸加至五丸、七丸,生薑湯送下,食後,臨臥服。有孕者不宜服。(此方分兩,一依元板善本校定,厚朴、黃連下有分兩而無各字,川烏乃云半兩加三錢,不知何謂。考溫白丸方,惟川烏二兩半,余藥各半兩,亦恐有訛,重於變古,姑仍之。)

痔漏腸風酒下,赤白痢訶子湯下,膿血痢米飲湯下,墮傷血悶,四肢不收酒下,蛔蟲咬心檳榔湯下,氣噎憂噎荷葉湯下,打撲損傷酒下,中毒菷灰、甘草湯下,一切風升麻湯下,寸白蟲檳榔湯下,霍亂乾薑湯下,咳嗽杏仁湯下,腰腎痛豆淋酒下,陰毒傷寒溫酒下,吐逆生薑湯下,飲食氣塊麵湯下,時氣井花水下,脾風陳皮湯下,頭痛水下,心痛溫酒下,大小便不通燈草湯下,因物所傷以本物湯下,吐水梨湯下,氣病乾薑湯下。小兒天吊風搐防風湯下,防己亦可,小兒疳痢蔥白湯下,小兒乳食傷白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巴豆一起研磨均勻,再用蜂蜜製成丸藥,大小像桐子般。每次服用三丸,逐漸增加到五丸、七丸,用生薑湯送服,飯後服用,睡前再服用一次。孕婦禁止服用。

此外,痔漏腸風用酒送服,赤白痢用訶子湯送服,膿血痢用米飲湯送服,墮傷血悶用酒送服,四肢不收用酒送服,蛔蟲咬心用檳榔湯送服,氣噎憂噎用荷葉湯送服,打撲損傷用酒送服,中毒用菷灰、甘草湯送服,一切風用升麻湯送服,寸白蟲用檳榔湯送服,霍亂用乾薑湯送服,咳嗽用杏仁湯送服,腰腎痛用豆淋酒送服,陰毒傷寒用溫酒送服,吐逆用生薑湯送服,飲食氣塊用麵湯送服,時氣用井花水送服,脾風用陳皮湯送服,頭痛用水送服,心痛用溫酒送服,大小便不通用燈草湯送服,因物所傷用本物湯送服,吐水用梨湯送服,氣病用乾薑湯送服。小兒天吊風搐用防風湯送服,防己也可以,小兒疳痢用蔥白湯送服,小兒乳食傷用白湯送服。

月信不通紅花酒下。婦人腹痛川芎酒下,懷孕半年後胎漏艾湯下,有子氣衝心酒下,產暈痛溫酒下,血氣痛當歸酒下,產後心腹脹滿豆淋湯下,難產益智湯下,產後血痢當歸湯下,赤白帶下酒煎艾湯下,解內外傷寒粥飲下。室女血氣不通酒下,子死腹中葵子湯下。又治小兒驚癇,大人顛狂,一切風,及無孕婦人身上頑麻,狀如蟲行,四肢俱腫,呻吟走痛等疾。

白話文:

女性月經不順,可服用紅花酒;婦女腹痛,可服用川芎酒;懷孕半年後胎漏,可服用艾湯;懷孕期間有子氣衝心,可服用酒;產後頭暈疼痛,可服用溫酒;血氣疼痛,可服用當歸酒;產後心腹脹滿,小便淋漓不斷,可服用豆淋湯;難產,可服用益智湯;產後血痢,可服用當歸湯;赤白帶下,可服用酒煎艾湯;解內外傷寒,可服用粥飲。未婚女子血氣不通,可服用酒;胎兒死在腹中,可服用葵子湯。此外,還可用來治療小兒驚癇,成人顛狂,一切風症,以及未孕婦女身上頑麻、四肢腫脹、呻吟走痛等疾病。

楊駙馬患風氣衝心,飲食吐逆,遍身枯瘦,日服五丸至七丸,至二十日,瀉出肉塊,如蝦蟆五六枚,白膿二升愈。趙侍郎先食後吐,目無所見,耳無所聞,服至五十日,瀉青蛇五七條,長四寸許,惡膿三升愈。王氏患大風病,眉發墮落,手掌生瘡,服之半月,瀉出癩蟲二升,如馬尾,長寸許,後愈。

李靈患肥氣,日服五丸,經一月,瀉出肉鱉三枚愈。茹黃門卒中風病,發時服藥,泄出惡膿四升,赤黃水一升,一肉蟲如亂髮,愈。李知府妻楊氏,帶下病七年,月崩不止,骨痿著床,日服五丸至十丸、十五丸,取下膿血五升,黃水一升,肉塊如雞子狀,愈。此藥治一切萬病如神,唯初有孕者不宜服。

白話文:

楊駙馬患了風氣入心,導致飲食後嘔吐,全身消瘦,每日服用五到七丸藥,二十天後,排出了如蝦蟆般大小的肉塊五六枚,以及白膿二升,病症痊癒。趙侍郎飯後就吐,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服用藥物五十天後,排出了五七條長約四寸的青蛇,以及惡膿三升,病症痊癒。王氏患了大風病,眉毛頭髮脫落,手掌長瘡,服藥半月後,排出了如馬尾般長約一寸的癩蟲二升,之後痊癒。

李靈患肥氣,每日服用五丸藥,一個月後,排出了三枚肉鱉,病症痊癒。茹黃門卒中風發病時服藥,排出了惡膿四升、赤黃水一升,以及一條如亂髮般的肉蟲,病症痊癒。李知府的妻子楊氏,患帶下病七年,月經不斷,骨瘦如柴,臥床不起,每日服用五到十丸,甚至十五丸藥,排出膿血五升、黃水一升,以及如雞蛋狀的肉塊,病症痊癒。此藥治百病如神,但懷孕婦女不可服用。

溫白丸(《和劑》),治心腹積聚,久癥癖塊,大如杯碗,黃疸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時腹脹,心下堅結,上來搶心,旁攻兩脅,十種水氣,八種痞塞,翻胃吐逆,飲食噎塞,五種淋疾,九種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瘧疾連年不瘥,及療一切諸風,身體頑麻,不知痛癢,或半身不遂,或眉發墮落,及療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遁屍疰忤,及癲癇,及婦人諸疾,斷緒不生,帶下淋瀝,五邪失心,憂愁思慮,飲食減少,月水不調,及腹中一切諸疾,有似懷孕,連年羸瘦困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藥,無不除愈。即前萬病紫菀丸方減羌活、獨活、防風。

白話文:

溫[白丸](出自《和劑》),用於治療心腹積聚、久病形成的癥塊(腫塊),塊狀物大小如同杯碗,伴隨黃疸、宿食不消化、早上起床嘔吐、胸悶氣短、經常腹脹、心窩處硬結、心慌氣促、兩肋疼痛、十種水腫病症、八種痞塞症狀、噁心嘔吐、飲食哽咽、五種淋病、九種心痛、多年飲食不消化、或瘧疾多年不癒,以及治療各種風症、身體麻木不仁、感覺不到疼痛、半身不遂、眉毛頭髮脫落,以及治療七十二種風症、三十六種屍疰忤病症(類似中風)、癲癇,以及婦女各種疾病,比如月經閉止、白帶過多、五邪失神(神志不清)、憂愁思慮、食慾不振、月經不調、以及腹中各種疾病,有如懷孕一般、多年體弱消瘦、疲憊不堪、有時唱歌、有時哭泣,像是被鬼魂控制一樣。服用此藥,所有病症都能治愈。

此方即為之前萬病[紫菀丸]方減去羌活、獨活、防風。

易老治五積:肺息賁,人參、紫菀;心伏梁,菖蒲、黃連、桃仁;脾痞氣,吳茱萸、乾薑;肝肥氣,柴胡、川芎;腎奔豚,丁香、茯苓、遠志。俱於溫白丸內加之。

萬病感應丸,於上溫白丸內加羌活、三稜、甘遂、杏仁、防風各一兩五錢,威靈仙一兩,卻減蜀椒。

厚朴丸(見反胃。)

《千金》硝石丸,止可磨塊,不令困人,須量虛實。

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白話文:

易老治五積:

易老治療五積的方法如下:

  • 肺息賁:使用人參、紫菀。
  • 心伏梁:使用菖蒲、黃連、桃仁。
  • 脾痞氣:使用吳茱萸、乾薑。
  • 肝肥氣:使用柴胡、川芎。
  • 腎奔豚:使用丁香、茯苓、遠志。

以上藥材均加入溫白丸中。

萬病感應丸:

溫白丸中加入羌活、三稜、甘遂、杏仁、防風各一兩五錢,威靈仙一兩,並減少蜀椒。

厚朴丸:

厚朴丸的使用方法請參考反胃的治療方法。

千金硝石丸:

千金硝石丸只可用於磨塊,不可讓患者服用過多,需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適量服用。

藥方:硝石(六兩)、大黃(八兩)、人參、甘草(各三兩)。

上為細末,以三年苦酒(醋也),三升,置器中,以竹片作準,每入一升作一刻,先入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余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便可丸,如雞子黃大,每服一丸。如不用大丸,作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服後下如雞肝、米泔、赤黑色等物。下後忌風冷,宜軟粥將息。

醋煮三稜丸(《寶鑑》),治一切積聚,不拘遠年近日,治之神效。

京三稜(四兩,醋煮軟,竹刀切片,曬乾),川芎(二兩,醋煮微軟,切片),大黃(半兩,醋浸,濕紙裹,煨過切)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三年陳釀的苦酒(醋)三升,裝入容器中,以竹片作為計量工具,每次加入一升煮一刻鐘。先放入大黃,不停攪拌,使之微沸持續一刻鐘,然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繼續煮一刻鐘,用微火熬煮至成丸狀,大小如雞蛋黃般,每次服用一丸。如果不用大丸,則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服用後,如果排泄物像雞肝、米泔、赤黑色等,則屬於正常現象。服用後應忌風寒,宜食用軟粥並休息。

這種名為醋煮三稜丸的藥方,出自《寶鑑》,主治各種積聚,無論是久病積聚還是新近積聚,都有神效。

具體藥材配伍如下:京三稜四兩,用醋煮至軟化,以竹刀切片,曬乾備用;川芎二兩,用醋煮至微軟,切片備用;大黃半兩,用醋浸泡,以濕紙包裹,煨過後再切片備用。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無時。病甚者一月效,小者半月效。

神功助化散(太無),專治男子婦人腹中痞塊,不拘氣血食積所成,此方之妙,不可盡述。

地萹蓄,瞿麥穗,大麥糵(各五錢),神麯(二錢半),沉香,木香(各一錢半),甘草(五錢),大黃(二兩)

上為細末,淨依分兩和勻,男以燈芯、淡竹葉二味等分煎湯,及無灰酒同調服,湯多於酒;婦人用紅花、燈芯、當歸等分煎湯,及無灰酒同調服,酒多於湯。忌油膩動氣之物,及房事一月,藥須於黃昏服,大小便見惡物為度。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醋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般。每次服用三十丸,溫水送服,沒有時間限制。病情嚴重者服用一個月見效,輕者半個月見效。

神功助化散專治男女腹中痞塊,不論是氣血失調、食積所致,此方之效用不可盡數。

將萹蓄、瞿麥穗、大麥糵各五錢,神麯二錢半,沉香、木香各一錢半,甘草五錢,大黃二兩,研磨成細粉,依照比例混合均勻。男性用燈芯、淡竹葉等量煎湯,加入無灰酒調和服用,湯水量比酒量多;女性用紅花、燈芯、當歸等量煎湯,加入無灰酒調和服用,酒量比湯水量多。忌食油膩、容易動氣的食物,並禁房事一個月。藥物需在黃昏服用,直到大小便排泄出惡物為止。

聖散子(《寶鑑》),治遠年積塊,及婦人乾血氣。

硇砂,大黃(各八錢),麥糵(六兩,炒取淨面),乾漆(炒煙盡,三兩),萹蓄,茴香(炒),檳榔(各一兩),婦人乾血氣,加穿山甲二兩,炮。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臨臥溫酒調下,仰臥,此藥只在心頭。至天明大便如爛魚腸,小便赤為驗。藥並無毒,有神效。小兒用一錢,十五以上三錢,空心服之更效。(此按古本校定,今《綱目》刻本硇砂乃六兩,大黃乃八兩,豈不誤人。)

雞爪三稜丸(《寶鑑》),治五臟痃癖氣塊。

白話文:

聖散子,出自《本草綱目》,用於治療多年積聚的塊狀物,以及婦女乾血氣症。

藥方:硇砂、大黃各八錢,麥芽(炒至淨面)六兩,乾漆(炒至煙盡)三兩,萹蓄、茴香(炒)各一兩。婦女乾血氣者,加穿山甲二兩,炮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睡前用溫酒調服,仰臥,藥物會直接作用於心頭。至天明大便如爛魚腸,小便赤色為藥效顯著的徵兆。此藥無毒,藥效顯著。小兒服用一錢,十五歲以上服用三錢,空腹服用效果更佳。(此處按古本校訂,今《本草綱目》刻本硇砂為六兩,大黃為八兩,恐有誤。)

雞爪三稜丸,出自《本草綱目》,用於治療五臟痃癖氣塊。

雞爪三稜,石三稜,京三稜,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半兩),硇砂(三錢),檳榔肉豆蔻(各一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打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下,空心、臨臥各一服。忌一切生冷硬黏物。

硇砂煎丸(《寶鑑》),消磨積塊痃癖,一切凝滯。

黑附子(二枚,各重五錢以上,正坐妥者,炮裂,去皮臍,剜作甕子),硇砂,木香(各三錢),破故紙(隔紙微炒),蓽茇(各一兩)

上將硇砂末,用水一斛,續續化開,納在甕內,火上熬干,為末,安在附子甕內,卻用剜出附子末填,蓋口,用和成白麵,裹約半指厚,慢灰火內燒勻黃色,去面,同木香等為細末,卻用元裹附子熟黃面為末,醋調煮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

白話文:

雞爪三稜、石三稜、京三稜、木香、青皮(去掉白色部分)、陳皮(去掉白色部分,各取一半)、硇砂(三錢)、檳榔肉豆蔻(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調和成麵糊狀,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早晚空腹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忌食一切生冷、堅硬、粘稠的食物。

此方出自《本草綱目》,用於消磨積聚的塊狀物、痃癖,以及各種凝滯的病症。

另外,黑附子(兩枚,每枚重五錢以上,選取生長健壯的,炮製至裂開,去掉皮和臍,挖空成甕狀),硇砂、木香(各三錢)、破故紙(隔紙微炒)、蓽茇(各一兩),將硇砂研磨成細末,用水一斛慢慢化開,倒入附子甕中,用火熬乾,研磨成粉,放入附子甕內,再用挖出的附子末填滿,封口。用白麵和成麵糊,包裹附子甕,厚度約半指,用慢火燒至黃色,去掉麵糊,將附子與木香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元裹附子熟黃面研磨成粉,用醋調和煮成麵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十五至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

紅丸子(見傷飲食。)

削堅丸,治五積六聚,氣結成塊,食積癖瘕,心腹脹滿,瘦悴少食。

鱉甲(醋浸兩宿,去裙襴,再蘸醋炙黃,取末秤),乾漆(搗碎,炒令煙出,取末秤),京三稜(銼如半棗大,好醋浸兩宿,焙,取末秤。以上各二兩半),細松煙墨(燒去膠),沉香,肉桂(去粗皮),乾薑(炮),沒藥(另研),蘿蔔子,乾蠍(去毒,炒),胡椒,檳榔,木香,硇砂(通明者,為末,用湯內飛另研。各半兩),乳香(另研),粉霜(另研),輕粉(各二錢半)

白話文:

治療五積六聚、氣結塊、食積癖瘕、心腹脹滿、瘦悴少食等症狀,可用削堅丸。其藥方包含:鱉甲、乾漆、京三稜、細松煙墨、沉香、肉桂、乾薑、沒藥、蘿蔔子、乾蠍、胡椒、檳榔、木香、硇砂、乳香、粉霜、輕粉等,以適當比例調配而成。

為細末,研勻,好醋煮薄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淡醋煎生薑湯送下,日進二服,夜間一服。如未利,漸加丸數服,微利即減。

二賢散,消積塊,進飲食。

橘紅(一斤,淨),甘草(四兩),鹽(半兩)

上用水二四碗,後早煮至夜,以爛為度,水乾則添水,曬乾為末,淡薑湯調下。有塊者,加薑黃半兩,同前藥煮。氣滯加香附二兩,同前藥煮;氣虛者加沉香半兩,另入。噤口痢,加蓮肉二兩,去心,另入。

妙應丸,即控涎丹。(見行痹。),龍薈丸(見脅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拌勻後,用醋煮薄麵糊,捏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顆,用淡醋煎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服用一次。如果沒有效果,可以逐漸增加丸子數量,如果稍微有效果就減少服用量。

二賢散可以消積塊,促進食慾。

橘紅一斤(淨重),甘草四兩,鹽半兩。

以上藥材用二十四碗水熬煮,從早上煮到晚上,煮到軟爛為止,水乾了就添水,曬乾後研磨成粉,用淡薑湯調服。如果患有積塊,可以加薑黃半兩,一起煮。如果氣滯,可以加香附二兩,一起煮;如果氣虛,可以加沉香半兩,單獨加入。如果出現噤口痢,可以加蓮肉二兩,去心,單獨加入。

妙應丸就是控涎丹,詳見行痹篇;龍薈丸詳見脅痛篇。

阿魏丸,去諸積。

山楂肉,南星(皂角水浸),半夏(同南星浸),麥芽,神麯,黃連(各一兩),連翹,阿魏(醋浸),貝母,栝蔞(各半兩),風化硝,石鹼,胡黃連,白芥子(各二錢半),蘿蔔子(蒸,一兩)

上為末,薑汁浸炊餅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白話文:

阿魏丸

功效: 去除各種積聚。

組成:

  • 山楂肉:一兩
  • 南星(用皂角水浸泡):一兩
  • 半夏(與南星一同浸泡):一兩
  • 麥芽:一兩
  • 神麯:一兩
  • 黃連:一兩
  • 連翹:一兩
  • 阿魏(用醋浸泡):半兩
  • 貝母:半兩
  • 栝蔞:半兩
  • 風化硝:二錢半
  • 石鹼:二錢半
  • 胡黃連:二錢半
  • 白芥子:二錢半
  • 蘿蔔子(蒸熟):一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炊餅丸。

其他:

另一方,可加入香附、蛤粉,用於治療咳嗽。

阿魏丸,去肉積。

阿魏,山楂肉(各二兩),連翹(五錢),黃連(六錢半)

上三味,為末,以阿魏醋煮為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食前用白湯送下。脾胃虛者,用白朮三錢,陳皮、茯苓各一錢,煎湯送下。

導痰湯,五飲湯(俱見痰飲。)

散聚湯(《三因》),治九氣積聚,狀如癥瘕,隨氣上下,發作心腹絞痛,攻刺腰脅,小腹䐜脹,大小便不利。

半夏(湯洗七次),檳榔,當歸(各七錢半),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麩炒),桂心(各二兩),茯苓,炙甘草,附子(炮,去皮臍),川芎,枳殼(去穰,麩炒),厚朴(薑製),吳茱萸(湯浸。各一兩)

白話文:

阿魏丸能去除肉積。將阿魏、山楂肉、連翹和黃連研磨成粉末,用阿魏醋煮成糊狀,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飯前用白湯送服。脾胃虛弱的人,可以用白朮、陳皮、茯苓煎湯送服。此外,導痰湯和五飲湯也可用於治療痰飲,散聚湯則用於治療九氣積聚,表現為腹部腫塊,隨氣上下移動,發作時心腹絞痛,刺痛腰脅,小腹脹滿,大小便不暢。散聚湯的藥方包括半夏、檳榔、當歸、陳皮、杏仁、桂心、茯苓、炙甘草、附子、川芎、枳殼、厚朴和吳茱萸。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大便不利,加大黃。

沉香降氣散(見氣。),蘇合香丸(見中風。)

《宣明》三稜湯,治癥瘕痃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食不下,腹脹。

京三稜(二兩),白朮(一兩),蓬朮,當歸(各半兩),檳榔,木香(各七錢半)

上為末,每服三錢,沸湯調下。

三聖膏

用石灰十兩,細篩過,炒紅,急用好醋熬成膏,入大黃末一兩,官桂末半兩,攪勻,以瓦器封貯,紙攤點患處,火烘熱貼,大黃鬚錦紋者。

白話文: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杯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七分,飯前溫熱服用。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加些大黃。

沉香降氣散可用於治療氣虛,蘇合香丸可用於治療中風。

宣明三稜湯用於治療癥瘕痃癖、積聚不散、堅滿痞膈、食不下、腹脹等症狀。

取京三稜二兩、白朮一兩、蓬朮、當歸各半兩、檳榔、木香各七錢半,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沸水調服。

三聖膏是用石灰十兩,細篩過後,炒至紅色,用好醋熬成膏,加入大黃末一兩、官桂末半兩,充分攪拌,放入瓦器中密封保存。使用時用紙攤在患處,用火烘熱後貼敷。大黃要選擇有錦紋的。

阿魏膏,治一切痞塊。更服胡連丸。

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藥,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柳、桃枝(各三錢),紅化(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如雞子大一團)

上用香油二斤四兩,煎黑去渣,入發煎,發化仍去渣,徐下黃丹煎,軟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成膏矣。攤貼患處,內服丸藥。黃丹須用真正者效。凡點膏藥,先用朴硝隨患處鋪半指厚,以紙蓋,用熱熨斗熨良久,如硝耗,再加熨之,二時許方貼膏藥。若是肝積,加蘆薈末同熨。

白話文:

阿魏膏可以治療各種痞塊,配合服用胡連丸效果更佳。將羌活、獨活、玄參、官桂、赤芍、穿山甲、生地黃、兩頭尖、大黃、白芷、天麻各五錢,槐枝、柳枝、桃枝各三錢,紅花四錢,木鱉子二十枚去殼,亂髮一團(如雞蛋大小),用香油二斤四兩煎至發黑去渣,加入亂髮煎至化開再除渣,然後慢慢加入黃丹煎至軟硬適中,再加入芒硝、阿魏、蘇合油、乳香、沒藥各五錢,麝香三錢,調勻即可製成膏藥。將膏藥敷貼在患處,並服用胡連丸。黃丹需使用真品才能有效。敷貼膏藥之前,先用朴硝鋪在患處,厚度約半指,蓋上紙張,用熱熨斗熨燙至朴硝耗盡,再繼續熨燙,持續約兩小時後再貼膏藥。若是肝積,可以在熨燙時加入蘆薈末一起熨。

加減四物湯(東垣),治婦人血積。

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廣朮,桂(去粗皮),京三稜,乾漆(炒煙盡。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二盞,煎法如常。

當歸丸(丹溪),治婦人月經不調血積證。

當歸,赤芍藥,川芎,熟地黃,廣朮,京三稜(各半錢),神麯,百草霜(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溫水下。

牡丹散(云岐),治婦人久虛羸瘦,血塊走注,心腹疼痛。

白話文:

東垣的加減四物湯用於治療婦女血積,由當歸、川芎、芍藥、熟地黃、廣朮、桂皮(去粗皮)、京三稜、乾漆(炒煙盡)等分混合研磨成粗末,每次取二錢,用水二盞煎煮,按照常規方法服用。丹溪的當歸丸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血積證,由當歸、赤芍藥、川芎、熟地黃、廣朮、京三稜(各半錢)、神麯、百草霜(各二錢半)混合研磨成細末,用酒糊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子,溫水送服。云岐的牡丹散用於治療婦女久虛羸瘦,血塊走注,心腹疼痛。

牡丹皮,桂心,當歸,玄胡索(各一兩),莪朮,牛膝,赤芍藥(各三兩),京三稜(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盞煎服。

化氣湯(《三因》),治息積。

砂仁,桂心,木香(各二錢半),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陳皮,乾薑,蓬朮(炮。各半兩),胡椒,沉香(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蘇、鹽湯調下,婦人醋湯下。

白話文:

化氣湯(《三因》)

組成:

  • 牡丹皮、桂心、當歸、玄胡索(各一兩)
  • 莪朮、牛膝、赤芍藥(各三兩)
  • 京三稜(一兩半)

用法:

  1.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
  2. 每服三錢,用水和酒各半盞煎服。

主治:

  • 息積(指腹部脹滿、積聚不通)

附方:

  • 化氣湯(《三因》)

組成:

  • 砂仁、桂心、木香(各二錢半)
  • 甘草(炙)、茴香(炒)、丁香皮、青皮(炒)、陳皮、乾薑、蓬朮(炮,各半兩)
  • 胡椒、沉香(各一錢)

用法:

  1.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
  2. 每服二錢,用薑、蘇、鹽湯調服。
  3. 婦女則用醋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