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41)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41)

1. 著痹(即麻木)

上銼如麻豆大,用夾絹囊盛貯,以清酒一斗浸之,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初服一合,日二夜一,漸增之,以知為度。虛弱者,加蓯蓉二兩;下痢者,加女萎三兩;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多水,加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盡,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服之;不爾,可曝滓搗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之。

服一劑得力,令人耐寒冷,補虛,治諸風冷,神妙。少壯人服勿熬煉,老弱人微熬之。

萆薢丸,治血痹,手足𤸷麻不仁,遊走無定,及風痹等證。

萆薢(炒),山芋,牛膝(酒浸),山茱萸(去核,炒),熟地黃(焙),澤瀉(各一兩),狗脊(去毛),地膚子(炒),白朮(各半兩),乾漆(炒令煙盡),天雄(炮,去皮臍),車前子(炒),蠐螬(研。各七錢五分),茵芋(去皮莖,兩錢五分)

上除蠐螬生研外,搗為細末,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日二夜一。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如麻豆般大小的顆粒,用絲絹製成的袋子裝起來,放入一斗清酒中浸泡,春夏浸泡五天,秋冬浸泡七天。開始服用時,每次服用一合(古代量器單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一次,然後逐漸增加劑量,以身體感到藥效為標準。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加入蓯蓉二兩;腹瀉的人,可以加入女萎三兩;容易健忘的人,可以加入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二兩;心下有積水的人,可以加入茯苓、人參各二兩,山藥三兩。酒用完後,可以再用兩斗酒重新浸泡服用;如果不想這樣做,也可以將藥渣曬乾,搗碎過篩,每次用酒服用一湯匙(方寸匕,古代量器單位),如果沒有效果,可以稍微增加劑量。

服用一副藥後,會感到身體有力氣,變得耐寒,能補虛,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疾病,效果非常神奇。年輕力壯的人服用此藥不需要熬煮,年老體弱的人可以稍微熬煮一下。

萆薢丸,治療血痹,手腳麻木不仁,遊走不定,以及風痹等症狀。

藥材成分:

  • 萆薢(炒過)
  • 山芋
  • 牛膝(用酒浸泡過)
  • 山茱萸(去除果核後炒過)
  • 熟地黃(烘乾)
  • 澤瀉(各一兩)
  • 狗脊(去除毛)
  • 地膚子(炒過)
  • 白朮(各半兩)
  • 乾漆(炒至沒有煙)
  • 天雄(炮製後去除皮和臍)
  • 車前子(炒過)
  • 蠐螬(研磨成粉,各七錢五分)
  • 茵芋(去除外皮和莖,兩錢五分)

將除了蠐螬以外的所有藥材搗成細末,混合均勻,再用煉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十到十五丸,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一天服用兩次,晚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