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42)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42)

1.

藿香養胃湯(《集驗》),治胃虛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陽明虛,宗筋無所養,遂成痿躄。

藿香,白朮,神麯(炒),白茯苓,烏藥,縮砂,半夏曲,薏苡仁,人參(各一錢半),蓽澄茄,甘草(炒。各一錢)

水二盅,生薑五片,棗二枚,煎一盅,不拘時服。

二陳湯(見痰飲。),霞天膏(見積聚。)

金剛丸(《保命》),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宜服此益精。

萆薢,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豬腰子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牛膝丸(《保命》),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筋弱不能收持,宜益精緩中。

牛膝(酒浸),萆薢,杜仲(炒去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酒浸),肉蓯蓉(酒浸,等分),官桂(減半),

上制服同上金剛丸法。

加減四斤丸(《三因》),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不自勝持,起居須人,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諸虛不足。

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天麻,木瓜(干),鹿茸(燎去毛,切,酥炙),熟地黃,五味子(酒浸),菟絲子(酒浸,另研,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米飲任下。一方,不用五味子,有杜仲。

爆腎丸(《保命》),治腎肝損,及脾損穀不化,宜益精緩中消穀。

牛膝,萆薢,杜仲(炒去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酒浸),肉蓯蓉(酒浸),葫蘆巴,破故紙(酒炒。各等分),官桂(減半)

上為細末,將豬腰子制如食法,搗爛,煉蜜和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治腰痛不起,甚效。

健步丸(見痿厥。),清燥湯(見傷暑。)

補陰丸,黃柏,知母(俱鹽酒拌炒),熟地黃,敗龜板(酥炙,各四兩),白芍藥(煨),陳皮,牛膝(酒浸,各二兩),虎脛骨(酥炙),瑣陽(酒浸,酥炙),當歸(酒洗,各一兩半),冬月加乾薑(五錢半)

上為末,酒煮羯羊肉為丸,鹽湯下。

四物湯,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俱見虛勞。),木香檳榔丸(見傷食),三化湯(見中風。),調胃承氣湯(見傷寒潮熱。),補益腎肝丸,神龜滋陰丸(俱見痿厥。)

補益丸(丹溪),治痿。

白朮(二兩),生地黃(酒浸,一兩半),龜板(酒浸,炙),瑣陽(酒浸),當歸身(酒浸),陳皮,杜牛膝(酒浸。各一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虎脛骨(酒炙),茯苓(各半兩),五味子(二錢),甘草(炙,一錢),白芍藥(酒浸),菟絲子(酒蒸熟,研如糊,入余藥末曬乾。各一兩)

白話文:

藿香養胃湯(出自《集驗》),治療因胃虛弱而食慾不佳,導致四肢無力、無法站立行走的情況。這些都是因為陽明經虛弱,宗筋(指筋脈)沒有得到滋養,進而形成痿軟無力的病症。

藥材包含:藿香、白朮、炒過的麥芽(神麯)、白茯苓、烏藥、縮砂、半夏曲、薏苡仁、人參(各一錢半),蓽澄茄、炒過的甘草(各一錢)。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五片、紅棗兩枚,煎煮成一碗,不拘時間服用。

另外,還有二陳湯(其內容請參考痰飲相關說明),霞天膏(其內容請參考積聚相關說明)。

金剛丸(出自《保命》),治療因腎臟受損,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無法從床上起身,適合服用此藥以補益精氣。

藥材包含:萆薢、杜仲(炒過並去除絲)、肉蓯蓉(用酒浸泡過)、菟絲子(用酒浸泡過,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豬腰子搗成泥狀,再與藥末混合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

牛膝丸(出自《保命》),治療因腎臟和肝臟受損,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無法從床上起身,筋脈軟弱無力,無法收縮,適合服用此藥以補益精氣、緩解筋脈的攣縮。

藥材包含:牛膝(用酒浸泡過)、萆薢、杜仲(炒過並去除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用酒浸泡過)、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各等分)、肉桂(用量減半)。

藥丸的製法和服用方法同金剛丸。

加減四斤丸(出自《三因》),治療因腎臟和肝臟虛弱,體內有熱邪,導致筋骨痿軟無力,無法自行支撐身體,需要他人照顧才能起身活動,腳無法承受身體重量,容易受到驚嚇而顫抖,時常感到潮熱,食慾不振、沒有力氣,各種虛弱症狀。

藥材包含:肉蓯蓉(用酒浸泡過)、牛膝(用酒浸泡過)、天麻、木瓜乾、鹿茸(去除毛,切片後用酥油炙烤)、熟地黃、五味子(用酒浸泡過)、菟絲子(用酒浸泡過,另行研磨,各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服。另一種配方,不用五味子,改用杜仲。

爆腎丸(出自《保命》),治療因腎臟和肝臟受損,以及脾胃虛弱導致消化不良,適合服用此藥以補益精氣、緩解筋脈的攣縮、幫助消化。

藥材包含:牛膝、萆薢、杜仲(炒過並去除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用酒浸泡過)、肉蓯蓉(用酒浸泡過)、葫蘆巴、補骨脂(用酒炒過,各等分)、肉桂(用量減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將豬腰子像平常食用那樣處理好,搗成泥狀,再與藥末混合,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空腹時用溫酒送服。此藥治療腰痛且無法起身的情況,效果顯著。

另外,還有健步丸(其內容請參考痿厥相關說明),清燥湯(其內容請參考傷暑相關說明)。

補陰丸,藥材包含:黃柏、知母(都用鹽水和酒拌炒)、熟地黃、龜板(用酥油炙烤過,各四兩)、白芍藥(煨過)、陳皮、牛膝(用酒浸泡過,各二兩)、虎脛骨(用酥油炙烤過)、鎖陽(用酒浸泡過,用酥油炙烤過)、當歸(用酒洗過,各一兩半)、冬天可加入乾薑(五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羯羊肉製成藥丸,用鹽水送服。

另外,還有四物湯、四君子湯、十全大補湯(其內容請參考虛勞相關說明),木香檳榔丸(其內容請參考傷食相關說明),三化湯(其內容請參考中風相關說明),調胃承氣湯(其內容請參考傷寒潮熱相關說明),補益腎肝丸、神龜滋陰丸(其內容請參考痿厥相關說明)。

補益丸(出自丹溪),治療痿軟無力的病症。

藥材包含:白朮(二兩)、生地黃(用酒浸泡過,一兩半)、龜板(用酒浸泡過,炙烤過)、鎖陽(用酒浸泡過)、當歸身(用酒浸泡過)、陳皮、杜牛膝(用酒浸泡過,各一兩)、乾薑(七錢半)、黃柏(炒過)、虎脛骨(用酒炙烤過)、茯苓(各半兩)、五味子(二錢)、炙甘草(一錢)、白芍藥(用酒浸泡過)、菟絲子(蒸熟後研磨成糊狀,加入其他藥末中曬乾,各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