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40)
第四冊 (40)
1. 著痹(即麻木)
蒼朮(四錢),藁本(二錢),升麻(六錢),柴胡(三錢),五味子(一錢半),黃柏(酒製,三錢),知母(酒,二錢),陳皮(二錢半),甘草(生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三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待少時,復以美膳壓之。
續斷丸(《奇效》,下同),治風濕流注,四肢浮腫,肌肉麻痹。
川續斷,當歸(炒),萆薢,附子,防風,天麻(各一兩),乳香,沒藥(各半兩),川芎(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防風湯,治血痹,皮膚不仁。
防風(二錢),赤茯苓(去皮),川獨活,桂心,秦艽(去蘆),赤芍藥,杏仁(去皮尖),黃芩,甘草(炙。各一錢),川當歸(去蘆,洗,一錢半)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候服。一方,有葛根、麻黃,無獨活、赤芍。
羌活散,治風痹,手足不仁。
羌活,漢防己,防風,酸棗仁,道人頭,川芎(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根節),天麻(各一兩半),黃松節,薏苡仁(各二兩),荊芥(一握),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用溫酒調下。
烏頭粥,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
川烏頭(生研為細末)
上用熟白米半碗,入藥末四錢,同米以慢火熬熟作稀薄粥,不可稠,下生薑汁一茶腳許,白蜜三大匙,攪勻,空心溫啜之為佳。如是中濕,更入薏苡仁末二錢,增米作一中碗,煮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隨,及重痛不能舉者,有此證者,預服防之。左氏云:風淫末疾。謂四肢為四末也。
脾主四肢,風邪客於肝則淫脾,脾為肝克,故疾在末。穀氣引風溫之藥徑入脾經,故四肢得安。此湯劑極有功,余嘗制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驗。
蔓荊實丸,治皮痹不仁。
蔓荊實(去浮皮,七錢五分),枳殼(麩炒),蒺藜子(炒,去刺),白附子(炮),桔梗(炒),羌活(去蘆),防風(去杈,以上各半兩),皂莢(不蛀者半斤,銼碎,用新汲水浸一宿,以熟絹濾去滓,入面少許,同煎成膏和藥)
上為細末,以皂莢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後用熟水送下。
黃耆酒(一名小黃耆酒),治血痹及諸痹,甚者四肢不遂,風濕寒痹,舉體腫滿,疼痛不仁。下有伏水,脅下有積飲,夜夢悲愁不樂,恍惚善忘,由風虛五臟受邪所致。或久坐腰痛耳聾,卒起眼眩頭重,或舉體腫疼,飲食惡冷,嗇嗇惡寒,胸中痰滿,心下寒疝。及治婦人產後余疾,風虛積冷之不除者。
黃耆,獨活,防風(去叉),細辛(去苗),牛膝,川芎,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蜀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以上各三兩),川烏(炮,去皮臍),山茱萸(去核),秦艽(去苗土),葛根(各二兩),官桂(去粗皮),當歸(切,焙。各二兩半),大黃(生銼,一兩),白朮,乾薑(炮。各一兩半)
白話文:
著痹(即麻木)
這個藥方使用蒼朮四錢、藁本二錢、升麻六錢、柴胡三錢、五味子一錢半、黃柏(用酒炮製過)三錢、知母(用酒泡過)二錢、陳皮二錢半、生甘草二錢、當歸二錢、黃耆三錢。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碗,濾掉藥渣,在空腹時服用。稍等片刻,再吃些美味的食物來壓住藥性。
續斷丸(出自《奇效》這本書,以下相同)這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風濕引起的四肢浮腫、肌肉麻痹。
藥材包含川續斷、炒過的當歸、萆薢、附子、防風、天麻各一兩,乳香、沒藥各半兩,川芎七錢半。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四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湯送服。
防風湯,用來治療血痹,也就是皮膚感覺麻木的狀況。
藥材包含防風二錢、去皮的赤茯苓、川獨活、桂心、去掉蘆的秦艽、赤芍藥、去皮尖的杏仁、黃芩、炙甘草各一錢,還有去蘆、洗淨的川當歸一錢半。將以上藥材配成一份,用水兩盅,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剩下一盅,不限時間服用。另外一個配方,有葛根和麻黃,沒有獨活和赤芍。
羌活散,用來治療風痹,也就是手腳麻木。
藥材包含羌活、漢防己、防風、酸棗仁、道人頭、川芎各一兩,炮製過的附子(去掉皮和臍)、麻黃(去掉根節)、天麻各一兩半,黃松節、薏苡仁各二兩,還有荊芥一握。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溫酒調服。
烏頭粥,用來治療風寒濕痹,也就是麻木不仁的狀況。
藥材使用生川烏頭磨成的細末。使用半碗煮熟的白米,加入四錢的川烏頭藥末,用慢火一起熬煮成稀粥,不要太濃稠,加入少許生薑汁(約一茶匙),和三大匙白蜜,攪拌均勻,空腹時溫熱飲用最佳。如果是濕氣較重的情況,可以再加入二錢薏苡仁末,增加米量至一中碗,煮成粥服用。這個粥可以有效治療手腳四肢活動不便、嚴重疼痛無法抬舉的情況,如果有這些症狀,可以預先服用來預防。古人說:「風邪過度會導致肢體末端疾病。」就是指四肢為身體的末端。
脾臟掌管四肢,風邪侵入肝臟就會影響到脾臟,脾臟被肝臟克制,所以疾病就會在四肢末端顯現。用穀氣來引導溫性的藥物直接進入脾經,所以四肢才能恢復健康。這個湯劑效果非常好,我曾經將這個方子給別人用,效果都很好。
蔓荊實丸,用來治療皮膚麻木的狀況。
藥材包含蔓荊實(去除表面浮皮)七錢五分,麩炒過的枳殼、炒過並去刺的蒺藜子、炮製過的白附子、炒過的桔梗、去蘆的羌活、去叉的防風,以上各半兩,還有皂莢(沒有蛀蟲的)半斤,切碎後用新汲取的水浸泡一夜,用熟絹布濾掉殘渣,加入少許麵粉,一起煎煮成膏狀,然後和藥粉一起製成丸子。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皂莢膏調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用溫開水送服。
黃耆酒(又名小黃耆酒),用來治療血痹以及各種痹症,嚴重者會導致四肢不能活動,以及風濕寒痹,全身腫脹、疼痛麻木。此藥方也可用來治療體內有潛藏的水液,脅肋下有積水,晚上做夢悲傷不快樂,精神恍惚健忘,這是因為身體虛弱,五臟受邪所導致的。也可以治療因為久坐引起的腰痛耳鳴,突然起身會感到眼睛發花、頭暈頭重,或全身腫痛,食慾不佳、怕冷、胸中痰多、心口有寒疝。還可以用來治療婦女生產後還未痊癒的疾病,以及風虛積寒未消除的情況。
藥材包含黃耆、獨活、去叉的防風、去苗的細辛、牛膝、川芎、炮製過並去皮臍的附子、炙甘草、炒過並去目和閉合口的蜀椒(使其出汗),以上各三兩,還有炮製過並去皮臍的川烏頭、去核的山茱萸、去苗土的秦艽、葛根各二兩,去粗皮的官桂、切開烘乾的當歸各二兩半,生的切碎大黃一兩,還有白朮、炮製過的乾薑各一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