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35)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35)

1. 痛痹

羌活,獨活(各二錢),藁本,麻黃,柴胡,升麻,草豆蔻,生地黃,當歸身,黃芩,黃柏(各三分),炙甘草,生甘草根,熟地黃(各二分),蒼朮(五分),蘇木(一分)

上粗末,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遠熱服。

活血應痛丸(《寶鑑》)

狗脊(去毛,六兩),蒼朮(米泔浸一宿,十兩),香附(炒,十二兩),陳皮(九兩),沒藥(一兩二錢),草烏(炮,二兩半),威靈仙(三兩)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或熱湯送下,不拘時候。常服和血脈,壯筋骨,使氣脈宣通。忌桃、李、雀、鴿諸血物。

大羌活湯(《寶鑑》),真定府張大,素嗜酒,五月間病手指節腫痛,屈伸不利,膝臏亦然,心下痞悶,身體沉重,不欲飲食,食即欲吐,面色痿黃,精神短少。至六月間,求予治之。診其脈沉而緩,緩者脾也。《難經》云:俞主體重節痛。俞者,脾之所主,四肢屬脾,蓋其人素飲酒,加之時助,濕氣大勝,流於四肢,故為腫痛。《內經》云:諸濕腫滿,皆屬脾土。仲景云:濕流關節,肢體煩痛,此之謂也。《內經》云:濕淫於內,治以苦溫,以苦發之,以淡滲之。又云:風勝濕。羌活、獨活苦溫,透關節而勝濕,故以為君。升麻苦平,威靈仙、蒼朮防風苦辛溫,發之者也,故以為臣。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辛溫以散之,甘草甘溫益氣,澤瀉鹹平,茯苓甘平,導濕而利小便,以淡滲之,使氣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濕也。

羌活,升麻(各一錢),獨活(七分),蒼朮,防風(去蘆杈),甘草,威靈仙(去蘆),茯苓(去皮),當歸,澤瀉(各半錢)

上銼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食前一服,食後一服。忌酒、面、生冷、硬物。

桂枝芍藥知母湯(仲景)

桂枝,知母,防風(各四兩),芍藥(三兩),附子(炮),甘草,麻黃(各二兩),白朮,生薑(各五兩)

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烏頭湯(仲景),治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

麻黃,芍藥,黃耆(各三兩),甘草(炙),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去烏頭)

上㕮咀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納蜜再煎,服七合,不時盡服之。

牛蒡子散(《本事》)

牛蒡子,新豆豉(炒),羌活(各三兩),生地黃(二兩半),黃耆(一兩半)

上為細末,湯調二錢,空心食前,日三服。

犀角湯(《千金》),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

犀角(二兩),羚羊角(一兩),前胡,黃芩,梔子仁,射干,大黃,升麻(各四兩),豉(一升)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服。

茵芋丸(《本事》),治歷節腫滿疼痛。

白話文:

痛痹

將羌活、獨活各二錢,藁本、麻黃、柴胡、升麻、草豆蔻、生地黃、當歸身、黃芩、黃柏各三分,炙甘草、生甘草根、熟地黃各二分,蒼朮五分,蘇木一分,全部磨成粗末。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趁溫熱在飯後服用。

活血應痛丸

將狗脊(去除毛)六兩,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十兩,香附(炒過)十二兩,陳皮九兩,沒藥一兩二錢,草烏(炮製過)二兩半,威靈仙三兩,全部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十五顆,用溫酒或熱湯送服,時間不拘。經常服用可以調和血脈,強壯筋骨,使氣血暢通。忌吃桃子、李子、麻雀、鴿子等血肉之物。

大羌活湯

真定府的張大,平時喜歡喝酒,五月份時手指關節腫痛,難以彎曲伸直,膝蓋也一樣,感到心口悶脹,身體沉重,不想吃東西,吃了就想吐,面色萎黃,精神不振。到了六月份,來找我治療。診斷他的脈象沉而緩慢,緩慢代表脾虛。《難經》說:「俞穴主導身體沉重和關節疼痛」。俞穴是脾所主導的,四肢也屬於脾,這個人平時就喝酒,加上時令的助長,濕氣過重,流到四肢,所以才會腫痛。《內經》說:「各種濕邪引起的腫脹,都屬於脾土」。仲景說:「濕邪流到關節,肢體會煩躁疼痛」,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內經》說:「濕邪侵入體內,要用苦溫的藥物治療,用苦味發散它,用淡味滲利它。」又說:「風邪勝過濕邪。」羌活、獨活性味苦溫,能夠穿透關節並祛除濕氣,所以作為主要藥物。升麻性味苦平,威靈仙、蒼朮、防風性味苦辛溫,是幫助發散的藥物,所以作為輔助藥物。血瘀而不流通就會疼痛,當歸性味辛溫,可以散開血瘀,甘草性味甘溫,可以補益氣血,澤瀉性味鹹平,茯苓性味甘平,可以引導濕氣並利小便,通過淡味滲利的方式,使藥物氣味相合,上下分散濕邪。

將羌活、升麻各一錢,獨活七分,蒼朮、防風(去除蘆杈),甘草、威靈仙(去除蘆),茯苓(去除皮)、當歸、澤瀉各半錢,全部切碎混合成一服,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溫服,飯前服一次,飯後服一次。忌酒、麵食、生冷、堅硬的食物。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知母、防風各四兩,芍藥三兩,附子(炮製過)、甘草、麻黃各二兩,白朮、生薑各五兩。用水七升煮到剩二升,溫服七合,每天三次。

烏頭湯

治療關節疼痛,難以彎曲伸直的病症。

麻黃、芍藥、黃耆各三兩,甘草(炙過),川烏(五枚,切碎,用蜂蜜二升煎煮至剩一升,去除川烏)。以上五味藥切碎,用水三升煮到剩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蜂蜜再次煎煮,服用七合,不限時間服用完。

牛蒡子散

牛蒡子、新豆豉(炒過)、羌活各三兩,生地黃二兩半,黃耆一兩半,全部磨成細末。用湯水調和二錢,空腹飯前服用,每天三次。

犀角湯

治療熱毒侵入四肢,導致關節腫痛的病症。

犀角二兩,羚羊角一兩,前胡、黃芩、梔子仁、射干、大黃、升麻各四兩,豆豉一升。以上藥物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煮服用。

茵芋丸

治療關節腫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