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15)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5)

1. 脅痛

加味小柴胡湯(《良方》),治傷寒脅痛。

柴胡,黃芩(各二錢),人參(去蘆),半夏(各一錢半),牡蠣粉,枳殼(麩炒),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紅棗二枚,煎一盅,食遠服。

枳殼煮散(《本事》),治悲哀煩惱傷肝氣,至兩脅骨疼,筋脈緊,腰腳重滯,兩股筋急,兩脅牽痛,四肢不能舉,漸至脊肉攣急,此藥大治脅痛。

枳殼(麩炒,四兩,先煎),細辛,川芎,桔梗,防風(各二兩),葛根(一兩半),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棗同煎至七分,去渣,空心食前溫服。

導痰湯(見痰飲。),半硫丸(見大便不通。)

芎葛湯(《本事》),治脅下痛不可忍者。

川芎,乾葛,桂枝,枳殼(麩炒),細辛,芍藥,麻黃,人參(去蘆),防風(各半兩),甘草(炙,二錢)

上作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盅,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渣溫服,日三。有汗避風。

香橘湯(《良方》),治七情所傷,中脘不快,腹脅脹滿。

香附子(炒),橘紅,半夏(薑製。各三錢),甘草(炙,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盅,食遠服。

分氣紫蘇飲(《良方》)

紫蘇葉,桑白皮,五味子(去梗),桔梗(去蘆),草果仁,大腹皮,白茯苓,陳皮,甘草(炙。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入鹽少許,煎至一盅,空心服。

推氣散(《濟生》),治右脅疼痛,脹滿不食。

片薑黃,枳殼(麩炒),桂心(不見火。各五錢),甘草(炙,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食遠服。

枳芎散(《濟生》),治左脅刺痛,不可忍者。

枳實,川芎(各半兩),粉草(炙,二錢)

上引同上,酒調亦可。

柴胡疏肝散(《統旨》)

柴胡,陳皮(醋炒者二錢),川芎,芍藥,枳殼(麩炒,各一錢半),甘草(炙,五分),香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八分,食前服。

桃仁承氣湯(見傷寒蓄血。)

復元活血湯(《發明》),治從高墜下,惡血流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柴胡(半兩),栝蔞根,當歸(各三錢),紅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錢),大黃(酒浸,一兩),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五十枚)

《黃帝針經》云: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行,下干脅則傷肝。肝膽之經俱行於脅下,經屬厥陰、少陽,宜以柴胡為引,用為君。以當歸和血脈,又急者痛也,甘草緩其急,亦能生新血,(甘生血)陽生陰長故也,為臣。穿山甲、栝蔞根、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之佐。大黃酒製,以洗滌敗血,為之使。氣味和合,氣血各有所歸,痛自去矣。

白話文:

脅痛

加味小柴胡湯(出自《良方》),治療因傷寒引起的脅痛。

藥材:柴胡、黃芩各八克,人參(去除蘆頭)、半夏各六克,牡蠣粉、枳殼(用麩皮炒過)、甘草各四克。

用法:將上述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三片生薑,兩枚紅棗,煎至一盅,在飯後服用。

枳殼煮散(出自《本事》),治療因悲傷煩惱導致肝氣受損,引起兩側肋骨疼痛、筋脈緊繃、腰腳沉重無力、兩腿筋急、兩脅牽引疼痛、四肢無力抬舉,甚至背部肌肉痙攣等症狀,此藥對治療脅痛有很好的效果。

藥材:枳殼(用麩皮炒過,160克,先煎),細辛、川芎、桔梗、防風各80克,葛根60克,甘草40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12克,加入一碗半水,與生薑、紅棗一同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在空腹飯前溫服。

導痰湯(見痰飲。) 半硫丸(見大便不通。)

芎葛湯(出自《本事》),治療脅下疼痛難忍的情況。

藥材:川芎、乾葛、桂枝、枳殼(用麩皮炒過)、細辛、芍藥、麻黃、人參(去除蘆頭)、防風各20克,甘草(炙烤過)8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加入兩盅水,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每天三次。如果有出汗的情況,需要注意避風。

香橘湯(出自《良方》),治療因情緒波動引起的胸悶不適,腹部和脅部脹滿。

藥材:香附子(炒過)、橘紅、半夏(用生薑炮製)各12克,甘草(炙烤過)4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五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一盅,在飯後服用。

分氣紫蘇飲(出自《良方》)

藥材:紫蘇葉、桑白皮、五味子(去除梗)、桔梗(去除蘆頭)、草果仁、大腹皮、白茯苓、陳皮、甘草(炙烤過)各6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盅水,三片生薑,少許鹽,煎煮至一盅,空腹服用。

推氣散(出自《濟生》),治療右側脅部疼痛、脹滿、食慾不振的情況。

藥材:片薑黃、枳殼(用麩皮炒過)、桂心(不經火烤)各20克,甘草(炙烤過)8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6克,用生薑紅棗湯調服,在飯後服用。

枳芎散(出自《濟生》),治療左側脅部刺痛難忍的情況。

藥材:枳實、川芎各20克,甘草粉(炙烤過)8克。

用法:用法同上,也可以用酒調服。

柴胡疏肝散(出自《統旨》)

藥材:柴胡、陳皮(用醋炒過)各8克,川芎、芍藥、枳殼(用麩皮炒過)各6克,甘草(炙烤過)2克,香附子6克。

用法:將以上藥材配成一劑,加入兩盅水,煎煮至八分,在飯前服用。

桃仁承氣湯(見傷寒蓄血。)

復元活血湯(出自《發明》),治療從高處摔下,導致瘀血停留在脅下,引起疼痛難忍的情況。

藥材:柴胡20克,栝蔞根、當歸各12克,紅花、甘草、穿山甲(炮製過)各8克,大黃(用酒浸泡)40克,桃仁(用酒浸泡,去皮尖,研磨成泥狀)50枚。

《黃帝針經》說:因摔跌而導致瘀血停留在體內。如果因為大怒,導致氣血上逆而無法向下運行,影響到脅部,就會傷到肝臟。肝膽的經絡都循行於脅下,經絡屬於厥陰和少陽,所以應該以柴胡作為引導,作為主藥。用當歸來調和血脈,因為急則會產生疼痛,用甘草來緩解疼痛,也能夠生成新的血液(因為甘能生血),陽氣生發而陰氣增長。穿山甲、栝蔞根、桃仁、紅花能夠破除瘀血,潤滑血脈,作為輔助藥。用酒製大黃來清除敗血,作為引導藥。這樣藥物的氣味調和,氣血各歸其位,疼痛自然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