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14)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4)

1. 腹痛

以上四味,預一日另用新水浸,又次入:

細辛(二分),川芎(三分),蔓荊子(三分)

預一日用水半大盞,分作二處,浸此三味並黃柏等,煎正藥作一大盞,不去渣,入此浸藥,再上火煎至一大盞,去渣,稍熱服,空心,又能治咬頰、咬唇、咬舌、舌根強硬等證,如神。忌肉湯及食肉,使不助經絡中火邪也。大抵腎並膀胱經中有寒,肺氣元氣不足者,皆宜服之,神驗。於月生月滿時,隔三五日一服,如病急不拘時候。

益智和中丸(東垣)

草豆蔻仁(四錢),益智仁(一錢三分),砂仁(七分),甘草(炙,二錢半),黃耆,當歸身,人參乾薑,麥門冬,曲末,陳皮(各五分),桂枝,桂花(各一錢半),大麥糵(炒,三錢半),黃連,生地黃(各一錢),薑黃(三分),木香(二分)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溫水送下,細嚼亦可。

麻黃草豆蔻丸(東垣)

麻黃(去節,二錢),草豆蔻,炒曲(各一錢),益智(八分),升麻,大麥糵,砂仁,黃耆,半夏(湯泡),白朮,陳皮(去白。各五分),柴胡,甘草(炙),吳茱萸,當歸身,青皮,木香,厚朴(各二錢),蓽澄茄,紅花,蘇木(各五分)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細嚼,溫水送下。

厚朴湯(東垣)

厚朴(薑製),陳皮(去白。各二兩),甘草(炙),乾薑(各五錢),茯苓(去皮,一兩)

上㕮咀,每服一兩,水煎服。

厚朴三物湯(《金匱》)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個)

上以水一斗二升,先煮樸、枳二味至五升,下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以利為度。

當歸丸(海藏)

四物湯(各半兩),防風,獨活,全蠍(各五錢),蘹香(炒),續斷(各一兩),苦楝,玄胡索(各七錢),木香,丁香(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送下三五十丸。

失笑散(見心痛。),養胃湯(見傷暑。)

〔少腹痛〕

抵當丸,桃仁承氣湯(二方俱見蓄血。)

苦楝丸,治奔豚,小腹痛,神效。

川苦楝子,茴香(各二兩),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上三味,酒二升,煮盡為度,焙乾,細末之,每秤藥末一兩,入玄胡索半兩,全蠍一十八個,炒丁香一十八粒,別為末,和勻,酒糊為丸,桐子大。溫酒下五十丸,空心服。痛甚,加當歸煎酒下。

雲母膏,太乙膏(俱見瘍科。)

白話文:

[腹痛]

以上四種藥材,提前一天用新的清水浸泡。另外再加入:

細辛(二分)、川芎(三分)、蔓荊子(三分)

提前一天用半大盞的水,分成兩份,分別浸泡這三味藥材和黃柏等藥材。然後煎煮主藥,煮成一大盞,不要去除藥渣。將之前浸泡的藥水倒入,再次加熱煎煮至剩下一大盞,去除藥渣,稍微溫熱時空腹服用。這個藥方還能治療咬臉頰、咬嘴唇、咬舌頭、舌根僵硬等症狀,效果非常神奇。服用期間要忌食肉湯和肉類,避免助長經絡中的火邪。大體來說,腎和膀胱經有寒氣,或者肺氣和元氣不足的人,都適合服用此藥,效果顯著。在月亮由虧轉盈和由盈轉虧的時候,可以隔三五天服用一次。如果病情緊急,則不用拘泥時間。

益智和中丸 (李東垣的方子)

草豆蔻仁(四錢)、益智仁(一錢三分)、砂仁(七分)、炙甘草(二錢半)、黃耆、當歸身、人參、乾薑、麥門冬、曲末、陳皮(各五分)、桂枝、桂花(各一錢半)、炒大麥芽(三錢半)、黃連、生地黃(各一錢)、薑黃(三分)、木香(二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的蒸餅做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二十顆,用溫水送服,也可以細嚼後吞服。

麻黃草豆蔻丸 (李東垣的方子)

麻黃(去除節,二錢)、草豆蔻、炒神曲(各一錢)、益智仁(八分)、升麻、大麥芽、砂仁、黃耆、半夏(用湯泡過)、白朮、陳皮(去白。各五分)、柴胡、炙甘草、吳茱萸、當歸身、青皮、木香、厚朴(各二錢)、蓽澄茄、紅花、蘇木(各五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的蒸餅做成藥丸,像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顆,細嚼後用溫水送服。

厚朴湯 (李東垣的方子)

厚朴(用薑汁炮製過)、陳皮(去白。各二兩)、炙甘草、乾薑(各五錢)、茯苓(去皮,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厚朴三物湯 (《金匱要略》)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個)

將以上藥材用水十二升,先煮厚朴和枳實至剩下五升,再加入大黃,煮到剩下三升。溫熱服用一升,以排便通暢為標準。

當歸丸 (張海藏的方子)

四物湯(各半兩)、防風、獨活、全蠍(各五錢)、炒茴香、續斷(各一兩)、苦楝、玄胡索(各七錢)、木香、丁香(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糊製成藥丸,像梧桐子般大小。空腹用溫酒送服三、五十顆。

失笑散 (見心痛部分)、養胃湯 (見傷暑部分)

[少腹痛]

抵當丸、桃仁承氣湯(兩個藥方都見於蓄血部分)

苦楝丸,治療奔豚(一種腹部氣體竄動的疾病)、小腹疼痛,效果神奇。

川苦楝子、茴香(各二兩)、附子(一兩,炮製過,去除皮和臍)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酒二升煮到藥汁耗盡,然後焙乾,磨成細末。每份藥末一兩,加入玄胡索半兩,全蠍十八個,炒丁香十八粒,另研成細末,混合均勻,用酒調糊做成藥丸,像桐子般大小。用溫酒送服五十顆,空腹服用。如果疼痛劇烈,可以加入當歸煎酒後服用。

雲母膏、太乙膏(都見於外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