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11)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1)

1. 心痛胃脘痛

五靈脂,蓬莪朮(煨),木香,當歸(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橘皮煎湯送下。

大沉香丸,治冷氣攻衝,心腹刺痛,亦治卒暴心痛。

沉香,乾薑(炮),薑黃,辣桂,檀香(以上各四錢),甘松(洗,焙),白芷,天台烏藥,甘草(以上各八兩),香附(一斤),白豆蔻仁(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細嚼,用生薑湯下。

沉香降氣湯加乳香,治陰陽不和,心腹刺痛。(方見氣門。)

靈脂酒,治熱氣乘心作痛。

五靈脂(去砂石,炒),玄胡索,沒藥(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蕪荑散,治大人小兒蛔咬心痛。經云:蟲貫心則殺人。欲驗之,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涎沫,或吐蟲出,發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療之。

蕪荑,雷丸(各半兩),乾漆(捶碎,炒大煙盡,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水七分盞,調和服,不拘時。甚者不過三服。小兒每服半錢。

蠶砂散,治男子婦人心氣痛不可忍者。

上用晚蠶砂為末,滾湯泡過,濾清汁服之,不拘時候。

治男婦急心氣疼,禁了牙關欲死者,可急救。

上將隔年老蔥白三五根,去皮須葉,搗為膏,將病人口斡開,用銀銅匙送蔥膏入咽喉中,用香油四兩灌送蔥膏,油不可少用,但得蔥膏下喉中,其人即蘇,少時將腹內所停蟲病等物化為黃水,微利為佳,除根永不再發。

《海上方》治一切心痛,不問新久,並宜服之。

上用生地黃,隨人所食多少,搗絞取汁,溲麵作𩚼飥或冷淘食。良久當利出蟲,長一尺許,頭似守宮,後不復患矣。(食冷淘不用鹽。)

白螺殼丸(丹溪),治痰積胃脘作痛。

白螺殼(火煨),滑石(炒),蒼朮,山梔子,紅曲(炒),香附(童便浸),南星(煨裂,各一兩),枳殼(麩炒黃),青皮,木香,半夏,砂仁(各半兩),桃仁(炒,去皮尖,三十枚),上為末,春加川芎,夏加黃連,秋冬加吳茱萸,用生薑汁浸蒸併為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

麻黃豆蔻丸(東垣),治客寒犯胃,心頭大痛不可忍。(見腹痛。)

加味枳朮丸(《正傳》),治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在胃脘,當心而痛,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吐嘔,脾疼等證。

白朮(三兩),枳實(麩炒黃色),蒼朮(米泔浸三宿,焙),豬苓(去黑皮),麥糵面(炒黃),神麯(炒微黃),半夏(湯泡透,各一兩),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川芎,黃連(陳壁土炒,去土),白螺殼(煅。

各七錢),縮砂仁,草豆蔻,黃芩(陳壁土同炒),青皮(去白),萊菔子(炒),乾生薑(各五錢),陳皮(去白),香附米(童便浸),栝蔞仁,厚朴(薑製炒),檳榔(各三錢),木香,甘草(各二錢)

白話文:

心痛胃脘痛

將五靈脂、煨過的蓬莪朮、木香、當歸,各取等分量,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二十丸,在飯前用橘皮煎煮的湯送服。

大沉香丸,能治療因寒氣侵襲而導致的心腹刺痛,也能治療突然發作的心痛。

配方包含:沉香、炮製過的乾薑、薑黃、辣桂、檀香(以上各四錢),洗淨焙乾的甘松、白芷、天台烏藥、甘草(以上各八兩),香附(一斤),白豆蔻仁(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藥丸,大小如彈珠一般。每次服用一丸,在飯前細嚼後,用生薑湯送服。

沉香降氣湯,再加入乳香,能治療陰陽失調引起的心腹刺痛。(此方子在氣門篇有詳細說明。)

靈脂酒,能治療因熱邪侵襲心臟導致的疼痛。

配方包含:去除砂石炒過的五靈脂、玄胡索、炒過的沒藥(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溫熱的酒調和送服。

蕪荑散,能治療大人小孩因蛔蟲啃咬引起的心痛。古籍上說:蟲侵入心臟會導致死亡。如果想辨別是否為蛔蟲引起的心痛,會出現劇烈疼痛難以忍受,或者吐出青黃綠色的水狀涎沫,或者吐出蟲子,這種疼痛時發時止,這就是蛔蟲引起的心痛,應當迅速治療。

配方包含:蕪荑、雷丸(各半兩),搗碎炒至大煙散盡的乾漆(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七分盞的溫水調和服用,不限時間。病情嚴重者服用不超過三次。小兒每次服用半錢。

蠶砂散,能治療男子婦人因心氣痛而難以忍受的情況。

使用晚蠶砂研磨成細末,用滾燙的開水沖泡過濾後,取清澈的汁液服用,不限時間。

能治療男女因心氣急痛,牙關緊閉、瀕臨死亡的狀況,可緊急救治。

取隔年的老蔥白三五根,去除外皮、鬚根及葉子,搗成膏狀,撬開病人口腔,用銀製或銅製湯匙將蔥膏送入咽喉,再用香油四兩灌入,香油不可過少,只要蔥膏能順利進入喉嚨,病人就能甦醒,過一會兒,腹內積聚的蟲病等物會化為黃水,微微腹瀉是好事,這樣可以徹底根除,永不再犯。

**《海上方》**治療一切心痛,不論新舊病症,都適宜服用。

使用生地黃,根據個人食量多少,搗碎絞汁,用汁和麵做成麵食或冷淘食用。過一段時間會排出蟲子,長約一尺,頭部像壁虎,之後就不會再患此病。(吃冷淘時不要加鹽。)

白螺殼丸(丹溪方),能治療因痰積聚在胃脘而引起的疼痛。

配方包含:火煨過的白螺殼、炒過的滑石、蒼朮、山梔子、炒過的紅麴、用童子小便浸泡過的香附、煨裂的南星(以上各一兩),麩炒黃的枳殼、青皮、木香、半夏、砂仁(以上各半兩),炒過且去除皮尖的桃仁(三十枚)。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春天加入川芎,夏天加入黃連,秋冬加入吳茱萸,用生薑汁浸泡蒸煮後製成藥丸,大小如綠豆一般。每次服用五十丸。

麻黃豆蔻丸(東垣方),能治療因寒氣侵犯胃部,導致心頭劇痛難忍。(詳見腹痛篇。)

加味枳朮丸(《正傳》方),能治療因清痰、食積、酒積、茶積、肉積停留在胃脘,引起心口疼痛,以及痞滿噁心、嘈雜噯氣、吞酸嘔吐、脾臟疼痛等症狀。

配方包含:白朮(三兩),麩炒黃的枳實、用米泔水浸泡三宿後焙乾的蒼朮、去除黑皮的豬苓、炒黃的麥芽麵、炒至微黃的神麯、湯泡透的半夏(以上各一兩),去除毛的澤瀉、去除皮的赤茯苓、川芎、用陳舊牆土炒過的黃連(去除泥土)、煅燒過的白螺殼(以上各七錢),縮砂仁、草豆蔻、用陳舊牆土炒過的黃芩、去除白的青皮、炒過的萊菔子、乾生薑(以上各五錢),去除白的陳皮、用童子小便浸泡過的香附米、栝蔞仁、用薑汁處理後炒過的厚朴、檳榔(以上各三錢),木香、甘草(以上各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