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9)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9)

1. 心痛胃脘痛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乾薑(炮,一錢半),草豆蔻,益智仁,揀參,甘草(炙),官桂,白芍藥(各一錢),吳茱萸,陳皮,白朮(各五分)

《內經》曰: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附子、乾薑大辛熱,溫中散寒,故以為君。草豆蔻、益智仁辛甘大熱,治客寒犯胃,為佐。脾不足者,以甘補之。炙甘草甘溫,白朮、陳皮苦溫,補脾養氣;水挾木氣,亦來侮土,故作急痛,桂辛熱以退寒水,芍藥味酸以瀉木來剋土,吳茱萸苦熱泄厥氣上逆於胸中,為使。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前。

三服大勢去,痛減半。至秋先灸中脘三七壯,以助胃氣。次灸氣海百餘壯,生髮元氣,滋榮百脈。以遠少丹服之,喜飲食,添肌肉,皮膚潤澤。明年春,灸三里二七壯,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引氣下行。又以芳香助脾,服育氣湯加白檀香平治之。戒以懲忿窒欲,慎言語,節飲食,一年而平復。

草豆蔻丸(東垣),治客寒犯胃,熱亦宜用,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一錢四分,麵裹煨熱,去皮),吳茱萸(湯泡去苦),益智仁,殭蠶(炒。各八分),當歸身青皮(各六分),神麯,薑黃(各四分),生甘草(六分),桃仁(去皮,七個),半夏(湯泡七次,一錢),澤瀉(一錢,小便利減半,一作一分,疑誤),麥糵(炒黃,一錢半),炙甘草(六分),柴胡(四分,詳脅下痛多少與之),人參,黃耆,陳皮(各八分)

上除桃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末,同研勻,湯浸炊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白湯送下,食遠,旋斟酌多少用之。

大柴胡湯(見傷寒往來寒熱。),大承氣湯(見傷寒潮熱。),小胃丹(見痰飲。),厚朴丸(見積聚。),紫菀丸(見積聚。)

星半安中湯(《統旨》),治痰積作痛。

南星,半夏(各一錢半,俱薑湯泡),滑石,香附,枳殼(麩炒),青皮(醋炒),木香,蒼朮(米泔浸一宿,炒),砂仁,山梔(炒黑),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氣攻痛者,去南星、滑石,加厚朴、玄胡索各一錢;痰甚,加白螺獅殼燒灰一錢,臨服入。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海蛤丸(丹溪),治痰飲心痛。

海蛤(燒為灰,研極細,過數日火毒散用之),栝蔞仁(帶瓤同研)

上以海蛤入栝蔞內,乾溼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

清中湯(《統旨》),治火痛。

黃連,山梔(炒。各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半夏(一錢,薑湯泡七次),草豆蔻仁(捶碎),甘草(炙,各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妙香散(《良方》),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夜多盜汗。常服補益氣血,安鎮心神。

白話文:

心痛胃脘痛

這個藥方使用附子(炮製過,去除皮和臍,兩錢)、乾薑(炮製過,一錢半)、草豆蔻、益智仁、揀參、甘草(炙烤過)、官桂、白芍藥(各一錢)、吳茱萸、陳皮、白朮(各五分)。

《黃帝內經》說:寒邪侵入體內,要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治療,並輔以苦味溫性的藥物。附子和乾薑藥性大辛大熱,能溫暖中焦、驅散寒氣,所以作為主要藥物。草豆蔻和益智仁辛甘大熱,可以治療寒邪侵犯胃部,作為輔助藥物。脾胃虛弱的人,要用甘味藥來補益。炙甘草甘溫,白朮和陳皮苦溫,可以補脾氣、養胃氣;水邪挾帶木氣來侵犯脾土,造成急性的疼痛,所以用桂的辛熱來驅散寒水,芍藥味酸可以瀉肝木來抑制過旺的木氣剋制脾土,吳茱萸味苦性熱,能散掉氣機逆亂向上衝到胸中的氣,作為引導藥。把這些藥材研磨成黃豆大小的粗末,每次取一份,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紅棗兩枚,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碗,去渣後溫服,在飯前服用。

服用三劑後,病情大體可以緩解,疼痛會減輕一半。到秋天的時候,先用艾灸中脘穴三七壯,來幫助胃氣。接著灸氣海穴一百多壯,可以生發元氣,滋養全身經脈。為了避免服用丹藥太過刺激,可以配合飲食調理,這樣會使人食慾增加,肌肉飽滿,皮膚潤澤。到第二年春天,灸足三里穴二十七壯,因為足三里是胃的合穴,也可以幫助胃氣,引導氣往下走。還可以配合用芳香的藥物來幫助脾胃,服用育氣湯再加入白檀香來調理。同時要戒除發怒,控制慾望,謹慎言語,節制飲食,這樣一年就可以康復。

草豆蔻丸 (李東垣創製的方子),治療因寒邪侵犯胃部造成的疾病,有熱症也可以用,但只能服用一兩次。

藥材包括:草豆蔻(一錢四分,用麵包起來煨熱後去皮)、吳茱萸(用熱水浸泡去除苦味)、益智仁、僵蠶(炒過,各八分)、當歸身、青皮(各六分)、神曲、薑黃(各四分)、生甘草(六分)、桃仁(去皮,七個)、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一錢)、澤瀉(一錢,小便減少就減半,有的版本寫一分,可能是錯誤的)、麥芽(炒黃,一錢半)、炙甘草(六分)、柴胡(四分,詳細看脅肋下疼痛的程度來決定用量)、人參、黃耆、陳皮(各八分)。

除了桃仁要另外研磨成泥以外,其餘的藥材都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一起研磨均勻,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像桐子一樣大,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煮開的白水送服,在飯後較遠的時間服用,可以根據情況酌情增減用量。

(這裡提到一些其他的方子:大柴胡湯(治療傷寒往來寒熱),大承氣湯(治療傷寒潮熱),小胃丹(治療痰飲),厚朴丸(治療積聚),紫菀丸(治療積聚),這裡不再詳細解釋)

星半安中湯 (《醫方統旨》裡的方子),治療因痰積引起的疼痛。

藥材包括:南星、半夏(各一錢半,都用生薑水浸泡過)、滑石、香附、枳殼(用麩皮炒過)、青皮(用醋炒過)、木香、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夜後炒過)、砂仁、山梔子(炒黑)、茯苓、橘紅(各一錢)、甘草(炙烤過,五分)。

如果氣機攻竄引起的疼痛,就去除南星和滑石,加入厚朴和玄胡索各一錢;如果痰很多,就加入白螺獅殼燒成灰,一錢,在服藥前加入。

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到剩下八分,在飯前服用。

海蛤丸 (朱丹溪的方子),治療因痰飲引起的心痛。

藥材包括:海蛤(燒成灰,研磨成極細的粉末,過幾天讓火毒散去後使用)、栝樓仁(帶瓤一起研磨)。

把海蛤粉放入栝樓仁中,濕度適中後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

清中湯 (《醫方統旨》裡的方子),治療因火熱引起的疼痛。

藥材包括:黃連、山梔子(炒過,各二錢)、陳皮、茯苓(各一錢半)、半夏(一錢,用生薑水浸泡七次)、草豆蔻仁(搗碎)、甘草(炙烤過,各七分)。

加水兩碗,生薑三片,煎到剩下八分,在飯前服用。

妙香散 (《良方》裡的方子),治療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虛煩少睡,晚上容易盜汗的病症。經常服用可以補益氣血,安定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