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7)
第四冊 (7)
1. 頭痛
生熟地黃丸(見目。),導痰湯(見痰飲。)
小芎辛湯(《良方》),治風寒在腦,或感濕邪頭痛腦暈,及眉稜眼眶痛者。
川芎(三錢),細辛(洗去土),白朮(各二錢),甘草(一錢)
水二盅,姜二片,煎八分,食遠服。
上清散(《奇效》),治頭痛、眉骨痛、眼痛不可忍者。
川芎,鬱金,芍藥,荊芥穗,芒硝(以上各半兩),薄荷葉,乳香,沒藥(以上各一錢),片腦(半錢)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鼻內搐之。
治眉心並眉梁骨疼者。用二陳湯煎飲,下青州白丸子,立驗。
〔頭風屑〕
瀉青丸
當歸(去蘆,焙稱),草龍膽(焙稱),川芎,梔子,川大黃(煨),羌活,防風(去蘆)
上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煎竹葉湯同砂糖溫水化下。
人參消風散(《寶鑑》),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蠕動,目眩旋運,耳嘯蟬鳴,眼澀好睡,鼻塞多嚏,皮膚頑麻,燥癢癮疹。又治婦人血風,頭皮腫癢,眉骨疼旋欲倒,痰逆噁心。
芎藭,羌活,防風,人參,茯苓(去皮),白殭蠶(炒),藿香葉,荊芥穗,甘草(炙),蟬殼(去土,各二兩),厚朴(去皮,薑製),陳皮(去白。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如久病偏頭風,每三日服,便覺輕減。如脫著沐浴,暴感風寒,頭痛聲重,寒熱倦疼,用荊芥茶清調下半盞。小兒虛風,目澀昏倦,及急慢驚風,用乳香、荊芥湯調下亦得。
紫菀丸(見積聚。)
〔頭重〕
紅豆散
麻黃根(炒,半錢),苦丁香(半錢),紅豆(十粒),羌活(燒),連翹(各三錢)
上五味,為細末,鼻內搐之。
治頭內如蟲蛀響,名天白蟻。用茶子細末吹鼻中。
白話文:
[頭痛]
生熟地黃丸(參見眼部疾病的相關說明),導痰湯(參見痰飲的相關說明)。
小芎辛湯(出自《良方》),可以治療風寒侵襲頭部,或是感受濕邪導致的頭痛、頭暈,以及眉骨、眼眶疼痛。
藥材組成:川芎(三錢)、細辛(洗去泥土,二錢)、白朮(二錢)、甘草(一錢)。
使用方法:用水兩碗,加入生薑兩片,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上清散(出自《奇效良方》),可以治療頭痛、眉骨痛、眼睛痛到無法忍受的情況。
藥材組成:川芎、鬱金、芍藥、荊芥穗、芒硝(以上各半兩),薄荷葉、乳香、沒藥(以上各一錢),冰片(半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取一字(少量)吹入鼻孔。
治療眉心和眉骨疼痛,可以使用二陳湯煎煮後服用,再搭配青州白丸子,效果顯著。
[頭風屑]
瀉青丸
藥材組成:當歸(去除蘆頭,烘焙)、草龍膽(烘焙)、川芎、梔子、川大黃(煨)、羌活、防風(去除蘆頭)。
使用方法:以上藥材等份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雞頭。每次服用一丸,用竹葉煎湯和少許砂糖溫水送服。
人參消風散(出自《寶鑑》),可以治療各種風邪侵襲導致的頭部昏痛、眼睛昏花,頸背僵硬、四肢煩躁疼痛、肌肉跳動、頭暈目眩、耳鳴如蟬叫、眼睛乾澀嗜睡、鼻塞多打噴嚏、皮膚麻木、乾燥搔癢起疹子。還能治療婦女因血虛引起的頭風,頭皮腫脹搔癢、眉骨疼痛頭暈欲倒、痰多噁心。
藥材組成:川芎、羌活、防風、人參、茯苓(去皮)、白殭蠶(炒)、藿香葉、荊芥穗、甘草(炙)、蟬蛻(去泥土)、厚朴(去皮,生薑炮製)、陳皮(去白)。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如果長期患有偏頭痛,每三天服用一次,就會感覺減輕。如果脫衣洗澡後,突然感受風寒,導致頭痛、聲音沙啞、發冷發熱、疲倦疼痛,可以用荊芥茶水送服半碗。小兒虛風引起的眼睛乾澀昏沉疲倦,以及急慢驚風,可以用乳香、荊芥湯送服。
紫菀丸(參見積聚的相關說明)。
[頭重]
紅豆散
藥材組成:麻黃根(炒,半錢)、苦丁香(半錢)、紅豆(十粒)、羌活(燒)、連翹(各三錢)。
使用方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磨成細末,吹入鼻孔。
治療頭部內有如蟲蛀般響聲,稱為天白蟻。可以用茶籽磨成的細末吹入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