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6)
第四冊 (6)
1. 頭痛
升麻,蒼朮(米泔浸一宿,各四錢),荷葉(一個,全者)
用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茶調散(即二仙散。)
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滑石(各四兩)
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為度,日三服。
神芎丸(子和),治心經積熱,風痰壅滯,頭目赤腫,或有瘡癤,咽膈不利,大小便閉澀,一切風熱之證,並宜服之。
大黃(生),黃芩(各二兩),牽牛(生),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菏葉,川芎(各半兩)
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溫水送下。
烏荊丸(見中風。)
愈風餅子(子和)
川烏(炮,半兩),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水浸蒸餅為劑,捏作餅子。每服三五餅,細嚼,茶酒送下,不計時候。
涼膈散(見發熱。)
黑錫丹(《和劑》),治真頭痛。
沉香,附子(制),葫蘆巴,肉桂(各半兩),茴香,破故紙,肉豆蔻,金鈴子,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與黑錫結砂子。各二兩)
上為末,同研勻,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陰乾,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四十丸,空心薑、鹽湯送下。一方有陽起石(半兩),巴戟(一兩)。
普濟消毒飲子(東垣)
黃芩,黃連(各半兩),人參(三錢),橘紅,玄參,甘草(生。各二錢),連翹,鼠黏子,板藍根,馬屁勃(各一錢),白殭蠶(炒),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錢)
上共為細末,用湯調,時時服。或拌蜜為丸,噙化。或加防風、薄荷、川芎、當歸身,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煎去渣,熱服之,食後時時服之。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熱甚者,宜砭刺之。
黑白散(潔古),治大頭病,如神。
烏黑蛇(酒浸),白花蛇(去頭尾,酒浸),雄黃(二錢),大黃(煨,半兩)
上為極細末,每服一二錢,白湯調,無時。甘桔湯(見咽喉。)
〔眉稜骨痛〕
選奇湯(東垣)
防風,羌活(各三錢),酒黃芩(一錢,冬不用。如能食,熱痛者加之),甘草(三錢,夏生,冬炙用)
每服三錢,水煎,稍熱服,食後時時。
祛風清上散(《統旨》),治風熱上攻,眉稜骨痛。
酒黃芩(二錢),白芷(一錢半),羌活,防風,柴胡梢(各一錢),川芎(一錢二分),荊芥(八分),甘草(五分)
水二盅,煎八分,食後服。
二陳湯(見痰飲。)
羌烏散(丹溪),治因風眉骨痛不止者。
川烏,草烏(各一錢,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細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各半錢)
上為細末,分二服,茶清調下。
白話文:
頭痛
升麻蒼朮荷葉湯
用升麻、蒼朮(用米泔水浸泡一晚,各用四錢)、荷葉(整個一片)
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茶調散(也就是二仙散)
用大黃、黃芩(各二兩)、牽牛子、滑石(各四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滴水做成藥丸,像小豆子那麼大。用溫水送服十五顆,每次服用可以增加十顆,以排便順暢為度,一天服用三次。
神芎丸(出自子和醫方)
主治心經積熱、風痰阻滯,引起的頭部和眼睛紅腫,或者長瘡癤,咽喉不適,大小便不通暢,以及一切風熱引起的病症,都適合服用此藥。
用生大黃、黃芩(各二兩)、生牽牛子、滑石(各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滴水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顆,飯後用溫水送服。
烏荊丸(做法見中風篇)
愈風餅子(出自子和醫方)
用炮製過的川烏(半兩)、川芎、甘菊、白芷、防風、細辛、天麻、羌活、荊芥、薄荷、炙甘草(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水浸泡蒸餅後揉成餅狀。每次服用三到五塊,細嚼慢嚥,可以用茶或酒送服,不限時間。
涼膈散(做法見發熱篇)
黑錫丹(出自《和劑局方》)
主治真正的頭痛。
用沉香、製附子、葫蘆巴、肉桂(各半兩)、茴香、補骨脂、肉豆蔻、金鈴子、木香(各一兩)、黑錫、硫黃(與黑錫燒成砂子狀,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一起研磨均勻,用酒煮麵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那麼大,陰乾,再用布袋擦拭使其光滑。每次服用四十顆,空腹用生薑鹽湯送服。另一個配方有加入陽起石(半兩)、巴戟天(一兩)。
普濟消毒飲(出自東垣醫方)
用黃芩、黃連(各半兩)、人參(三錢)、橘紅、玄參、生甘草(各二錢)、連翹、牛蒡子、板藍根、馬勃(各一錢)、炒白殭蠶、升麻(各七分)、柴胡、桔梗(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開水沖調,隨時服用。也可以用蜂蜜調和做成藥丸,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或者可以加入防風、薄荷、川芎、當歸身,切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去渣,趁熱服用,飯後隨時服用。如果大便乾燥,可以加入用酒煨製過的大黃一錢或二錢來幫助排便。如果腫脹發熱嚴重,應該進行針刺治療。
黑白散(出自潔古醫方)
主治大頭病,效果很好。
用酒浸泡過的烏梢蛇、酒浸泡過並去除頭尾的白花蛇、雄黃(二錢)、煨過的大黃(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白開水調服,不限時間。
甘桔湯(做法見咽喉篇)
眉稜骨痛
選奇湯(出自東垣醫方)
用防風、羌活(各三錢)、酒黃芩(一錢,冬天不用,如果食慾好,屬於熱痛可以加入)、甘草(三錢,夏天用生的,冬天用炙過的)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稍微溫熱服用,飯後隨時服用。
祛風清上散(出自《醫統旨》)
主治風熱上攻引起的眉稜骨疼痛。
用酒黃芩(二錢)、白芷(一錢半)、羌活、防風、柴胡梢(各一錢)、川芎(一錢二分)、荊芥(八分)、甘草(五分)
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二陳湯(做法見痰飲篇)
羌烏散(出自丹溪醫方)
主治因風引起的眉稜骨痛持續不止。
用川烏、草烏(各一錢,這兩味藥都要用童便浸泡兩晚)、細辛、羌活、片芩(用酒拌炒)、炙甘草(各半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分成兩次服用,用茶水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