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四冊 (1)

回本書目錄

第四冊 (1)

1. 第四冊

2. 頭痛

麻黃附子細辛湯(見傷寒太陽。)

吳茱萸湯(見傷寒吐。)

清空膏(東垣)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一兩半),黃連(炒,一兩),黃芩(三兩,一半酒製,一半炒)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盞內入茶少許,湯調如膏,抹在口內,少用白湯臨臥送下。

白虎湯(見傷寒發熱。)

安神散(東垣)

黃耆,羌活,酒黃柏(各一兩),防風(二錢半),酒知母,酒生地黃,柴胡,升麻(各五錢),炙甘草,生甘草(各三錢)

每服半兩,水二盞,煎至一盞半,加蔓荊子半錢,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盞,臨臥去渣熱服。東垣、丹溪治虛熱頭痛,大率皆以酒芩、酒連、酒柏加風劑也。

川芎散(《寶鑑》),治頭風,偏正頭痛昏眩,妙方。

川芎,細辛,羌活,槐花,甘草(炙),香附子,石膏(各半兩),荊芥,薄荷,菊花,防風(去叉),茵陳(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日三服。忌動風物。

清上瀉火湯(東垣),昔有人年少時氣弱,於氣海、三里節次約灸五七百壯,至年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獨喜風寒,其頭痛便愈,微來暖處,或見煙火,其痛復作,五七年不愈,皆灸之過也。

羌活(三錢),酒知母,酒黃芩(各一錢半),黃耆,酒黃柏(各一錢),防風,升麻(各七分),柴胡,藁本,酒黃連,生地黃,甘草(各五分),川芎,荊芥,蔓荊子(各二分),蒼朮,當歸(各三分),細辛,紅花(各少許)

分作二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食遠。

補氣湯(東垣),服前藥之後服此藥。

黃耆(八分),甘草(炙),當歸身(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二分),細辛(少許),麻黃(炒),苦丁香(各半錢)

上水煎服。

石膏散(《寶鑑》)

麻黃(去根節),石膏(各一兩),何首烏(半兩),葛根(七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稍熱服。

石膏散(《寶鑑》)

川芎,石膏(亂紋好者),白芷(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熱茶清調下。

荊芥散(《本事》),治頭風。

荊芥,石膏(煅存性,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姜三片,蔥白三寸和須,使水一盞,煎至七分,食後服。

治丈夫婦人風虛頭疼,氣虛頭疼,婦人胎前產後傷風頭疼,一切頭疼,並皆治之。

茵陳(揀淨,五兩),麻黃,石膏(煅存性。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臘茶調下,食後服,服畢仰臥霎時。

羌活附子湯(東垣)

黃耆,麻黃(各一錢),羌活,蒼朮(各半錢),防風,升麻,甘草(各二分),黑附子(一分),白芷,白殭蠶,黃柏(各三分)

白話文:

頭痛

  • 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傷寒論》太陽篇)。
  • 吳茱萸湯(出自《傷寒論》嘔吐篇)。
  • 清空膏(出自李東垣的處方): 羌活、防風各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炙甘草一兩半,炒黃連一兩,黃芩三兩(一半用酒炮製,一半炒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杯子裝入少許茶水,將藥粉調成膏狀,塗抹在口中,稍微喝一點溫水送服,臨睡前服用。
  • 白虎湯(出自《傷寒論》發熱篇)。
  • 安神散(出自李東垣的處方): 黃耆、羌活、酒黃柏各一兩,防風二錢半,酒知母、酒生地黃、柴胡、升麻各五錢,炙甘草、生甘草各三錢。 每次服用半兩,用水兩碗煎煮至一碗半,加入蔓荊子半錢、川芎三分,再煎至一碗,臨睡前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李東垣、朱丹溪治療虛熱頭痛,大多使用酒炒黃芩、酒炒黃連、酒炒黃柏,並加入祛風藥。
  • 川芎散(出自《寶鑑》):治療頭風、偏頭痛、正頭痛、頭暈目眩,是個很好的處方。 川芎、細辛、羌活、槐花、炙甘草、香附子、石膏各半兩,荊芥、薄荷、菊花、防風(去除枝叉)、茵陳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飯後用茶水調服,一天服用三次。忌吃會引起風邪的食物。
  • 清上瀉火湯(出自李東垣的處方):過去有人年輕時體質虛弱,在氣海、足三里等穴位進行了約五七百次的艾灸,到了年老時出現了熱厥頭痛,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特別喜歡吹風受寒,這樣頭痛就會減輕,只要稍微到溫暖的地方,或者接觸到煙火,頭痛就會再次發作,五七年都沒有治好,這都是艾灸過度造成的。 羌活三錢,酒知母、酒黃芩各一錢半,黃耆、酒黃柏各一錢,防風、升麻各七分,柴胡、藁本、酒黃連、生地黃、甘草各五分,川芎、荊芥、蔓荊子各二分,蒼朮、當歸各三分,細辛、紅花各少許。 將藥材分成兩份,每次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去除藥渣,稍微加熱服用,飯後服用。
  • 補氣湯(出自李東垣的處方):服用之前「清上瀉火湯」之後,再服用此藥。 黃耆八分,炙甘草、當歸身各二錢,柴胡、升麻各二分,細辛少許,炒麻黃、苦丁香各半錢。 用水煎煮服用。
  • 石膏散(出自《寶鑑》): 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部)、石膏各一兩,何首烏半兩,葛根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生薑三片,用水煎煮,稍微加熱後服用。
  • 石膏散(出自《寶鑑》): 川芎、石膏(最好用有亂紋的石膏)、白芷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四錢,用熱茶水調服。
  • 荊芥散(出自《本事方》):治療頭風。 荊芥、煅石膏(保留藥性)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三片、蔥白三寸連同蔥鬚,加水一碗,煎煮至七分,飯後服用。
  • 治療男子、婦女因風虛或氣虛引起的頭痛,婦女懷孕前、產後因傷風引起的頭痛,以及各種頭痛,都可以用此方治療。 茵陳(挑選乾淨的)五兩,麻黃、煅石膏(保留藥性)各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臘茶調服,飯後服用,服藥後仰臥片刻。
  • 羌活附子湯(出自李東垣的處方): 黃耆、麻黃各一錢,羌活、蒼朮各半錢,防風、升麻、甘草各二分,黑附子一分,白芷、白殭蠶、黃柏各三分。 用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