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三冊 (19)
第三冊 (19)
1. 咳嗽血
金沸草散(見嗽。)
補肺湯(《和劑》),治肺氣不足,久年咳嗽,以致皮毛焦枯,唾血腥臭,喘乏不已。
鍾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冬(去心。各三兩),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參(去蘆),五味子(揀),款冬花(去梗),肉桂(去粗皮),紫菀(洗去土。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二盞,姜五片,大棗一枚,粳米三十餘粒,煎一盞,食後溫服。
養正丹(見氣。),靈砂丹(見嘔吐。)
三炒丹(《和劑》)
吳茱萸(去枝梗,洗淨,以破故紙一兩同炒),草果仁(以舶上茴香一兩炒),葫蘆巴(以山茱萸一兩同炒,俱候香熟,除去同炒之藥。以上各一兩)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不拘時,鹽湯下。
百花膏(《濟生》)
款冬花,百合(蒸,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臨臥嚼薑湯下。
七傷散(丹溪),治勞嗽吐血痰。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本草云:黃藥子、白藥子治肺熱有功。一法,紅花、當歸煎湯下。)
大阿膠丸(見吐血。)
五味子黃耆散(《寶鑑》),治因嗽咯血成勞,眼睛疼,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黃耆,麥門冬,熟地黃,桔梗(各半兩),甘草(二錢半),白芍藥,五味子(各二錢),人參(三錢)
上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盅半,煎七分,日三服。
黃耆鱉甲散(《寶鑑》),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口燥咽乾,頰赤心忡,日晚潮熱,夜有盜汗,胸脅不利,食減多渴,咳嗽稠黏,時有膿血。
黃耆(一兩),黃芩,桑白皮,半夏,甘草(炙),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焙),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去裙,酥炙),天門冬(去心,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大盞,食後煎服。
人參黃耆散(《寶鑑》),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
人參,桔梗(各一兩),秦艽,鱉甲(去裙,酥炙),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半夏(湯洗),桑白皮(各一兩半),紫菀,柴胡(各二兩半),黃耆(三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滋陰保肺湯《統旨》
黃柏(鹽水炒),知母(各七分),麥門冬(去心,三錢),天門冬(去心,一錢二分),枇杷葉(去毛炙,一錢半),當歸,芍藥(煨),生地黃,阿膠(蛤粉炒,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橘紅,紫菀(各七分),桑白皮(一錢半),甘草(五分)
白話文:
[咳嗽血]
金沸草散 (這個方子之前提過)
補肺湯 (出自《和劑局方》),治療肺氣不足,長期咳嗽,導致皮膚乾燥枯槁,咳出的痰或血有腥臭味,氣喘虛弱不止的情況。
藥材組成:鐘乳石 (搗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冬 (去心) 各三兩,白石英 (搗碎如米粒)、人參 (去蘆頭)、五味子、款冬花 (去梗)、肉桂 (去粗皮)、紫菀 (洗淨泥土) 各二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兩碗,加生薑五片、大棗一枚、粳米三十餘粒,煎煮至剩下一碗,飯後溫服。
養正丹 (之前提過)
靈砂丹 (之前提過)
三炒丹 (出自《和劑局方》)
藥材組成:吳茱萸 (去除枝梗,洗淨,用破故紙一兩同炒)、草果仁 (用舶上茴香一兩同炒)、葫蘆巴 (用山茱萸一兩同炒,炒至香熟時,除去同炒的藥材),以上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酒煮麵糊製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六十丸,不限時間,用淡鹽水送服。
百花膏 (出自《濟生方》)
藥材組成:款冬花、百合 (蒸過再烘乾) 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龍眼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睡前嚼碎後用薑湯送服。
七傷散 (丹溪的方子),治療因勞累引起的咳嗽、吐血、咯痰。
藥材組成: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半,赤芍藥七錢半,知母、玄胡索各半兩,鬱金二錢半,當歸半兩,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湯送服。(本草綱目說:黃藥子、白藥子治療肺熱效果好。另一種方法是用紅花、當歸煎湯送服。)
大阿膠丸 (之前提過)
五味子黃耆散 (出自《寶鑑》),治療因咳嗽咯血而變成勞病,眼睛疼痛,四肢疲倦,腿腳無力。
藥材組成:黃耆、麥門冬、熟地黃、桔梗各半兩,甘草二錢半,白芍藥、五味子各二錢,人參三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盅半煎煮至七分,一天服用三次。
黃耆鱉甲散 (出自《寶鑑》),治療虛勞產生內熱,肌肉消瘦,四肢疲倦,手心、腳心、胸口煩熱,口乾咽燥,臉頰發紅,心中悸動不安,午後發熱,晚上盜汗,胸脅不舒服,食慾減少但容易口渴,咳嗽痰液黏稠,時而有膿血。
藥材組成:黃耆一兩,黃芩、桑白皮、半夏、炙甘草、知母、赤芍藥、紫菀各五錢,秦艽、白茯苓 (烘烤過)、生地黃、柴胡、地骨皮各六錢六分,肉桂、人參、桔梗各三錢二分,鱉甲 (去除邊緣,用酥油炙過)、天門冬 (去心,烘烤過) 各一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大錢,用水一大碗,飯後煎服。
人參黃耆散 (出自《寶鑑》),治療虛勞產生內熱,肌肉消瘦,四肢疲倦,手心、腳心、胸口煩熱,咽喉乾燥,臉頰發紅,心中悸動不安,午後發熱,晚上盜汗,食慾減少,咳嗽有膿血。
藥材組成:人參、桔梗各一兩,秦艽、鱉甲 (去除邊緣,用酥油炙過)、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半,半夏 (用熱水洗過)、桑白皮各一兩半,紫菀、柴胡各二兩半,黃耆三兩半。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滋陰保肺湯 (出自《統旨》)
藥材組成:黃柏 (用鹽水炒過)、知母各七分,麥門冬 (去心) 三錢,天門冬 (去心) 一錢二分,枇杷葉 (去除絨毛並炙過) 一錢半,當歸、芍藥 (煨過),生地黃、阿膠 (用蛤粉炒過) 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橘紅、紫菀各七分,桑白皮一錢半,甘草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