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一冊 (12)

回本書目錄

第一冊 (12)

1. 中風

上十二味,為末,入研藥和勻,蜜丸芡實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細嚼,茶清送下,新汲水亦得。如病人嚼不得,用薄荷湯化下,無時。此藥鎮墜痰涎,大有神效。

牛黃清心丸(《和劑》),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心怔健忘,恍惚去來,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又治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或發狂癲,神情昏亂。

白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當歸(去苗),防風(去苗),白朮(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藭,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黃,別研。各一兩二錢半),神麯(研),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屑),麝香(研),龍腦(研。

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碎,炒),阿膠(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蘞,乾薑(炮。各七錢半),牛黃(研,一兩二錢),犀角屑(二兩),雄黃(研,飛,八錢),乾山藥(七兩),甘草(銼,炒,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內四百片為衣),大棗(一百枚,蒸熟,去皮核,研成膏)

上除棗、杏仁、金箔、二角屑及牛黃、雄黃、麝四味外,為細末,入余藥和勻,用煉蜜與棗膏為丸,每兩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溫水化下,食後服。小兒驚癇,即酌度多少,以竹葉湯溫化。

防風通聖散(見眩暈。)

三一承氣湯(《宣明》),治傷寒大承氣湯證腹滿實痛,調胃承氣湯證譫語下利,小承氣湯證內熱不便,三一承氣湯合而為一也。及治中風僵仆,風癇發作,並皆服之,此下劑也。

大黃(錦紋者),芒硝,厚朴(去皮),枳實(各半兩),甘草(一兩)

水一盅半,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內硝煎二沸,去滓溫服,不拘時,以利為度。

防風丸(《和劑》),治一切風及痰熱上攻,頭痛惡心,項背拘急,目眩旋暈,心怔煩悶,手足無力,骨節疼痹,言語謇澀,口眼瞤動,神思恍惚,痰涎壅滯,昏憒健忘,虛煩少睡。

防風(洗),川芎,天麻(去苗,酒浸一宿),甘草(炙。各二兩),硃砂(研,為衣,半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以硃砂為衣。每服一丸,荊芥湯化服,茶、酒嚼下亦得,無時。

犀角丸(《和劑》),除三焦邪熱,疏一切風氣,治風盛痰實,頭目昏重,肢節拘急,痰涎壅滯,腸胃燥澀,大小便難。

黃連(去須),犀角(鎊。各十兩),人參(去蘆,二十兩),大黃(八十兩),黑牽牛(一百二十兩,炒,別搗取粉,六十兩)

上與牽牛粉合和,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臨臥溫湯下。更量虛實加減。

排風湯(《和劑》),治男婦風虛冷濕氣入臟,狂言妄語,精神錯亂。肝風發則面青心悶,吐逆嘔沫,脅滿,頭眩重,耳不聞人聲,偏枯筋急,曲拳而臥。心風發則面赤,翕然而熱,悲傷瞋怒,目張呼喚。脾風發則面黃,身體不仁,不能行步,飲食失味,夢寐倒錯,與亡人相隨。肺風發則面白,咳逆唾膿血,上氣奄然而極。腎風發則面黑,手足不隨,腰痛難以俯仰,痹冷骨疼,若有此候,令人心驚,志意不定,恍忽多忘。服此湯安心定志,聰耳明目,通治臟腑諸風疾。

白話文:

[中風]

這個藥方有十二種藥材,磨成粉末後,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攪拌均勻,用蜂蜜搓成芡實般大小的丸子,外面裹上一層金箔。每次服用一丸,仔細咀嚼後,用茶水或剛打好的井水送服。如果病人無法咀嚼,可以用薄荷湯化開服用,沒有時間限制。這個藥有鎮定並消除痰液的功效,效果很好。

牛黃清心丸,可以治療各種因風邪引起的肢體活動不靈活、說話不清楚、心悸健忘、精神恍惚、頭暈眼花、胸悶煩躁、痰液阻塞、神智不清等症狀。還可以治療心氣不足、精神不穩定、容易驚恐害怕、悲傷憂愁、虛煩少眠、喜怒無常,甚至出現癲狂、精神錯亂等情況。

藥方包含:白芍藥、麥門冬(去心)、黃芩、當歸(去莖)、防風(去莖)、白朮(各一兩半)、柴胡、桔梗、芎藭、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用麩皮炒黃,另外研磨。各一兩二錢半)、神麯(研磨)、蒲黃(炒)、人參(去蘆。各二兩半)、羚羊角(磨成粉末)、麝香(研磨)、龍腦(研磨。各一兩)、肉桂(去粗皮)、大豆黃卷(弄碎,炒)、阿膠(弄碎,炒。各一兩七錢半)、白蘞、乾薑(炮製。各七錢半)、牛黃(研磨,一兩二錢)、犀角粉(二兩)、雄黃(研磨,飛過。八錢)、乾山藥(七兩)、甘草(切開,炒製,五兩)、金箔(一千二百片,其中四百片用來包丸藥)、大棗(一百枚,蒸熟後去皮核,研磨成膏)。

除了大棗、杏仁、金箔、犀角粉、牛黃、雄黃、麝香這幾味藥之外,其他藥材都研磨成細粉,再將剩餘的藥材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和大棗膏一起做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十顆藥丸,外面裹上金箔。每次服用一丸,用溫水化開送服,飯後服用。小孩如果出現驚厥,可以酌量減少用量,用竹葉湯溫化後服用。

防風通聖散(可參考治療眩暈的內容)

三一承氣湯,可以治療傷寒病中屬於大承氣湯證的腹部脹滿疼痛,屬於調胃承氣湯證的胡言亂語和腹瀉,屬於小承氣湯證的內熱和大便不暢。三一承氣湯將這三種情況合而為一,也可用來治療中風引起的昏倒、風癇發作等情況。這是一個瀉下藥方。

藥方包含:大黃(選用錦紋狀的)、芒硝、厚朴(去皮)、枳實(各半兩)、甘草(一兩)

用水一盅半,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七分,加入芒硝再煮兩次,去除藥渣後溫服,沒有時間限制,以排便順暢為度。

防風丸,可以治療各種因風邪和痰熱上攻引起的頭痛噁心、頸背僵硬、頭暈眼花、心悸煩悶、手腳無力、關節疼痛、說話不清、口眼抽動、精神恍惚、痰液阻塞、神志不清、健忘、虛煩少眠等症狀。

藥方包含:防風(洗淨)、川芎、天麻(去莖,用酒浸泡一晚)、甘草(炙。各二兩)、硃砂(研磨,用來包藥丸,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每兩藥材做成十顆藥丸,外面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一丸,用荊芥湯化開送服,也可以用茶或酒嚼服,沒有時間限制。

犀角丸,可以清除三焦的邪熱,疏通各種風邪,治療風邪盛、痰液多、頭暈頭重、肢體僵硬、痰液阻塞、腸胃乾燥、大小便困難等症狀。

藥方包含:黃連(去須)、犀角(磨成粉末。各十兩)、人參(去蘆,二十兩)、大黃(八十兩)、黑牽牛(一百二十兩,炒過後,另外搗成粉末,取六十兩)

將以上藥材和牽牛粉混合均勻,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十五到二十丸,睡前用溫水送服。可以根據個人體質的虛實情況酌情增減用量。

排風湯,可以治療男女因風邪、虛寒、濕氣侵入內臟引起的胡言亂語、精神錯亂等症狀。肝風發作時,會出現面色發青、胸悶、噁心嘔吐、脅肋脹滿、頭暈頭重、聽不清人說話、半身不遂、筋脈拘攣、身體蜷曲而臥等情況。心風發作時,會出現面色發紅、身體發熱、悲傷憤怒、睜大眼睛呼喊等情況。脾風發作時,會出現面色發黃、身體麻木、不能行走、食不知味、做夢顛倒、夢見與死人在一起等情況。肺風發作時,會出現面色發白、咳嗽吐膿血、喘不上氣等情況。腎風發作時,會出現面色發黑、手腳不靈活、腰痛難以彎腰、麻木冰冷、骨頭疼痛等情況。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會讓人感到心驚、意志不堅定、恍惚健忘。服用此湯可以讓人安心定神、聽力清晰、視力明亮,可以治療五臟六腑的各種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