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三冊 (2)

回本書目錄

第三冊 (2)

1. 嘔吐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盅,姜三片,竹茹一彈大,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

槐花散(《良方》),大凡吐多是膈熱,熱且生痰,此藥能化胃膈熱涎,有殊效。

皂角(去皮,燒煙絕),白礬(熬沸定),槐花(炒黃黑色),甘草(炙)

上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枇杷葉飲(《本事》),止嘔噦,和中利膈。

枇杷葉(去毛,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茯苓(五錢),茅根(二兩),生薑(七片)

水煎,去渣,入檳榔末五分,和勻服。

〔漏氣〕

麥門冬湯(《三因》),治漏氣。因上焦傷風,開其腠理,上焦之氣慓悍滑疾,遇開即出,經氣失道,邪氣內著,故有是證。

麥門冬(去心),生蘆根,竹茹,白朮(各五兩),甘草(炙),茯苓(各二兩),人參,陳皮,葳蕤(各三兩)

上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陳米一撮,煎七分,去滓熱服。

〔走哺〕

人參湯(《三因》),治走哺。蓋下焦氣起於胃下口,別入迴腸,注於膀胱,並與胃傳糟粕,而下大腸。今大小便不通,故知下焦實熱之所為也。

人參,黃芩,知母,葳蕤,茯苓(各三錢),蘆根,竹茹,白朮,梔子仁,陳皮(各半兩),石膏(煅,一兩)

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

〔吐食〕

桔梗湯(《家珍》),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

桔梗,白朮(各一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去白),枳實(炒),白茯苓,厚朴(各一兩,薑製炒)

上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盞,煎至七分,取清溫服。

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

上為細末,前藥調服。

大承氣湯(見大便不通。)

荊黃湯(《保命》),治證同桔梗湯。

荊芥(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二錢半),大黃(二錢)

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調檳榔散二錢,空心服。

檳榔散

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半),輕粉(少許)

上為細末,同煎藥下。亦用水浸蒸餅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服。

紫沉丸(《潔古》),治中焦吐食,由食積與寒氣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半夏曲(各三錢),烏梅(去核),丁香,檳榔(各二錢),沉香,杏仁(去皮尖),白朮木香(各一錢),陳皮(五錢),白豆蔻,巴豆霜(各五分,另研)

上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醋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薑湯下,愈則止。小兒另丸。一法,反胃吐食,用橘皮一個,浸少時去白,裹生薑一塊,麵裹紙封,燒令熟,去外面,煎湯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後大便通,至不吐則止,此主寒積氣。(《病機》有代赭石,肉果,無白朮。)

白話文:

嘔吐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盅水,加入三片生薑、一小塊竹茹、一顆紅棗,一起煎煮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槐花散(《良方》記載):大多數嘔吐是因為胃膈有熱,熱會產生痰,此藥可以化解胃膈的熱和痰,效果很好。 藥材:皂角(去皮,燒到沒有煙)、白礬(熬煮到凝固)、槐花(炒到黃黑色)、甘草(炙燒過)。 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開水送服。

枇杷葉飲(《本事》記載):可以止住嘔吐,調理脾胃,使氣機順暢。 藥材:枇杷葉(去除絨毛,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茯苓(五錢)、白茅根(二兩)、生薑(七片)。 用水煎煮,去除藥渣,加入檳榔粉五分,攪拌均勻後服用。

漏氣

麥門冬湯(《三因》記載):治療漏氣。因為上焦(胸腔)感受風邪,導致皮膚毛孔打開,上焦的氣容易外洩,經脈之氣運行失常,邪氣侵入體內,所以會出現這種症狀。 藥材:麥門冬(去心)、生蘆根、竹茹、白朮(各五兩)、甘草(炙燒過)、茯苓(各二兩)、人參、陳皮、葳蕤(各三兩)。 將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大錢,用一碗半水,加入五片生薑、一小撮陳米,煎煮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後熱服。

走哺

人參湯(《三因》記載):治療走哺。這是因為下焦的氣從胃的下口產生,分別進入迴腸,注入膀胱,同時將胃內的食物殘渣向下傳遞到大腸。現在大小便不通暢,所以可以判斷是下焦有實熱造成的。 藥材:人參、黃芩、知母、葳蕤、茯苓(各三錢)、蘆根、竹茹、白朮、梔子仁、陳皮(各半兩)、石膏(煅燒過,一兩)。 將藥材切碎混合,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碗半水煎煮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吐食

桔梗湯(《家珍》記載):治療上焦的氣熱向上衝逆,導致剛吃完飯就突然嘔吐,脈象浮大而有力。 藥材:桔梗、白朮(各一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枳實(炒過)、白茯苓、厚朴(各一兩,用薑製炒過)。 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兩,用一碗水煎煮到剩七分,取清液溫服。

木香散 藥材:木香、檳榔(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前面的藥湯調服。 (大承氣湯的配方,參考治療大便不通的說明。)

荊黃湯(《保命》記載):治療的症狀與桔梗湯相同。 藥材:荊芥(一兩)、人參(五錢)、甘草(二錢半)、大黃(二錢)。 將藥材磨成粗末,做成一服藥,用兩碗水煎煮到剩一碗,去除藥渣,加入檳榔粉二錢,空腹服用。

檳榔散 藥材: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半)、輕粉(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與煎好的藥湯一起服用。也可以用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像小豆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飯後服用。

紫沉丸(《潔古》記載):治療中焦的吐食,是由於食物積滯和寒氣互相阻礙,所以會嘔吐而且疼痛。 藥材:砂仁、半夏曲(各三錢)、烏梅(去核)、丁香、檳榔(各二錢)、沉香、杏仁(去皮尖)、白朮、木香(各一錢)、陳皮(五錢)、白豆蔻、巴豆霜(各五分,另外研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巴豆霜攪拌均勻,用醋糊做成丸子,像黍米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薑湯送服,病情好轉就停止服用。小孩另做小丸。另一種方法,針對反胃吐食,用一個橘子皮,浸泡一會兒去除白色部分,包裹一塊生薑,再用麵糊和紙封好,燒熟後去除外面的部分,煎湯送服紫沉丸一百丸,一天服用兩次,等到大便通暢,不再嘔吐就停止服用。這個方子主要治療寒氣積聚。(《病機》中記載的配方有代赭石、肉果,沒有白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