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55)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55)

1.

葶藶(不以多少,炒令黃)

上件細研,丸如彈子大,水三盞,棗十枚,煎一盞,去棗,入藥煎七分,食後服。法令先投小青龍湯三服,乃進此藥。即《濟生》葶藶散,湯使不同。(《濟生方》炒甜葶藶、桔梗、栝蔞子、薏苡仁、升麻、桑皮、葛根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干緡湯(《婦人大全》),治喘急有風痰者。

半夏(七個,炮製,四片破之),皂角(去皮弦),甘草(炙。各一寸),生薑(如指大)

上用水一碗,煮去半,頓服。一方,不用甘草,但用半夏末一兩,皂角半兩,生薑七片,同入紗袋中,水三升,煎至一盞五分,以手揉洗取清汁,分作三服,並服二服效。

半夏丸(《保命》),治因傷風而痰作喘逆,兀兀欲吐,噁心欲倒。

半夏(一兩),檳榔,雄黃(各三錢)

上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薑湯下。小兒丸如米大。

人參半夏丸(見嗽。),沉香滾痰丸(見痰飲。)

槐角利膈丸(《寶鑑》),治風勝痰實,胸滿,及喘滿咳嗽。

皂角(一兩,酥炙,去皮弦子),半夏,槐角(炒,各半兩),牽牛(一兩半)

上同為細末,生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下。

定喘餅子(《寶鑑》)

芫花(醋浸一宿,炒),桑白皮(炒),吳茱萸(炒),馬兜鈴,陳皮(去白。各一兩),寒食麵(三兩),白牽牛(三兩,半生半炒,取頭、末二兩)

上為末,和勻,滴水丸如櫻桃大,捏餅子。取熱灰半碗,在鍋內同炒餅子熱,每夜服一餅,嚼爛,煎馬兜鈴湯下。如患人心頭不快,加上一餅或二餅,至微明利下,神效。婦人有胎者不可服。

木香金鈴散(《保命》),治暴熱心肺,上喘不已。

大黃(五錢),金鈴子(去核),木香(各三錢),朴硝(二錢),輕粉(少許)

上為末,柳白皮煎湯調下,食後,參四錢,以利為度。

麥門冬湯(《金匱》)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天門冬丸(《保命》),治婦人喘嗽,手足煩熱,骨蒸寢汗,口乾引飲,面目浮腫。

天門冬(十兩,去心),麥門冬(八兩,去心),生地黃(三斤,取汁為膏)

上前二味為細末,膏子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逍遙散下。逍遙散須去甘草,加人參。或與王氏《博濟方》人參荊芥散亦得。如面腫不已,經曰:面腫因風,故宜汗。麻黃、桂枝可發其汗,後與柴胡飲子去大黃。咳論曰: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治腧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圍魏救趙之法也。

白話文:

[喘]

葶藶(子)散

將葶藶子(份量不拘,炒至黃色)磨成細粉,做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水三碗,紅棗十顆,一起煎煮至剩下一碗,去掉紅棗,放入藥丸煎至剩七分,飯後服用。用法要先服用三帖小青龍湯,再服用此藥。這就是《濟生方》的葶藶散,只是湯藥的用法不同。《濟生方》的組成是炒甜葶藶子、桔梗、栝蔞子、薏苡仁、升麻、桑白皮、葛根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干緡湯

這個方子出自《婦人大全》,用來治療因風痰引起的喘急。

半夏(七個,炮製過,切成四片),皂角(去掉外皮和筋),炙甘草(各一寸),生薑(像手指頭大小)

以上藥材加水一碗,煮至剩下一半,一次全部喝下。另一種做法,不用甘草,改用半夏粉一兩、皂角半兩、生薑七片,一同放入紗布袋中,加水三升,煎煮至剩一碗半,用手揉搓紗布袋取出藥汁,分三次服用,通常服用兩次就見效。

半夏丸

這個方子出自《保命》,用來治療因風寒感冒引起的痰喘,胸悶想吐,噁心欲倒。

半夏(一兩),檳榔,雄黃(各三錢)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薑汁浸泡蒸過的麵餅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用薑湯送服。小兒的藥丸則像米粒大小。

人參半夏丸 (相關資訊請參見[咳嗽]篇)

沉香滾痰丸 (相關資訊請參見[痰飲]篇)

槐角利膈丸

這個方子出自《寶鑑》,用來治療風邪過盛、痰液堆積,導致胸悶、喘滿、咳嗽。

皂角(一兩,用酥油炙過,去皮和筋),半夏,槐角(炒過,各半兩),牽牛子(一兩半)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生薑汁和麵糊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飯後用生薑湯送服。

定喘餅子

芫花(用醋浸泡一晚,炒過),桑白皮(炒過),吳茱萸(炒過),馬兜鈴,陳皮(去白,各一兩),寒食麵(三兩),白牽牛(三兩,一半生用一半炒過,取頭尾兩端的二兩)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加水做成櫻桃大小的藥餅。取半碗熱灰,在鍋內一同炒熱藥餅,每晚服用一個,嚼碎,用馬兜鈴湯送服。如果患者心頭不快,可以加服一到兩個藥餅,直到隔天早上稍微排便,效果明顯。孕婦不可服用。

木香金鈴散

這個方子出自《保命》,用來治療因急性熱病引起的心肺功能失調,導致呼吸急促不止。

大黃(五錢),金鈴子(去掉核),木香(各三錢),朴硝(二錢),輕粉(少許)

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柳白皮煎湯送服,飯後服用。並服用人參四錢,以利小便為度。

麥門冬湯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一斗二升,煮至剩六升,溫熱服用一升,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天門冬丸

這個方子出自《保命》,用來治療婦女因氣血不足引起的喘嗽、手腳煩熱、骨蒸盜汗、口乾想喝水、面部浮腫。

天門冬(十兩,去心),麥門冬(八兩,去心),生地黃(三斤,取汁熬成膏)

以上前兩種藥材磨成細粉,用生地黃膏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逍遙散送服。逍遙散需要去掉甘草,加入人參。也可以搭配王氏《博濟方》的人參荊芥散。如果面部浮腫仍然沒有改善,按照醫書記載:「面腫是由於風邪引起的,所以應該發汗。」可以使用麻黃、桂枝來發汗,之後再服用柴胡飲子,去掉大黃。關於咳嗽,醫書說:「治療臟腑的疾病,要從相關的穴位入手;治療腑的疾病,要從相關的合穴入手;治療浮腫,要從相關的經絡入手。治療穴位,就是治療其所屬的土;治療合穴,也是治療其所屬的土,就像圍攻魏國來解救趙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