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52)
第二冊 (52)
1. 咳嗽
祛痰丸,治風痰喘嗽。
人參(去蘆),陳皮(去白),青皮(去白),茯苓(去皮),白朮(煨),木香,天麻(各一兩),槐角子,半夏(湯泡七次,各七錢半),豬牙皂角(去皮弦子,酥炙,五錢)
上為細末,薑汁煮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後溫酒送下,生薑湯亦可。
〔氣痰〕
星香丸,治諸氣嗽生痰。
南星,半夏(各三兩,用白礬一兩入水,同二味浸一宿),陳皮(五兩,米泔浸一周時,去白,取淨三兩),香附子(三兩,皂角水浸一周時,曬乾)
上四味,俱不見火,碾為細末,薑汁煮麵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淡生薑湯送下。
〔濕痰〕
白朮湯,治五臟受濕,咳嗽痰多,上氣喘急,身體重痛,脈濡細。
白朮(三錢),白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橘紅(各二錢),五味子,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薑五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麻黃湯,治肺臟發咳,咳而喘急有聲,甚則唾血。
麻黃(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杏仁(二十粒)
上水煎服。
桔梗湯,治心臟發咳,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痹。
苦桔梗(三錢),甘草(六錢)
上水煎服。
小柴胡湯(見往來寒熱。)
升麻湯,治脾臟發咳,咳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
升麻,白芍藥,甘草(各二錢),葛根(三錢)
上水煎服。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腎臟發咳,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細辛(各二錢),附子(一錢)
上水煎服。
烏梅丸,治胃腑發咳,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枚),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柏(各六錢),乾薑(一兩),黃連(一兩五錢),當歸,蜀椒(各四兩)
上為末,先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如泥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膽腑發咳,嘔苦水如膽汁。
黃芩(炒),生薑(各三錢),甘草(炙),半夏(各二錢)
上薑、水煎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大腸腑發咳,咳而遺矢。
赤石脂,禹餘糧(各二兩,並打碎)
上水煎服。
芍藥甘草湯,治小腸腑發咳,咳而失氣。
芍藥,甘草(炙。各四錢)
上水煎服。
茯苓甘草湯,治膀胱腑發咳,咳而遺溺。
茯苓(二錢),桂枝(二錢五分),生薑(五大片),炙甘草(一錢)
上水煎服。
錢氏異功散,治久咳不已,或腹痛少食,面腫氣逆。又治脾胃虛弱,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各等分)
上每服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肺痿〕
人參養肺湯,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後熱,並聲嘶者。
白話文:
祛痰丸: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痰多、喘咳。 藥材包含:人參(去除蘆頭)、陳皮(去除白色內膜)、青皮(去除白色內膜)、茯苓(去除外皮)、白朮(用火煨過)、木香、天麻(各40克),槐角子、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各30克),豬牙皂角(去除外皮和筋,用酥油炙烤過,2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煮成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50到70丸,飯後用溫酒送服,也可以用生薑湯送服。
星香丸:治療各種氣引起的咳嗽、痰多。 藥材包含:南星、半夏(各120克,用白礬40克加水浸泡一晚),陳皮(200克,用米泔水浸泡一週,去除白色內膜,取淨120克),香附子(120克,用皂角水浸泡一週,曬乾)。 將以上四味藥材不經過火烤,研磨成細粉,用薑汁煮成的麵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50丸,飯後用淡生薑湯送服。
白朮湯:治療因五臟受濕引起的咳嗽痰多、呼吸急促、身體沉重疼痛、脈象細軟。 藥材包含:白朮(12克),白茯苓(去除外皮),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橘紅(各8克),五味子、炙甘草(各4克)。 將以上藥材混合為一劑,用水400毫升,加入生薑五片,煎煮至200毫升,不限時間服用。
麻黃湯:治療因肺臟引起的咳嗽,咳喘急促並有聲音,嚴重時會咳血。 藥材包含:麻黃(12克),桂枝(8克),甘草(4克),杏仁(20粒)。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桔梗湯:治療因心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喉嚨有梗塞感,嚴重時會咽喉腫痛。 藥材包含:苦桔梗(12克),甘草(24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升麻湯:治療因脾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右脅下疼痛,疼痛牽引至肩背,嚴重時無法動彈。 藥材包含:升麻,白芍藥,甘草(各8克),葛根(12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因腎臟引起的咳嗽,咳嗽時腰背部相互牽引疼痛,嚴重時會咳出唾液。也治療因寒邪侵犯牙齒,導致頭痛和牙痛,應立即使用此方,否則會延誤病情。 藥材包含:麻黃,細辛(各8克),附子(4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烏梅丸:治療因胃腑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嘔吐,嘔吐嚴重時會吐出蛔蟲。 藥材包含:烏梅(30枚),細辛,附子,桂枝,人參,黃柏(各24克),乾薑(40克),黃連(60克),當歸,蜀椒(各16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先用酒浸泡烏梅一晚,去除果核後蒸熟,與米飯搗成泥,做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30丸,用白開水送服。
黃芩半夏生薑湯:治療因膽腑引起的咳嗽,嘔吐苦水,如同膽汁。 藥材包含:黃芩(炒過),生薑(各12克),炙甘草,半夏(各8克)。 將以上藥材加薑片和水煎煮後服用。
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因大腸腑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失禁排便。 藥材包含:赤石脂,禹餘糧(各80克,打碎)。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芍藥甘草湯:治療因小腸腑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失氣放屁。 藥材包含:芍藥,炙甘草(各16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茯苓甘草湯:治療因膀胱腑引起的咳嗽,咳嗽時會失禁小便。 藥材包含:茯苓(8克),桂枝(10克),生薑(5大片),炙甘草(4克)。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錢氏異功散:治療久咳不癒,或腹痛、食慾不振、面部浮腫、氣逆。也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等症狀。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各等份)。 每次服用12到20克,加生薑和紅棗煎煮後服用。
人參養肺湯:治療因肺痿引起的咳嗽、痰多,午後發熱,聲音嘶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