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50)
第二冊 (50)
1. 咳嗽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鹽湯任下。
〔時行〕
參蘇飲(見發熱。)
〔乾咳嗽〕
丹溪云:乾咳嗽極難治,此係火鬱之證,乃痰鬱其火邪在中,用苦桔梗以開之,下用補陰降火之劑,不已即成勞,倒倉法好。此不得志者有之,宜用補陰方,四物湯加竹瀝,炒柏之類。
海藏云:甘桔湯,此仲景少陰咽痛藥也。孫真人治肺癰吐膿血,用生甘草加減二十餘條。(甘桔湯方,用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白水煎服。)
咳逆氣者加陳皮,咳嗽者加貝母、知母,咳發渴者加五味子,吐膿血者加紫菀,肺痰者加阿膠,面目腫者加茯苓,嘔者加生薑、半夏,少氣者加人參、麥門冬,膚痛者加黃耆,目赤者加梔子、黃連,咽痛者加鼠黏子、竹茹,聲不出者加半夏、桂枝,疫毒頭腫者加鼠黏子、大黃、芒硝,胸痛膈不利者加枳殼,心胸痞者加枳實,不得眠者加梔子,發狂者加防風、荊芥,酒毒者加葛根、陳皮。
一中年婦人乾咳,寸脈滑動似豆狀,余皆散大不浮,左大於右,每五更心躁熱有汗,但怒氣則甚,與桔梗不開,諸藥不效,遂以石膏、香附為君,芩、連、青黛、門冬、栝蔞、陳皮、炒柏、歸、桔為臣,五味、砂仁、川芎、紫菀佐之,凡二十餘帖而安。
〔喉中有聲〕
射干麻黃湯(仲景)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大棗(七枚)
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白前湯(《千金》),治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腫滿,旦夕倚壁不得臥,喉中水雞聲。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三兩)
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清金湯,治丈夫婦人遠年近日咳嗽,上氣喘急,喉中涎聲,胸滿氣逆,坐臥不寧,飲食不下。
陳皮(去白),薏苡仁,五味子,阿膠(炒),茯苓(去皮),紫蘇,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款冬花,半夏曲,百合(各一錢),粟殼(蜜炒),人參,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薑三片,棗二枚,烏梅一枚,煎一盅,食後服。
〔失音〕
杏仁煎,治咳嗽,失音不出。
杏仁(去皮尖,三兩,研),生薑汁,白蜜餳糖(各一兩半),桑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土),五味子(各一兩)
上銼碎,用水三升,熬至半升,去滓,入前杏仁等四味,再熬成膏,每服一匕,含化。一方,加款冬花,知母各一兩。
通聲煎,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聲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炒,另研如泥),木通,五味子,人參,桂心(去粗皮),細辛,款冬花,菖蒲,竹茹,酥(以上各三兩),白蜜,生薑汁(各一升),棗肉(二升)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酒煮成麵糊做成藥丸,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水送服皆可。
【時行咳嗽】
參蘇飲(參見發熱的章節)。
【乾咳】
丹溪說:乾咳極難治療,這是因為火氣鬱結的症狀,是痰阻礙火邪在體內,用苦桔梗來疏通,再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如果沒有好轉,就會變成勞損,用倒倉法(一種治療積食的方法)會比較好。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心情不舒暢的人身上,應該用滋陰的藥方,例如四物湯加上竹瀝、炒柏之類的藥材。
海藏說:甘桔湯是仲景用來治療少陰咽痛的藥方。孫真人用它來治療肺癰吐膿血,會根據情況加入其他藥材,大約有二十多種變化。(甘桔湯的藥方是:桔梗三兩,甘草一兩,用水煎服。)
如果咳嗽氣逆就加陳皮,如果只是咳嗽就加貝母、知母,咳嗽口渴就加五味子,吐膿血就加紫菀,有肺痰就加阿膠,面目浮腫就加茯苓,嘔吐就加生薑、半夏,氣短就加人參、麥門冬,皮膚疼痛就加黃耆,眼睛發紅就加梔子、黃連,咽喉痛就加鼠黏子、竹茹,聲音嘶啞就加半夏、桂枝,因疫病而頭腫就加鼠黏子、大黃、芒硝,胸痛、呼吸不暢就加枳殼,胸悶就加枳實,失眠就加梔子,發狂就加防風、荊芥,因酒中毒就加葛根、陳皮。
一位中年婦人乾咳,寸脈滑動像豆子一樣,其他脈象都散大不集中,左邊比右邊明顯,每天凌晨五更(早上三點到五點)心煩躁熱、有汗,但只要一生氣就會更嚴重,用桔梗等藥都沒用,各種藥都沒效果。後來改用石膏、香附作為主藥,黃芩、黃連、青黛、麥門冬、瓜蔞、陳皮、炒柏、當歸、桔梗作為輔藥,五味子、砂仁、川芎、紫菀作為佐藥,服用了二十多帖藥才痊癒。
【喉嚨有聲音】
射干麻黃湯(仲景方)
射干、細辛、紫菀、款冬花(各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五味子、半夏(各半升),大棗(七枚)
用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次沸騰,撈去上面的泡沫,放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
白前湯(《千金方》),治療咳嗽氣逆上衝,身體浮腫,氣短腫脹,早晚都要靠著牆壁才能坐著,喉嚨裡有像水雞叫的聲音。
白前、紫菀、半夏、大戟(各三兩)
用水一斗浸泡一晚,第二天早上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
清金湯,治療男女久年或近期的咳嗽,呼吸急促喘氣,喉嚨裡有痰聲,胸悶氣逆,坐立不安,吃不下東西。
陳皮(去白),薏苡仁,五味子,阿膠(炒),茯苓(去皮),紫蘇,桑白皮,杏仁(去皮尖,炒),貝母(去心),款冬花,半夏曲,百合(各一錢),粟殼(蜜炒),人參,甘草(炙。各半錢)
以上藥材作為一服,用水兩碗,加生薑三片,紅棗二枚,烏梅一枚,煎到剩下一碗,飯後服用。
【失音】
杏仁煎,治療咳嗽,聲音嘶啞發不出來。
杏仁(去皮尖,三兩,磨碎),生薑汁,白蜜麥芽糖(各一兩半),桑白皮,貝母(去心),木通(各一兩二錢半),紫菀(去泥土),五味子(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水三升,熬到剩下一升半,去除藥渣,加入之前磨好的杏仁等四味藥,再熬成膏狀,每次服用一匙,含在嘴裡慢慢吞嚥。另一種藥方,加入款冬花、知母各一兩。
通聲煎,治療咳嗽氣喘,胸中悶脹,說不出話。
杏仁(一升,去皮尖雙仁,炒,另外磨成泥),木通,五味子,人參,桂心(去粗皮),細辛,款冬花,菖蒲,竹茹,酥油(以上各三兩),白蜜,生薑汁(各一升),紅棗肉(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