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49)
第二冊 (49)
1. 咳嗽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加杏仁七粒去皮尖,生薑七片,煎去滓,熱服。有蔣氏之妻積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服瘥,以治諸般嗽悉愈。(上方有寒有熱,有收有散,諸嗽通用也。)
人參散,治諸咳嗽喘急,語言不出。年久者多服見效。
人參,知母,貝母,馬兜鈴(去皮用肉),麻黃(去節),杏仁(生用),半夏(以上各一錢半),天仙藤(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烏梅一枚,蜜一匙,煎至一盅,臨睡服。
人參清肺湯(《和劑》),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麩炒),杏仁(去皮尖,麩炒),桑白皮(去粗皮),知母,烏梅(去核),炙甘草,罌粟殼(去蒂蓋,蜜炙,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烏梅、棗子各一枚,煎一盞,臨臥溫服。
參粟湯(《和劑》)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醋炙,各等分)
每服四錢,水一盅,阿膠一錢,烏梅一個,煎七分,臨臥溫服。
丹溪久嗽丸子
海蛤粉(研細),膽星(臣),杏仁(臣),訶子(佐),青黛(佐),皂角(使)
上為末,薑汁丸,如桐子大。薑湯下。
久嗽乃積痰久留肺脘,黏滯如膠,氣不能升降,或挾濕與酒而作。
香附子(童便浸),殭蠶(炒),海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薑汁,竹瀝,神麯(各等分)
上為末,蜜調噙化。
謝老人形實,夏月無汗,成久嗽痰。
半夏(薑製),紫蘇葉(各一兩)
上二味,入莎末、蜆殼末、神麯末,以栝蔞瓤、桃仁半兩和丸。先服三拗湯三帖,方服此丸子。
男子五十歲,舊年因暑月入冷水作勞患瘧,後得痰嗽,次年夏末得弦脈而左手虛,叩之必汗少而有痰,身時時發熱,痰如稠黃膠,與下項方藥,仍灸大椎、風門、肺俞五處。
半夏(一兩),白朮(七錢),茯苓(六錢),黃芩,陳皮,桔梗,枳殼,石膏(煅。各半兩),殭蠶(炒,二錢半),五味子(一錢半)
上用神麯糊丸。薑湯下三十丸。先與三拗湯加黃芩、白朮二帖,夜與小胃丹十丸,以攪其痰。
〔腎氣〕
八味丸(見虛損。),生料鹿茸丸(見溲血。)
大菟絲子丸(《和劑》),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腳膝痠疼,面色黧黑,目眩耳鳴,心忡氣短,時有盜汗,小便滑數。
菟絲子(淨洗,酒浸),澤瀉,鹿茸(去毛,酥炙),石龍芮(去土),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各一兩),石斛(去根),熟乾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酒浸一宿,焙乾),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酒浸,切,焙),防風(去蘆),杜仲(去粗皮,炒去絲),補骨脂(去毛,酒炒),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酒浸,炒),覆盆子(去枝葉萼),芎藭(各半兩)
白話文:
咳嗽
這個方子是將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去皮尖的杏仁七粒和生薑七片,煎煮後去渣,趁熱服用。以前有個姓蔣的婦人多年咳嗽,用這個方子給她,吃一次就好了,用來治療各種咳嗽都有效。(這個方子有寒熱藥性,有收斂也有發散的藥性,各種咳嗽都可以用。)
人參散,治療各種咳嗽、氣喘急促,說不出話的情況,年紀大的人多服用效果會比較好。
藥材包含:人參、知母、貝母、馬兜鈴(去皮取肉)、麻黃(去節)、杏仁(生用)、半夏(以上各一錢半)、天仙藤(一錢)。
將以上藥材做成一服,用兩盅水,加入烏梅一枚、蜂蜜一匙,煎煮至一盅,睡前服用。
人參清肺湯(出自《和劑局方》),治療肺胃虛寒引起的咳嗽氣喘急促,坐立不安,以及治療久年勞嗽,咳出的痰帶有血腥味。
藥材包含:地骨皮、人參(去蘆)、阿膠(用麩皮炒過)、杏仁(去皮尖,用麩皮炒過)、桑白皮(去粗皮)、知母、烏梅(去核)、炙甘草、罌粟殼(去掉蒂蓋,用蜂蜜炙過,以上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三錢,用一碗半的水,加入烏梅、紅棗各一枚,煎煮至一碗,睡前溫服。
參粟湯(出自《和劑局方》)
藥材包含:人參、款冬花、罌粟殼(用醋炙過,以上各等分)。
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盅水,加入阿膠一錢、烏梅一個,煎煮至七分,睡前溫服。
丹溪久嗽丸子
藥材包含:海蛤粉(研磨成細粉)、膽星(輔助藥)、杏仁(輔助藥)、訶子(佐藥)、青黛(佐藥)、皂角(使藥)。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薑汁做成丸子,像桐子大小,用薑湯送服。
久咳是因為痰積留在肺部,像膠水一樣黏稠,導致氣機無法升降,或者夾雜濕氣和酒引起的。
藥材包含:香附子(用童子尿浸泡過)、殭蠶(炒過)、海蛤粉、栝蔞仁、蜂房、杏仁、薑汁、竹瀝、神麯(以上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蜂蜜調勻,含在口中慢慢化開。
謝老先生體格壯實,夏天不出汗,形成久咳有痰的症狀。
藥材包含:半夏(用薑製過)、紫蘇葉(各一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加入莎草末、蜆殼末、神麯末,用栝蔞瓤和桃仁半兩一起做成丸子。先服用三拗湯三次,再服用這個丸子。
男子五十歲,因為去年夏天在冷水中勞動患上瘧疾,後來得了痰嗽,第二年夏天末把脈,發現左手脈虛弱,叩診發現出汗少而且有痰,身體時常發熱,痰像濃稠的黃膠,用以下方劑治療,同時灸大椎穴、風門穴、肺俞穴這五個地方。
藥材包含:半夏(一兩)、白朮(七錢)、茯苓(六錢)、黃芩、陳皮、桔梗、枳殼、石膏(煅燒過,以上各半兩)、殭蠶(炒過,二錢半)、五味子(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用神麯糊做成丸子,用薑湯送服三十丸。先服用三拗湯,加上黃芩、白朮兩劑,晚上服用小胃丹十丸,來攪動痰液。
〔腎氣〕
八味丸(詳見虛損篇)、生料鹿茸丸(詳見溲血篇)
大菟絲子丸(出自《和劑局方》),治療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腿腳膝蓋痠痛,面色暗沉,頭暈耳鳴,心慌氣短,時常盜汗,小便頻繁。
藥材包含:菟絲子(洗淨,用酒浸泡過)、澤瀉、鹿茸(去除毛,用酥油炙過)、石龍芮(去除泥土)、肉桂(去除粗皮)、附子(炮製過,去皮,以上各一兩)、石斛(去除根)、熟地黃、白茯苓(去皮)、牛膝(用酒浸泡過一晚,焙乾)、續斷、山茱萸(去核)、肉蓯蓉(用酒浸泡過,切開,焙乾)、防風(去蘆)、杜仲(去除粗皮,炒過)、補骨脂(去除毛,用酒炒過)、蓽澄茄、沉香、巴戟(去心)、茴香(炒過,以上各三兩)、五味子、桑螵蛸(用酒浸泡過,炒過)、覆盆子(去除枝葉萼)、芎藭(以上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