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類方》~ 第二冊 (47)

回本書目錄

第二冊 (47)

1. 咳嗽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煩熱,唾膿血。

紫蘇子(微炒),鹿角膠(搗碎,炒),杏仁(湯泡,去皮尖雙仁,炒微黃,以上各三兩),生薑汁(一合),白蜜(一中盞),生地黃汁(一合)

上前三味,都搗令熟,入薑汁,地黃汁,蜜相和,以慢火熬成膏,於不津器中密封之。每服半匙許,用溫粥飲調下,日三四服。

蘇子煎,治上氣咳嗽。

紫蘇子,生薑汁,生地黃汁,白蜜,杏仁(各一升)

上搗蘇子,以地黃汁、薑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更搗以汁澆之,絞令味盡,去滓,熬令杏仁微黃黑如脂,又以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銅器中,於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一方,無地黃汁。

救急療上氣咳,肺氣胸痛。《病源》:咳嗽上氣者,肺氣有餘也。肺感於寒,則成咳嗽。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此為邪搏於氣,氣壅滯不得宣通,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其狀,喘咳上氣,及多涕唾,面目浮腫,則氣逆也。

杏仁(三大升,去皮尖及雙仁者,研如泥),白蜜(一大升),牛酥(二大升)

上將杏仁於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淨磨銅鐺,勿令脂膩,先傾三升汁於鐺中,刻木記其深淺,又傾汁二升,以緩火煎,減至於所記處,即內蜜、酥等,煎還至木記處,藥乃成,貯於不津瓷器中。每日三度,以暖酒服一大匙,不能飲酒,和粥服亦得。服至一七日唾色變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斷。

此方非獨治咳,兼補虛損,去風冷,悅肌膚白如瓠。婦人服之尤佳。

百合湯,治肺氣壅滯,咳嗽喘悶,膈脘不利,氣痞多渴,腰膝浮腫,小便淋澀。

百合,赤茯苓,陳皮(湯浸,去白),紫蘇莖葉,人參,大腹皮,豬苓(去黑皮),桑根白皮枳殼(麩炒),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一兩),馬兜鈴(七枚,和皮)

上粗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一棗大,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葶藶散,治咳嗽面目浮腫,不得安臥,涕唾稠黏。

甜葶藶(隔紙炒),郁李仁(湯去皮,炒),桑白皮(各一兩),紫菀(去苗土),旋覆花,檳榔,木通(各半兩),大腹皮(七錢半)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天門冬丸,治肺臟壅熱,咳嗽痰唾稠黏。

天門冬(去心,一兩半,焙),百合,前胡,貝母(煨),半夏(湯洗去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乾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研如膏,以上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時,生薑湯送下,日三服。

前胡散,治咳嗽,涕唾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

白話文:

治療久咳、氣喘、心胸煩熱、吐膿血

紫蘇子(稍微炒過)、鹿角膠(搗碎炒過)、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炒至微黃),以上各取三兩。再加上生薑汁(一合)、白蜂蜜(一中盞)、生地黃汁(一合)。

先將前三味藥材搗碎混合均勻,加入薑汁、地黃汁和蜂蜜,用小火慢慢熬成膏狀,然後密封在不透水的容器中。每次服用半湯匙左右,用溫熱的粥水送服,一天服用三到四次。

蘇子煎,治療氣喘咳嗽

紫蘇子、生薑汁、生地黃汁、白蜂蜜、杏仁(各取一升)。

先搗碎紫蘇子,用地黃汁和薑汁澆在上面,用絹布絞取汁液,再搗碎後用汁液澆淋,反覆絞取直到沒有藥味,去除藥渣,接著將杏仁炒至微黃,顏色像油脂一樣。再用之前絞取的汁液澆在杏仁上,用絹布反覆絞取六七次,直到杏仁沒有藥味,去除藥渣,最後加入蜂蜜攪拌均勻。將混合物放入銅製容器中,隔水加熱熬製,直到呈現像麥芽糖一樣的黏稠度。每次服用約一個方寸匕(古代量器,約為一茶匙),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也有一個方子是沒有加入地黃汁的。

救急治療氣喘咳嗽,肺部氣塞胸痛。《病源》記載:咳嗽氣喘,是因肺氣過盛。肺部感受到寒邪,就會引起咳嗽。肺主導氣,氣過盛就會喘咳氣喘。這是因為邪氣侵入肺部,導致氣滯不通,所以是氣過盛,才會咳嗽氣喘。症狀表現為喘咳氣喘,多痰涕唾,面目浮腫,這都是氣逆的表現。

杏仁(三大升,去除皮尖和雙仁,研磨成泥狀)、白蜂蜜(一大升)、牛油(二大升)。

將杏仁放入瓷盆中,用水研磨取汁五升,清潔無油的銅鍋,先倒入三升杏仁汁到鍋中,用木頭做記號標示深度。然後再倒入兩升杏仁汁,用小火熬煮,直到汁液減少到先前木頭記號的位置。這時加入蜂蜜和牛油,繼續熬煮至液體回到木頭記號的位置,藥就完成了。將藥膏存放在不透水的瓷器中。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用溫酒送服一大湯匙。如果不能喝酒,也可以用粥送服。服用七天後,痰的顏色會變白;服用十四天後,痰會變稀;服用二十一天後,咳嗽就會停止。

這個藥方不只治療咳嗽,還能補虛損,祛風寒,使皮膚變得白皙光滑,尤其適合女性服用。

百合湯,治療肺氣壅滯、咳嗽喘悶、胸膈不適、氣滯口渴、腰膝浮腫、小便困難

百合、赤茯苓、陳皮(用熱水浸泡,去除內層白膜)、紫蘇莖葉、人參、大腹皮、豬苓(去除黑皮)、桑樹根的白皮、枳殼(用麩皮炒過)、麥門冬(去除中心)、甘草(炙烤過,以上各取一兩)、馬兜鈴(七枚,連皮一起)。

將以上藥材粗略搗碎過篩。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放入一小塊生薑(棗子大小)一起煎煮,直到剩八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葶藶散,治療咳嗽、面目浮腫、無法安睡、痰涕黏稠

甜葶藶(隔著紙炒過)、郁李仁(熱水浸泡去皮,炒過)、桑白皮(各取一兩)、紫菀(去除莖和泥土)、旋覆花、檳榔、木通(各取半兩)、大腹皮(取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小碗水和少許生薑一起煎煮,直到剩六分,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

天門冬丸,治療肺部壅熱、咳嗽痰黏稠

天門冬(去除中心,烘焙過,取一兩半)、百合、前胡、貝母(煨烤過)、半夏(用熱水清洗去除黏滑)、桔梗、桑白皮、防己、紫菀、赤茯苓、生乾地黃、杏仁(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黃,研磨成膏狀,以上各取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搗搗二三百下,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不拘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一天服用三次。

前胡散,治療咳嗽、痰涕黏稠、心胸不適、時有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