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類方》~ 第八冊 (7)
第八冊 (7)
1. 鼻瘡
烏犀丸
烏犀(鎊),羚羊角(鎊),牛黃(研),柴胡(淨。各一兩),丹砂(研),天門冬(去心,焙),貝母(去心,炒),胡黃連,人參(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知母(各七錢半),黃芩,炙甘草(各二錢半)
白話文:
烏犀丸配方
藥材:
- 烏犀(磨成粉末,一兩)
- 羚羊角(磨成粉末,一兩)
- 牛黃(研磨成粉末,一兩)
- 柴胡(去雜質,一兩)
- 丹砂(研磨成粉末,一兩)
- 天門冬(去除心,烘乾,一兩)
- 貝母(去除心,炒至微黃,一兩)
- 胡黃連(半兩)
- 人參(半兩)
- 麥門冬(去除心,烘乾,七錢半)
- 知母(七錢半)
- 黃芩(二錢半)
- 甘草(炙烤,二錢半)
注:
- 一兩等於3.75公克
- 七錢半等於2.8125公克
- 二錢半等於0.9375公克
上為細末,研勻,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甘露飲(見齒。),黃連阿膠丸(見滯下。)
地黃煎,治鼻生瘡,癢痛不止。
生地黃汁,生薑汁各一合,苦參(一兩,銼。),酥三合,鹽花(二錢,後入)
上地黃汁、生薑汁浸苦參一宿,以酥和,於銅石器中煎九上九下,候汁入酥盡,去滓,傾入盒中,每用少許滴於瘡上。諸風熱瘡亦佳。其鹽花至半卻下。
辛夷膏,治鼻內生瘡疼痛,或塞不通。(見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一樣。每次服用二十丸,空腹溫酒送服。
甘露飲,治齒疾。黃連阿膠丸,治大便不通暢。
地黃煎,治鼻腔生瘡,癢痛不止。
取生地黃汁和生薑汁各一合,苦參一兩切碎,酥油三合,鹽花二錢(最後加入)。將生地黃汁和生薑汁浸泡苦參一晚,再加入酥油,用銅或石製器皿煎煮九次,直到汁液被酥油完全吸收,去除藥渣,倒入盒中,每次取少許滴在瘡口上。各種風熱引起的瘡瘍也適用。等到煎煮到一半時再加入鹽花。
辛夷膏,治鼻腔生瘡疼痛或鼻塞不通。
2. 鼻疳蝕
椿根湯,治疳蝕口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蔥白(細切,半升),豆豉(半升),鹽(半合),川椒(去目併合口者,炒出汗,一合)
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數十沸,去滓,約一升,分三服,有惡物下即效。小兒量大小加減。
烏香散,治鼻疳,侵蝕鼻柱。
草烏(燒灰),麝香(研各等分)
上研極細,以少許貼瘡上。
白話文:
椿根湯用於治療疳蝕口鼻,以椿根、蔥白、豆豉、鹽、川椒等材料混合,加入醋和清泔水煎煮,去渣後分三次服用,若有惡物排出即見效。烏香散用於治療鼻疳侵蝕鼻柱,以草烏燒灰和麝香研磨成極細粉末,取少許敷於患處。
3. 鼻乾無涕
犀角散,治肺熱,心神煩悶。
犀角屑,木通,升麻,赤茯苓,黃耆,馬牙硝,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各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硃砂(研),龍腦(研),炙甘草(各二錢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竹葉湯調下。
白話文:
犀角散用於治療肺熱、心神煩悶,由犀角屑、木通、升麻、赤茯苓、黃耆、馬牙硝、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黃)、麥門冬(去心)、硃砂(研)、龍腦(研)、炙甘草組成。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飯後用竹葉湯送服。
桑根白皮散,治肺臟積熱,皮膚乾燥,鼻痛無涕,頭疼心悶。
桑根白皮,木通,大黃(銼,炒。各二兩),升麻(一兩半),石膏,葛根(各三兩),甘草(炙赤,一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吹鼻散
龍腦(半錢),馬牙硝(一錢),瓜蒂(十四枚,為末。)
上研極細,每用一豆大,吹入鼻中。
白話文:
【桑根白皮散】,治療肺臟積熱,皮膚乾燥,鼻痛無涕,頭疼心煩。
- 桑根白皮:2兩
- 木通:2兩
- 大黃(切碎,炒熟):2兩
- 升麻:1.5兩
- 石膏:3兩
- 葛根:3兩
- 甘草(炙烤至紅色):1兩
每次服用3錢,用水1杯,煎煮至剩6分,於飯後溫和飲用。
【吹鼻散】
- 龍腦:半錢
- 馬牙硝:1錢
- 瓜蒂(十四個,研磨成粉)
以上成分研磨至極細,每次使用一豆大小,吹入鼻孔中。
4. 鼻痛
人參順氣散(又名通氣祛風湯),治感風頭疼,鼻塞聲重,及一應中風者,先宜服此藥疏通氣道,然後進以風藥。
乾薑(半兩),人參,川芎(去蘆),炙甘草,乾葛,苦梗(去蘆),厚朴(去皮,薑製),白朮(去蘆),陳皮(去白),白芷(各一兩),麻黃(去節,一兩半)
白話文:
「人參順氣散」,又名「通氣祛風湯」,主要治療因風寒侵襲導致的頭痛、鼻塞、聲音嘶啞,以及各種中風症狀。在使用其他驅風藥物之前,應先服用此藥疏通氣道,為後續治療打下基礎。藥方包含乾薑、人參、川芎(去蘆)、炙甘草、乾葛、苦梗(去蘆)、厚朴(去皮,薑製)、白朮(去蘆)、陳皮(去白)、白芷(各一兩)、麻黃(去節,一兩半)。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熱服。如感風頭疼,咳嗽鼻塞,加蔥白煎。
白芷散
白芷,杏仁(湯泡,去皮尖),細辛(各一錢),全蠍(二個,焙)
上為細末,麻油調敷。
沒藥散,治風冷搏於肺臟,上攻於鼻,則令鼻痛。
白話文:
取上藥三錢,用水一盞,加姜三片、棗一枚、薄荷五七葉,一同煎煮八分,不論時辰,趁熱服用。若感到風寒頭痛、咳嗽鼻塞,可加入蔥白同煎。
另取白芷、杏仁(湯泡去皮尖)、細辛(各一錢)、全蠍(二個,焙乾)研為細末,用麻油調和敷患處。
沒藥散,可治療風寒侵襲肺臟,上犯鼻竅,導致鼻痛。
沒藥,乾蠍(去土,炒),南星(炮),白附子(炮),雄黃(研),當歸(焙),丹砂(研),胡黃連,牛黃(研),白芷,麝香(研),官桂(去皮),丁香,炙甘草(各二錢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
上為細末,研勻。每服半錢,溫酒調下,早晚各一服。
白話文:
沒藥、乾蠍(去土,炒)、南星(炮)、白附子(炮)、雄黃(研)、當歸(焙)、丹砂(研)、胡黃連、牛黃(研)、白芷、麝香(研)、官桂(去皮)、丁香、炙甘草(各二錢半)、烏蛇(酒浸去皮骨,炙,半兩),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錢,溫酒調服,早晚各一次。
白鮮皮湯,治肺受風,面色枯白,頰時赤,皮膚乾燥,鼻塞干痛,此為虛風。
白鮮皮,麥門冬(去心),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細辛(去苗),白芷(各一兩半),桑白皮,石膏(研。各二兩)
每服三錢,水三盞,先煮大豆三合,取汁一盞,去豆下藥,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葫蘆酒,治鼻塞眼昏,疼痛腦悶。
白話文:
白鮮皮湯主要用來治療肺部受風寒,症狀包括面色蒼白、臉頰偶爾泛紅、皮膚乾燥、鼻子堵塞疼痛,這是屬於虛風引起的病症。
白鮮皮湯的藥材包括白鮮皮、麥門冬(去除心)、白茯苓(去除皮)、杏仁(去除皮尖和雙仁,炒過)、細辛(去除苗)、白芷(各一兩半)、桑白皮、石膏(研磨,各二兩)。
每次服用三錢藥材,加水三盞,先煮大豆三合,取其汁液一盞,然後去除大豆,加入藥材,煎煮至七分,去渣,不拘時間服用。
葫蘆酒則用來治療鼻子堵塞、眼睛昏花、疼痛、頭昏腦悶。
上取苦葫蘆子碎之,以醇酒半升浸,春三、夏一、秋五、冬七日,少少納鼻中。一方,用童便浸汁。
神效宣腦散,取黃水鼻中下。
川鬱金,川芎,青黛,薄荷,小黃米(各二分)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口噙冷水,搐鼻中。
白話文:
取苦葫蘆子研碎,用半升醇酒浸泡,春浸三日,夏浸一日,秋浸五日,冬浸七日,取少許酒液滴入鼻中。另一方法是用童子尿浸泡。
神效宣腦散,取黃水滴入鼻中。
川鬱金、川芎、青黛、薄荷、小黃米各取二分,研成細末,每次取少許,含冷水,用棉籤或紙捲蘸取藥末塞入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