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 卷下 (7)
卷下 (7)
1. 痢疾
脈訣云。痢疾脈沉細者生。洪大者死。此言久病也。初起之時。元氣未虛。穀氣尚強。其脈未有不滑而大者。惟久病之後。元氣已虛。穀食又少。故脈宜沉細。不宜洪大也。夫痢疾之起。由於暑食傷脾。不能運化。並於血分。作成痢疾。其色紅者。從食中之熱化。其色白者。
從食中之冷化。不可以赤為熱。而白為寒也。治之當分表裡。丹溪曰。惡寒發熱。身首俱痛。是為在表。在表則當散暑。邪入里。必由皮肉而及筋骨。由筋骨而入腸胃。今寒熱身痛。表邪未淨也。若但清胃化滯。不及其表。則表間之邪。勢必盡從里出。何日可解。柴胡化滯湯。
誠表裡兩解之良劑也。(治挾表痢大有捷效屢試屢驗喻氏逆流挽舟法即此方加減)古方用人參敗毒散。責之太陽。而不責少陽。未免求之太遠矣。至於後重窘迫。腹痛急墜。是為在裡。在裡則當下。宜用樸黃丸下之。然欲用下藥。必在兩三日之間。元氣未虛。脈猶有力。方可用下。
若日久痢多。脈來無力。雖有後重。氣虛下陷。與初起者不同。不可妄下。至於外無頭疼身痛。內無裡急後重者。宜用芩芍調中湯。黃芩能斂大腸之氣。白芍能斂大腸之血。痢疾便紅。非此不愈。然患痢之人。多由飲食不節。舊積未盡。新谷又多。往往然也。若見胸中不寬。
芩芍未可驟用。恐其收斂飲食。愈加其痢。通調之後。合當大補元氣。但痢家氣虛者固有。而陰虧者亦多。下多亡陰。臟腑虛燥。大渴欲飲。脈來細數。宜用芍藥健脾湯。但止其湯。其痢自愈。若是陽虛。脈必洪大無力。宜用芩芍補中湯。或用資生丸。補而不愈。方可再行兜澀。
不可驟用粟殼等藥。恐積滯不盡。而成脹滿。病愈甚也。(每成休息痢皆由兜澀早耳)雖然。腎有胃關。未可久痢而胃不損者。凡四君歸脾十全補中。皆補脾虛。未嘗不善。若病在火衰。土位無母。設非桂附大補命門。以復腎中之陽。以救脾家之母。飲食何由而進。門戶何由而閉。
真元何由而復耶。若畏熱不前。僅以參朮補土。未見痢之能愈也。此皆治熱痢之法。而沉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熱。平日元氣虛弱。口食生冷涼物。以致胃寒下痢。脈來沉細無力。四肢厥冷。可為辨也。宜用理中化滯湯。不但冷痢如此。即熱症變冷者亦往往有之。李東垣云。
久痢不止。(著眼久痢二字)各症不減。或反加重。竟作虛治。用補中湯。加炮姜一升一補。虛回而痢自止。如小腹重墜切痛奔豚。加肉桂破故紙誠確論也。痢家雖不禁食。只宜清淡柔爛。少吃為妥。生冷麵食俱不相宜。厚味尤當禁之。至於五色兼下者。如魚腦髓者。或下煙塵屋漏水者。
大孔如竹筒。唇似朱塗者。皆難治之症也。
白話文:
關於痢疾的診斷與治療,古醫書是這樣說的:
診脈時,如果脈象沉細,表示病情可以好轉;如果脈象洪大,表示病情危重。這裡說的是久病的情況。剛開始發病時,身體的元氣還沒有虛弱,消化功能還算強,所以脈象通常是滑而大的。只有在久病之後,元氣虛弱,食量又少,脈象才會變得沉細,不應該是洪大的。
痢疾的發生,是因為暑氣或飲食損傷了脾胃,導致脾胃無法正常運化,這些問題累積在血液中,就形成了痢疾。如果大便顏色是紅色,表示是飲食中的熱邪導致;如果大便顏色是白色,表示是飲食中的寒邪導致。但不能簡單地認為紅色就是熱,白色就是寒。
治療痢疾,要區分表裡。如果出現怕冷發熱、全身疼痛等症狀,表示病邪在表,應該用解暑的方式治療。病邪會從皮膚肌肉進入筋骨,再進入腸胃。如果出現怕冷發熱和身體疼痛,表示表邪還沒有完全清除。如果只清腸胃化解積滯,而沒有處理表邪,表邪就會全部進入體內,病就無法痊癒。可以用「柴胡化滯湯」來同時治療表邪和裡邪。古方用「人參敗毒散」來治療,認為病邪在太陽經,而沒有考慮少陽經,這種說法有點太牽強了。
如果出現腹部墜脹、疼痛、想排便但排不出的感覺,表示病邪在裡,應該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樸黃丸」來瀉下。但是使用瀉藥,必須在發病兩三天內,元氣還沒有虛弱,脈象還有力的時候才能使用。如果病程很久、痢疾次數很多,脈象無力,雖然也有便意,但這是氣虛下陷,和剛開始發病的情況不同,不能亂用瀉藥。
如果沒有頭痛身痛等表邪症狀,也沒有裡急後重等裡邪症狀,可以使用「芩芍調中湯」。黃芩能收斂大腸的氣,白芍能收斂大腸的血。如果痢疾大便帶血,用這個方子才能治好。但是患痢疾的人,多半是因為飲食不節制,舊的積食還沒消化完,新的食物又吃太多,這種情況很常見。如果覺得胸悶不舒服,不應該馬上用芩芍來收斂,因為可能會讓飲食積滯更嚴重。要先疏通腸胃,再大補元氣。
痢疾患者有氣虛的,也有陰虛的。瀉下太過會損傷陰液,導致內臟乾燥,出現口渴、脈象細數等症狀,可以用「芍藥健脾湯」來治療,通常喝這個湯藥,痢疾自己就會好。如果是陽虛,脈象會洪大無力,可以用「芩芍補中湯」或「資生丸」來治療。如果這些藥都沒效,才可以考慮用收澀藥,但不能馬上用罌粟殼等藥,以免積滯無法排出,反而會讓病情加重。
雖然如此,腎臟和胃之間是連動的,如果久患痢疾,胃肯定也會受到影響。像「四君子湯」、「歸脾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這些藥方都是用來補脾虛的,雖然效果不錯,但如果病是因腎陽衰弱造成的,腎臟這個「母親」虛弱,脾胃這個「孩子」也無法得到滋養,不補腎陽,就無法讓脾胃正常運轉,飲食也就無法正常吸收,病就無法痊癒。如果害怕溫熱的藥,只用人參、白朮來補脾,是無法治好痢疾的。
以上說的都是治療熱痢的方法,但也有寒痢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如果平常元氣虛弱,又吃了生冷食物,導致胃寒下痢,脈象會沉細無力,四肢冰冷,可以這樣來辨證。應該用「理中化滯湯」來治療。不僅是寒痢這樣,熱痢也可能轉變成寒痢。李東垣說,久病痢疾不止,各種症狀沒有減輕,甚至加重,這時就要當作虛證來治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姜,就能讓元氣恢復,痢疾自然會停止。如果出現小腹墜脹疼痛,甚至有氣往上衝的感覺,可以加上肉桂、補骨脂,這是很正確的說法。
患痢疾雖然不一定需要完全禁食,但應該吃清淡、柔軟、容易消化的食物,並且要少吃。生冷、麵食都不適合,濃厚的食物更要禁止。如果大便出現各種顏色,像魚腦髓一樣,或者像煙塵、屋漏水一樣,或者像竹筒一樣粗大,嘴唇像塗了硃砂一樣紅,都屬於比較難治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