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 卷下 (6)
卷下 (6)
1. 泄瀉
泄瀉者。胃與大腸之病也。此因飲食不調。脾胃不能運化。小水並於大腸。故令作瀉。脈來沉滑。腹中作痛。宜用胃苓湯加減。以其積滯在胃。氣不宣通。稀糞旁流故也。若久瀉不止。脈沉細緩。按之無力者。是為脾虛。宜用健脾丸參苓白朮散之類。甚則用八味地黃丸。補命門火以生脾土。
此不易之法也。但泄瀉之病。虛寒者固有。而虛熱者亦多。如下多亡陰。津液不足。脈來細數無力。甘溫毫不可投。宜用脾腎雙補湯。此外又有數症。條分縷析。治之方不誤耳。
白話文:
腹瀉是胃和大腸的疾病,通常是因為飲食不當,導致脾胃運化失調,水分無法正常吸收,與大腸中的食物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腹瀉。脈象沉滑,腹痛,可以用胃苓湯加減治療,因為積滯在胃部,氣機不暢通,稀便才會從旁流出。如果腹瀉久治不愈,脈象沉細緩弱,按壓時無力,就屬於脾虛,可以用健脾丸、參苓白朮散等藥物治療。嚴重的情況可以用八味地黃丸補益腎氣,以生脾土。
以上是治療腹瀉的基本方法,但是腹瀉分為虛寒和虛熱兩種,虛熱患者常伴隨陰液虧損、津液不足,脈象細數無力,不能使用溫熱藥物,應該用脾腎雙補湯治療。此外,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症狀,需要仔細分析,才能對症下藥,避免誤治。
積瀉者。腹痛而瀉。瀉後痛減。瀉去稍寬。偶然而起者。謂之食瀉。法當消食分利。若不時舉發。定因脾土虛弱。不能運化。以致食停作瀉。初起必先消食。方可用補用溫。世人概言脾瀉。驟用溫補者非也。大約脈實有力。宜用胃苓湯。脈細無力。宜用半消半補(脈之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痰瀉者。或多或少。或瀉或不瀉。中焦有痰。飲食入胃。裹結不化。所以作瀉。脈滑有熱者。宜用枳樸柴陳湯。脈來弦細無力。宜用香砂六君子湯。火瀉者。腹中痛一陣。瀉一陣。後去如湯。後重如滯。此因濕在腸胃之中。火在腸胃之外。宜用清熱柴苓湯。甚則完穀不化者。火性急速。不及傳化故也。
白話文:
積瀉是指肚子痛然後拉肚子,拉完肚子後疼痛減輕,排便後稍微舒服一些,這種偶爾發生的情況叫做食瀉。治療方法應該是消食化積,利導積滯。如果經常發生,一定是因為脾胃虛弱,無法運化食物,導致食物積滯而拉肚子。初期一定要先消食化積,可以根據情況選擇用溫補的方法。很多人一概而論地說成脾瀉,就急著用溫補的方法,這是錯誤的。一般來說,脈象有力應該用胃苓湯,脈象細弱無力應該用半消半補的藥方。(脈象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痰瀉是指拉肚子時,糞便中或多或少都帶有痰,有時拉肚子有時不拉肚子。這是因為中焦積聚了痰濕,食物進入胃部後,被痰濕裹住,無法消化,所以就拉肚子。脈象滑而帶有熱氣,應該用枳樸柴陳湯。脈象弦細無力,應該用香砂六君子湯。
火瀉是指肚子裡一陣陣地痛,然後一陣陣地拉肚子,拉完後糞便像水一樣稀,而且還有殘渣。這是因為濕氣停留在腸胃內,火氣在腸胃外,應該用清熱柴苓湯治療。如果嚴重到連食物都消化不了,這是因為火氣太急,還沒來得及傳化就排出去了。
冷瀉者。鼻吸風寒之氣。口食生冷之物。皆能作瀉。此暴病也。宜用香砂理中湯。若久瀉之後。脈細皮寒。病涉大虛。宜於前方更加桂附。若加之以不食。危篤難醫。至於完穀不化。初起猶為胃寒。治之可愈。久則胃氣已絕。斷主於死。
濕瀉者。腹中不痛。所瀉皆水。(辨證精詳)或遍身發腫。身熱脈數者。病屬於陽。(分別陰陽不紊)初起宜用分消飲。久以柴苓湯主之。若肢冷脈細。元氣大虛。宜用消腫健脾湯。即金匱腎氣丸。亦宜服也。
白話文:
如果拉肚子是因為受寒,可能是吸入了冷空氣,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造成的,這種情況屬於急性病,可以用香砂理中湯治療。如果拉肚子時間長,脈搏細弱,身體冰冷,代表身體虛弱,需要在香砂理中湯的基礎上加桂枝和附子。如果患者除了拉肚子之外還不願意吃飯,情況危急,難以治療。至於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剛開始可能是胃寒引起的,可以治療痊癒。但如果拖延時間太久,胃氣已經消失,就無法挽救了。
如果拉肚子是因為濕氣,腹部不會疼痛,拉出來的都是水,並且全身浮腫,身體發熱,脈搏快,屬於陽虛。剛開始可以用分消飲治療,時間久了就用柴苓湯。如果四肢冰冷,脈搏細弱,元氣嚴重虛弱,就需要用消腫健脾湯,也就是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
又有肺燥作瀉者。人所不知。秋傷於燥。內熱咳嗽。肺中之火無處可宣。傳於大腸。故令作瀉。宜用清金潤燥湯。潤肺兼潤其腸。則泄瀉自止。若誤認脾虛。而用溫補。非徒無益。又害其肺也。治者詳之。又有脫瀉者。水穀皆下。日有百次。不但糟粕瀉盡。並腸中所蓄之黃水。俱已竭盡而無餘。所以平人時泄黃水。即是脾壞之候。皆主於死。不易治也。
加減胃苓湯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赤茯,豬苓,澤瀉,山楂,桔梗
白話文:
有些人會因為肺燥而拉肚子,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秋季容易傷燥,導致內熱咳嗽,肺部的熱氣無處宣洩,就傳到腸子裡,引起腹瀉。這種情況適合用清金潤燥湯,潤肺同時潤腸,就能止瀉。如果誤以為是脾虛而用溫補的方法,不但無益,還會傷肺。治療的人要注意這個細節。還有一種是脫瀉,水和食物都拉,一天拉上百次,不只排光了食物殘渣,連腸子裡積存的黃水都排乾淨了。平常人如果拉黃水,就是脾胃壞掉的徵兆,都是難治的病,很容易致命。這種情況可以用加減胃苓湯,裡面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赤茯、豬苓、澤瀉、山楂、桔梗等藥材。
平胃而用蒼朮。取其雄壯上行。發越脾氣。脾氣一行。則鬱結自開。若單用沉降之藥。胃反不能開也。但脈來沉緩者可用。滑數者勿與。以其燥能助火故也。至於豬苓雖能滲濕。脾濕不甚者。服之必傷腎水。不可輕用。若兩肋作脹。因於氣鬱者。宜加香附青皮之類。
健脾丸
人參(二兩),白朮(三兩),白茯(二兩),甘草(一兩),山藥(二兩),扁豆(三兩),芡實(三兩),蓮肉(二兩),澤瀉(一兩),陳皮(一兩),山楂(三兩)
白話文:
要治療胃氣不暢,可以使用蒼朮,因為它性味辛溫,能向上升發,促進脾氣運化。脾氣運行通暢,積滯自然消散。如果單用沉降的藥物,反而會導致胃氣無法開展,只有脈象沉緩的患者才能使用。如果脈象滑數則不適合,因為蒼朮燥性會助長火氣。至於豬苓雖然能滲濕,但對於脾濕不重的人來說,服用會傷腎水,不可輕易使用。如果兩肋脹滿,是因氣鬱所致,可以加入香附、青皮等藥物。
健脾丸的配方為:人參二兩,白朮三兩,白茯苓二兩,甘草一兩,山藥二兩,扁豆三兩,芡實三兩,蓮肉二兩,澤瀉一兩,陳皮一兩,山楂三兩。
參苓白朮散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山藥,扁豆,苡仁,桔梗,砂仁,蓮肉
脾腎雙補湯
人參,山藥,扁豆,車前子,白茯,白芍,萎蕤,菟絲子,杜仲,山萸,白蔻,石斛
枳樸柴陳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陳皮,白茯,枳殼,厚朴,赤芍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
- 人參:滋補元氣
- 白朮:健脾助消化
- 白茯苓:利水滌痰
- 甘草:調和諸藥
- 山藥:補脾益肺
- 扁豆:補脾止瀉
- 苡仁:利濕消腫
- 桔梗:宣肺化痰
- 砂仁:行氣止痛
- 蘭肉:養心安神
脾腎雙補湯:
- 人參:補氣固本
- 山藥:補脾益肺
- 扁豆:健脾止瀉
- 車前子:利水滌痰
- 白茯苓:利水滌痰
- 白芍:調肝止痛
- 萬蕤:滋陰清熱
- 腥絲子:補腎壯陽
- 杜仲:補腎強骨
- 山茱萸:補肝養血
- 白蔻:行氣止痛
- 石斛:滋陰清熱
枳樸柴陳湯:
- 柴胡:疏肝解鬱
- 黃芩:清熱燥濕
- 半夏:降逆止吐
- 甘草:調和諸藥
- 陳皮:理氣和胃
- 白茯苓:利水滌痰
- 枳殼:行氣消癥
- 厚朴:除濕健脾
- 赤芍:涼血活血
香砂六君子湯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陳皮,半夏,砂仁,藿香,香附
清熱柴苓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茯,豬苓,澤瀉,山梔,赤芍
香砂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香附,砂仁,藿香
滯多加厚朴
分消飲
羌活,白芷,柴胡,川芎,枳殼,山楂,陳皮,豬苓,澤瀉
熱盛加山梔黃芩。
治腫健脾湯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砂仁、藿香、香附組成香砂六君子湯,柴胡、黃芩、半夏、甘草、赤茯苓、豬苓、澤瀉、山梔、赤芍則構成清熱柴苓湯。人參、白朮、炮姜、甘草、香附、砂仁、藿香組成香砂理中湯,若患者有積滯,則可加厚朴。羌活、白芷、柴胡、川芎、枳殼、山楂、陳皮、豬苓、澤瀉組成分消飲,若患者熱盛,則可加山梔、黃芩。
人參,白朮,白茯,甘草,車前子,澤瀉,厚朴,苡仁,炮姜,附子,陳皮,山藥
凡久瀉脾虛。以及發腫。俱宜用此。
清金潤燥湯
沙參,萎蕤,苡仁,山藥,石斛,黃芩,白芍,桔梗,甘草,地骨皮,陳皮,芡實
八仙糕(痢後調理脾胃良方)
白朮(四兩),白茯(四兩),山藥(八兩),扁豆(八兩),芡實(八兩),蓮肉(八兩),苡仁(四兩),老米粉(二斤),白糖(二斤)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車前子、澤瀉、厚朴、薏仁、炮姜、附子、陳皮、山藥,這些藥材適合用來治療脾虛久瀉,以及發腫。
沙參、萎蕤、薏仁、山藥、石斛、黃芩、白芍、桔梗、甘草、地骨皮、陳皮、芡實,這味藥方名叫八仙糕,是治療痢疾後調理脾胃的良方。
白朮四兩、白茯苓四兩、山藥八兩、扁豆八兩、芡實八兩、蓮肉八兩、薏仁四兩、老米粉兩斤、白糖兩斤。
四神丸
肉果(二兩煨熟去油),補骨脂(四兩),五味(一兩),吳茱萸(水浸炒一兩)
姜煮紅棗為丸(補命火益脾腎要劑)
白話文:
將肉果煨熟去油,再加入補骨脂、五味和水浸炒過的吳茱萸,用薑煮紅棗做成丸藥,能補益命火,滋養脾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