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 卷上 (12)
卷上 (12)
1. 齁喘
齁喘之病。方書皆名哮吼。為其聲之惡也。此因誤啖鹽醬咸物。摶結津液。熬煎成痰。膠黏固結。聚於肺絡。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氣反觸其痰。所以喘聲不止也。肺有痰熱。毛竅常開。熱氣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發。一遇秋冬寒氣外束。邪熱不得宣通。故令發喘。脈來浮數。
滑大者。宜用定喘湯。發去標邪。再用加減雞鳴丸。常常服之。自可除根。每日飲食只宜清淡。不宜濃厚。蓋人身之痰。不能自動。必隨脾之健運。貯於肺絡。結為窠囊積飲。如蜂子之穴於房中。蓮實之嵌於蓬內。生長則易。而剝落則難。全要胃氣清虛。則痰之上注者。得以返還於胃。
然後可從口而上越。或從腸而下達。今人肥甘厚味。日不絕口。兼之飲食不節。雖有醫藥。庸有濟乎。此乃氣分之病。或有傳於血分。而為喘急失血者。先吐痰後見血。猶為積熱。先吐血後吐痰者。陰虛火動。照依怯症調治。一切燥藥。毫不可嘗。推而廣之。齁病屬熱者固多。
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熱。凡脾胃虛寒。氣不能運。積成冷痰。上注於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脈沉細緩。按之無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湯。加款冬金沸杏仁炮姜治之。但熱者多。而寒者少。又不可不察耳。齁喘之病。痰火為本。而外感內傷之因。所觸不同。
未可以一端盡也。寒傷肺喘。脈必數大。可用定喘湯散風傷肺喘脈必細緩。自汗惡風。宜用參蘇飲解之。因於氣者。其脈必沉。因於食者。脈必弦滑。因於色者。脈沉細數。治之又有不同。今人一遇是症。便以定喘為主。何致膠固若此耶。
定喘湯
半夏,杏仁,冬花,蘇子,桑皮,麻黃,甘草,黃芩,白果,青鉛,生薑
加減雞鳴丸
陳皮(一兩),半夏(四錢),白茯(一兩),甘草(五錢),貝母(一兩),栝蔞霜(一兩),冬花(一兩),天冬(二兩),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桔梗(一兩),枇杷葉(五錢),玄明粉(三錢)
煉蜜為丸。
白話文:
「齁喘」這種病,醫書上都叫做「哮吼」,因為它發出的聲音很難聽。這是因為吃錯了太鹹的食物,像是鹽或醬油,導致身體的津液凝結,熬煮成痰,這些痰黏稠固結,聚集在肺部的經絡裡,阻礙呼吸的進出。呼吸的氣反而會撞到這些痰,所以喘息的聲音才會一直不斷。
肺部有痰熱的時候,毛孔常常是開的,熱氣可以往外散發,所以病症會潛伏而不會發作。一旦遇到秋冬寒冷的天氣,寒氣會束縛體表,邪熱無法宣洩,就會引發喘息。這時候脈象會呈現浮數,如果脈象又滑又大,就適合使用「定喘湯」來解除表面的邪氣,之後再服用「加減雞鳴丸」來調理,常常服用就可以根治。
每天的飲食應該清淡,不適合濃厚的口味。因為人體的痰液不能自己移動,一定需要依靠脾胃的健康運作,才能儲存在肺部的經絡中,結成像蜂巢一樣的積液。這些痰液就像蜂子住在蜂巢裡,蓮子鑲在蓮蓬內一樣,生成很容易,要剝落就很難。一定要脾胃清虛,痰才能夠從肺部回到胃中,然後才能從口吐出,或是從腸道排出。
現在的人喜歡吃肥膩甘甜的食物,每天都不離口,加上飲食沒有節制,就算有藥物治療,又有什麼用呢?這種病屬於氣分上的問題,有時候會傳到血分,變成喘急甚至咳血的狀況。如果是先咳痰才咳血,那還是屬於積熱;如果是先咳血才咳痰,那就是陰虛火旺,要依照虛弱的狀況來調理。所有燥熱的藥都不能使用。
廣泛來說,齁喘的病大多屬於熱症,但也有屬於肺寒的狀況,不能一概認為都是熱症。凡是脾胃虛寒,氣無法運行,累積成冷痰,往上跑跑到肺部,也會造成齁喘。這種人通常四肢冰冷,脈象沉細而慢,按下去沒有力氣,這就是肺寒齁喘的徵象。適合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款冬花、金沸草、杏仁、炮薑來治療。但是熱症比較多,寒症比較少,這點不能不注意。
齁喘這個病,痰火是根本,但外感或內傷的原因各有不同,不能用單一的方面來概括。寒氣傷肺導致的喘,脈象一定會呈現數大;風邪傷肺導致的喘,脈象一定會呈現細緩,並且會自汗怕風,適合使用「參蘇飲」來解除。如果是因為氣虛導致的喘,脈象一定會呈現沉;如果是因為飲食導致的喘,脈象一定會呈現弦滑;如果是因為慾望過度導致的喘,脈象會呈現沉細數,治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現在的人一遇到這種病,就只用「定喘湯」來治療,怎麼會療效如此不佳呢?
定喘湯 的藥方成分包含:半夏、杏仁、冬花、蘇子、桑白皮、麻黃、甘草、黃芩、白果、青鉛、生薑。
加減雞鳴丸 的藥方成分包含:陳皮(一兩)、半夏(四錢)、白茯苓(一兩)、甘草(五錢)、貝母(一兩)、瓜蔞霜(一兩)、冬花(一兩)、天冬(二兩)、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桔梗(一兩)、枇杷葉(五錢)、玄明粉(三錢),將這些藥材煉蜜製成藥丸。
2. 青筋
青筋之症。惡寒發熱。狀似風寒。但胸腹作痛。遍身發麻。或唇口作麻。即其症也。北方謂之青筋。南方謂之烏沙。此因鬱怒傷肝。木邪賊土。觸動濕痰。氣逆而血亦逆。故令脹痛欲死。脈來洪數者。宜用活血化痰湯。若脈來細緩。四肢厥冷者。宜用香砂理中湯。古方治此。
不過清熱消食。而疏氣活血之藥。毫不知用。內經云。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氣血不得宣行。後成此病。宣通氣血為第一義也。但此血氣上攻。多有暴病暴死者。不可不知也。
活血化痰湯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大腹皮,枳殼,木香,玄胡,歸尾,黃芩
香砂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香附,砂仁,藿香,(加)玄胡,半夏,木香
白話文:
青筋這種病症,會有怕冷發熱的症狀,看起來像感冒,但是胸部和腹部會疼痛,全身發麻,或是嘴唇、口部發麻,這就是這個病的症狀。北方人稱之為青筋,南方人稱之為烏沙。這是因為情緒鬱悶、生氣導致肝臟受損,肝木之氣侵犯脾土,引動體內濕痰,導致氣血逆亂。所以會脹痛到好像快死掉一樣。如果脈象是洪大且快的,應該用活血化痰湯來治療。如果脈象是細小且慢,四肢冰冷的,應該用香砂理中湯來治療。
古時候治療這種病,只會用清熱消食的藥,卻不知道要用疏通氣血的藥。內經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因為氣血無法順暢運行,才會造成這種病。所以疏通氣血是治療這個病最重要的方法。但是這種氣血上衝的病,常常會有突然發病、突然死亡的情況,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活血化痰湯
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大腹皮、枳殼、木香、玄胡、當歸尾、黃芩
香砂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香附、砂仁、藿香、(加)玄胡、半夏、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