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燈》~ 卷上 (9)
卷上 (9)
1. 中惡
中惡者。入廟登塚。弔死問疾。飛屍鬼擊。故為中惡。其症牙關緊急。昏不知人。似乎中痰。但頭面青黑。肌膚粟起。可以知其中惡也。內經云。大凡外邪之入。必與內邪相合。中惡之人。先有痰食在胃。正氣不旺。然後鬼昧得以犯之。治是症者。當以安神化痰為先。俟其氣順痰消。
方可議補。薛立齋云。中惡先因正氣大虛。然後為惡所中。治當大補元氣。勿以痰治。然初起必先化痰。不可顧母失子也。
安神化痰湯
茯神,遠志,陳皮,半夏,杏仁,石菖蒲,麥冬,桔梗,甘草
有食加枳殼厚朴。
白話文:
所謂「中惡」,是指去到廟宇、墳墓,或參與弔喪、探病,受到像飛屍鬼怪之類侵擾而導致的病症。這種病症的表現是牙關緊閉、昏迷不醒人事,看起來像是痰阻塞,但會出現頭部和臉色發青發黑,皮膚起雞皮疙瘩的情況,就可以判斷是中惡。
《內經》提到,外來的邪氣入侵,必定與內在的邪氣相合。會中惡的人,通常是胃裡先有痰或積食,導致身體的元氣虛弱,才會被鬼怪之類的侵擾。治療這種病症,應該先以安定心神、化解痰液為主,等到氣息順暢、痰液消除後,才可以考慮補益身體。
薛立齋認為,中惡的原因是先因為身體的元氣非常虛弱,才會被邪氣入侵。治療應當大補元氣,而不是單純化痰。然而,初期症狀還是要先處理痰的問題,不可只顧及根本而忽略了當前的狀況。
安神化痰湯
藥材包含茯神、遠志、陳皮、半夏、杏仁、石菖蒲、麥冬、桔梗、甘草。
如果有積食,可以加入枳殼和厚朴。
2. 傷食
方書云。人迎緊盛傷於寒。氣口緊盛傷於食。以是知傷食之脈。專以氣口為主也。然診視之時。有氣口脈沉伏者。有氣口脈滑大者。又有人迎氣口俱弦數者。紛紛不一。不可以一說拘也。夫人迎氣口脈俱弦數。外症日晡寒熱。頭亦微痛。全與風寒無異。但神氣如故。身無疼痛。
可以為別也。脾胃之氣稟於命門。命門凝然不動。下焦為之臣使。宣布其氣。行至中焦。入於脾胃。乃能化食。今因飲食鬱遏。少陽三焦之氣不得宣通。故生寒熱諸症。醫者不識。呼為寒疾。誤人多矣。宜用柴胡化滯湯。通表裡而雙解之。食重者宜下。若外無寒熱表症。但覺胸膈不寬者。
痰裹食而不化也。宜用加味二陳湯。又有生冷傷脾者。脈來沉緩無力。(審脈之有力無力而定虛實之治)宜用香砂理中湯。更有胸腹不覺。咳嗽氣急。四肢無力。大便不甚通暢。脈沉弦細。按之無力。下焦雖是虛寒。中焦又有浮熱。先以養血健脾湯。開其痰食。再以八味地黃丸。
實其下焦。方為得法。至若飲食積久。或傷之太過。中氣閉塞。以致猝然僵仆。昏不知人。名為食厥。甚則四肢拘攣。狀如中痰。亦用加味二陳湯。脈沉細緩者。宜加薑桂。不可誤認痰症。妄用痰劑。
柴胡化滯湯
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枳殼,厚朴,山楂,蘇子,桔梗
傷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陽之氣也。
加味二陳湯
陳皮,半夏,白茯,甘草,枳殼,厚朴,杏仁,山楂,蘇子,桔梗
大凡消食化痰。必須順氣。胸中不寬。故用蘇桔。若在臍腹以下。宜用青皮香附。
香砂理中湯
人參,白朮,炮姜,甘草,砂仁,香附,藿香
滯重去白朮。加枳殼。厚朴。寒甚加肉桂。
養血健脾湯,方見脾胃門
沖和丸
陳皮,半夏,枳殼,厚朴,神麯,杏仁(各一兩),黃芩,桔梗(各五錢)
脾居中央。寒之不覺其寒。熱之不覺其熱。飲食易化。百病不生。故云沖和。今為飲食所傷。失其舊職。用此消其積滯。復其沖和之舊矣。故以沖和為名。痰滯膠固者。再加莪朮。
物性相製藥。
索粉不化。宜加杏仁。狗肉亦用。牛肉傷加紅曲。魚傷加橄欖。麵食豆腐。加蘿蔔子。粽子黏食。加白酒藥。肉食加山楂。果子蔬菜。加麝香。煎炒厚味。加淡豆豉。
白話文:
古書上說,人迎脈搏強勁有力是受寒所傷,氣口脈搏強勁有力是受食物所傷。由此可知,診斷食積的脈象,主要以氣口脈為主。然而,診脈時,有氣口脈沉伏的,有氣口脈滑大的,也有人迎脈和氣口脈都呈現弦數的,情況紛雜不一,不能用一種說法來概括。如果人迎脈和氣口脈都呈現弦數,患者外在症狀是午後發冷發熱,頭也稍微疼痛,這和風寒的症狀很像,但患者精神狀態如常,身上沒有疼痛感,這就可以與風寒區別開來。脾胃的氣源於命門,命門沉穩不動,下焦如同臣子般聽從使喚,將氣宣發出來,運行到中焦,進入脾胃,才能消化食物。現在因為飲食停滯,導致少陽三焦的氣無法宣暢,所以產生寒熱等各種症狀。醫生如果沒有辨識出來,將其當作寒病來治療,就耽誤了病人。應該使用柴胡化滯湯,來疏通表裡、雙解病邪。如果食積嚴重,應該用瀉下的方法。如果沒有外在的寒熱症狀,只是覺得胸膈不舒暢,這是痰裹著食物而無法消化,應該使用加味二陳湯。還有一種情況是生冷食物損傷脾胃,脈象呈現沉緩無力(診脈時要分辨有力還是無力,來決定是補虛還是瀉實的治療原則),應該使用香砂理中湯。還有一些患者沒有胸腹不適感,但會咳嗽氣喘,四肢無力,大便不太通暢,脈象沉弦細,按下去無力,這是下焦虛寒,但中焦又有虛熱。先要用養血健脾湯,來打開痰食的阻礙,再用八味地黃丸來充實下焦,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至於飲食積滯太久,或是因為吃太多,導致中氣閉塞,造成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這種情況稱為食厥。嚴重時會四肢抽搐,症狀類似中風,也需要使用加味二陳湯,如果脈象沉細緩,就應該加入薑和桂。不可以誤認為是痰症,而亂用化痰的藥。
柴胡化滯湯的組成為:柴胡、黃芩、半夏、甘草、枳殼、厚朴、山楂、蘇子、桔梗。使用柴胡是因為它能升發少陽之氣。
加味二陳湯的組成為:陳皮、半夏、白茯苓、甘草、枳殼、厚朴、杏仁、山楂、蘇子、桔梗。凡是消食化痰,必須要順氣。胸中不舒暢,所以用蘇子和桔梗。如果是在肚臍腹部以下,應該用青皮和香附。
香砂理中湯的組成為:人參、白朮、炮姜、甘草、砂仁、香附、藿香。如果停滯嚴重,就去掉白朮,加入枳殼和厚朴。寒冷嚴重時,加入肉桂。
養血健脾湯,處方在脾胃門中可見。
沖和丸的組成為:陳皮、半夏、枳殼、厚朴、神麯、杏仁各一兩,黃芩、桔梗各五錢。脾胃位於中央,寒邪不容易察覺寒冷,熱邪也不容易察覺熱,飲食容易消化,就不會產生疾病,所以說脾胃平和協調。現在因為飲食損傷,使脾胃失去原有的功能,所以用這個方子來消除積滯,恢復脾胃原有的平和協調,所以取名沖和。如果痰的黏性很強,可以再加入莪朮。
食物之間有相互制約的關係,藥物也是如此。
糯米粉不容易消化,可以加入杏仁。狗肉也可以用杏仁幫助消化。牛肉傷到脾胃,可以加入紅曲。魚傷到脾胃,可以加入橄欖。麵食和豆腐傷到脾胃,可以加入蘿蔔子。粽子等黏性食物傷到脾胃,可以加入白酒藥。肉類食物傷到脾胃,可以加入山楂。水果和蔬菜傷到脾胃,可以加入麝香。煎炒油膩食物傷到脾胃,可以加入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