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上 (3)
卷上 (3)
1. 中寒章
太陽脈行由背抵腰,外來風寒先傷陽經,經氣逆斯病發
中寒傷寒症非一,傷則漸深中直入。初起怖冷四肢寒,無熱不渴身戰慄。脈來無力又沉遲,加味理中湯有益。參甘白朮並乾薑,加桂陳皮功妙極。寒甚吳萸及川附(用童便炒),半夏茯苓吐有力,生薑煎就須冷服(伏其所主,治其所因也),無脈麝香豬膽吃。泄瀉不止加耆升,薑汁三匙嘔吐入。
舌卷囊縮指甲青,脈絕蒸臍法當習(用麝香、半夏、皂角為末,納入臍中,生薑一片貼臍上,放大艾丸於上灸之)。
寒邪客肺
蘇梗,桔梗,杏仁,連翹,川樸,枳殼,豆豉,橘紅,桑皮
風寒傷衛
桂枝湯加杏仁
寒邪兼濕
淡豆豉,蘇梗,杏仁,防己,茯苓皮,木通,川樸
寒客太陽,膀胱經氣逆
五苓散
勞倦陽虛感寒
杏仁,茯苓皮,生薑,川樸,川桂枝,廣皮
白話文:
太陽經脈的運行是從背部到腰部,外來的風寒會先侵犯身體的陽經,導致經絡氣機逆亂,就會發病。
中寒和傷寒的症狀不只一種,寒邪會逐漸深入體內。初期會感到畏懼寒冷、四肢冰涼,沒有發熱也不會口渴,身體會發抖。脈象會呈現無力又沉緩,使用加味理中湯會有幫助。藥方成分包括人參、甘草、白朮和乾薑,再加入桂枝和陳皮效果會更好。寒邪很嚴重的話,可以加入吳茱萸和炮附子(用童子小便炒過),如果加上半夏和茯苓,則有催吐的效果。生薑煎煮後要放冷再喝(這是針對病因和主要病症來治療),如果脈搏摸不到,就使用麝香和豬膽來服用。如果腹瀉不止,加入黃耆和升麻,並服用三匙薑汁,來達到催吐效果。
如果出現舌頭捲曲、陰囊收縮、指甲發青、脈象消失的危急情況,可以用蒸臍法來治療(將麝香、半夏、皂角磨成粉,放入肚臍中,再用一片生薑貼在肚臍上,然後在生薑上放艾絨灸)。
寒邪侵犯肺部
可以使用蘇梗、桔梗、杏仁、連翹、川朴、枳殼、豆豉、橘紅、桑白皮等藥材。
風寒侵犯體表
可以使用桂枝湯再加入杏仁。
寒邪兼帶濕氣
可以使用淡豆豉、蘇梗、杏仁、防己、茯苓皮、木通、川朴等藥材。
寒邪侵犯太陽經,導致膀胱經氣機逆亂
可以使用五苓散。
過度勞累導致陽氣虛弱又感受寒邪
可以使用杏仁、茯苓皮、生薑、川朴、川桂枝、廣陳皮等藥材。
2. 暑病章
暑與濕為熏蒸黏膩之邪,治不中竅,暑熱從陽上蒸而傷陰化燥。濕邪從陰下沉而傷陽變濁,六氣傷人因人而化
夏月盛暑氣注人,令人病熱生暑症。總由陰虛挾痰火,脈虛身熱症可認。腹痛泄瀉兼嘔吐,噁心頭暈冒暑病。傷暑身熱兼頭痛,身如針刺躁難靜。中暑寒熱自汗多,咳嗽倦怠不知性。動而得之病屬陽,加味香薷湯可定。香薷麥味茯甘陳,豆樸木瓜次第尋。川連燈心薑棗服,氣虛白朮與參耆,寒熱柴芩為要藥,嘔吐藿半法尤精。
瀉用澤豬功最速(去麥味),渴增知粉效如神;綿綿腹痛傷水冷,乾薑滑石法從心。小水不利或短赤,澤瀉山梔並滑石。搐攏加羌辨暑風,胸滿枳檳消食積。自汗不止用耆參,水瀉木通澤有益。頭痛川芎並石膏,痰悶栝蔞及枳實(以上陽症治法)。若居涼館喜風涼,惡寒頭痛頭項強。
身形拘急熱無汗,靜而得之陰寒傷。宜用羌活與茅朮,川樸乾薑及藿香。柴蘇等分姜三片,水煎熱服號升陽,兼食神麯滑石妙,內傷冰冷用炮姜。
陳曰:六氣傷人,因人而化,陰虛者火旺,邪歸營分為多,陽虛者濕勝,邪傷氣分為多。
暑傷氣分上焦開鬱
杏仁,通草,象貝,鬱金,射於,石膏,半夏,山梔,豆豉,滑石,豆卷,橘皮,竹茹,苡仁,川樸,元參,香薷,犀角,蘆根,丹皮,甘草,赤芍,連翹,竹瀝,細生地,益元散,石菖蒲,西瓜翠
以上藥皆可參用之。
何源長先生家制定中丸方,計十九味
陳香薷(三兩),宣木瓜(二兩),公丁香(一兩),法半夏(二兩),廣木香(一兩),紫川樸(一兩)白檀香(一兩),建澤瀉(二兩),廣藿香(四兩),陳枳殼(一兩),紫蘇葉(二兩),飛滑石(四兩),軟柴胡(一兩),茅山術(二兩),山楂肉(四兩),川羌活(一兩五錢),赤茯苓(二兩),粉甘草(二兩),生葛根(二兩)
右藥研末蜜丸,每丸重二錢,硃砂為衣,開水送服。孕婦及血症忌之。
暑風傷肺
石膏,連翹,竹葉,杏仁,六一散,苡仁,橘紅,甘草,桑皮
暑厥中惡暑熱,必先傷氣分,故舌發燥,口渴身痛(陳注)
蒼朮白虎湯加滑石
暑熱阻氣,中痞不運
半夏瀉心湯去乾薑、甘草,加杏仁、枳實、竹心、廣皮、茯苓、知母、廣藿、半夏、黃芩、白芍、山桅、川樸、麥芽、白蔻仁,生脈四君湯,清暑益氣湯。
煩勞傷暑胃虛
《金匱》麥門冬湯。如脈左關大,木瓜、麥冬、沙參、烏梅、甘草。
暑入心營
鮮生地,元參,銀花,川連,竹心,石菖蒲,丹參,連翹,犀角
暑病久延傷液
生脈散,三才湯,熟地,人參,天冬,茯苓,白芍,辰砂
暑熱深入劫陰
阿膠,門冬,川連,生地,人參,烏梅
白話文:
暑熱和濕氣是像煙霧般悶熱黏膩的邪氣,如果治療不對,暑熱會從身體陽氣上升的地方侵入,損耗陰液導致乾燥;濕氣會從身體陰氣下降的地方侵入,損耗陽氣導致身體變得混濁。各種邪氣侵犯人體,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
夏天盛暑時節暑氣侵入人體,會使人生病發熱,產生暑症。這些病症大多是因為陰虛夾雜痰火,如果脈象虛弱、身體發熱,就可以判斷是暑症。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同時伴有嘔吐、噁心、頭暈等症狀,就是中暑了。如果因為暑熱導致身體發熱、頭痛,感覺身體像被針刺一樣煩躁不安,也是中暑。中暑可能會出現忽冷忽熱、大量出汗、咳嗽、倦怠等症狀。如果是因為活動而得的病,屬於陽症,可以用加味香薷湯來治療。加味香薷湯的藥方包含香薷、麥冬、茯苓、甘草、陳皮、豆蔻、厚朴、木瓜,依序加入。如果搭配黃連、燈心草、生薑、紅棗服用,效果更好。如果氣虛,可以加入白朮和人參、黃耆。如果出現忽冷忽熱,柴胡和黃芩是主要藥材。如果出現嘔吐,藿香和半夏是最佳選擇。
腹瀉可以選用澤瀉和豬苓,效果最快(去除麥冬),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知母和花粉,效果如神。如果腹痛綿綿不斷,是因為受了涼氣,可以用乾薑和滑石來治療。如果小便不暢或出現短赤的情況,可以使用澤瀉、山梔子和滑石。如果出現抽搐,要辨別是否為暑風,可以加入羌活。如果胸悶,可以使用枳實和檳榔來消除積食。如果汗流不止,可以使用黃耆和人參。如果是水瀉,可以使用木通和澤瀉。如果頭痛,可以使用川芎和石膏。如果痰多胸悶,可以使用栝樓和枳實(以上是陽症的治療方法)。如果居住在涼爽的地方,喜歡吹風,反而出現怕冷、頭痛、頸部僵硬、身體緊繃、沒有汗等症狀,是因為靜養時受到陰寒的侵襲。這時應該使用羌活和蒼朮,搭配厚朴、乾薑和藿香。再加入柴胡和紫蘇,生薑三片,用水煎服,趁熱喝,叫做升陽。同時服用神麯和滑石,效果更佳。如果是因為內傷冰冷,可以用炮薑。
陳氏說:各種邪氣侵犯人體,會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變化。陰虛的人容易火旺,邪氣容易侵入營分;陽虛的人容易濕盛,邪氣容易傷害氣分。
暑傷氣分,上焦開鬱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杏仁、通草、象貝、鬱金、射干、石膏、半夏、山梔子、豆豉、滑石、豆卷、橘皮、竹茹、薏苡仁、厚朴、元參、香薷、犀角、蘆根、丹皮、甘草、赤芍、連翹、竹瀝、細生地、益元散、石菖蒲、西瓜翠衣。
以上藥材都可以參考使用。
何源長先生家傳制定中丸方,共十九味
陳香薷(三兩)、宣木瓜(二兩)、公丁香(一兩)、法半夏(二兩)、廣木香(一兩)、紫川朴(一兩)、白檀香(一兩)、建澤瀉(二兩)、廣藿香(四兩)、陳枳殼(一兩)、紫蘇葉(二兩)、飛滑石(四兩)、軟柴胡(一兩)、茅山術(二兩)、山楂肉(四兩)、川羌活(一兩五錢)、赤茯苓(二兩)、粉甘草(二兩)、生葛根(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丸重二錢,用硃砂做外衣,用開水送服。孕婦及有出血症狀的人忌用。
暑風傷肺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石膏、連翹、竹葉、杏仁、六一散、薏苡仁、橘紅、甘草、桑皮。
暑厥中惡,暑熱必定先傷氣分,所以會舌頭乾燥、口渴、身體疼痛(陳氏註解)
可以用蒼朮白虎湯,再加入滑石。
暑熱阻礙氣機,中焦痞塞不通
可以用半夏瀉心湯,去掉乾薑和甘草,加入杏仁、枳實、竹心、廣陳皮、茯苓、知母、廣藿香、半夏、黃芩、白芍、山梔子、厚朴、麥芽、白豆蔻仁,以及生脈四君湯、清暑益氣湯。
勞累過度導致傷暑,脾胃虛弱
可以參考《金匱要略》中的麥門冬湯。如果左關脈強大,可以加入木瓜、麥冬、沙參、烏梅、甘草。
暑熱侵入心營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鮮生地、元參、銀花、黃連、竹心、石菖蒲、丹參、連翹、犀角。
暑病拖延很久,導致身體津液損傷
可以使用生脈散、三才湯,再加入熟地、人參、天冬、茯苓、白芍、辰砂。
暑熱深入,耗竭陰液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阿膠、麥冬、黃連、生地、人參、烏梅。
暑熱導致寒熱往來。舌頭白而不渴,甚至吐血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西瓜、翠竹心、薏苡仁、鮮荷葉、杏仁、滑石。
暑邪侵入厥陰,屬於危重症狀,會出現消渴、吐蛔蟲、舌頭萎縮、肺氣阻塞。如果逆行進入體腔,必定導致昏厥。心臟下方有膈膜,與脊柱和脅部相連,這裡就是所謂的體腔。暑病通常會夾雜濕氣(陳氏註解)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黃連、黃芩、乾薑、人參、楊梅、川椒、白芍、枳實。
暑病兼有出血症狀
可以使用以下藥材:鮮生地、綠豆皮、通草、石膏、川貝母、枇杷葉、白豆蔻仁、知母、薏苡仁、丹皮、連翹、鬱金、桑葉、元參、竹心、杏仁、橘紅、六一散、六味丸,再加入阿膠、麥冬、沙參。
陳氏說:《內經》記載,病從上受,就治療上部。上部受病可以用辛涼微苦的藥物,如竹葉、杏仁、連翹、薄荷。病在中部,可以用苦辛的藥物來宣通,如半夏瀉心湯的治法。病在下部,可以用溫性的藥物來疏通,寒性的藥物來開泄下部,如河間桂苓甘露飲之類,這就是治療三焦的大概思路。
暑病用苦辛味道的藥材,自然能夠使邪氣下降(陳氏註解)
可以使用桂苓甘露飲(肉桂、茯苓、滑石、白朮、甘草、豬苓)。
張司農收集各家關於暑病的論述,認為暑邪進入肝臟會導致麻木,進入腎臟會導致消渴。瘦弱的人患病要考慮陰液是否被耗竭,肥胖的人患病要考慮陽氣是否虛弱。如果脾胃中有濕熱,又遇到燥熱,導致大便稀溏,就屬於夾雜熱邪的腹瀉。
熱病中的瘀熱殘留在絡脈導致後遺症,邪毒侵入腸道導致小便或大便不暢,這些都屬於棘手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