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傷食章

後天之本屬脾胃,納化飲食滋營衛。養生妙訣節飲食,脾胃受傷體弱意。胸腹飽悶並作酸,噯氣惡食腹痛累。甚則發熱與頭疼,惟身不痛傷寒異。左關平和右關緊,香砂平胃功有濟。川芎枳實並藿香,水姜煎服食須忌。消肉查果消面菔,消糯米食檳神麯。飯食神麯兼麥芽,生冷姜青(皮)栝(蔞)果(草果)逐。

魚傷橄欖椒紫蘇,稻草可將消牛肉。麝香能消蔬果積,葛梅白蔻酒傷入。挾痰半夏與生薑,挾氣香砂枳殼益。挾寒蘇梗葛根柴,食冷草蔻桂樸吃。傷飲須合四苓湯,嘔吐臨服加薑汁。茯苓澤術治脾虛,泄瀉肉蔻車白朮。食積鬱久成濕熱,芩連大黃不可缺。再入白朮並澤瀉,去藿砂仁與蒼朮。

白話文:

後天之本在於脾胃,脾胃負責消化吸收食物,提供人體能量和營養。養生之道在於飲食節制,脾胃受損就會導致體弱無力。胸腹飽脹、發酸、打嗝、食慾不振、腹痛等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現。嚴重時還會出現發熱、頭痛,但身體不痛,這點和傷寒不同。左關脈平和,右關脈緊縮,可用香砂平胃散治療。川芎、枳實、藿香一起煎服,但要忌食生冷。消肉用查果、消面用菔子、消糯米用檳榔和神麴。飯食積滯可用神麴和麥芽,生冷食物可用薑、青皮、栝蔞、草果驅逐。魚肉吃多了可用橄欖、椒、紫蘇來解毒,牛肉吃多了可用稻草來消化。麝香能消解蔬果積滯,葛根、梅子、白蔻則會加重酒傷。痰多可用半夏和生薑,氣滯可用香砂、枳殼,寒氣可用蘇梗、葛根、柴胡,吃冷食物可用草蔻、桂皮、樸實。傷寒飲邪可用四苓湯,嘔吐時加薑汁。脾虛可用茯苓、澤術,泄瀉可用肉蔻、車前子、白朮。飲食積滯日久會化為濕熱,芩連、大黃不可缺少。再加入白朮、澤瀉,去藿香、砂仁、蒼朮。

丹溪謂受飲食寒,初起溫散溫利適。久則成鬱郁成熱,熱久生火溫不得。宜用辛涼發表之,辛寒理中邪易闢。輕則損谷重逐滯,東垣妙論總莫忽。

陳曰:胃主納,飲食不下,胃有病也。脾主化,飲食不消,脾有病也。

白話文:

丹溪說,因為飲食過冷而受寒,初期適合用溫性藥物來散寒和利濕。但如果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鬱結,鬱結久了會轉化為熱,熱久了會生火,這時候溫性藥物就不適合了。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來散發體內的熱,使用辛寒的藥物來調理中焦,這樣才能祛除邪氣。病情輕的時候可以減少飲食,病情重的時候需要排除體內的滯留。東垣的妙論,總體來說都不應忽視。

陳氏說,胃的功能是接受食物,如果食物無法下咽,那就是胃出了問題。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如果食物無法消化,那就是脾出了問題。

2. 六郁章

氣鬱,濕鬱,痰鬱,火鬱,血鬱,食鬱

滯而不通病名郁,氣血痰火濕與食。丹溪製成越鞠丸(方用茅朮、香附、山梔、川芎、神麯),能解諸郁有功績。寒熱頭疼胸膈痛,目暗耳聾脈沉澀。氣鬱木香烏藥加,砂薄青皮桂枝及。濕鬱周身骨節痛,陰寒則發肢無力。脈來沉細茯苓芷,咳嗽氣急為痰鬱。手足麻木脈滑沉,痰塊堅硬咯不出。

白話文:

氣、血、痰、火、濕、食這六種東西阻塞不通,在中醫裡統稱為「鬱」。丹溪先生創製了越鞠丸,裡面包含茅術、香附、山梔、川芎、神麯,能夠有效治療各種鬱症。症狀包括寒熱頭痛、胸膈疼痛、目暗耳聾、脈沉澀等。如果是氣鬱,則要加木香、烏藥;如果是濕鬱,則加砂仁、青皮、桂枝;如果是痰鬱,則加茯苓、白芷。手足麻木、脈滑沉、痰塊堅硬咳不出來,也屬於痰鬱的表現。

須加桔梗杏仁蔞,半夏南星及海石。火鬱口苦心煩甚,頭痛惺惺目昏黑。小便赤色脈沉數,青黛黃連功妙極。午後發熱為血鬱,小便通處移不得。脈來沉澀或芤結,上下失血桃紅入。噯氣作酸為食鬱,胸膈飽悶面黃色。痛不思食脈沉緊,枳實砂仁加亦適。春加防風夏苦參,秋冬之令吳萸益。

白話文:

需要添加桔梗、杏仁、蔞、半夏、南星和海石。火氣上炎,口苦心煩,頭疼昏沉,眼目昏黑,小便赤色,脈象沉而數,用青黛和黃連效果極佳。午後發熱,可能是血瘀所致,小便通暢但位置移動不得,脈象沉澀或弦緊,上、下失血,用桃紅入藥。噯氣泛酸,是食物積滯所致,胸膈飽悶,面容發黃。疼痛不想吃飯,脈象沉而緊,加入枳實和砂仁也很合適。春天加防風,夏天加苦參,秋冬則用吳茱萸更加適宜。

陳曰:鬱則氣滯,氣滯久則必化熱,熱久則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機失度。初傷氣分,久延血分,甚則延為郁勞。用藥大旨宜苦辛潤宣通,不宜燥熱斂澀呆補。

白話文:

陳說:心情鬱悶會導致氣滯,氣滯久了必然會轉化為熱,熱久久不退則會消耗體內的津液,使得津液無法正常流通,身體的升降機能就會失調。初期影響的是氣的運行,時間久了會影響到血液,嚴重的話會發展成鬱勞。在用藥上應該選擇具有苦辛潤澤且能宣通的藥物,不適合使用燥熱、收澀或是呆滯補益的藥物。

3. 氣病章

捍衛沖和之謂氣,妄動變常火之例。《局方》燥熱與辛香,以火濟火有何利。生冷生氣高陽言(誤言也),氣多是火丹溪意。隨症調治辨虛實,虛者右手脈無力。言懶氣短身倦怠,胸中虛滿不思食。塞因塞用(《內經》有明文)六君子,補中益氣亦有益。滯氣實者脈洪實,憂愁忿怒因而得。

胸脅脹滿噫不通,吐酸噁心心鬱抑,種種氣滯若何醫,分心氣飲最相宜。通半茯苓赤芍桂,羌桑蘇梗青陳皮。術香甘腹引薑棗,香附谷檳胸滿施,脅痛芎柴為要藥,痛居少腹吳萸移。氣滯氣虛合補劑,六君兼用功誠異。性急加柴熱加芩,女人烏藥香附利。氣滯腰痛枳殼瓜(木瓜),翻胃沉香磨順氣。

白話文:

維持人體平衡的叫做氣,隨意妄動就會導致火氣上炎。燥熱和辛辣的食物,用火來救火有什麼益處呢?生冷食物會生氣,陽氣旺盛是錯誤的說法,氣多就是火,這是丹溪的觀點。要根據症狀來辨別虛實,虛者右手脈無力,容易感到疲倦、氣短、懶散,胸中空虛飽脹,不想吃東西。根據《內經》的理論,要用塞因塞用的方法,六君子湯可以補中益氣,也有益處。氣滯實者脈搏洪大有力,常常因為憂愁、忿怒而得病。胸脅脹滿,打嗝不通暢,吐酸噁心,心悶鬱抑,這些都是氣滯的表現,應該如何治療呢?分心氣飲最適合。方劑中含有茯苓、赤芍、桂枝、羌活、桑白皮、蘇梗、陳皮,以及術香、甘草、生姜、大棗,香附、谷芽、檳榔可以治療胸滿,脅痛可以用芎芷、柴胡,如果疼痛位於小腹,可以用吳茱萸。氣滯和氣虛可以同時使用補氣的藥物,六君子湯配合使用效果更佳。性急的人可以加柴胡,熱症可以加黃芩,女人可以使用烏藥、香附治療氣滯。氣滯導致腰痛,可以用枳殼、木瓜,如果反胃可以用沉香磨碎來順氣。

4. 痰病章

張仲景五飲互異,其要言不煩,當以溫藥和之。仲景云:脈沉而弦屬飲,面色鮮明屬飲,飲家咳甚當治其飲,不當治咳。仲景外飲治脾,內飲治腎。《內經》云:不得臥,臥則喘甚痹塞,乃肺氣之逆亂也。著枕咳嗆,如上氣不下,下必衝上逆,其痰飲伏於至陰之界。腎臟絡病無疑。昔肥今瘦為飲

人身怪病皆痰甚,脾胃虛弱濕不滲。濕熱相蒸逆生痰,遊行到處皆成病。脾氣散精津液生,為氣為血體豐盛。或感氣鬱濕熱風,津液皆化為痰飲。痰隨氣升先治氣,氣升屬火降火勝。實脾燥濕是良方(實脾飲用蒼朮、木瓜、香附、甘草、川樸、木香、腹皮、白蔻、大棗、生薑,因痰生於脾胃也),降火順氣能接命。古人總用大棗,隨病加減如神應。

白話文:

張仲景的五種飲證各有不同,其要點簡單明瞭,應當以溫熱藥物來治療。仲景說,脈沉而弦屬飲證,面色紅潤也屬飲證,飲證患者咳嗽嚴重,應當治療飲證,不應該只治咳嗽。仲景認為外飲治脾,內飲治腎。《內經》說:不能平躺,躺下就喘得厲害,身體也感到沉重,這是肺氣逆亂造成的。枕著枕頭咳嗽並感到呼吸困難,像是氣上不去,下去就往上衝,這是痰飲停滯在陰氣最深處造成的。腎臟經絡病變是毫無疑問的。過去肥胖,現在卻瘦下來,這是飲證。

人體奇怪的病症都是痰證嚴重造成的,脾胃虛弱,水濕不能滲透。濕熱交蒸,逆氣上行,就會產生痰液,到處遊走,就會引發各種疾病。脾氣散發精氣,津液產生,化為氣血,使身體豐滿。或者感受氣鬱、濕熱、風邪等,津液就會化為痰飲。痰隨氣上行,要先治氣,氣上屬於火,降火才能克制。補脾燥濕是良方,降火順氣就能救治生命。古人常用大棗,根據病症加減,效果神奇。

有火益以梔芩連,降氣蘇殼蓯蓉順。頭疼鼻塞是挾風,紫蘇羌活防風進。面紅咳喘咯不出,卒倒痰涎為癇痙。熱痰青黛芩連蔞,花粉知母桔梗入。身重疲倦名挾濕,面目浮腫氣喘急。脈形濡滑為濕痰,燥濕健脾蒼白朮。吐咯不出痰硬極,動則氣喘名夾郁。右脈沉滑左手平,星蔞附(香附)貝兼海石。

嘔吐噁心胸痞塞,遇寒則甚滑遲脈。寒痰治用肉桂姜,益智款冬細辛吃(細辛不可輕用)。猝倒仆地不知人,角弓反張風痰立。黑卜白附半天麻,殭蠶牙皂兼竹瀝。噁心嘔吐口咽酸,胸膈飽悶為夾食。右關緊滑名食痰,平胃面芽楂枳實。氣虛須用六君湯,貝母花粉二冬(天冬麥冬)合。

白話文:

如果有火熱,就用梔子、黃芩、連翹來清熱;如果要降氣,就用蘇葉、枳殼、蓯蓉來順氣。頭疼鼻塞是因為夾雜着風寒,要用紫蘇、羌活、防風來散寒解表。臉紅咳嗽喘不過氣,還咳不出痰,突然倒地,痰涎阻塞導致抽搐痙攣,這是熱痰引起的,要用青黛、黃芩、連翹、蔞仁來清熱化痰,再加上花粉、知母、桔梗來利咽止咳。身體沉重疲倦,說明夾雜着濕氣,臉色浮腫,呼吸急促,這是濕痰引起的,脈象濡滑,要燥濕健脾,用蒼朮來化濕。如果吐不出痰,痰很硬,活動就喘不過氣,這是鬱結在體內造成的,右邊脈象沉滑,左手脈象平緩,要用星蔞、附子、香附、貝母、海石來化痰開郁。

如果嘔吐噁心,胸部痞塞,遇寒加重,脈象滑而遲緩,這是寒痰引起的,要用肉桂、生薑、益智仁、款冬花、細辛來溫化寒痰(細辛不可輕用)。如果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角弓反張,這是風痰引起的,要用黑附子、白附子、半夏、殭蠶、牙皂、竹瀝來化痰開竅。如果噁心嘔吐,口咽發酸,胸膈飽脹,這是飲食不當引起的,右關脈緊滑,這是食痰引起的,要用平胃散、面芽、山楂、枳實來消食化痰。如果體虛,可以用六君子湯來健脾益氣,再加貝母、花粉、天冬、麥冬來清熱潤肺。

血虛須用四物湯,地芍芎歸薑汁益。脅痰白芥子青皮,經絡滯痰須竹瀝(加薑汁)。

感寒引動宿飲上逆

乾薑,桂枝,杏仁,茯苓,苡仁,五味,白芍,半夏,蛤粉,甘草

痰熱內閉神昏

半夏,桔梗,鬱金,橘紅,菖蒲,枳實,薑汁,竹瀝

白話文:

血虛要使用四物湯,地黃、芍藥、川芎、熟地黃加上薑汁一起服用。肋下有痰可以用白芥子、青皮;經絡阻塞有痰則要用竹瀝(加薑汁)。

感寒引發宿寒上逆,可以用乾薑、桂枝、杏仁、茯苓、薏苡仁、五味子、白芍、半夏、蛤粉、甘草。

痰熱內閉神志昏迷,可以用半夏、桔梗、鬱金、橘紅、菖蒲、枳實、薑汁、竹瀝。

木火犯中胃火

二陳湯去甘草,加丹皮、川斛、桑葉、羚角片、連翹、川樸、降香汁、白蒺藜、半夏、橘紅。

濕熱蒸疾

茅朮,黃柏,栝蔞,枳實,山梔,白蒺藜,黃連,半夏,川樸,橘紅,萊菔,降香汁

腎虛多痰(治痰之本)

熟地,茯苓,補骨脂,車前,五味子,淮膝,遠志,胡桃肉,枸杞

白話文:

木火犯中胃火,可以用二陳湯去甘草,再加丹皮、川斛、桑葉、羚角片、連翹、川樸、降香汁、白蒺藜、半夏、橘紅。

濕熱蒸疾,可以用茅朮、黃柏、栝蔞、枳實、山梔、白蒺藜、黃連、半夏、川樸、橘紅、萊菔、降香汁。

腎虛多痰,可以用熟地、茯苓、補骨脂、車前、五味子、淮膝、遠志、胡桃肉、枸杞。

宜蜜丸。

脾胃陽虛

六君子湯加木香、益智。《外臺》茯苓飲、茯苓、人參、白朮、枳實、橘皮、生薑、茯苓、桂枝。

寒飲濁邪上衝膻中,不臥迷呆

南星,薑汁製茯苓,菖蒲,白附,薑汁,炒桂枝,炙草

中虛濕熱

中焦陽氣健運不息,陰濁痰涎焉有竊踞之理。二陳加人參、石斛、苡仁、枳實、茯苓。如目黃齦血,不作實熱治。

喉癢痰飲挾燥

白話文:

建議服用蜜丸。如果是脾胃陽虛,可以服用六君子湯加上木香、益智,或參考外台書中的茯苓飲,裡面有茯苓、人參、白朮、枳實、橘皮、生薑、桂枝。如果是寒飲濁邪上衝膻中,不臥迷呆,可以用南星、薑汁製茯苓、菖蒲、白附、薑汁、炒桂枝、炙草。如果是中虛濕熱,中焦陽氣健運不息,陰濁痰涎焉有竊踞之理,可以用二陳湯加上人參、石斛、苡仁、枳實、茯苓,如果出現目黃齦血,不需按照實熱症狀治療。如果是喉癢痰飲挾燥,……。

杏仁,橘紅,天花粉,象貝,茯苓,半夏曲

哮喘伏飲

小青龍湯去細辛。

氣火不降

二陳湯去甘草,加栝蔞、山梔、鬱金、左金丸、枳實、竹瀝、薑汁。

胸次清陽少旋,支脈結飲

頭中冷痛,筋脈掣痛,四末時冷。末即支也,《外臺》茯苓飲、栝蔞、半夏、桂枝、參、朮、枳橘飲、薤白、茯苓、薑汁。

肝絡久病,懸飲流入胃絡,致痛不已,宜太陽陽明開闔方法

白話文:

杏仁、橘紅、天花粉、象貝、茯苓、半夏曲用於哮喘伏飲,以小青龍湯去細辛。氣火不降者,則以二陳湯去甘草,加栝蔞、山梔、鬱金、左金丸、枳實、竹瀝、薑汁。胸次清陽少旋,支脈結飲,頭中冷痛,筋脈掣痛,四末時冷者,可服用茯苓飲,方中含茯苓、栝蔞、半夏、桂枝、人參、白朮、枳橘飲、薤白、薑汁。肝絡久病,懸飲流入胃絡,致痛不已者,宜用太陽陽明開闔之法。

人參,甘草,煨姜,茯苓,桂枝,南棗

腑中之氣開闔失司,最慮中滿。夫太陽司開,陽明司闔,濁陰瀰漫,通腑即是通陽。仿仲景開太陽法。

牡蠣,澤瀉,乾薑,防己,五味

陳曰:喻嘉言謂濁陰上加於天,非離照當空,氣露焉得退避。反以地黃五味陰藥附和其陰,陰霾沖逆肆空,飲邪滔天莫測,當用仲景熟地附配生薑法,掃群陰以驅飲邪,維陽氣以立基本。

白話文:

人參、甘草、煨姜、茯苓、桂枝、南棗這些藥材,主要是針對腑中氣機開闔失調,最怕中滿的情況。太陽經主開,陽明經主闔,濁陰瀰漫,通暢腑氣就能通暢陽氣。仿照仲景開太陽經的方法,用牡蠣、澤瀉、乾薑、防己、五味這些藥材。

陳氏說:喻嘉言認為濁陰上泛到天,沒有太陽的光芒照耀,氣機焉能退散?反而用地黃等陰藥去附和濁陰,陰邪更加肆虐,飲邪充斥無所不在。應該採用仲景熟地配生薑的方法,驅散群陰,驅逐飲邪,恢復陽氣,建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