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下 (7)
卷下 (7)
1. 小便不通不禁、大便不通、二便秘、脫肛等章
兩頭尖,韭根,小茴香,橘紅,穿山甲,歸鬚,川楝子,乳香,川連,山梔,通草,海金沙,川柏,淡吳萸,青皮,滑石
又仿李東垣治癃閉法,用滋腎丸。
陳參曰:凡小便閉而大便通調者,或膀胱熱結,或水源不清,濕症為多。大便閉而小便通調者,或大腸氣滯,或津液不流,燥症居多。二便俱閉當先通大便,則小便自利矣。腎司二便,肝主疏泄,須辨陰結陽結,或下病治上之法,開提肺氣。喻嘉言:上燥治肺,下燥治肝。
脫肛,濕熱氣虛下陷
從東垣治法,用補中益氣湯,人參,西耆,於朮,甘草,陳皮,當歸,柴胡,大棗,升麻,生薑
脫肛,純屬氣虛下陷
人參,歸身,白朮,廣皮,綠升麻,川連,白芍,炙草,烏梅,石蓮子
腎氣不歸(少腹痛,肛墜,便滑)
熟地,五味,遠志肉,懷山藥炭,茯苓,萸肉,菟絲餅,禹餘糧
年老氣陷脫肛
人參,補骨脂,陽起石,鹿茸,大茴香
又,禹糧石脂丸
陳參曰:脫肛一症,有因瀉痢氣陷而脫者,有因中氣虛寒不能收攝而脫者,有因酒濕欲傷而脫者,有因腎虛濕注而脫者。或年老氣血已衰,或年少氣血未旺,亦致脫肛。經云:下者舉之。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皆治脫肛之法。《葉天士指南》治此症不外升舉、固澀、益氣三法。
對氣熱血熱肛而反挺出者,則用芩連槐柏皮四物升柴之類。然亦間有此症,非可訓之法,存之以備一說。脫肛症不宜過用苦涼,大約以葉氏治法為正。
白話文:
小便不通、大便不通、二便秘結、脫肛等問題
針對小便不通、大便不通、或是兩者都阻塞的情況,可以使用以下藥物:兩頭尖、韭菜根、小茴香、橘紅、穿山甲、當歸尾、川楝子、乳香、黃連、山梔子、通草、海金沙、黃柏、淡吳茱萸、青皮、滑石。
另外,可以參考李東垣治療小便不通的方法,使用滋腎丸。
陳參認為:凡是小便不通暢,但大便正常的人,多半是膀胱有熱結,或體內水液不清澈,通常屬於濕氣過重的問題。而大便不通暢,但小便正常的人,多半是大腸的氣機阻塞,或是體內的津液無法順利流動,通常屬於乾燥的問題。如果大小便都不通暢,應該先疏通大便,小便自然就會順暢了。腎臟掌管大小便,肝臟負責疏通氣機,需要分辨是屬於陰虛還是陽虛,有時需要使用「下病治上」的方法,例如開通肺氣。喻嘉言認為:上身乾燥要治療肺,下身乾燥要治療肝。
脫肛,因為濕熱氣虛導致下陷
可以使用東垣的治療方法,用補中益氣湯,包含人參、黃耆、白朮、甘草、陳皮、當歸、柴胡、大棗、升麻、生薑。
脫肛,單純是因為氣虛下陷
可以使用人參、當歸身、白朮、廣陳皮、綠升麻、黃連、白芍、炙甘草、烏梅、石蓮子。
腎氣不歸位(伴隨小腹疼痛、肛門墜脹感、容易腹瀉)
可以使用熟地、五味子、遠志肉、懷山藥炭、茯苓、山茱萸、菟絲子餅、禹餘糧。
年紀大導致氣虛下陷的脫肛
可以使用人參、補骨脂、陽起石、鹿茸、大茴香。
也可以使用禹糧石脂丸。
陳參認為:脫肛這個問題,有的是因為瀉痢導致氣虛下陷而脫出,有的是因為中氣虛弱寒冷,無法收攝而脫出,有的是因為飲酒濕熱損傷而脫出,有的是因為腎虛濕氣下注而脫出。有的人是因為年紀大氣血衰弱,有的人則是因為年輕氣血未充盛,都可能導致脫肛。醫書說:「下陷的,要將它舉起來。」徐之才說:「澀味可以收斂脫出的部位。」這些都是治療脫肛的方法。《葉天士指南》治療脫肛的方法,不外乎升舉、固澀、益氣這三種。
對於因為氣熱血熱導致肛門反而挺出的情況,可以使用黃芩、黃連、槐花、黃柏皮,搭配四物湯、升麻、柴胡等藥材。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不能作為常規的治療方法,只是提供參考。治療脫肛不宜過度使用苦寒的藥物,大致上以葉天士的治療方法為正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