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下 (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

1. 卷下

2. 雜症

3. 痹症章

痹與風病相似,但風則陽受之,痹則陰受之,故多沉著且痛。大凡邪中於經為痹,邪中於絡為痿。《金匱》云:經熱則痹,絡熱則痿。初病濕熱在經,久則瘀熱入絡。

痹症有五原歸一,皮脈與肌筋與骨。風行寒痛濕著彰,《內經》三氣風寒濕。以致麻木疼痛加,不能行動但能食。痹者閉不通之云,邪阻正氣經絡塞。皆由虛損腠理開,三氣乘虛自外襲。留滯於內為病多,濕痰濁血都凝澀。法治法邪養正先,暢達氣血通絡脈。峻補真陰為屬陰,風燥之品用不得。舒筋赤芍草薑黃,沉(香)汁歸(當歸)羌(活)海桐(皮)益。

濕熱致痹(宜舒通脈絡,使清陽流行)

生耆,法半夏,防風,桑枝膏,生術,川羌活,薑黃,川桂枝,陝當歸,羚羊角,猺肉桂,炙甘草,漢防己,苡仁,生地,白茯苓,炙龜版,杏仁,阿膠,川通草,料豆皮,紫川樸,天花粉,綿茵陳,石膏,老蘇梗,川石斛,湖丹皮,鬱金

暑傷氣,濕熱入絡為痹

人參,生於術,廣皮,生薑汁,茯苓,半夏,川黃連,枳實,鮮竹瀝,澤瀉

寒濕為痹(宜微通其陽,兼通補法)

金狗脊,川杜仲,仙靈脾,熟附子,生虎骨,淮牛膝,川桂枝,白朮,杞子,茯苓,防己,晚蠶砂,當歸,萆薢,澤瀉,苡仁

肝膽風熱為痹(宜甘寒和陽法)

羚羊角,元參,桂枝,茯苓,石斛,杞子,白蒺藜,丹皮,桑枝,生地,天冬

肝胃虛滯為痹(陽氣煩蒸當兩補厥陰陽明)

黃耆,首烏,白蒺藜,於朮,歸身,料豆衣

氣滯熱鬱為痹(因病後過食肥膩)

栝蔞皮,蘇梗,廣鬱金,苦杏仁,橘皮,半夏曲

血虛絡澀為痹

鮮赤首烏,童桑枝,黑芝麻,九制首烏,川桂枝

熱入下焦血分為痹

歸身,柏子仁,鉤藤,川萆薢,牛膝,丹皮,白菊花,苡仁,生虎骨,茯苓

風寒濕入下焦經隧為痹(宜辛溫以宣通經氣)

活絡丹,川烏,地龍,穿山甲,大黑豆皮

衛陽疏,風邪入絡為痹(風淫治以甘寒法)

羚羊片,杏仁,海桐皮,元參,童桑枝,川桂枝,花粉,漢防己,連翹,綠豆皮

肝陰虛,瘧邪入絡為痹

大熟地,阿膠,天冬,五味,龜版膠,秋石,麥冬,茯神

氣虛成痹

舒筋湯加黃耆、廣皮、茯苓、桂枝、防風根

營虛成痹

人參,歸身,炙草,南棗,茯苓,白芍,桂枝

精血虛延痹

鹿角膠,枸杞子,桑椹子,天冬,茯苓,淡蓯蓉,川杜仲,沙苑子,虎骨

陳參曰:治痹之法只宜峻補真陰,宣通絡脈,使氣血得以流行,不得過用風燥藥,以再傷真陰。

白話文:

痹症和風病很相似,但風病主要是陽氣受到侵犯,痹症則是陰氣受到侵犯,所以痹症通常會比較沉重,而且會感到疼痛。一般來說,邪氣侵入經脈就稱為痹,侵入絡脈就稱為痿。《金匱要略》中說:「經脈發熱就會產生痹症,絡脈發熱就會產生痿症。」初期患病時,濕熱之氣停留在經脈,時間久了,瘀熱就會進入絡脈。

痹症的病因可以歸納為五種,分別影響皮膚、脈絡、肌肉、筋和骨。風病會造成遊走性的疼痛,寒病會造成劇烈疼痛,濕病會造成腫脹沉重。《內經》認為,風、寒、濕三種邪氣是主要病因,它們會導致麻木、疼痛加劇,甚至影響行動,但患者通常仍能進食。所謂的「痹」是指閉塞不通,邪氣阻礙了正氣,導致經絡不暢通。這些情況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肌膚腠理疏鬆,導致風、寒、濕三種邪氣趁虛而入。邪氣停留在體內,就會引發多種疾病,像是濕氣、痰、濁血等都會凝結阻塞。治療原則是祛除邪氣、扶正固本,使氣血暢通,經絡通暢。對於屬於陰虛的痹症,要用峻補真陰的藥物,不能使用性質燥熱的藥物。可以使用舒筋活絡的赤芍、甘草、薑黃等藥材,以及具有活血作用的沉香汁、當歸、羌活、海桐皮等藥材。

濕熱導致的痹症(適合疏通經絡,使清陽之氣運行) 處方:生黃耆、法半夏、防風、桑枝膏、生白朮、川羌活、薑黃、川桂枝、陝當歸、羚羊角、猺肉桂、炙甘草、漢防己、薏苡仁、生地、白茯苓、炙龜板、杏仁、阿膠、川通草、料豆皮、紫川樸、天花粉、綿茵陳、石膏、老蘇梗、川石斛、湖丹皮、鬱金。

暑氣傷氣,濕熱進入絡脈導致的痹症 處方:人參、生白朮、廣陳皮、生薑汁、茯苓、半夏、川黃連、枳實、鮮竹瀝、澤瀉。

寒濕導致的痹症(適合稍微疏通陽氣,同時補益) 處方:金狗脊、川杜仲、仙靈脾、熟附子、生虎骨、淮牛膝、川桂枝、白朮、枸杞子、茯苓、防己、晚蠶砂、當歸、萆薢、澤瀉、薏苡仁。

肝膽風熱導致的痹症(適合用甘寒藥物來調和陽氣) 處方:羚羊角、元參、桂枝、茯苓、石斛、枸杞子、白蒺藜、丹皮、桑枝、生地、天冬。

肝胃虛弱停滯導致的痹症(陽氣煩躁,適合同時補益肝陰和胃陽) 處方:黃耆、首烏、白蒺藜、白朮、歸身、料豆衣。

氣滯熱鬱導致的痹症(通常是因為病後過食肥膩食物) 處方:栝蔞皮、蘇梗、廣鬱金、苦杏仁、橘皮、半夏曲。

血虛導致絡脈阻塞的痹症 處方:鮮赤首烏、童桑枝、黑芝麻、九制首烏、川桂枝。

熱邪深入下焦血分導致的痹症 處方:歸身、柏子仁、鉤藤、川萆薢、牛膝、丹皮、白菊花、薏苡仁、生虎骨、茯苓。

風寒濕邪進入下焦經脈導致的痹症(適合用辛溫藥物來疏通經氣) 處方:活絡丹、川烏、地龍、穿山甲、大黑豆皮。

衛陽疏洩,風邪進入絡脈導致的痹症(風邪過盛,適合用甘寒藥物治療) 處方:羚羊片、杏仁、海桐皮、元參、童桑枝、川桂枝、花粉、漢防己、連翹、綠豆皮。

肝陰虛,瘧疾邪氣進入絡脈導致的痹症 處方:大熟地、阿膠、天冬、五味子、龜板膠、秋石、麥冬、茯神。

氣虛導致的痹症 處方:舒筋湯,加上黃耆、廣陳皮、茯苓、桂枝、防風根。

營血虛弱導致的痹症 處方:人參、歸身、炙甘草、南棗、茯苓、白芍、桂枝。

精血虛弱導致的慢性痹症 處方:鹿角膠、枸杞子、桑椹子、天冬、茯苓、淡蓯蓉、川杜仲、沙苑子、虎骨。

陳參說:治療痹症的方法只適合用峻補真陰、疏通絡脈的方法,使氣血可以順利運行,不可過度使用性質燥熱的藥物,以免再次損傷真陰。

4. 痿症章

邪中於絡為痿,又絡熱則痿。痿不外乎肝、腎、肺、胃四經之病。肝主筋,肝傷則四肢不為人用,而筋骨拘攣。腎藏精,精血相生,精虛則不能灌溉諸末,血虛則不能營養筋骨。肺主氣,為清高之臟,肺虛則高源化絕,化絕則水涸,水涸則不能濡潤筋骨。陽明為宗筋之長,陽明虛則宗筋縱,而不能束筋骨以利機關。

經云: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

四肢軟弱痿症成,不癢不痛難趨行。五痿筋脈骨肉氣,治法獨取陽明經。陽明本為宗筋長,主潤宗筋合相養。虛則宗筋縱不收,束骨利關職不掌。總由肝腎肺胃傷,四末無用肝脾殃。肺熱何由得濡潤,高源化絕水涸彰。清心補腎二四(四君四物等湯)利,梔芩化熱桔引肺(杜)。

仲(牛)膝(栝)蔞(麥)冬(黃)耆(五)味(木)瓜,木通通竅(升)麻提氣。治痿之法專補陰,壯骨補虛藥須備。

肺熱葉焦

如形瘦脈數,玉竹、地骨皮、百合、北沙參、麥冬、杏仁、桑葉。如面瘰跗軟,連翹。

濕熱蒸鑠筋骨為痿

茅朮,川柏,寒水石,防己,茵陳,茯苓,晚蠶沙,萆薢,杏仁,飛滑石,木通,龍膽草

胃氣窒塞為痿(氣塞胃呆,筋骨不利)

加味溫膽湯、更衣丸。

邪風入絡為痿(口鼻歪斜而起)

羚角,大生地,元參,川石斛,犀角,川萆薢,黃柏

陽明虛,營絡熱,內風動成痿(宜清營熱、熄內風法)

犀角,元參,明天麻,鉤藤,生地,連翹,冬桑葉,丹皮

胃陽督任皆虛為痿(當兩固中下)

鹿角膠,淡蓯蓉,巴戟肉,歸身,牛膝,柏子仁,補骨脂,白茯苓,杞子,川斛

肝腎兩虛為痿(熄風納下)

河間地黃飲子,熟地,巴戟肉,山萸肉,淡蓯蓉,附子,官桂,石斛,白茯苓,石菖蒲,遠志,麥冬,五味子

虎潛丸

熟地,虎脛骨,知母,當歸,川柏,敗龜版,鎖陽,白芍,牛膝,廣陳皮,羚羊肉

脾腎陽虛為少女(暈中肌麻,腹鳴瘕泄,用脾腎兩補)

衝任虛寒為痿(用薛氏加減八味丸)

督陽奇脈兼虛為痿

鹿角,淡蓯蓉,菟絲子,遠志,白茯苓,覆盆子

督陽虛為痿(如歷節汗出,筋骨腰脊痠軟,冬月尤甚)

麝茸,麝香,生羊腎子,歸身,川烏酒煮為丸

骨痿(由精血內奪,奇脈少氣,當填精補髓)

鹿角屑,羊肉膠,虎骨,巴戟天,豬脊髓,線魚膠,龜版,懷熟地,淡蓯蓉,沙苑子,枸杞,川黃柏,青鹽,川杜仲,白茯苓,牛膝,陳歸身

陳參曰:治痿之法,經云獨取陽明,無非流通胃氣,以為脈主乎束筋骨利機關也。頭頸轟然熱蒸,痰涎湧出,味酸,此督脈不司納束,腎虛收納無權,陰火上炎,內風齊煽,宜通納入脈,以收拾散失之陰陽。

白話文:

痿症

痿症是因為邪氣侵入經絡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經絡發熱。痿症的病因不外乎是肝、腎、肺、胃這四條經脈的問題。肝臟主管筋,肝臟受損會導致四肢無力,筋骨拘攣。腎臟儲藏精,精與血相互生成,如果精虛,就無法滋養末梢;如果血虛,就無法營養筋骨。肺臟主管氣,是清虛的臟器,肺虛會導致氣的來源斷絕,氣的來源斷絕就會導致體內的水液枯竭,水液枯竭就無法滋潤筋骨。陽明經是宗筋的根本,如果陽明經虛,宗筋就會鬆弛,無法約束筋骨,使關節活動不靈活。

醫書上說:「濕熱之邪如果沒有排除,大筋就會變得軟弱短縮,小筋則會變得鬆弛伸長。軟縮是拘攣,鬆弛伸長就是痿症。」

四肢軟弱無力形成痿症,不痛不癢,難以行走。痿症的成因與筋脈、骨肉、氣相關,治療方法主要針對陽明經。陽明經是宗筋的根本,負責滋潤和營養宗筋。如果陽明經虛弱,宗筋就會鬆弛無法收縮,無法約束骨骼、使關節靈活。總體來說,痿症是由肝、腎、肺、胃等臟腑受損所導致,肢體末端無力與肝脾受損有關。肺臟有熱,又如何能得到濡潤呢?這是因為氣的來源斷絕,導致體內水液枯竭的緣故。清心火,滋補腎陰,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四物湯等方劑。用梔子、黃芩清熱,桔梗引藥上行入肺。

牛膝、栝蔞、麥冬、黃耆、五味子、木瓜等藥物,木通通利關竅,升麻提振氣機。治療痿症的方法主要以滋補陰液為主,也要準備壯骨補虛的藥物。

肺熱,導致肺葉枯焦

如果病人形體消瘦,脈搏跳動快速,可以用玉竹、地骨皮、百合、北沙參、麥冬、杏仁、桑葉等藥物。如果病人面部出現瘰癧(淋巴結腫大)或腳踝軟弱,可以加用連翹。

濕熱之邪蒸騰,侵蝕筋骨導致痿症

可以使用茅朮、川柏、寒水石、防己、茵陳、茯苓、晚蠶沙、萆薢、杏仁、飛滑石、木通、龍膽草等藥物。

胃氣不暢導致痿症(氣機鬱滯,胃功能呆滯,筋骨不利)

可以使用加味溫膽湯、更衣丸等方劑。

邪風侵入經絡導致痿症(症狀有口眼歪斜等)

可以使用羚羊角、生地黃、元參、川石斛、犀角、川萆薢、黃柏等藥物。

陽明經虛弱,導致營血發熱,內風擾動形成痿症(宜清營熱,熄滅內風)

可以使用犀角、元參、明天麻、鉤藤、生地黃、連翹、冬桑葉、丹皮等藥物。

胃陽、督脈、任脈皆虛導致痿症(應當同時溫補中焦和下焦)

可以使用鹿角膠、淡蓯蓉、巴戟肉、歸身、牛膝、柏子仁、補骨脂、白茯苓、杞子、川斛等藥物。

肝腎兩虛導致痿症(應當熄滅內風,納氣歸腎)

可以使用河間地黃飲子,以及熟地黃、巴戟肉、山茱萸、淡蓯蓉、附子、官桂、石斛、白茯苓、石菖蒲、遠志、麥冬、五味子等藥物。

虎潛丸

可以使用熟地黃、虎脛骨、知母、當歸、川柏、敗龜板、鎖陽、白芍、牛膝、廣陳皮、羚羊肉等藥物。

脾腎陽虛導致少女痿症(症狀有頭暈目眩,肌肉麻木,腹部鳴響,腹瀉等,應當同時溫補脾腎)

衝脈、任脈虛寒導致痿症(可以使用薛氏加減八味丸)

督脈陽氣和奇經八脈同時虛弱導致痿症

可以使用鹿角、淡蓯蓉、菟絲子、遠志、白茯苓、覆盆子等藥物。

督脈陽氣虛弱導致痿症(如果出現關節疼痛,出汗,筋骨腰脊酸軟,冬天更加嚴重)

可以使用麝茸、麝香、生羊腎子、歸身,以及用川烏泡酒製成的藥丸。

骨痿(由於精血內耗,奇經八脈氣血不足所導致,應當填補精髓)

可以使用鹿角屑、羊肉膠、虎骨、巴戟天、豬脊髓、線魚膠、龜板、懷熟地、淡蓯蓉、沙苑子、枸杞、川黃柏、青鹽、川杜仲、白茯苓、牛膝、陳歸身等藥物。

陳參說:「治療痿症的方法,醫書上說要獨取陽明經,目的是流通胃氣,因為經脈負責約束筋骨,使關節活動靈活。如果病人頭頸發熱,像蒸籠一樣,痰液湧出,味道酸,這是由於督脈不能約束,腎虛導致收攝功能失常,陰火上炎,內風擾動,應該通利經脈,使陰陽調和,收斂散失的陰陽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