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中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4)

1. 腰痛章

(膝腿足痛附)

先天之本惟兩腎,位在腰間精足甚。房勞太過致精虧,邪氣客之腰受病。六味可增附斷(川斷)龜,補骨杞味仲柏知。一切寒藥皆禁用,婦人血滯更血虧。太陰腰痛因濕熱,芩柏仲芎蒼白朮。日輕夜重瘀不通,歸尾桃紅赤(芍)膝(牛膝)沒(沒藥)。身寒即發寒炮(姜)桂(肉桂),痰積二陳風小續(小續命湯)。

閃氣腎離法同瘀,又有腎著治宜速。便利身重腰冷水,利濕苓甘薑朮足。

濕鬱腰痛

防己,茯苓皮,杏仁,草果,苡仁,桂枝,川樸,晚蠶砂,萆薢,滑石,菊花,小茴

寒濕傷陽腰痛(宜辛溫通陽泄濁法)

杜仲,杞子,五加皮,茯苓,歸身,牛膝,炒白芍,炙草,胡桃,大棗,沙苑子,羊腎,煨姜,川桂枝

濕傷脾腎之陽腰痛(嗜飲便澀,遺精,痛,麻木)

用祛濕緩土法,苓桂術薑湯,術菟丸。

老年奇經病腰痛(用血肉有情之品溫養下焦)

鹿角霜,淡蓯蓉,淮牛膝,柏子仁,炙虎骨,猺肉桂,西杞子,川杜仲,川石斛如麻木甚者加萆薢、蒺藜。

陳參曰:腰者腎之府,腎與膀胱為表裡,在外為太陽,在內屬少陰。又為沖督任帶之要會,則腰痛不得專以腎為主病。內因治法:腎藏之陽有虧,則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用附桂八味丸。腎藏之陰內奪,則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用知柏八味丸。外因治法:里濕傷陽用辛溫,以通陽泄濁。

濕鬱生熱用苦辛,以勝濕通氣。不內不外因治法:勞役傷腎以先後天同治,傾跌損傷辨其傷之輕重與瘀之有無,為或通或補。

白話文:

腰痛

(通常伴隨膝蓋、腿部和足部疼痛)

腎是先天之本,位於腰部,精氣充足。若因性生活過度導致精氣虧損,邪氣侵入,腰部就會生病。可用六味地黃丸加附子、川斷、龜板來補益,也可選用補骨脂、枸杞、山茱萸、杜仲、黃柏、知母。一切寒涼藥物都應禁用。女性若因血瘀或血虛也會引起腰痛。

太陰經的腰痛多因濕熱引起,可用黃芩、黃柏、杜仲、川芎、蒼朮、白朮來治療。白天症狀較輕,夜間加重,多為瘀血不通,可用當歸尾、桃仁、紅花、赤芍、牛膝、沒藥來活血化瘀。若身體怕冷,多為寒邪引起,可用炮姜、肉桂來溫陽散寒。若有痰積,可用二陳湯;若為風邪引起,可用小續命湯。

因閃挫扭傷導致腎臟位置偏移,症狀與瘀血相似,也有因腎著引起的腰痛,需要及時治療。若出現小便不暢、身體沉重、腰部發冷,多為濕邪引起,可用茯苓、甘草、生薑、白朮來利濕。

濕鬱腰痛

可選用防己、茯苓皮、杏仁、草果、薏苡仁、桂枝、厚朴、晚蠶砂、萆薢、滑石、菊花、小茴香等藥物。

寒濕傷陽腰痛 (宜用辛溫通陽、泄濁的方法治療)

可選用杜仲、枸杞子、五加皮、茯苓、當歸身、牛膝、炒白芍、炙甘草、胡桃、大棗、沙苑子、羊腎、煨姜、川桂枝等藥物。

濕傷脾腎之陽腰痛 (通常有嗜酒、小便不利、遺精、疼痛、麻木等症狀)

應採用祛濕健脾的方法治療,例如苓桂術甘湯或術菟丸。

老年奇經病腰痛 (宜用血肉有情的藥物來溫養下焦)

可選用鹿角霜、淡蓯蓉、淮牛膝、柏子仁、炙虎骨、肉桂、枸杞子、川杜仲、川石斛等藥物。如麻木症狀嚴重,可加用萆薢、蒺藜。

陳參說:腰部是腎臟的府邸,腎與膀胱互為表裡,在外屬於太陽經,在內屬於少陰經。腰部也是沖脈、督脈、任脈、帶脈等經脈的重要交匯之處,所以治療腰痛不能單純從腎著手。

內因治療方法:若是腎陽虛衰,則應補益腎陽,驅散陰寒,可用附桂八味丸。若是腎陰虧虛,則應滋養腎陰,制約陽亢,可用知柏八味丸。

外因治療方法:若為濕邪侵犯導致陽氣受損,應採用辛溫藥物來通陽泄濁。若為濕鬱化熱,應採用苦辛藥物來勝濕通氣。

對於非內非外的腰痛,應辨證論治:若因勞累過度導致腎損傷,應先後天同治。若因跌打損傷導致腰痛,應辨別損傷的輕重和是否有瘀血,分別採用活血或補益的方法治療。

2. 膝腿足痛附

溫濕熱蒸,阻流行之隧,宜宣通之

石膏,杏仁,生苡仁,威靈仙,滑石,防己,寒水石

足膝腫痛(久不止內熱)

生虎骨,仙靈脾,淮牛膝,金狗脊,陝歸身,川萆薢

右腿痛不腫,入夜勢篤(此邪留於陰,治從肝經)

杜仲,小茴香,穿山甲,歸鬚,北細辛,乾地龍

足痛攻衝(吐涎,大拇指疼)

吳萸,獨活,歸身,附子,細辛,防己

兩足皮膜撫之則痛(此厥陰犯陽明胃也)

川楝子,小青皮,歸鬚,橘紅,延胡索,炒山梔,桃仁,查肉

飽食則噦,兩足骨髓皆痛,此陽明不克司束筋骨。

用轉旋陽氣法(苓桂術薑湯)

陳參曰:腿足痛,外感者推寒濕、濕熱、濕風之流經入絡。《內經》云:傷於濕者,下先受之,以治濕為主,或佐溫佐清佐散為宜。若內傷,不外肝脾腎三者之虛,或補中或填下或養肝為治。

白話文:

膝腿足痛

溫熱濕氣蒸騰,阻礙氣血運行的通道,應該宣散疏通。

可以使用石膏、杏仁、生薏仁、威靈仙、滑石、防己、寒水石這些藥材。

腳和膝蓋腫痛(很久都無法停止,而且有內熱)

可以使用生虎骨、仙靈脾、淮牛膝、金狗脊、陝當歸、川萆薢這些藥材。

右邊腿痛不腫,到了晚上更嚴重(這是邪氣停留在陰經,治療要從肝經入手)

可以使用杜仲、小茴香、穿山甲、歸鬚、北細辛、乾地龍這些藥材。

腳痛衝擊(會吐口水,大拇指疼痛)

可以使用吳茱萸、獨活、當歸、附子、細辛、防己這些藥材。

兩腳皮膚摸起來會痛(這是厥陰經的病邪侵犯陽明胃經)

可以使用川楝子、小青皮、歸鬚、橘紅、延胡索、炒山梔、桃仁、查肉這些藥材。

吃飽飯就想吐,兩腳骨髓都感到疼痛,這是陽明經無法好好約束筋骨。

可以使用轉旋陽氣的方法治療(例如苓桂術薑湯)。

陳參說:腿腳疼痛,如果是外感引起的,大多是寒濕、濕熱、濕風等邪氣侵入經絡。正如《內經》所說:「受到濕邪侵犯,下半身會先受影響」,所以治療以祛濕為主,或配合溫陽、清熱、疏散等方法。如果是內傷引起的,不外乎是肝、脾、腎三者虛弱,所以治療應該根據情況補中氣、補腎、滋養肝陰。

3. 臂背痛章

背者胸中之府,肺俞為病,即肩背作痛。又背為陽明之府,而陽明為十二經之長,虛則不能束筋骨利機關,即肩垂背曲而臂亦作痛矣。陽明脈衰,肩胛筋衰不舉而痛楚也。

手臂因何作疼痛,經絡血虛風濕中。二術(蒼白)南(星)秦(艽)二活(羌獨)防(風),寒桂(枝)艾血芎歸用。熱芩痰芥氣參耆,傷用威靈紅桃送。背屬太陽膀胱經,此經氣鬱痛不禁。羌活勝濕湯最妙,一點冷痛痰二陳。勞役過度時時痛,十全大補應安平。

營虛脈絡失養,風動筋急(痛繞耳後,仿李東垣舒筋法)

當歸,川桂枝,防風根,生耆,生於術,片薑黃,另服化脈活絡丹一丸

勞倦肩背疼

桂,術,五加皮,苡仁,防己,白蒺藜,茯苓

陽明虛肝風動(當用柔甘溫養法)

首烏,杞子,柏子仁,甘菊炭,歸身,胡麻,羚角片,海桐皮,煨天麻,童桑枝,白蒺藜

寒鬱氣隧胸引肩背皆痛

宗《內經》諸痛皆寒之義,以溫藥兩通氣血。

川桂枝,川椒目,熟附子,橘皮,烏藥支,淡吳英,延胡索,制香附,蘇梗,遠志肉,炒於朮,白茯苓,元紅花

肝濁沖逆作痛

乾薑,烏梅,炒白芍,川黃連,川柏,細辛,炒川楝

失血,胃絡虛,肩背痛(宜填補陽明)

人參,炒棗仁,白芍,茯神,陝歸身,炙甘草

督脈虛,腎氣上逆

陳參曰:腎氣攻背,項強溺頻,是督脈不攝。用奇經藥以峻補真陽為主。

鹿角霜,歸身,杜仲,沙苑子,青鹽,鹿角膠,杞子,茯苓,菟絲子

陳參曰:凡沖氣攻痛,從背而上者,系督脈主病,治在少陰。從腹而上者,系衝脈主病,治在厥陰。此治病之宗旨也。故肺俞之風用防風散,痰臂流背痛用指迷丸。

白話文:

[臂背痛章]

背部是胸腔的重要部位,如果肺俞穴出現問題,就會導致肩背疼痛。背部也是陽明經脈的所在,而陽明經是十二經脈之首,虛弱時就無法約束筋骨、使關節靈活,因此會出現肩部下垂、背部彎曲,連帶手臂也會疼痛。陽明經脈衰弱,肩胛的筋脈也會衰弱無力而導致疼痛。

手臂為什麼會疼痛呢?多半是因為經絡血虛、風邪濕邪侵入。可以用蒼朮、白朮、南星、秦艽、羌活、獨活、防風、桂枝、艾葉、川芎、當歸等藥材來治療。如果是寒症,可以用桂枝;熱症,可以用黃芩;痰濕,可以用芥子;氣虛,可以用人參、黃耆。若是外傷造成的,可以用威靈仙和紅花桃仁來活血化瘀。

背部屬於太陽膀胱經,此經脈氣血鬱結不暢就會疼痛不止。羌活勝濕湯最適合治療這種情況,若是兼有冷痛,或是有痰,則可用二陳湯。如果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的時常疼痛,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

若是營氣虛弱,導致脈絡失養,加上風邪侵擾引起筋脈拘急,造成疼痛蔓延至耳後,可以參考李東垣的舒筋方法來治療。可使用當歸、川桂枝、防風根、生黃耆、生白朮、片薑黃,並另外服用化脈活絡丹。

如果是因為勞累導致的肩背疼痛,可以用桂枝、白朮、五加皮、薏苡仁、防己、白蒺藜、茯苓等藥材來調理。

陽明經虛弱,加上肝風內動,應該用柔和甘溫的藥材來滋養。可以使用何首烏、枸杞子、柏子仁、甘菊花炭、當歸身、胡麻、羚羊角片、海桐皮、煨天麻、童桑枝、白蒺藜等藥材。

寒邪鬱結在氣血運行的通道中,導致胸部牽引到肩背都感到疼痛,可以根據《內經》中“諸痛皆屬於寒”的觀點,用溫性的藥物來疏通氣血。可以使用川桂枝、川椒目、熟附子、橘皮、烏藥支、淡吳茱萸、延胡索、制香附、蘇梗、遠志肉、炒白朮、白茯苓、元紅花等藥材。

如果是肝的濁氣上衝導致疼痛,可以使用乾薑、烏梅、炒白芍、川黃連、川黃柏、細辛、炒川楝等藥材。

如果因失血導致胃絡虛弱引起的肩背疼痛,應該用補益陽明的藥材。可以使用人參、炒棗仁、白芍、茯神、陝當歸身、炙甘草等藥材。

如果屬於督脈虛弱、腎氣上逆,陳參認為,腎氣上攻背部,同時伴有脖子僵硬、頻繁小便等症狀,這是督脈無法收攝的表現。應該使用奇經藥物,以峻補真陽為主。可以使用鹿角霜、當歸身、杜仲、沙苑子、青鹽、鹿角膠、枸杞子、茯苓、菟絲子等藥材。

陳參認為,凡是氣上衝導致的疼痛,從背部往上延伸的,屬於督脈的問題,應該從少陰經來治療;如果是從腹部往上延伸的,屬於衝脈的問題,應該從厥陰經來治療。這是治療疾病的原則。因此,肺俞穴的風邪可以使用防風散來治療,痰濕引起的臂部流竄到背部的疼痛,可以使用指迷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