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濁症、淋症章

濁屬心腎,淋為肝膽。痛則為淋,不痛為濁。遺由精竅,淋在溺竅,異出同力,最宜分別,切勿混治。

濁症原分赤與白,白屬氣分赤屬血。脾胃濕熱注膀胱,水液渾濁皆屬熱(本《內經》。主治清心蓮子飲,痰注膀胱二陳合。白由腎虛萆薢飲,赤是血虛合四物。淋症血石勞氣膏,滴瀝疼痛常呼號。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猶動相火燒。欲住不住住又至,總將津液常煎熬。八正四苓合四物,山梔知柏淋應消。)

濁淋二症參看濕熱下注

萆薢,木通,海金沙,赤茯,豬苓,澤瀉,川黃柏,山梔,茵陳,鮮竹葉,丹皮,漢防己,子和桂苓飲,劉檀石豬肚丸

白話文:

濁淋二症的辨證論治

濁屬心腎,淋為肝膽。痛則為淋,不痛為濁。遺由精竅,淋在溺竅,異出同力,最宜分別,切勿混治。

這段話的意思是:濁症屬於心腎,淋症屬於肝膽。如果小便疼痛,就是淋症;如果小便不痛,就是濁症。濁症是精液從精竅流出,而淋症是小便從溺竅流出,雖然都從不同的竅道流出,但造成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因此,必須要仔細辨別,不可混淆治療。

濁症原分赤與白,白屬氣分赤屬血。脾胃濕熱注膀胱,水液渾濁皆屬熱(本《內經》。主治清心蓮子飲,痰注膀胱二陳合。白由腎虛萆薢飲,赤是血虛合四物。

濁症分為白色濁和紅色濁,白色濁屬於氣分,紅色濁屬於血分。如果脾胃濕熱下注膀胱,導致水液混濁,這就屬於熱證(出自《內經》)。治療可以服用清心蓮子飲,如果痰濁下注膀胱,則可以用二陳湯合方。白色濁主要是腎虛,可以使用萆薢飲;紅色濁則是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合方。

淋症血石勞氣膏,滴瀝疼痛常呼號。心與小腸相表裡,心火猶動相火燒。欲住不住住又至,總將津液常煎熬。八正四苓合四物,山梔知柏淋應消。)

淋症可以用血石勞氣膏治療,表現為小便滴瀝疼痛,病人常呼喊呻吟。心和小腸相表裡,心火動就會引起小腸火,導致小便疼痛,想要止住又止不住,反覆發作,讓人十分難受。治療可以用八正散、四苓散合四物湯,山梔子和知柏地黃丸可以幫助緩解淋症。

濁淋二症參看濕熱下注

濁淋二症的病因都與濕熱下注有關,因此在治療時需要考慮到濕熱的因素。

萆薢,木通,海金沙,赤茯,豬苓,澤瀉,川黃柏,山梔,茵陳,鮮竹葉,丹皮,漢防己,子和桂苓飲,劉檀石豬肚丸

這些藥物可以治療濁淋二症,其中萆薢、木通、海金沙、赤茯、豬苓、澤瀉、川黃柏、山梔、茵陳、鮮竹葉、丹皮、漢防己是常用的藥材,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選擇使用。桂苓飲和劉檀石豬肚丸是著名的方劑,也可以用於治療濁淋二症。

總之,濁淋二症雖然表現不同,但都與濕熱下注有關。治療時要根據病人的症狀,辨別虛實寒熱,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陰虛濕熱淋濁

滋腎丸,丹溪大補陰丸合水陸二仙膏加牡蠣、金櫻膏、六味丸,去萸肉,加車前、牛膝。

心火下陷淋濁(心陽亢而下注,利其火府)

分清飲加山梔、丹皮、茯苓、豬苓。清利火府用導赤散加赤苓、瞿麥。又方川連、生地、人參、桔梗、川柏、茯苓、丹參、菖蒲

白話文:

如果陰虛濕熱導致小便混濁,可以用滋腎丸、大補陰丸和二仙膏,再加牡蠣、金櫻膏、六味丸(去掉吳茱萸),再加車前子、牛膝。

如果心火下陷導致小便混濁,可以用分清飲,再加山梔子、丹皮、茯苓、豬苓。要清利火府,可以用導赤散,再加赤茯苓、瞿麥。另外,可以用川連、生地、人參、桔梗、川柏、茯苓、丹參、菖蒲。

氣閉成淋

紫苑,栝蔞皮,鬱金,降香,杏仁,枇杷葉,山梔

食入痞滿便淋(照前方去紫菀、山梔,加苡仁)

膀胱蓄熱血淋(小便短赤帶血)

用導赤散加赤茯苓,西血珀屑(五分)

又方,黃柏,知母,山梔,生地,龍膽草,丹皮,酒大黃,竹葉,當歸,郁李仁,元紅花

白話文:

氣閉成淋,可用紫苑、栝蔞皮、鬱金、降香、杏仁、枇杷葉、山梔。若食入痞滿便淋,則去掉紫菀和山梔,加入苡仁。膀胱蓄熱血淋,小便短赤帶血,可用導赤散加赤茯苓和西血珀屑。另一方可用黃柏、知母、山梔、生地、龍膽草、丹皮、酒大黃、竹葉、當歸、郁李仁、元紅花。

精濁陰虧

炙龜版,熟地,天冬,肥知母,淡秋石,川柏,茯苓,豬脊筋

腎虛不攝,淋濁(脈細腰痠,遺瀝胃減,宜收納肝腎)

茯苓,青鹽,胡桃,腎氣湯加淡蓯蓉鹿角,大茴香

敗精濁瘀阻竅

用虎杖散加韭白汁,製大黃,麝香(少許)

入絡通血,白醜,桃仁,歸鬚,桂枝,小茴,杜牛膝,歸尾,山梔,川楝子,韭白,兩頭尖,川柏,遠志,淡蓯蓉,柏仁,茯苓,生鹿角,大黃,小茴,加麝香

白話文:

精液虧損,陰氣不足,可以用炙龜版、熟地、天冬、肥知母、淡秋石、川柏、茯苓、豬脊筋來調理。

如果腎虛導致尿液混濁,出現脈細、腰痠、遺尿、胃口減退等症狀,需要收斂肝腎,可以使用茯苓、青鹽、胡桃、腎氣湯,並加入淡蓯蓉、鹿角、大茴香。

如果精液敗壞,濁物瘀積阻礙氣血流通,可以使用虎杖散,加入韭白汁、製大黃、麝香(少量)。

針對氣血運行不暢,可以用白芍、桃仁、歸鬚、桂枝、小茴香、杜牛膝、歸尾、山梔、川楝子、韭白、兩頭尖、川柏、遠志、淡蓯蓉、柏仁、茯苓、生鹿角、大黃、小茴香,並加少許麝香來調理。

又方

阿膠,生地,女貞子,料豆皮,琥珀屑

淋濁(奇脈病)

敗精內滯因溺強出,積久精血皆枯,當以沖督任帶調理,亦如婦人之漏帶也。

鹿茸,小茴香,歸身,人參,杞子,龜版心,茯苓,柏霜,補骨脂,覆盆子,菟絲子

又方

鹿茸,韭子,胡桃,沙苑子,舶茴香

何書田曰:便濁只在氣虛與濕熱。實者宣通水道,虛者調養中州,虛實兩兼又宜益臟通腑。精濁總由肝腎損傷,而有精瘀精滑之分。精瘀當先理離宮腐濁,然後補腎。精滑用固補斂攝,不應,從真元氣調之。張景岳所謂其無形以固有形也。然人必知八脈,治用孫真人九法,升奇陽,固精絡,使督任有權,漏卮自已。

白話文:

治療淋濁(奇脈病)的方法之一是用阿膠、生地、女貞子、料豆皮、琥珀屑。淋濁是因為精液積聚在體內,因排尿而流失,時間久了精血就會枯竭,需要調理沖脈、督脈、任脈和帶脈,就像婦女漏帶一樣。另外一種方法是用鹿茸、小茴香、歸身、人參、杞子、龜版心、茯苓、柏霜、補骨脂、覆盆子、菟絲子。還有一種方法是用鹿茸、韭子、胡桃、沙苑子、舶茴香。

何書田說,便濁的原因在於氣虛和濕熱。實證應該宣通水道,虛證應該調理脾胃,虛實兼雜則需要滋補臟腑和通暢腑氣。精濁的根本原因是肝腎損傷,可分為精瘀和精滑兩種。精瘀需要先理氣解毒,去除腐濁,再補腎。精滑則需要固補收斂,若效果不佳,則要從真元氣入手調理。張景岳說,無形之精氣可以固補有形之精液。治療時,必須了解八脈,運用孫真人九法,升提陽氣,固攝精氣,使督脈和任脈有權,漏泄的現象自然就會停止。

尿血一症,虛者居多,若有火亦能作痛,當與血淋同治。如清之不愈,專究乎虛,則上注心脾,下從肝腎,久則主乎八脈。

陳參曰:厥陰內患最急,少腹繞前陰如刺,小水點滴難通,環陰之脈絡皆痹,氣化機關已息,必須仿朱南陽法,兼參李蘋湖意用滑利通陽,辛鹹泄急,佐以循經入絡之品。古人云:九竅不和多屬胃病,六腑為治,以通為補。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蓋太陰之土得陽始運,陽明之土得陰則安。

脾喜剛燥,胃喜柔潤,張仲景急下存津,治中胃也。李東垣大升陽氣,治在脾也。

八正散,治濕熱便秘。

白話文:

尿血通常是虛弱導致的,但如果有火氣也會造成疼痛,治療上應該跟血淋病症一樣。如果單純用清熱的方法效果不好,就應該專注於補虛,虛症會影響心脾,也會損傷肝腎,時間久了還會影響到八脈。

陳參說:厥陰經的內部病症最為危急,小腹疼痛並向陰部放射,排尿困難,外陰部位的經脈都阻塞不通,氣血運行已經停止,必須仿照朱南陽的方法,同時參考李蘋湖的意見,使用滑利通陽、辛鹹泄急的藥物,再配合一些能夠循經入絡的藥材。古人說:九竅不通大多是胃病,六腑的治療原則是以通為補。脾臟喜歡升,所以脾虛就應該補益脾氣使其上升;胃臟喜歡降,所以胃病就應該調和胃氣使其下降。這是因為太陰脾土需要陽氣才能運化,陽明胃土需要陰氣才能安定。

脾臟喜愛辛辣燥熱,胃臟喜歡甘潤柔滑。張仲景的急下存津法,主要是治療中焦的胃病。李東垣的大升陽氣法,主要是治療脾虛。

八正散用於治療濕熱便秘。

車前子,瞿麥,山梔,燈草,細木通,滑石,大黃,扁蓄草,甘草,木香

濕熱盛而宣徹其泉源也。陳注。

白話文:

車前子、瞿麥、山梔、燈草、細木通、滑石、大黃、扁蓄草、甘草、木香,這些藥物可以清熱利濕,將濕熱從源頭驅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