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下 (2)
卷下 (2)
1. 麻木章
麻木不仁症何治,二陳四物湯須識。總是濕痰死血成,活血開痰法先試。兩臂桂枝不可無,下部靈仙牛膝使。補中益氣青(皮)附(香附)香(木香),白芥紅(花)桃(仁)藥兼備。
營虛,肝風挾痰,指末脹麻
煨天麻,羚羊片,桂枝,茯苓,膽星,白芍,鉤藤鉤,石決明,桑枝,秦芄,歸身
白話文:
麻木不仁症的治療
麻木不仁症要如何治療呢?二陳湯加四物湯需要仔細辨證。麻木不仁症大多是因為濕痰與瘀血積聚所致,因此應先以活血化痰的方法治療。
治療時,兩臂不可缺少桂枝,下部則需要靈仙與牛膝。補中益氣的藥物則要用青皮、香附、木香,同時配合白芥、紅花、桃仁等藥材。
**如果患者是因營氣虛弱,肝風挾痰而導致指尖腫脹麻木,**則需要用煨天麻、羚羊片、桂枝、茯苓、膽星、白芍、鉤藤、石決明、桑枝、秦艽、當歸等藥材治療。
肝腎虛,眩暈耳鳴,心悸指末麻
生地,西杞子,遠志,石菖蒲,桂枝,阿膠,羚羊角,茯神,炙龜版,牡蠣,歸身,白蒺藜,胡麻,湖丹皮,白芍,料豆皮,桑葉,炒山梔
白話文:
肝腎不足導致頭昏眼花、耳鳴、心慌,手指末端麻木,可以用生地、枸杞子、遠志、石菖蒲、桂枝、阿膠、羚羊角、茯神、炙龜板、牡蠣、當歸、白蒺藜、胡麻、丹皮、白芍、黃豆皮、桑葉、炒梔子等藥材調理。
2. 癇症章
癇症或因驚恐,或由飲食不節,或由母腹中受驚,以致內臟不平,經久失調,一觸積痰,厥氣內風猝然暴逆,莫能禁止。待其氣平然後已。至於主治,要在辨其虛實耳。
癇痓暈倒時流涎,聲類畜叫五癇傳。癇醒身軟痓反是,皆由痰與驚專權。驚則神志不守舍,舍空痰如心竅填。肝膽胃經挾痰火,三陽合併升而然。行痰為主清熱次,犀角二陳(石)菖(蒲)膽(星)連(川連枳)。殼蔞(皮)藤橘姜竹瀝,茯神郁(金遠)志宜同煎。
驚恐痰火升,發癇
白話文:
癲癇症可能是因為驚恐、飲食不節,或是母親懷孕時受到驚嚇,導致內臟失衡,長期無法調整,只要一觸碰積痰,就會突然出現厥氣和內風,無法控制。等到氣息平穩後才會停止。至於治療方法,要先分辨是虛症還是實症。
癲癇發作昏倒時會流口水,聲音像動物叫聲,這是五癇的症狀。發作後醒來身體軟弱無力,這是癲癇的後遺症,都是因為痰和驚恐作祟。驚恐會讓神志不穩定,心竅被痰塞滿。肝膽胃經挾帶著痰火,三陽經脈一起向上升發,才會發作。治療要以化痰為主,清熱為輔,可以用犀角、二陳、石菖蒲、膽星、川連、枳實、橘皮、藤橘、薑、竹瀝、茯苓、郁金、遠志等藥材一起煎煮。
驚恐痰火上升,會導致癲癇發作。
黃連,山梔,廣皮,膽星,黃芩,枳實,遠志,菖蒲
陽氣鬱竅,絡阻發癇厥
羚羊角,川柏,姜半夏,連翹,陳膽星,遠志,廣鬱金,元參,鉤藤鉤,白芍,川黃連,煨天麻,廣皮,清阿膠
白話文:
黃連、山梔、廣皮、膽星、黃芩、枳實、遠志、菖蒲,陽氣鬱結在竅穴,經絡阻塞導致發作抽搐。羚羊角、川柏、姜半夏、連翹、陳膽星、遠志、廣鬱金、元參、鉤藤鉤、白芍、川黃連、煨天麻、廣皮、清阿膠。
水火鬱血滯,兼癇(婦人經來紫黑)
生地,紫丹參,炒山梔,西珀屑,丹皮,胡黃連,茺蔚子
肝腎陽開發癇
入冬不寐,陽不滑藏。虎潛丸,見前。
陳參曰:癇症有風熱,有驚邪,皆兼虛與痰所致。幼科方書小兒有五癇,五臟各有畜所屬。聲如羊者心癇,聲如犬者肝癇,聲如牛者脾癇,聲如雞者肺癇,聲如豬者腎癇。痓,風病也。《難經》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張仲景云:脊強者,五痓之總名。其症卒口噤,背張而瘛瘲痓。
白話文:
水火鬱結,血瘀阻滯,又兼有癲癇,而且婦人的經血顏色紫黑。用生地、丹參、炒山梔、西貝殼屑、丹皮、胡黃連、茺蔚子治療。
肝腎陽氣虛弱導致癲癇,冬天睡不着覺,陽氣不能收斂,可以用虎潛丸治療。
陳參說:癲癇病有風熱引起的,也有驚邪引起的,都兼有虛弱和痰濕。小兒科的書上說小兒有五種癲癇,五臟各有其所屬。聲音像羊的是心癇,聲音像狗的是肝癇,聲音像牛的是脾癇,聲音像雞的是肺癇,聲音像豬的是腎癇。痓是風病。《難經》說督脈生病,就會脊背強直而昏厥。張仲景說:脊背強直是五痓的總稱。症狀是突然口噤,背部強直,抽搐發狂。
3. 癲狂,怔忡,不寐,健妄等章
癲出積憂積鬱,病在心脾包絡之陰,蔽而不宣,致氣鬱痰迷,神志為之混淆。狂由大驚大恐,病在肝膽胃經,三陽並而上升,致火熾痰湧,心竅為之閉塞。不寐總由陽不交陰所致,若因外邪而不寐者,當連去其邪,攘外即所以安內也。若因里症而不寐者,或焦勞過度而離宮內熱,或憂勞積鬱而耗損心脾,或精不凝神而龍雷振盪,或肝血無藏而魂搖神漾。胃病則陽蹺穴滿,膽熱則口苦心煩,審病用方,法無一定。
狂症屬陽主多怒,癲症屬陰主多喜。心熱為狂肝實癲,均為熱症河間議。心經有損七情傷,鎮心安神最為利。天王補心用三參(人參、丹參、元參),酸棗地歸二冬味。遠志柏仁桔茯神,燈草辰砂石菖配。怔忡健忘都可醫,加減天王補心治。怔忡人呆將捕如,惕惕不寧神明殊。
白話文:
癲癇發作是因為長期憂愁鬱悶,病症位於心、脾、包絡的陰氣,阻塞不通,導致氣機鬱滯、痰濁迷蒙,神志因此混亂。狂躁則源於重大驚嚇,病症位於肝、膽、胃經,三陽氣機同時上衝,導致火熱熾盛、痰液上湧,心竅因此阻塞。失眠通常是陽氣不能交合陰氣所致,若是因為外邪導致失眠,應該先驅除外邪,攘外才能安內。若是因為內在病症導致失眠,可能是過度勞累導致心火內熾,也可能是憂愁勞累積累導致心脾耗損,也可能是精氣不足導致神志渙散,也可能是肝血虧虛導致魂魄不安。胃病則表現為陽蹺穴脹滿,膽熱則表現為口苦心煩,診斷病情時應仔細觀察,用藥方法並無定式。
狂躁屬於陽性病症,患者多容易發怒,癲癇屬於陰性病症,患者多容易喜悅。心火熾盛導致狂躁,肝臟實火導致癲癇,兩種病症都是熱症,這是河間醫家提出的見解。心經受損,七情傷神,因此鎮心安神十分重要。天王補心丹使用人參、丹參、元參,加上酸棗仁、地黃、二冬等藥材。再加入遠志、柏子仁、橘核、茯神、燈心草、辰砂、石菖蒲等藥材,可以治療心悸、健忘等病症,根據病情加減天王補心丹來治療。心悸患者呆滯遲緩,常常驚恐不安,神志異常。
心為人主血為主,神不守舍心血虛。健忘雖因氣血隔,盛怒傷志亦成疾。靜則神藏躁消亡,心氣不充神憊極。陽不變陰非外邪,此方亦可不寐吃(即天王補心丸)。
發狂木火動心神虛
人參,元參,棗仁,天冬,丹參,茯神,川連,麥冬,生地,遠志,桔梗,伯仁,菖蒲
發癲,鬱火,心腎不交(脈不鼓指)
生地,酒炒連,山梔,茯神,竹葉,川柏,炙坎版,菖蒲,遠志
心火不寐
鮮生地,元參,竹葉心,淨銀花,麥冬,綠豆皮
白話文:
心臟是人體的主宰,血液是心臟的根本,精神不守舍是因為心血虛弱。健忘雖然是因為氣血隔閡,但盛怒傷志也會導致疾病。心神安靜則神氣內藏,躁動不安則神氣消亡,心氣不足則精神極度疲憊。心陽不化為陰,不是外邪入侵,這個方子也適用於失眠。
發狂是因為心神虛弱,心火熾盛。
人參、元參、棗仁、天冬、丹參、茯神、川連、麥冬、生地、遠志、桔梗、伯仁、菖蒲
發癲,鬱火,心腎不交,脈象不鼓指。
生地、酒炒連、山梔、茯神、竹葉、川柏、炙坎版、菖蒲、遠志
心火旺盛導致失眠。
鮮生地、元參、竹葉心、淨銀花、麥冬、綠豆皮
膽火不寐
丹皮,半夏,鉤藤,溫膽湯,山梔,桑葉,橘紅
脾營虛
用歸脾湯為主
不寐胃病,陽蹺脈虛
早服八味丸,晚服半夏秫米湯。
不寐怔忡,膽液虧,陽升虛煩
《金匱》酸棗仁湯,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白話文:
胆火旺盛,难以入睡,可以用丹皮、半夏、钩藤、温胆汤、山栀、桑叶、橘红来调理。脾脏虚弱,气血不足,可以用归脾汤来调理。晚上难以入睡,胃部不适,阳跷脉虚弱,早晨服用八味丸,晚上服用半夏秫米汤。晚上难以入睡,心神不安,胆汁不足,阳气上升,烦躁不安,可以用金匮的酸枣仁汤,里面包括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不寐健忘,肝腎陰虧,陽浮(鹹苦酸收甘緩法)
龜版膠,熟地,萸肉,五味子,寧淡菜,川柏,遠志,白茯苓,鹿角膠,大熟地,淡蓯蓉,羊腎子
何書田曰:癲之實者,以滾痰丸開痰之壅塞,清心丸泄火之鬱勃。虛者當養神而通志,歸脾丸、枕中丹。狂之實者,以承氣湯、白虎湯直折陽明之火,生鐵落飲重製肝膽之邪。虛者當壯水以制火,二陰煎之類。
白話文:
失眠健忘,是肝腎陰虛,陽氣浮動,需要用鹹苦酸收甘緩的方法來調理。可以用龜板膠、熟地、萸肉、五味子、淡菜、川柏、遠志、白茯苓、鹿角膠、大熟地、淡蓯蓉、羊腎子等藥材來治療。
何書田認為,癲癇如果是實證,就用滾痰丸來化痰,用清心丸來泄火;如果是虛證,就用歸脾丸、枕中丹來養神通志。狂躁如果是實證,就用承氣湯、白虎湯來清熱;如果是虛證,就用二陰煎等滋陰藥來治療。
生地,棗仁,元參,茯苓,麥冬,甘草,黃芩,木通
思慮煩勞,身心過動,風陽內擾則營熱。心悸驚怖,不寐,脅中動躍,治以酸棗仁湯。
棗仁,知母,川芎,甘草,茯苓,補心丹,枕中丹,清營之熱佐以斂攝神志。
陳參曰:《靈樞經》云:陽氣下交於陰,陽蹺脈滿,令人得寐。
白話文:
生地、棗仁、元參、茯苓、麥冬、甘草、黃芩、木通等藥材,用於治療思慮過度、身心勞累、風陽內擾導致的營熱症狀。患者表現為心悸、驚恐、失眠、脅肋疼痛等,可以用酸棗仁湯來治療。
棗仁、知母、川芎、甘草、茯苓等藥材組成的補心丹、枕中丹,可以清熱解毒,同時收斂神志。
陳參引用《靈樞經》的說法,說明陽氣下降交於陰氣,陽蹺脈充盈,可以讓人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