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中 (9)
卷中 (9)
1. 痛風章
遍身走痛名痛風,血虛氣滯風濕攻。濕熱生風不剋土,痰壅經絡難宣通。風淫末疾四肢屬,日甚夜輕氣血從。治主四物桃紅益,痰熱二陳蔞相同。上風羌防芷薄桂,下濕薏藤宣漢庸。小便如澀四苓散,桑枝酒炒加湯中。此雖血瘀筋不著,總由血虛不內榮(失養)。寒氣凝滯濕痰結,因風行走痛自凶。
陳參曰:五行六氣流行最速,莫如風火,重按疼痛少緩,是為絡血。
血絡瘀痹(久痛必入絡,氣血不行發痹)
金沸草,桃仁,生鹿角,新絳屑,歸尾,青蔥管
白話文:
全身疼痛叫做痛風,是血虛氣滯、風濕侵襲所致。濕熱生風,脾土失健,痰濁阻滯經絡,難以疏通。風邪侵犯末端,影響四肢,白天疼痛加重,夜晚疼痛減輕,這是氣血運行不暢。治療宜用四物湯加桃紅,痰熱者可加二陳湯、蔞仁。風邪可用羌活、防風、芷草、肉桂,濕邪可用薏苡仁、藤黃、宣肺化濕藥。小便不利者可用四苓散,桑枝酒炒加湯中。雖然是血瘀導致筋脈不通,但根本原因是血虛失養。寒氣凝滯、濕痰阻塞,加上風邪侵襲,導致行走疼痛,情況兇險。
陳參說:五行六氣中,風火最易傳播,按壓疼痛處,緩慢減輕疼痛,這是絡血瘀阻。
久痛必入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痺痛。
可用金沸草、桃仁、生鹿角、新絳屑、歸尾、青蔥管治療。
積傷入絡作痛
歸鬚,降香末,小茴香,木香,柏子仁,野鬱金
陰分伏熱痛風
頭顛至足麻木刺痛,用東垣滋腎丸。
肝腎虛下焦痛
病後精采未復,多言傷氣,行走動筋,當以甘溫和養。
人參,當歸身,白茯神,枸杞,沙苑子,甘菊炭
白話文:
如果因為長期累積的傷害導致經絡疼痛,可以用歸鬚、降香末、小茴香、木香、柏子仁和野鬱金來治療。如果因為陰虛內熱而導致痛風,出現頭頂到腳趾麻木刺痛的症狀,可以用東垣滋腎丸治療。如果因為肝腎虛弱導致下焦疼痛,病後精氣尚未恢復,說話過多傷氣,活動筋骨就疼痛,則需要用甘溫和養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人參、當歸身、白茯神、枸杞、沙苑子和甘菊炭。
陳參曰:相火寄於肝,龍雷起於腎,並從陰發越,根蒂先虧,藏納失職矣。
何書田曰:經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夫心主君火,自當從熱而論,然此但言瘡耳,不可概諸他病也。諸痛古人總以通字立法,非攻下通利之謂,謂通其氣血則不痛也。然必辨明氣血在氣分者,但行其氣,弗動其血。在血分者,兼乎氣治,所謂氣行則血隨之矣。症實者氣滯血凝,通其氣而散其血。症虛者氣餒不能充運,血衰不能滋榮,當養氣補血,兼寓通於補。
陳參曰:諸痛宜辛潤宣通,不宜酸寒斂澀,恐留邪也。
白話文:
陳參認為,相火寄託在肝臟,龍雷之氣源於腎臟,這兩種火氣都從陰經發起並蔓延,導致根本虧損,藏納功能失調。
何書田認為,經書上說各種痛癢瘡傷都歸屬於心臟。心臟主宰君火,理應從熱的角度來論證。但是這裡只說瘡傷,不能概括所有其他疾病。古人治療各種疼痛,總是以「通」字為法,不是指攻下通利的意思,而是指通暢氣血就不會疼痛。但要分清楚氣血在氣分還是血分,在氣分者,只需要疏通氣血,不要動血。在血分者,則需要兼顧氣血,所謂氣行則血隨之。症狀實證者,氣滯血凝,要通暢氣血,散瘀消腫。症狀虛證者,氣虛無力,血衰不足,要養氣補血,同時兼顧通暢。
陳參認為,各種疼痛宜用辛溫潤燥的藥物宣通,不宜用酸寒斂澀的藥物,以免留住邪氣。
2. 頭眩章
經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為六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非外來之邪,乃肝膽風陽上冒耳。內風乃身中陽氣疲動。
頭眩昏暈氣血虛,風寒暑濕痰火居。《內經》頭眩責肝木(風木主動),丹溪痰火原相居。元氣挾火動痰致,虛火上炎痰則無。化痰清暈二陳用,菊藁(本)荊桔羌防撫(芎)。勞役氣虛補中妙,產後血虛四物須。冒暑薷香麥薷味,寒而無汗麻黃蘇。
火重頭眩(宜清泄上焦竅絡之熱)
山梔,天花粉,桑葉,元參,連翹,湖丹皮,生地
白話文:
《經》書說: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昏眼花,都屬於肝臟的問題。頭部是六陽經脈的起始點,耳目口鼻都是連接頭部的重要器官,患了眩暈症,不是外來的邪氣入侵,而是肝膽中的風陽之氣上衝頭部所致。內風是指體內陽氣虛弱而導致的氣機紊亂。
頭部眩暈昏沉,多半是氣血虛弱,風寒暑濕痰火等邪氣停留所致。《內經》中指出頭眩暈症要責怪肝木(風木屬性活躍),而丹溪先生則認為痰火本就存在於體內。元氣不足挾帶火氣而引起痰濁上衝,虛火上炎則痰濁無處可去。治療頭暈可以使用二陳湯化痰止暈,並配合菊花、藁本、荊芥、桔梗、羌活、防風等藥物治療。勞累過度導致氣虛者,需要補中益氣;產後血虛者,則需服用四物湯。如果因暑熱而頭暈,可用香薷、麥冬等清熱解暑藥;若因寒邪入侵而頭暈無汗,則可服用麻黃、蘇葉等發散風寒藥物。
火氣重導致頭暈,需要清泄上焦的熱氣,可用山梔子、天花粉、桑葉、元參、連翹、丹皮、生地等藥物治療。
肝風頭眩(腎宜溫肝宜涼)
阿膠,麥冬,白芍,牡蠣,生地,萸肉,甘菊
絡熱眩暈
羚羊角,元參,生地,石菖蒲,連翹,鬱金
營血虛頭眩
西枸杞,胡麻,左牡蠣,川石斛,桑葉,柏子仁
內風挾痰頭眩
煨天麻,法半夏,雲茯苓,甘菊花,白蒺藜,廣橘皮,西杞子,鮮竹瀝
白話文:
肝風頭眩,宜溫腎、涼肝,可用阿膠、麥冬、白芍、牡蠣、生地、萸肉、甘菊;絡熱眩暈,可用羚羊角、元參、生地、石菖蒲、連翹、鬱金;營血虛頭眩,可用西枸杞、胡麻、牡蠣、石斛、桑葉、柏子仁;內風挾痰頭眩,可用煨天麻、法半夏、雲茯苓、甘菊花、白蒺藜、廣橘皮、西杞子、鮮竹瀝。
陰虛陽升頭眩(補腎滋肝,育陰潛陽,兼鎮攝治)
大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牡蠣,淮牛膝,龜版心,麥門冬,靈磁石,茯神,炒遠志
屬下虛頭眩
都氣丸加車前、淡天冬。
動怒鬱勃(痰火風火併熾,頭眩)
二陳湯、龍薈丸加減治之。
白話文:
陰虛陽亢導致頭暈,要補腎滋肝,養陰潛陽,同時鎮攝治療。方用熟地、山萸肉、五味子、牡蠣、淮牛膝、龜版心、麥門冬、靈磁石、茯神、炒遠志。
若屬下虛頭暈,可於都氣丸中加車前、淡天冬。
若因動怒鬱勃,導致痰火風火並盛而頭暈,則可加減二陳湯、龍薈丸治療。
何書田曰:精液有虧,肝陰不足,血燥生熱,熱則風陽上升,竅絡阻塞,頭目不清,眩暈跌僕。治宜緩肝之急以熄風,滋腎之液以驅熱。如虎潛丸、侯氏黑散、地黃飲子、滋腎丸、復脈飲湯等方。介以潛之,酸以收之,厚味以填之,或清上實下之法。風木過動,必犯陽明,嘔吐不食,法當泄肝安胃,或填補陽明。
又法辛甘化陰,清金平木,治痰須健中,熄風可緩暈。
陳參曰:肝腎虛則多驚恐,陽動莫制,皆臟陰少藏耳。
白話文:
何書田說:精液虧損,肝陰不足,血液乾燥生熱,熱氣上升,導致經絡阻塞,頭昏眼花,頭暈目眩,容易跌倒。治療應該緩解肝火急躁以熄滅風邪,滋潤腎液以驅散熱氣。例如虎潛丸、侯氏黑散、地黃飲子、滋腎丸、復脈飲湯等方劑。可以用潛陽、收斂、滋補的方法,或清上實下的方法。風木過於亢奮,必然會影響陽明,導致嘔吐不食,這時候應該泄肝安胃,或者滋補陽明。
另外,辛甘化陰,清金平木,治療痰證需要健脾胃,熄風可以緩解頭暈。
陳參說:肝腎虛弱就會容易驚恐,陽氣躁動無法控制,都是因為臟腑陰氣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