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上 (17)
卷上 (17)
1. 痢疾章
久痢傷腎,下焦不攝
人參,菟絲,補骨脂,熟地炭,五味鹿茸,茯苓,赤石脂,春砂仁,山楂,當歸,白朮,沙苑子,杜仲,附子,淡蓯蓉,苓姜,術桂湯,濟生腎氣湯,黑地黃丸,蒼朮,熟地,五味,乾薑
噤口痢
川連,人參,草決明,山楂,熟地,黃芩,白芍,木香汁,銀花,乾薑,阿膠,白頭翁,湯亦用
瘧變痢
柴胡,人參,白芍,焦查,甘草,吳萸,黃芩,當歸,丹皮,茯苓,烏梅,香附,附子,肉桂,秦皮,牡蠣,復脈湯,瀉心湯
救逆湯去乾薑
腸風,兼血痢無積淚之聲
赤石脂丸,四苓湯,加滑石,桂心,此分消其濕,生地炭,炒萸肉,炒歸身,炒枸杞,川斷肉,五味子
噤口日久,圊次多
四君子湯加扁豆,苡仁,桔梗,砂仁,炮薑炭,肉果,為散,香粳米飲調服之。石蓮,葛根,青皮,烏梅
早晨痢重
腎氣丸,炒焦菔,乾地黃,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福澤瀉,附子,桂枝
午時痢重
參苓白朮散,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扁豆,苡仁,建蓮,砂仁,桔梗,陳皮
陳曰:酒客濕滯,腸中久痢,非風藥之辛佐苦味入腸,何能勝濕逐熱?久病飲食不減,是腸中病也。參曰:痢久陰液消亡,無以上承,必唇燥舌乾,肛墜脹,陰液涸則小便不通,胃氣逆則厭食欲嘔。此皆痢之疑症也。久痢久瀉為腎病。
熱病陰涸,急救其陰,胃關得蘇方妙,否則犯喻嘉言所指客邪內陷,液枯致危之戒。宜用甘酸化陰法。脈右搏大,乃痢疾所大忌,脾陽動則冀運行,健痢自瘳。
痢日久則望臟腑自復,非助以提補不可。
痢而口渴者屬太陰,呃忒之來由乎胃少納穀,致逆則土敗之勢也。
白話文:
[痢疾章]
久痢傷腎,下焦不攝
久病痢疾會損傷腎臟,導致下焦固攝功能失常。
可使用以下藥材:人參、菟絲子、補骨脂、熟地炭、五味子、鹿茸、茯苓、赤石脂、春砂仁、山楂、當歸、白朮、沙苑子、杜仲、附子、淡蓯蓉、苓姜。或服用術桂湯、濟生腎氣湯、黑地黃丸。另可選用蒼朮、熟地、五味子、乾薑。
噤口痢
患有噤口痢(指痢疾嚴重到無法進食)時,可使用以下藥材:川黃連、人參、草決明、山楂、熟地、黃芩、白芍、木香汁、銀花、乾薑、阿膠、白頭翁,也可以用湯劑來服用。
瘧變痢
瘧疾轉變成痢疾時,可使用以下藥材:柴胡、人參、白芍、焦山楂、甘草、吳茱萸、黃芩、當歸、丹皮、茯苓、烏梅、香附、附子、肉桂、秦皮、牡蠣。或服用復脈湯、瀉心湯。若服用救逆湯,則需去掉乾薑。
腸風,兼血痢無積淚之聲
患有腸風(一種腸道疾病),同時有血痢,且腹部無明顯疼痛時,可使用赤石脂丸、四苓湯,再加入滑石、桂心。這些藥物可幫助分消體內濕氣。另外可選用生地炭、炒萸肉、炒歸身、炒枸杞、川斷肉、五味子。
噤口日久,圊次多
如果噤口痢持續很久,且排便次數頻繁,可使用四君子湯,再加入扁豆、薏仁、桔梗、砂仁、炮薑炭、肉豆蔻,將其製成散劑,用香粳米粥調服。另可選用石蓮、葛根、青皮、烏梅。
早晨痢重
如果痢疾在早晨較嚴重,可服用腎氣丸。另可選用炒焦菔、乾地黃、山萸肉、山藥、丹皮、茯苓、澤瀉、附子、桂枝。
午時痢重
如果痢疾在午時較嚴重,可服用參苓白朮散。其中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山藥、扁豆、薏仁、建蓮、砂仁、桔梗、陳皮。
陳氏的觀點:
飲酒的人因為濕氣滯留,腸道中長期有痢疾,如果不使用辛味的風藥輔佐苦味藥來進入腸道,如何能戰勝濕氣、驅逐熱邪?如果久病,食慾沒有減少,那說明病在腸道。
參氏的觀點:
痢疾久了,陰液會消耗殆盡,無法上滋養,必然會出現嘴唇乾燥、舌頭乾裂、肛門墜脹,陰液枯竭則會導致小便不通暢,胃氣逆則會厭食、想嘔吐。這些都是痢疾可能會出現的症狀。久痢、久瀉都是腎臟出了問題。
熱病會耗損陰液,應當趕快補救陰液,讓胃的功能恢復正常,才能有好的效果,否則就會像喻嘉言所說的,外來的邪氣會侵入體內,導致陰液枯竭,危及生命。應該使用甘酸的藥物來滋養陰液。如果脈象右邊跳動特別強,這是痢疾的大忌,脾陽一旦興奮,氣血運行就會混亂,反而不利於痢疾的康復。
痢疾拖久了,要讓臟腑功能自行恢復很難,必須用補益的方法來幫助。
痢疾患者如果口渴,屬於太陰病,打嗝是因為胃的納食功能變差,導致胃氣上逆,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