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妙諦》~ 卷上 (11)
卷上 (11)
1. 乾咳
(治法與前咳嗽門可參看)
乾咳日久用滋陰,內熱無痰最害人。四物湯堪為主劑,再加知柏及元參。燈心甘草和諸藥,桔梗天花火用芩。茯苓貝母消痰用,天麥款桑潤燥增。血見丹皮北沙苑,肺傷白芨參耆吞。酸收訶味瀉桑殼,辛散姜防用有靈。面紅吐血火炎上,童便藕汁效如神。
白話文:
(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前面咳嗽篇的內容)
乾咳久了要用滋陰的方法來治療,體內有熱卻沒有痰是最傷人的。可以用四物湯作為主要方劑,再加入知母、黃柏和玄參。配合燈心草、甘草來調和各種藥性,如果是火熱的症狀,可以用桔梗、天花粉和黃芩。茯苓和貝母可以用來化痰,天門冬、麥門冬、款冬花和桑葉則可以增加滋潤的效果。如果咳血,可以用丹皮和北沙苑,如果肺部受損,可以用白芨、人參和黃耆。用酸澀的訶子和瀉肺的桑白皮來收斂肺氣,用辛散的生薑和防風效果會很好。如果出現臉色潮紅、吐血等火氣上炎的症狀,可以用童子尿和藕汁,效果非常神奇。
2. 喘病章
喘病之因,在肺為實,在腎為虛
肺最清高無窒塞,一有邪干便喘急。內因痰火外風寒,六脈浮洪更有力。是為實症五虎湯,半辛甘石及麻黃。桑皮杏殼薑蔥益,隨症加減無成方。若有痰升痰喘症,茯苓香附南星石。乍進乍退名火喘,麥冬蘇味梔芩益。食因作喘食積因,曲芽腹實查同進。大便燥結不能通,蘇子元明大黃勝。
何者乃為正氣虛,過勞則發似邪欺。吸入氣知脈無力,補中益氣湯堪施。黃芩山梔兼火用,茯苓半夏挾痰宜。
肺郁水氣不降
麻黃,苡仁,杏仁,甘草,乾薑,茯苓,人參,半夏,五味,葶藶,桑皮,川樸,豬苓,澤瀉,木通,腹皮,小青龍湯去桂芍,加人參、杏仁,此徹飲以就太陽也。
乙肝升飲邪上逆
越婢湯,麻黃,石羔,甘草,生薑,大棗,旋覆花湯
腎氣不納
熟地,阿膠,萸肉,茯苓,龜版,附子,懷膝,遠志,五味,慈石,秋石,山藥,黃耆,淡菜,胡桃,杞子,青鹽,人參,白朮,海參,芡實,蓮子,青鉛,蛤蚧,補骨脂,八味丸,生薑汁,車前,炙草
精傷者填以濃厚之劑兼鎮攝
腎氣丸加沉香,都氣丸入青鉛。
中氣虛(此中虛氣餒,土不生金也)
人參建中湯去姜
胃虛
黃精,茯苓,胡麻,甘草
腎陽虛濁陰上逆
人參,乾薑,澤瀉,附子,茯苓,豬苓
陳曰:丹溪有外感之喘治肺,內傷之喘治腎。以肺主出氣,腎主納氣耳。先喘而後脹治肺,先脹而後喘治脾。肺宜辛則通,微苦則降,直入中下,非治肺之方法。
白話文:
喘病的起因,如果表現在肺部,通常是實證,表現在腎臟,則多為虛證。
肺部最喜歡清淨通暢,一旦有邪氣侵擾就會引發喘急。內因可能是痰火,外因可能是風寒,如果脈象呈現浮大有力,這屬於實證,可以用五虎湯來治療,方子包含半夏、辛夷、甘草、石膏和麻黃。可以再加入桑白皮、杏仁、生薑、蔥白等,並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子。如果屬於痰上湧引起的喘,可以用茯苓、香附、南星和石膏等藥物。如果喘時好時壞,屬於火喘,可以加麥冬、蘇葉、五味子、梔子和黃芩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是因為飲食引起的喘,屬於食積,可以用神曲、麥芽、腹實和山楂一起服用。如果大便乾燥難以排出,可以用蘇子、元明粉、大黃等藥物來幫助排便。
什麼情況屬於正氣虛呢?過度勞累會引發喘,看起來像邪氣作祟。吸氣時如果感覺到脈象無力,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補氣。如果兼有火,可以加上黃芩和山梔,如果兼有痰,可以加上茯苓和半夏。
肺部鬱結,水氣不能下降
可以使用麻黃、薏苡仁、杏仁、甘草、乾薑、茯苓、人參、半夏、五味子、葶藶子、桑白皮、厚朴、豬苓、澤瀉、木通、腹皮等藥物,或使用小青龍湯去掉桂枝和芍藥,加上人參和杏仁。這些藥物可以使水氣向下走。
肝氣逆行,痰飲上湧
可以使用越婢湯,方子包含麻黃、石膏、甘草、生薑、大棗,還可以搭配旋覆花湯。
腎氣不能納氣
可以使用熟地、阿膠、山茱萸、茯苓、龜板、附子、懷牛膝、遠志、五味子、磁石、秋石、山藥、黃耆、淡菜、胡桃、枸杞子、青鹽、人參、白朮、海參、芡實、蓮子、青鉛、蛤蚧、補骨脂等藥物,或使用八味丸,並佐以生薑汁、車前子、炙甘草。
精氣虧損,需用滋補之劑同時兼顧鎮攝
可以使用腎氣丸加上沉香,或使用都氣丸加入青鉛。
中氣虛弱(這是指中焦虛弱,導致脾土不能生養肺金)
可以使用人參建中湯,並去掉生薑。
胃氣虛弱
可以使用黃精、茯苓、胡麻和甘草。
腎陽虛弱,濁陰上逆
可以使用人參、乾薑、澤瀉、附子、茯苓和豬苓等藥物。
陳氏說:丹溪認為,外感引起的喘要治療肺,內傷引起的喘要治療腎。因為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先喘後腹脹要治療肺,先腹脹後喘要治療脾。治療肺氣應該使用辛味的藥物來疏通,略帶苦味的藥物來降氣,要使藥力直接到達中下焦,這才是治療肺的正確方法。
3. 哮病章
此症初感外邪,失於表散,邪伏於裡,留於肺,時發時止,淹纏歲月。更有痰哮、咸哮、醋哮,過食生冷及幼稚之童天哮諸症
喉中為甚水雞聲,哮症原來痰病侵。若得吐痰併發散,遠離厚味藥方靈。定喘之湯可參用,化痰為主治須明。
定喘湯,白果,黃芩,蘇子,半夏,款冬花,麻黃,杏仁,甘草,桑皮
寒
桂枝,制麻黃,茯苓,五味,橘紅,川樸,乾薑,白芥子,杏仁,甘草,半夏
小青龍湯亦可參用
病舉發
葶藶大棗湯
養正
腎氣丸去肉桂、牛膝
哮兼痰飲
真武丸、小青龍湯去麻黃、細辛,加赤砂糖、炒石膏。
氣虛
四君子湯增減
陳曰:治以溫通肺臟,下攝腎真為主。又必補益中氣。其辛散苦寒、豁痰破氣之藥俱非所宜,忌用金石藥,記之。
白話文:
這種病最初是感受外來的邪氣,沒有好好地在體表發散出去,導致邪氣潛伏在體內,停留在肺部,時好時壞,反反覆覆持續多年。還有痰哮、鹹哮、醋哮,以及因為吃太多生冷食物或幼小兒童天生的哮喘等各種症狀。
喉嚨裡會發出像水雞叫的聲音,哮喘這種病原來是痰引起的。如果能把痰吐出來,同時用藥發散外邪,並且避免吃太油膩的食物,用藥就會很靈驗。可以用定喘湯來參考使用,治療時要以化痰為主,這是很重要的。
定喘湯的組成是:白果、黃芩、蘇子、半夏、款冬花、麻黃、杏仁、甘草、桑白皮。
(如果是寒性哮喘)
可以使用:桂枝、制麻黃、茯苓、五味子、橘紅、川朴、乾薑、白芥子、杏仁、甘草、半夏。
小青龍湯也可以參考使用。
(如果是發作期)
可以使用:葶藶大棗湯。
(平常保養)
可以使用:腎氣丸,但要去掉肉桂和牛膝。
(哮喘兼有痰飲)
可以使用:真武丸、小青龍湯,但要去掉麻黃、細辛,再加入紅砂糖、炒石膏。
(如果是氣虛)
可以使用:四君子湯,並根據情況增減藥材。
陳醫師說:治療哮喘要以溫通肺臟,向下收攝腎氣為主。同時必須補益中氣。那些辛散、苦寒、豁痰、破氣的藥都不適合使用,要忌用金石類的藥物,記住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