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偉

《醫學妙諦》~ 卷上 (9)

回本書目錄

卷上 (9)

1. 咳嗽章

(乾咳附)

咳嗽當分二病為,有聲無痰咳症知。有痰無聲名曰嗽,嗽屬脾家濕痰欺。咳為肺經痰氣盛,均為肺病總無疑。新者痰食風寒屬,或瀉或散易治之。久者勞火陰虛症,雖可攻補卻難醫。治用貝母杏紫蘇,花粉桔梗及前胡。梔芩清火寬中殼(枳殼),半夏消痰甘橘荷(薄荷)。引用生薑與燈草,飲時食後起沉疴。

風痰添以星(南星)瀝汁,肺實桑葶不可無(脈右浮洪有力,或氣喘甚)。若還風嗽聲難轉,麻黃羌活防風蘇。清早嗽多肺火動,天麥二冬在所用。上午嗽者胃火伏,知母石膏病自中。下午嗽多屬血虛,四物補陰二冬共。阿膠五味款冬花,元參北沙皆可奉。春嗽柴芎芍加入,夏宜清火麥冬得。

秋用桑防冬解表,麻防桂半乾姜吃。嘔吐痰涎無聲者,二陳平胃治之適。再增術枳亦多功,薑汁加引不可忽。

桂枝,杏仁,蘇梗,桑葉,桑皮,甘草,苡仁,生薑,象貝

寒包熱

麻杏石甘湯

杏仁,薄荷,橘紅,蘇梗,前胡,桑皮,桔梗,象貝

風溫化燥

玉竹,沙參,桑葉,花粉,山梔,橘紅,貝母,杏仁,甘草,蘆根,梨肉

暑不宜重發散

香薷,花粉,杏仁,貝母,麥冬,鮮竹葉,沙參,滑石,橘紅,甘草,山梔,六一散

溫化燥傷胃陰

玉竹,沙參,甘草,梨汁,桑葉,扁豆,蔗漿,麥門冬湯,麥冬,半夏,人參,甘草,大棗,粳米

膽火犯肺(解木鬱之火)

羚羊片,連翹,薄荷,栝蔞,苦丁茶,山梔,杏仁,菊葉

鬱火傷胃(益土泄木)

玉竹,桑葉,茯苓,白芍,棗子,甘草,沙參,丹皮,扁豆

腎胃陰兼虛(攝納下焦純甘清燥)

熟地,五味,淮膝,茯苓,山藥,車前,胡桃,蓮子,黃耆,沙參,麥冬,扁豆,甘草,柿霜,棗子

營熱

生地,元參,竹葉,麥冬,百合,甘草

中氣虛

歸耆建中湯、異功散

勞嗽(金木同治)

熟地,扁豆,麥冬,六味丸,沙參,川斛,茯神,異功散加燕窩,都氣丸加青鉛

勞倦陽虛(左咳甚木乘金也)

乾薑,桂枝,棗子,五味,茯苓,甘草

胃嗽嘔痰(當用甘藥)

沙參,麥冬,南棗子,扁豆,茯神,糯稻根,有伏邪:麻黃,石膏,杏仁,甘草,半夏,小半夏湯,半夏,生薑,加薑汁

肝犯肺胃氣(左升吞酸)

丹皮,鉤藤,半夏,桑葉,茯苓,陳皮

小青龍湯去麻黃,細辛,甘草,加石膏,安胃丸

肝風巔脹(宜和陽熄風)

牡蠣,阿膠,淡菜,青黛,左升太過:阿膠,女貞子,雞子黃,木反刑金,生地,天門冬,糯稻根

脅痛

旋覆花湯加桃仁、柏仁

寒熱右脅痛

蘆根,苡仁,白蔻仁,杏仁,棗子,枇杷葉

大腸嗽(必便溏畏風)

白朮,木瓜,赤石脂,炙草,棗子,茯苓,白芍,禹餘糧,薑汁

白話文:

咳嗽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聲音但沒有痰,這就是單純的「咳」;另一種是有痰但沒有聲音,這就叫做「嗽」。嗽這種情況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濕氣和痰積聚引起的。而咳則是肺部痰氣過盛,無論哪種,都屬於肺部疾病。

新發的咳嗽,多半是因感受風寒或飲食不當造成,可以用發散或瀉下的方法來治療,比較容易痊癒。但如果是長期的咳嗽,多半是勞累過度或陰虛火旺引起的,雖然可以透過攻補的方式治療,但比較難完全根治。

治療咳嗽的常用藥物有貝母、杏仁、紫蘇、花粉、桔梗、前胡等。可以搭配梔子和黃芩來清熱,枳殼來寬胸理氣,半夏來化痰,甘草和薄荷則有調味和輔助的作用。使用生薑和燈芯草引藥,在飯後或喝藥時,能使病情好轉。

如果是風痰引起的咳嗽,可以加入南星的汁液。肺部實熱的咳嗽,則要加入桑白皮和葶藙子。若風咳導致聲音沙啞,可以搭配麻黃、羌活、防風、蘇葉。早上咳嗽較多,多半是肺火旺盛,可以用天冬和麥冬。上午咳嗽多半是胃火,可以用知母和石膏來治療。下午咳嗽多半是血虛,可以用四物湯搭配麥冬和天冬來滋陰。也可以用阿膠、五味子、款冬花、元參和北沙參來治療。

春天咳嗽可以加入柴胡、川芎、白芍,夏天宜用麥冬來清熱。秋天可以用桑葉和防風,冬天則用麻黃、防風、桂枝和半夏加乾薑來解表。如果咳嗽時有嘔吐痰涎卻沒有聲音,可以考慮使用二陳湯或平胃散來治療。再加入白朮和枳殼效果更好,用薑汁引藥不可忽略。

以下是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咳嗽和建議用藥:

寒咳: 桂枝、杏仁、蘇梗、桑葉、桑白皮、甘草、薏仁、生薑、象貝

寒包熱咳: 麻杏甘石湯

風咳: 杏仁、薄荷、橘紅、蘇梗、前胡、桑白皮、桔梗、象貝

風溫化燥咳: 玉竹、沙參、桑葉、花粉、山梔、橘紅、貝母、杏仁、甘草、蘆根、梨肉

暑熱不宜過度發散的咳嗽: 香薷、花粉、杏仁、貝母、麥冬、鮮竹葉、沙參、滑石、橘紅、甘草、山梔、六一散

溫化燥傷胃陰的咳嗽: 玉竹、沙參、甘草、梨汁、桑葉、扁豆、蔗漿、麥門冬湯、麥冬、半夏、人參、甘草、大棗、粳米

膽火犯肺的咳嗽(需疏泄肝木之火): 羚羊片、連翹、薄荷、栝蔞、苦丁茶、山梔、杏仁、菊花葉

鬱火傷胃的咳嗽(需健脾胃,疏泄肝木): 玉竹、桑葉、茯苓、白芍、棗子、甘草、沙參、丹皮、扁豆

腎胃陰虛的咳嗽(需滋陰潤燥): 熟地、五味子、淮牛膝、茯苓、山藥、車前子、胡桃、蓮子、黃耆、沙參、麥冬、扁豆、甘草、柿霜、棗子

營熱咳嗽: 生地、元參、竹葉、麥冬、百合、甘草

中氣虛弱的咳嗽: 歸耆建中湯、異功散

勞損咳嗽(需兼顧肺陰和肝陰): 熟地、扁豆、麥冬、六味丸、沙參、川斛、茯神、異功散加燕窩、都氣丸加青鉛

勞累倦怠,陽虛的咳嗽(左側咳嗽嚴重,為肝木乘肺金): 乾薑、桂枝、棗子、五味子、茯苓、甘草

胃部咳嗽,嘔吐痰液(需用甘味藥): 沙參、麥冬、南棗子、扁豆、茯神、糯稻根,若有伏邪,則用麻黃、石膏、杏仁、甘草、半夏、小半夏湯、半夏、生薑、加薑汁

肝氣犯肺胃氣的咳嗽(左側咳嗽,吞酸): 丹皮、鉤藤、半夏、桑葉、茯苓、陳皮,小青龍湯去麻黃、細辛、甘草,加石膏,安胃丸

肝風上擾,導致頭暈頭脹的咳嗽(需和陽氣,熄肝風): 牡蠣、阿膠、淡菜、青黛。若肝氣左升太過,可選用阿膠、女貞子、雞子黃。若肝木反克肺金,選用生地、天冬、糯稻根

脅痛的咳嗽: 旋覆花湯加桃仁、柏仁

寒熱夾雜,右側脅痛的咳嗽: 蘆根、薏仁、白蔻仁、杏仁、棗子、枇杷葉

大腸問題引起的咳嗽(必有便溏,畏風): 白朮、木瓜、赤石脂、炙甘草、棗子、茯苓、白芍、禹餘糧、薑汁

陳氏認為:肝木克伐肺金,治療原則是清肺金,抑制肝木。針對暑熱、風寒等夾雜的症狀,應以理肺和治療胃為主。風邪宜用辛平的藥物,寒邪宜用辛溫的藥物。若脾土虛弱不能生肺金,則要採用甘涼和甘溫的藥物,以符合陽土陰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