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往來流利名為滑。緩大相兼氣必傷。莫作痰看依古訣。當來陽分漫推詳。(如身熱而脈滑大無力。乃真氣虛也。法當驗症施治。或兼嘔惡腹痛。或兼食積痰火。俱宜調理脾胃為先。攻補兼行。不宜涼藥。如滑而且數。痰火也。宜吐下。不可汗。)

白話文:

脈象往來流暢,稱為滑脈。脈象緩慢而有力,則氣虛損傷。切勿將滑脈誤認為痰,應參考古籍經驗。當前陽氣虛損,需詳細推敲。若患者發熱,脈象滑大無力,則為真氣虛弱,需根據症狀施治。若同時伴有嘔吐惡心、腹痛或食積痰火,則應以調理脾胃為先,攻補兼行,不可使用涼藥。若滑脈同時出現脈象數,則為痰火,宜用吐下法,不可用汗法。

2.

沾沙刮竹一般看。滑澀當分滯利間。氣鬱作疼痰血積。元虛久病命須艱。(乍病身熱。脈來洪大。獨有氣口脈帶澀。此真氣虛也。理宜溫補。不可寒涼)。

白話文:

觀察病症時,如同在沙地上刮竹子一樣清晰明瞭。滑膩和澀滯需要區分清,並分辨其是應該通暢還是利導。氣機阻塞會導致疼痛,痰和血塊積聚。元氣虛弱且長期患病,生命狀況可能困難重重。

對於剛發病,出現高熱,脈搏來得洪大,但只有氣口處的脈搏顯得澀滯的情況,這表明實際上是氣體虛弱的現象。因此,理應採取溫補的方法進行治療,而不能使用寒涼的藥物。

3.

脈大當思病進。臣欺君弱胡行。欲知厚薄細推情。實瀉虛溫隨症。(要略云。病人脈大為勞。以元氣虛也。蓋氣為君。火為臣。君弱臣欺。氣虛火盛。故脈反見洪大。脈本不實。寒藥宜忌。餘症脈大。寸尺舉按皆然。法當下之。)

白話文:

如果脈象洪大,就要考慮疾病加重了。這就像君主虛弱,臣子就敢肆意妄為一樣。要了解疾病的深淺,需要仔細推敲病情。實證就應該瀉,虛證就應該溫補,治療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4.

細如一縷是元虛。若是滯弦積有餘。能辨久新求責治。依經據理莫差遲。(久病脈細無力。防危。凡脈來微細。真氣虛也。症雖有餘。亦從脈治。細而兼數。真陰虛也。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也。)

白話文:

細如一縷是元虛。若是滯弦積有餘。能辨久新求責治。依經據理莫差遲。

久病脈細無力。防危。凡脈來微細。真氣虛也。症雖有餘。亦從脈治。細而兼數。真陰虛也。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也。

長期生病,脈象變得細弱無力,需警惕病情的嚴重性。如果脈象微弱,多表示真氣(體內正氣)不足。即使在疾病過程中表現出一些症狀過剩的情況,治療時仍要根據脈象進行。若脈象細弱且伴有快速的跳動,則可能表示真陰(體內陰液)虛弱。身體壯實但脈象細弱,呼吸短促無法充分吸氣,這通常是病情危急的徵兆,預示著生命垂危。

5.

身熱脈來頻歇止。至數之中促不祥。若還病退漸無妨。愈進料應身喪亡。(此陽極之故。多致不救。)

白話文:

身體發熱,脈搏來時頻繁且忽斷忽續。在脈搏的節律中,如果出現頻速不穩的現象,往往預示著病情危急。然而,如果病情逐漸好轉,則可能無大礙。脈象逐漸進展的情況下,應該警惕,因為這可能是病情惡化的前兆,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這是陽氣極度亢盛的結果,通常難以救治。)

6.

脈來帶結七情傷。歇止中間要忖量。痰血滯經多此候。當分新久實虛方。(此陰極之故。久病見之難治。暴病見之當溫補。受補必復。如補之不復。終至危也。又有痰凝經絡而歇止者。藥之必復也)。

白話文:

脈象來時帶有結狀,這是因七情所傷所致。在脈搏停止時,我們需要仔細思考。痰、血、瘀滯在經絡中,是這種脈象常見的情況。對於這種脈象,我們需要分辨是新病還是舊病,是實症還是虛症。

這是因為陰虛的緣故,長期患病出現這種脈象難以治療。急性疾病出現這種脈象時,應當使用溫和補益的方法。服用補品後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最終會導致危險。此外,還有一些痰凝在經絡中導致脈搏停止的情形,這類情況下使用藥物治療可以使其恢復。

7. 浮表

輕按之滿指。重按之則無。此陰虛也。傷寒得此。須用大劑參地。輕按之則無。重按之滿指。此陽虛也。輕按之滿指。重按之亦然。此傷風脈也。浮而不斂。散脈也。此大虛之候。不治。浮而遲。三至。此寒脈也。宜溫之。浮而數。此假熱也。宜溫之。浮而滑。痰脈也。六君子湯。

女人主有娠。浮而弦。真臟脈見也。必死。(假熱浮數。必重按全無。方可溫補。若屬火燥生風者。大非所宜)。

白話文:

輕輕按壓手指,能感到滿滿的,用力按壓卻沒有感覺,這是陰虛,傷寒病症中會有這種表現,要服用大量人參和地黃。輕輕按壓沒有感覺,用力按壓則感到滿滿的,這是陽虛。輕輕按壓和用力按壓都感到滿滿的,這是傷風脈,脈象浮而不收斂,散亂無力,這是大虛的徵兆,難以治療。脈象浮而遲緩,三次才跳一次,這是寒脈,需要溫熱治療。脈象浮而快,這是假熱,也需要溫熱治療。脈象浮而滑利,這是痰脈,可以用六君子湯治療。

女人脈象浮而弦,是真臟脈,預示著必死。假熱浮數,必須用力按壓完全沒有感覺後,才能溫補。若是火燥生風,則不宜溫補。

8. 沉里

輕按之則無。重按之則有。有而有力。則脈實也。有而無力。則虛甚也。沉而遲。此寒也。沉而數。伏火也。沉而滑。有伏痰也。婦人或主有娠。沉而澀。有瘀血也。或失血。沉而弦。陽絕也。不治。沉而細必四至。此氣血虛也。太過不及不治。

白話文:

輕輕按下去摸不到脈搏,用力按下去才摸得到,而且有力,代表脈象實證;摸得到但沒有力氣,代表虛證很嚴重。脈象沉而遲,代表體寒;沉而數,代表有伏火;沉而滑,代表有伏痰;如果是女性,也可能懷孕;沉而澀,代表有瘀血或失血;沉而弦,代表陽氣衰竭,無法治療;沉而細,四肢都摸得到,代表氣血虛弱,過猶不及,無法治療。

9. 遲寒

四至以下。俱為遲脈。視其至數之微甚。為溫補之輕重。如脈遲而汗出不止者死。

白話文:

在四次心跳以下的脈搏,都被視為遲脈。觀察脈搏到來的頻率是微弱還是強烈,以此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溫補治療及其程度。若脈搏遲緩且出汗不停,則可能預示著病危。

10. 數熱

數而有力。陰敗也。數而無力。陽虛也。數而滑。辨其有力無力。分治。雖危不死。數而澀。血內熱也。數而弦。真臟脈也。不治。數而細。大虛也。急補之。

白話文:

數而有力:這表示陰性力量的衰敗。

數而無力:這表示陽性力量的虛弱。

數而滑:這是強烈的脈象,要分辨它是否有力量,以此來區分不同的病情,並進行對應的治療,即使情況危急,也能存活。

數而澀:這是血液內部的熱病脈象。

數而弦:這是真正的臟腑脈象,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療。

數而細:這是大範圍虛弱的脈象,需要緊急補救。

11. 長脈

有形體之長。如無病而出魚際。寸與尺等。露而不陷也。有往來之長。謂來有餘韻也。此脈最善。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種脈象:

  1. "有形體之長":指的是脈象在按壓時,觸感上有著實體的長度,就像可以摸到具體的長度一樣。這通常指的是正常、健康的情況下,脈搏的長度和強度都表現得比較穩定和規則。

  2. "如無病而出魚際。寸與尺等。露而不陷也":這部分描述了一種脈象的特殊情況。"出魚際"是指脈象在魚際(手腕部的一個區域)處顯現,而非在其他部位。"寸與尺等"表示脈象在手腕的寸和尺兩側的表現是相同的。"露而不陷"指的是脈搏顯露在外,沒有被皮膚完全覆蓋,脈搏的波動清晰可見。

  3. "有往來之長":這指的是脈搏的節奏有著持久的韻律感,即脈搏來去之間有著足夠的持續時間和韻味,這通常表示身體機能良好,血流順暢。

  4. "此脈最善":總結來說,這些脈象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健康狀態,因此被認為是最為理想的脈象。

請注意,以上解釋是基於對中醫脈診理論的理解,實際診斷和治療仍需由專業醫生進行。

12. 短脈

與長脈相反。雖無病不佳。

13. 滑脈

往來流利。此胃氣也。滑而浮主痰。滑而有力。有食也。滑而無力。胃虛也。滑而有力兼數。痰火盛也。滑而細。必四至。平人脈也。太過血虛。不及氣虛。

白話文:

來迴流暢,這是胃的正常脈象。脈道滑且浮現,主病徵是痰症。脈道滑且有力,表示有食物積聚在體內。脈道滑但力量不足,則說明胃虛弱。脈道滑且有力且頻率快,表示痰火旺盛。脈道滑且細,節奏穩定,這是正常的脈象。脈搏過於頻繁,可能代表血虛;脈搏過於微弱,可能代表氣虛。

14. 澀脈

最沉。吸在皮膚之間。其來不舒。血大虧也。或有瘀血。

15. 弦脈

弦如弓弦之弦。按之勒指。胃氣將絕。五臟無土。木氣太甚。即真臟脈也。凡病脈見之即凶。與滑相反。

白話文:

"弦如弓弦之弦,按之勒指。" 意思是脈搏像弓弦一樣緊繃,按下去時會有勒指的感覺。

"胃氣將絕,五臟無土。" 指的是胃的功能可能正在衰竭,五臟中的脾土可能也已失衡。

"木氣太甚。" 這裡指的是肝木的氣勢過盛。

"即真臟脈也。" 表示這就是所謂的真臟脈,即在生命垂危時所表現出的脈象。

"凡病脈見之即兇。" 任何時候看到這種脈象都表示病情嚴重。

"與滑相反。" 指的是這類脈象和滑脈是相對的,滑脈通常表示消化系統正常,而這類脈象則顯示了消化系統的問題。

16. 細脈

按之如發。細脈必沉。但得見滑。即是正脈。平人多有之。若見弦數。即是枯脈。六腑內絕。不治。

但浮而不數。陽虛也。(補中益氣湯主之。)浮而數。陰虛也。(黑逍遙散主之。不應。用疏肝益腎湯。少間六味飲主之。黑逍遙逍遙加熟地即是。)沉而不數。陰中之陽虛也。(八味丸主之)。沉而數。陰中之陰虛也。(左歸飲都氣飲主之)浮而遲。陽中之陽虛也。(黃耆建中湯主之)沉而遲。陽中之陰虛也。

白話文:

按壓脈搏時,感覺像跳動的發絲一樣,脈象細小而沉,但能感覺到滑動,這就屬於正脈,一般人大多都有這種脈象。如果脈象弦緊而數,就是枯脈,代表六腑機能衰竭,無法治療。

浮脈不數,代表陽虛;浮脈而數,代表陰虛;沉脈不數,代表陰中之陽虛;沉脈而數,代表陰中之陰虛;浮脈而遲,代表陽中之陽虛;沉脈而遲,代表陽中之陰虛。

(右歸飲主之)乍沉乍浮。乍大乍小。乍遲乍數。或三或五。陰陽俱虛也。(十全大補湯主之。此一段陰陽氣血分配。尤極精細的當。醫家得此。直是枕中之秘。)

白話文:

患者時而感覺身體沉重,時而感覺輕浮,時而感覺身體肥胖,時而感覺消瘦,時而感覺心跳緩慢,時而感覺心跳快速,可能出現三五成群的症狀,這都是陰陽兩虛所導致。十全大補湯可以治療,此段文字詳細描述了陰陽氣血的分配,實屬醫學精華,掌握此法,可謂醫家秘訣。

17. 二十五方分圖

足厥陰肝足少陽膽木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肝與膽自病為正邪。用逍遙散瀉木中之木。

之心病為實邪。用七味飲瀉木中之火。

之脾病為微邪。用小柴胡湯瀉木中之土。

之肺病為賊邪。用左金丸瀉木中之金。

之腎病為虛邪。用滋腎生肝飲瀉木中之水。

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火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心小腸自病為正邪。用歸脾湯瀉火中之火

白話文:

肝膽、心小腸各自生病,要用不同的藥物治療。肝膽生病,屬於正邪,用逍遙散瀉去木氣;心臟生病,屬於實邪,用七味飲瀉去木火;脾臟生病,屬於微邪,用小柴胡湯瀉去木土;肺臟生病,屬於賊邪,用左金丸瀉去木金;腎臟生病,屬於虛邪,用滋腎生肝飲瀉去木水。心臟和小腸生病,屬於正邪,用歸脾湯瀉去火氣。

之脾病為實邪。用遠志飲子瀉火中之土。

之肺病為微邪。用龍骨丸瀉火中之金。

之腎病為賊邪。用導赤散瀉火中之水。

之肝病為虛邪。用養榮湯瀉火中之木。

包絡三焦附

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土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脾與胃自病為正邪。用六君子湯瀉土中之土。

之肺病為實邪。用四君子湯瀉土中之金。

之腎病為微邪。用理中湯瀉土中之水。

白話文:

脾臟生病屬於實邪,用遠志飲子瀉掉火氣中的土氣。肺臟生病屬於微邪,用龍骨丸瀉掉火氣中的金氣。腎臟生病屬於賊邪,用導赤散瀉掉火氣中的水氣。肝臟生病屬於虛邪,用養榮湯瀉掉火氣中的木氣。

脾臟和胃臟本身生病屬於正邪,用六君子湯瀉掉土氣中的土氣。肺臟生病屬於實邪,用四君子湯瀉掉土氣中的金氣。腎臟生病屬於微邪,用理中湯瀉掉土氣中的水氣。

之肝病為賊邪。用建中湯瀉土中之木。

之心病為虛邪。用香連丸瀉土中之火。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金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肺大腸自病為正邪。用瀉白散瀉金中之金。

之腎病為實邪。用生脈散瀉金中之水。

之肝病為微邪。用生金滋水飲瀉金中之木。

之心病為賊邪。用黃耆湯瀉金中之火。

之脾病為虛邪。用補中益氣湯瀉金中之土。

白話文:

肝病屬於賊邪,可以用建中湯瀉去脾土中的木氣;心病屬於虛邪,可以用香連丸瀉去脾土中的火氣。

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屬於金氣,病變出現五種症狀,用藥方法如下:

肺和大腸的疾病屬於正邪,可以用瀉白散瀉去金氣中的金氣;腎病屬於實邪,可以用生脈散瀉去金氣中的水氣;肝病屬於微邪,可以用生金滋水飲瀉去金氣中的木氣;心病屬於賊邪,可以用黃耆湯瀉去金氣中的火氣;脾病屬於虛邪,可以用補中益氣湯瀉去金氣中的土氣。

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水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腎膀胱自病為正邪。用六味飲瀉水中之水。

之肝病為實邪。用疏肝益腎湯瀉水中之木。

之心病為微邪。用八味丸瀉水中之火。

之脾病為賊邪。用右歸飲瀉水中之土。

之肺病為虛邪。用左歸飲瀉水中之金。

命門附

白話文:

足少陰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水主病變時會出現五種症狀,用藥方法如下:

腎和膀胱本身的病變,屬於正邪,用六味飲瀉掉水中之水。

肝臟的病變屬於實邪,用疏肝益腎湯瀉掉水中之木。

心臟的病變屬於微邪,用八味丸瀉掉水中之火。

脾臟的病變屬於賊邪,用右歸飲瀉掉水中之土。

肺臟的病變屬於虛邪,用左歸飲瀉掉水中之金。

命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