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乘六輯,王汝謙補註

《醫宗己任編》~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往來流利名為滑。緩大相兼氣必傷。莫作痰看依古訣。當來陽分漫推詳。(如身熱而脈滑大無力。乃真氣虛也。法當驗症施治。或兼嘔惡腹痛。或兼食積痰火。俱宜調理脾胃為先。攻補兼行。不宜涼藥。如滑而且數。痰火也。宜吐下。不可汗。)

2.

沾沙刮竹一般看。滑澀當分滯利間。氣鬱作疼痰血積。元虛久病命須艱。(乍病身熱。脈來洪大。獨有氣口脈帶澀。此真氣虛也。理宜溫補。不可寒涼)。

3.

脈大當思病進。臣欺君弱胡行。欲知厚薄細推情。實瀉虛溫隨症。(要略云。病人脈大為勞。以元氣虛也。蓋氣為君。火為臣。君弱臣欺。氣虛火盛。故脈反見洪大。脈本不實。寒藥宜忌。餘症脈大。寸尺舉按皆然。法當下之。)

4.

細如一縷是元虛。若是滯弦積有餘。能辨久新求責治。依經據理莫差遲。(久病脈細無力。防危。凡脈來微細。真氣虛也。症雖有餘。亦從脈治。細而兼數。真陰虛也。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死也。)

5.

身熱脈來頻歇止。至數之中促不祥。若還病退漸無妨。愈進料應身喪亡。(此陽極之故。多致不救。)

6.

脈來帶結七情傷。歇止中間要忖量。痰血滯經多此候。當分新久實虛方。(此陰極之故。久病見之難治。暴病見之當溫補。受補必復。如補之不復。終至危也。又有痰凝經絡而歇止者。藥之必復也)。

7. 浮表

輕按之滿指。重按之則無。此陰虛也。傷寒得此。須用大劑參地。輕按之則無。重按之滿指。此陽虛也。輕按之滿指。重按之亦然。此傷風脈也。浮而不斂。散脈也。此大虛之候。不治。浮而遲。三至。此寒脈也。宜溫之。浮而數。此假熱也。宜溫之。浮而滑。痰脈也。六君子湯

女人主有娠。浮而弦。真臟脈見也。必死。(假熱浮數。必重按全無。方可溫補。若屬火燥生風者。大非所宜)。

8. 沉里

輕按之則無。重按之則有。有而有力。則脈實也。有而無力。則虛甚也。沉而遲。此寒也。沉而數。伏火也。沉而滑。有伏痰也。婦人或主有娠。沉而澀。有瘀血也。或失血。沉而弦。陽絕也。不治。沉而細必四至。此氣血虛也。太過不及不治。

9. 遲寒

四至以下。俱為遲脈。視其至數之微甚。為溫補之輕重。如脈遲而汗出不止者死。

10. 數熱

數而有力。陰敗也。數而無力。陽虛也。數而滑。辨其有力無力。分治。雖危不死。數而澀。血內熱也。數而弦。真臟脈也。不治。數而細。大虛也。急補之。

11. 長脈

有形體之長。如無病而出魚際。寸與尺等。露而不陷也。有往來之長。謂來有餘韻也。此脈最善。

12. 短脈

與長脈相反。雖無病不佳。

13. 滑脈

往來流利。此胃氣也。滑而浮主痰。滑而有力。有食也。滑而無力。胃虛也。滑而有力兼數。痰火盛也。滑而細。必四至。平人脈也。太過血虛。不及氣虛。

14. 澀脈

最沉。吸在皮膚之間。其來不舒。血大虧也。或有瘀血。

15. 弦脈

弦如弓弦之弦。按之勒指。胃氣將絕。五臟無土。木氣太甚。即真臟脈也。凡病脈見之即凶。與滑相反。

16. 細脈

按之如發。細脈必沉。但得見滑。即是正脈。平人多有之。若見弦數。即是枯脈。六腑內絕。不治。

但浮而不數。陽虛也。(補中益氣湯主之。)浮而數。陰虛也。(黑逍遙散主之。不應。用疏肝益腎湯。少間六味飲主之。黑逍遙逍遙加熟地即是。)沉而不數。陰中之陽虛也。(八味丸主之)。沉而數。陰中之陰虛也。(左歸飲都氣飲主之)浮而遲。陽中之陽虛也。(黃耆建中湯主之)沉而遲。陽中之陰虛也。

右歸飲主之)乍沉乍浮。乍大乍小。乍遲乍數。或三或五。陰陽俱虛也。(十全大補湯主之。此一段陰陽氣血分配。尤極精細的當。醫家得此。直是枕中之秘。)

17. 二十五方分圖

足厥陰肝足少陽膽木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肝與膽自病為正邪。用逍遙散瀉木中之木。

之心病為實邪。用七味飲瀉木中之火。

之脾病為微邪。用小柴胡湯瀉木中之土。

之肺病為賊邪。用左金丸瀉木中之金。

之腎病為虛邪。用滋腎生肝飲瀉木中之水。

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火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心小腸自病為正邪。用歸脾湯瀉火中之火

之脾病為實邪。用遠志飲子瀉火中之土。

之肺病為微邪。用龍骨丸瀉火中之金。

之腎病為賊邪。用導赤散瀉火中之水。

之肝病為虛邪。用養榮湯瀉火中之木。

包絡三焦附

足太陰脾足陽明胃土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脾與胃自病為正邪。用六君子湯瀉土中之土。

之肺病為實邪。用四君子湯瀉土中之金。

之腎病為微邪。用理中湯瀉土中之水。

之肝病為賊邪。用建中湯瀉土中之木。

之心病為虛邪。用香連丸瀉土中之火。

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金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肺大腸自病為正邪。用瀉白散瀉金中之金。

之腎病為實邪。用生脈散瀉金中之水。

之肝病為微邪。用生金滋水飲瀉金中之木。

之心病為賊邪。用黃耆湯瀉金中之火。

之脾病為虛邪。用補中益氣湯瀉金中之土。

足少陰腎足太陽膀胱水主病變見五症用藥之法

腎膀胱自病為正邪。用六味飲瀉水中之水。

之肝病為實邪。用疏肝益腎湯瀉水中之木。

之心病為微邪。用八味丸瀉水中之火。

之脾病為賊邪。用右歸飲瀉水中之土。

之肺病為虛邪。用左歸飲瀉水中之金。

命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