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己任編》~ 卷一 (4)
卷一 (4)
1. 二十五方圖解
(是解從姚於九本抄附。第不知解自何人。今特低一字以別之。)
五行有相生相剋。相生者。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也。相剋者。謂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是也。凡脈遇相生者吉。相剋者凶。如心見沉細。肝見短澀。腎見遲緩。肺見洪大。脾見弦長。皆遇克也。為鬼賊相侵。危症也。又如心見緩。
肝見洪。肺見沉。脾見澀。腎見弦。是子來扶母。遇我之所生也。雖病易瘥。至如腎病傳肝。肝病傳心之類。此母來抑子。病雖不死。亦綿延日久矣。又我克者為妻。假如春木脈見脾土。是夫得妻脈也。妻來乘夫。雖非正克。然春中獨見脾脈。土乘木衰。土乘之則生金來剋木耳。
白話文:
五行有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指的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剋指的是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一般來說,脈象遇到相生者是吉利的,遇到相剋者是不吉利的。例如,心脈沉細、肝脈短澀、腎脈遲緩、肺脈洪大、脾脈弦長,這些都屬於相剋的脈象,表示有鬼賊入侵,是危症。反之,心脈緩、肝脈洪、肺脈沉、脾脈澀、腎脈弦,這些屬於相生脈象,代表子來扶母,遇到自己的生扶力量,雖然有病,但容易痊癒。至於腎病傳到肝,肝病傳到心之類的,則是母來抑子,雖然不會致命,但會拖延很久。此外,我所剋者為妻,例如春天木氣的脈象,遇到脾土的脈象,就是夫得妻脈,妻來乘夫,雖然不是正克,但春天獨見脾土脈象,土乘木衰,土乘之則生金來剋木。
若脈見弦緩。則本體尚存。土雖乘之。不足慮也。如本脈全無而獨見脾緩之脈。為害必矣。脈賦云。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莫治。夏得肺而難瘥。秋得肝亦何疑。此即四時休旺。以例生克之義也。然人脈之息數。出氣為呼。入氣為吸。一呼一吸。謂之一息。息間脈來四至或五至為平和。
不大不小。和緩舒暢。此無病之脈也。至於三遲二敗。冷而危也。六數七極。熱甚也。八脫九死。極於十一二至。與夫奄奄兩息一至。則又散而為變也。六數七極。熱也。脈中有力。為有神也。當泄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為有神也。當去其寒。若數極遲敗中不復有力。
白話文:
如果摸到脈象是弦而緩,表示身體本元未損,即使有土氣侵入,也不必過於擔心。但如果原本的脈象完全消失,只摸到脾經的緩脈,就非常危險了。脈經說:「春季得脾病難治,冬季見心病難治,夏季得肺病難癒,秋季得肝病也難治。」這說明了四季中各臟腑的旺衰與五行生克的關係。正常人的脈搏,呼氣時叫做呼脈,吸氣時叫做吸脈,一呼一吸算作一息。一息間脈搏跳動四次或五次,便是平和的脈象,不快不慢,和緩舒暢,表示身體健康。至於三遲二敗,表示身體寒涼且危急;六數七極,表示身體熱度很高;八脫九死,表示生命垂危;十一二至,以及奄奄兩息的一至,都是極端異常的脈象,都是散亂的變異。六數七極,表示身體熱,但脈象有力,說明還有生機,應當瀉熱;三遲二敗,表示身體寒,但脈象有力,說明還有生機,應當驅寒。如果脈象極度遲緩或衰敗,卻沒有力量,就非常危險。
為無神也。將何所恃耶。可與之決死期矣。(說本東垣。)然脈盡有有力而無神者。亦有無力而有神者。蓋有神無神。非即以有力無力論也。如以有力即為有神。無力即為無神。則凡脈之弦勁而勒指者。可為有神而許以生乎。脈之和緩而軟弱者。可為無神而斷以死乎。恐未必應其口也。
則何如有餘之症。脈須有力。而有力之中。又貴有神。不足之症。脈宜無力。而無力之中。全在有神數語。為扼診家之要也哉。
按五圖合為一圖。則五圖一五行也。所謂合之則一五行也。一圖分作五圖。則五圖各具一五行也。所謂分之則五行各有五。五五二十五也。謂之主病者。乃各臟腑所主之病。如諸風眩掉。悉屬於木。諸逆衝上。悉屬於火之類是也。變見五症者。乃各臟腑自具之五邪。如木之火病。
白話文:
沒有精神就等於沒有生命力,拿什麼來支撐呢?可以跟這樣的病人約定死亡日期了。(這是東垣的觀點)。然而,脈象有力卻沒有精神的人也存在,沒有力氣卻有精神的人也存在。精神與否,不能單純以有力無力來判斷。如果認為有力就有精神,無力就沒有精神,那麼凡是脈象弦勁而勒住手指的,就能認定有精神而允許他們活下去嗎?脈象和緩而軟弱的,就能認定沒有精神而斷定他們會死嗎?恐怕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
所以,對於有餘的疾病,脈象需要有力,但有力之中更要注重精神。對於不足的疾病,脈象應該無力,但無力之中關鍵在於有精神。這幾句話是診脈的精髓所在。
按照五行圖,將五個圖合在一起,就成為一個五行圖,這就是「合之則一五行」。將一個五行圖分成五個圖,每個圖都代表一個五行,這就是「分之則五行各有五」。五乘五等於二十五,這就是所謂的「主病」,也就是每個臟腑所主導的疾病。例如,各種風眩掉症都屬於木,各種逆氣衝上症都屬於火,等等。而「變見五症」,指的是每個臟腑自身具有的五種邪氣,例如木之火病等等。
則為木中無火。木之水病。則為木中無水之類是也。自病自字。與主病主字不同。主病是統正實微賊虛五邪而言。自病則單是正邪。與實微賊虛四邪。平列為五。而統於主病之中者也。之心病之脾病等之字。非由此及彼之謂。蓋曰木中的火病。木中的土病也。上之字與下木中之木等之字。
同作的字解。不作往字解。若錯解之字。則都無理會。一齊差卻矣。試於上邊之字上加肝膽中心小腸等三字。下邊木火土金水等五字。換作正邪實邪等十字讀之。云肝膽中之心病為實邪。用七味飲瀉木中之實邪。心小腸之脾病為實邪。用遠志飲子瀉火中之實邪。則圖中之義自明。
白話文:
如果說木中無火,就是木的水病,就像木中無水一樣。自病指的是自身存在的病症,與主病不同。主病指的是統正、實、微、賊、虛五邪,而自病指的是正邪、實、微、賊、虛四邪,這五個概念並列,都歸屬於主病。像心病、脾病這些詞,不是從此到彼的關係,而是像木中的火病、木中的土病一樣,上下兩個字都有相同的意思,不代表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如果錯解了這些字,就完全不理解了,所有都錯了。試著在上面加上肝膽中心小腸等三個字,下面加上木火土金水等五個字,把這些字換成正邪實邪等十個字來讀。比如說肝膽中的心病是實邪,可以用七味飲瀉木中之實邪。心小腸的脾病是實邪,可以用遠志飲子瀉火中之實邪。這樣圖中的意思就明白了。
原解於四明二十五方圖中,五症變見之義未諦。豈因誤解上下兩之字。抹卻中間一中字耶。理則無二。言詎一端。按圖索解。必求其當。用隨所見。附解於茲。無而先克循環。同原太極。則合五圖為一圖可也。即分一圖為五圖可也。闔得攏亦未始分不開。分得開又未始闔不攏也。
而開闔從方便者誰乎。其惟會太極動靜之理於一原者乎。
白話文:
原本解說四明二十五方圖,對於五種症狀變化的意思沒有完全弄清楚。可能是因為誤解了上下兩字,而抹去了中間的「中」字。道理其實只有一種,只是說法不同。按照圖來理解,必須要找到正確的解釋。用法依照實際情況而定,我將解說附在這裡。沒有事物能夠先於「無」而存在,循環不已,與太極同源。所以可以將五個圖合而為一,也可以將一個圖分為五個。合起來,其實也沒有完全分開;分開了,也沒有完全合攏。
那麼,合攏與分開究竟哪種方便呢?只有能同時理解太極的動靜之理,從一個本源出發,才算真正明白。
2. 二十五方主症
逍遙散
治肝膽兩經鬱火。以致脅痛頭眩。或胃脘當心而痛。或肩胛絆痛。或時眼赤痛。連及太陽。無論六經傷寒。但見陽症。悉用此方。婦人鬱怒傷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閉。沙淋崩濁等症。俱宜此方加減治之。易曰。風以散之。此方是也。
柴胡,白芍,歸身,白朮,茯苓,甘草,薑棗引。
上方加熟地名黑逍遙散。加丹皮山梔名加味逍遙散。加人參名柴芍參苓散。加大力子川芎丹皮山梔名梔子清肝散。加蔓荊子川芎丹皮山梔名當歸川芎散。加熟地川芎丹皮鉤藤秦艽名秦艽地黃湯加木瓜米仁熟地川芎山梔膽草名清肝養榮湯。
白話文:
逍遙散用於治療肝膽兩經鬱火引起的脅痛、頭眩、胃脘痛、肩胛痛、眼赤痛等症狀,以及太陽經症狀。不論六經傷寒,只要出現陽症,都可以用此方。婦女因鬱怒傷肝,導致血妄行,出現赤白帶下、陰道閉塞、沙淋、崩漏等症狀,也可用此方加減治療。易經說:“風以散之”,逍遙散正是根據這個道理而得名。方劑包含柴胡、白芍、歸身、白朮、茯苓、甘草,用薑棗引藥。
七味飲
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
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症。經曰。辛以潤之。此方是也。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肉桂
上方加五味名加減八味飲。
小柴胡湯
治少陽經傷寒症。凡耳聾脅痛。口苦眼赤。及夏秋六經瘧疾。隨症加減。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薑棗引。
白話文:
七味飲
治肝經氣虛。筋無所養。變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腳軟懶行及傷寒服涼藥過多。木中無火。手足牽引。
治療肝經氣血不足,筋脈得不到滋養,導致寒症,出現筋骨疼痛、腿軟无力、行走缓慢等症状,以及伤寒病服用寒凉药物过多,导致肝木无火,手足无力、抽搐等情况。
肝經血虛。以致火燥筋攣。變為結核瘰癧等症。經曰。辛以潤之。此方是也。
肝經血虛,导致肝火燥热,筋脉挛缩,出现结核、瘰癧等病症。中医典籍记载:辛味可以润燥。本方正是运用这个原理。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肉桂
本方由熟地、山药、萸肉、丹皮、茯苓、泽泻、肉桂组成。
上方加五味名加減八味飲。
在上方基础上,加入五味,即五味子,称为“加減八味飲”。
小柴胡湯
治少陽經傷寒症。凡耳聾脅痛。口苦眼赤。及夏秋六經瘧疾。隨症加減。
治疗少阳经伤寒症,表现为耳聋、胁痛、口苦、眼红等症状,以及夏秋季节发生的六经疟疾。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薑棗引。
本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组成,用生姜和枣引药。
上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山梔連翹川芎桔梗名柴胡清肝散。
左金丸
治肝膽鬱火。胸脅痛不可忍。酒濕發黃。每食吞酸吐酸。如醋浸心。酸水噯出口中齒不可合者。
黃連,茱萸
上方一名四金丸。為末粥丸。白朮陳皮湯下。
滋腎生肝飲
白話文:
加丹皮、山梔在小柴胡湯中加入,稱為加味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山梔、連翹、川芎、桔梗,稱為柴胡清肝散。
左金丸用來治療肝膽鬱火,症狀包括胸脅疼痛難忍、酒濕發黃、每餐後吞酸吐酸、胃中如醋浸心,酸水噯氣,甚至張口合不攏。
黃連、茱萸合用,稱為四金丸,研末做成粥丸,服用白朮陳皮湯送服。
滋腎生肝飲。
治肝火鬱於胃中。以致倦怠嗜臥。飲食不思。口渴咽燥。及婦人小便自遺。頻數無度。凡傷寒後熱已退而見口渴者用之。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當歸,五味,白朮,甘草
上方去柴胡白朮甘草加生地名益陰地黃湯。去柴胡澤瀉加人參黃耆麥冬廣皮名人參補肺湯。
上五方治木之五症。
歸脾湯
治心火衰甚。不能生土。以致土困金敗。外兼咳嗽吐痰。寒熱往來。盜汗。急以此方去木香加白芍以治之。凡見脾胃衰弱。飲食不思。大便泄瀉。總屬君火不旺所致。此補本法也。凡各種虛症。補中益氣湯所不效者。投以此方。若加酒炒白芍北五味子以斂其心氣。奏效更神也。
白話文:
肝火鬱積在胃中,導致人感到倦怠嗜睡,食慾不振,口渴咽喉乾燥,女性還會出現小便失禁,頻尿等症狀。凡是傷寒病後熱退但仍口渴者,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方劑中包含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柴胡、當歸、五味、白朮、甘草。
若去除柴胡、白朮、甘草,加入生地,則名為益陰地黃湯。若去除柴胡、澤瀉,加入人參、黃芪、麥冬、廣皮,則名為人參補肺湯。
以上五個方子,分別針對木的五種病症。
歸脾湯用於治療心火衰弱,無法生土,導致土虛金敗,並伴有咳嗽、咳痰、寒熱交替、盜汗等症狀。使用此方時,去除木香,加入白芍,即可治療此病。凡是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狀,皆因君火不足導致。此方為補益根本之法。凡是各種虛症,補中益氣湯無效者,可以試用此方。若再加入酒炒白芍、五味子,可以斂收心氣,效果更佳。
歸身,遠志,棗仁(炒研),茯神,木香,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甘草,圓眼(去核),薑棗引。
上方加丹皮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遠志飲子
治風入大腸。傳為風痢。膿血並見。但裡急後重而腹不痛者。此方主之。或加桔梗。
遠志,當歸,防風,黃耆,白朮,甘草,
龍骨丸
治腎氣不足。不能上交心火。
白話文:
歸脾湯的組成是遠志、棗仁(炒研)、茯神、木香、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甘草、圓眼(去核),用薑棗引。
如果在上面藥方中加入丹皮和山梔,就稱為加味歸脾湯。
遠志飲子用來治療風入大腸,也就是俗稱的風痢。患者會有膿血便,並伴隨裡急後重,但肚子不痛。這個方子是主治這個病的。可以加桔梗。
遠志飲子的組成是遠志、當歸、防風、黃耆、白朮、甘草。
龍骨丸用來治療腎氣不足,導致心火不能上行的病症。
龍骨(煅),骨脂(炒研),蠶蛾,五味,蓯蓉(酒洗去鱗膜)蜜丸。
導赤散
治心火亢甚。小腸鬱結。不能通利。此方治之。白濁沙淋等症。合逍遙散。
生地,木通,黃芩(或用黃連或用甘草)
養榮湯
凡屬大虛症。勿論其脈與病。但服此方。諸症悉退。此十全大補湯對子也。十全大補。但分氣血。此則五臟皆補。無乎不到。虛寒甚者。當加附子以治之。三陰瘧更妙。(一作陰虛更妙。)
白話文:
龍骨(煅燒)、骨脂(炒研)、蠶蛾、五味子、蓯蓉(酒洗去鱗膜)製成蜜丸,稱為導赤散。此方用於治療心火亢盛、小腸鬱結不通、白濁沙淋等症。導赤散可與逍遙散合用。
生地、木通、黃芩(或用黃連或用甘草)組成養榮湯。此方適用於各種大虛症,不論脈象和病症,服用後諸症皆退。養榮湯是十全大補湯的對子,十全大補湯分補氣血,而養榮湯則補五臟,無所不至。虛寒甚者,可加附子治療,三陰瘧患者尤其有效。
白芍,當歸,遠志,熟地,五味,肉桂,人參,黃耆,茯苓,白朮,陳皮,甘草,薑棗為引。
上方去遠志五味陳皮加川芎名十全大補湯。
上五方。治火之五症。
六君子湯
治脾胃氣虛。飲食不進。致成痰癖。不時咳唾。或胃氣虛寒。動成嘔惡。凡虛瘧及諸病後痢後。俱當以此方調之。
人參,白朮,廣皮,半夏,茯苓,甘草
上方去人參白朮名二陳湯。去半夏茯苓加白芍名益黃散。去茯苓白朮加山藥熟地名金水六君煎。
白話文:
白芍、當歸、遠志、熟地、五味子、肉桂、人參、黃耆、茯苓、白朮、陳皮、甘草,以薑棗引經。
上面藥方去掉遠志、五味子、陳皮,加入川芎,就叫做十全大補湯。
以上五個方子,用於治療火症的五種症狀。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飲食不進,導致痰癖,時常咳嗽吐痰,或胃氣虛寒,稍微活動就嘔吐。凡是虛瘧以及各種疾病後遺症導致的痢疾,都應該用此方調理。
人參、白朮、橘皮、半夏、茯苓、甘草。
上面藥方去掉人參、白朮就叫做二陳湯。去掉半夏、茯苓,加入白芍就叫做益黃散。去掉茯苓、白朮,加入山藥、熟地就叫做金水六君煎。
四君子湯
治脾胃不和。飲食不進。泄痢虛飽。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上方加川芎當歸名加味四君子湯。加川芎當歸黃耆柴胡丹皮名益脾清肝散。
理中湯
治虛寒胃痛。嘔吐不絕。泄瀉完穀不化。此太陰陽明兩經藥也。
人參,白朮(炒),乾薑,甘草
上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建中湯
白話文:
四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不和,表現為飲食不進、腹瀉或腹脹等症狀。
理中湯用於治療虛寒胃痛、嘔吐不止、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屬於太陰和陽明兩經的藥物。
建中湯無具體描述,需補充更多資訊。
治肝虛不能生火。以致火不能生土。用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甲己化土也。再加肉桂補肝之子。益土之母。以培其生化之原。凡脾胃不和。飲食不進。其外見症。兩脅寒痛。泄痢小腹痛。用此治之。
白芍,肉桂,甘草,(謙按。此方當加飴糖。庶合仲聖之旨。)
上方加黃耆名黃耆建中湯。
香連丸
治脾胃兩經中濕火。傳變大腸。泄痢無度。裡急後重。
黃連,木香(不宜見火)水丸。
晚村批醫貫云。近日香連丸。絕非舊法。雜用消克瀉下之藥。人自為政。亦名香連。殺人如麻。真可痛恨。
白話文:
肝氣不足無法生火,導致火氣無法滋養脾土。因此用白芍的酸味和甘草的甜味,以甲己相生之理化生脾土。再加入肉桂補益肝氣,如同補益脾土的母親,從根本上促進脾胃生化功能。凡是脾胃失和,飲食不思,出現兩肋寒痛、泄瀉腹痛等症狀,可用此方治療。
白芍、肉桂、甘草,(註:此方應加入飴糖,方能符合仲景之旨。)
上方再加黃耆,名為黃耆建中湯。
香連丸
治脾胃濕熱下注大腸,導致泄瀉不止,裡急後重。
黃連、木香(忌火),製成水丸。
晚村批醫貫云:近來香連丸,已非舊法,混用消克瀉下的藥物,自行更改藥方,也稱為香連丸,如同殺人如麻,令人痛恨。
上五方。治土之五症。
瀉白散
凡屬肺熱咳嗽。皆當加減用之。咳加桔梗百合。痰加貝母。渴加知母。有食加枳實。
桑皮(蜜炙),骨皮,甘草
上方加人參茯苓青皮陳皮五味知母天冬名人參平肺散。
生脈散
治暑傷元氣。汗出過度。倦怠嗜臥。如有虛熱口渴。不思飲食。輕者合四君子湯。重者合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上五方。治土之五症。
瀉白散
凡是屬於肺熱咳嗽的,皆可加減使用此方。咳嗽加桔梗百合,痰多加貝母,口渴加知母,有食積加枳實。
桑皮(蜜炙),骨皮,甘草
上方再加上人參、茯苓青皮、陳皮、五味子、知母天冬,稱為人參平肺散。
生脈散
治療暑熱傷及元氣,汗出過多,倦怠嗜睡,如有虛熱口渴,不思飲食。症狀較輕者,可與四君子湯合用。症狀較重者,可與補中益氣湯合用。
人參,麥冬,五味
上方如無人參。以枸杞代之。
生金滋水飲
凡傷寒熱退後。有易補之陰。有難動之陽。皆當以此養之。其見症或汗後煩躁未除。口渴微熱大便艱澀。小便短赤即是。又有一種少陽陽明症。手足腫痛。皆火燥生風。風淫末疾。不必俟其汗後。當即以此方。加柴芩與之。無不效也。
生地,丹皮,當歸,白芍,人參,麥冬,白朮(生用),甘草,棗姜引。
上方去丹皮麥冬加川芎茯苓名八珍湯。
黃耆湯
白話文:
人參、麥冬、五味。
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枸杞代替。
這方叫做生金滋水飲,適用於傷寒熱退後,需要滋補陰氣,但陽氣又虛弱難以活動的情況。表現為汗後煩躁未消、口渴微熱、大便乾澀、小便短赤。也適用於少陽、陽明症,手足腫痛,皆因火燥生風,風邪入侵所致。不一定要等到發汗後才用,可以立即服用。加柴胡、黃芩效果更佳。
生地、丹皮、當歸、白芍、人參、麥冬、白朮(生用)、甘草、棗姜引。
去掉丹皮和麥冬,加川芎、茯苓,叫做八珍湯。
黃耆湯。
治肺氣大虛。腠理不固。寒症至矣。或小腹隱痛。大便不實。小便頻數無度。經夜不寐。盜汗不止。命門火衰。精滑夢遺。此方通治之。其盜汗自汗。尤為緊要。
黃耆(蜜炙),白朮,當歸,遠志(蜜炙),棗仁(炒研),骨脂,薑棗引。
上方去黃耆骨脂加人參熟地甘草名七福飲。
補中益氣湯
凡六經內傷外感。及暑月勞倦發熱。或汗出不止。但用本方。加白芍一錢。痢疾腹痛已除。瀉猶未止。是脾氣下陷也。加酒炒白芍三錢。瘧疾發久。形體尪羸。無論六經。皆當加半夏一錢。(合六君意也),即有外感。不過加黃芩一錢。(則又合小柴胡矣)凡婦女胎前氣虛。
白話文:
治療肺氣虛弱,導致腠理不緊,容易受寒入侵的症狀。患者可能出現小腹隱隱作痛、大便不成形、小便頻密無度、夜間難以入睡、盜汗不止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腎氣不足,導致精液滑脫、夢遺等問題。這個方子可以治療以上所有症狀,其中盜汗和自汗尤其重要。
方劑包括蜜炙黃耆、白朮、當歸、蜜炙遠志、炒研棗仁、骨脂,以薑棗引。
去除黃耆和骨脂,加入人參、熟地、甘草,則稱為七福飲。
補中益氣湯可用于治療六經內傷、外感風寒,以及夏季勞累導致發熱、汗出不止等症狀。可根據症狀加白芍、酒炒白芍、半夏、黃芩等藥物。例如,痢疾腹痛已止但腹瀉未止,可加酒炒白芍三錢,因為是脾氣下陷所致。瘧疾久病體虛,無論屬於六經哪一經,都應加半夏一錢,此為合六君之意。若有外感,則加黃芩一錢,此又合小柴胡湯之義。婦女懷孕期間氣虛,亦可用此方。
以致胎動不安。小產崩漏。或產後血虛發熱。但加酒炒白芍二錢。此方凡屬中宮虛損。病後失調。無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內傷。脾胃先病。治先補土。此方是也。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甘草,薑棗引。(謙按。此方當以參耆為君。歸術為臣。陳草為佐。升柴為使。而分兩君臣但以錢計。佐使以分計。庶與東垣立方之旨合。蓋上中之宣劑也。
上方加白芍五味名調中益氣湯。去當歸白朮陳皮加白芍五味名人參益氣湯去柴胡加茯苓五味名參耆補脾湯。
白話文:
這方子能治療胎動不安、小產崩漏或產後血虛發熱等症狀。特別適合中宮虛損、病後失調的患者。倪氏說,七情內傷會先傷脾胃,因此治療要先補土,這個方子就是如此。
方子由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當歸、陳皮、柴胡、升麻、甘草、薑棗引組成。其中參耆為君,歸術為臣,陳草為佐,升柴為使。
這個方子加白芍五味叫做調中益氣湯;去當歸白朮陳皮加白芍五味叫做人參益氣湯;去柴胡加茯苓五味叫做參耆補脾湯。
上五方。治金之五症。
六味飲
治腎水不足。虛火上升。消爍真陰。變為潮熱咳嗽消渴虛勞等症。易曰。雨以潤之。此方是也。
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上方加五味名都氣飲。加五味生地柴胡名抑陰地黃丸。加五味生地柴胡歸尾去萸肉名滋陰腎氣丸。去茯苓澤瀉加川芎當歸川楝子使君子赤茯苓名九味地黃丸。
疏肝益腎湯
白話文:
上方的六味飲可以治療腎水不足引起的虛火上升,以及因此導致的真陰消耗、潮熱咳嗽、消渴、虛勞等症狀。就像《易經》中說的「雨以潤之」,這個方子就是滋潤腎水的良方。它由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六味藥組成。在這個基礎上,添加五味藥材的稱為都氣飲;添加五味藥材以及生地、柴胡的稱為抑陰地黃丸;添加五味藥材、生地、柴胡和歸尾,去除萸肉的稱為滋陰腎氣丸;去除茯苓、澤瀉,添加川芎、當歸、川楝子、使君子、赤茯苓的稱為九味地黃丸。此外,還有疏肝益腎湯可以治療相關病症。
凡胃脘痛大便燥結者。肝血虛也。此方主之。逍遙散所不能愈者。此方妙。
柴胡,白芍,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上方加歸身棗仁山梔名滋腎清肝飲。
八味丸
治命門三焦火衰。元陽虛憊。變為泄瀉腹脹。陽痿精寒不育。兩膝痠痛。腰軟無力。兩目昏花。悉以此方治之。易曰。日以烜之。此方是也。
附子,肉桂,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謙按。方中加牛膝車前名濟生腎氣丸。腎寒肝熱者最宜。)
白話文:
凡是胃脘疼痛、大便乾燥的人,都是肝血不足。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這種病症,逍遙散無法治癒的,這個藥方就很有效。
藥方成分有柴胡、白芍、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這個藥方加上歸身、棗仁、山梔,叫做滋腎清肝飲。
八味丸用於治療命門、三焦火衰,元陽虛弱,導致腹瀉、腹脹、陽痿、精寒不育、兩膝痠痛、腰軟無力、兩目昏花等症狀。易經說:「以太陽照耀之」,這個藥方就是這個道理。
藥方成分有附子、肉桂、熟地、山藥、萸肉、丹皮、茯苓、澤瀉。
這個藥方加上牛膝、車前,叫做濟生腎氣丸,最適合腎寒肝熱的人。
上方加五味鹿茸名十補丸。去山藥萸肉丹皮茯苓加牛膝甘草名鎮陰煎。
右歸飲
凡命門虛寒等症。八味丸治之不愈者。宜服此方。見症已詳八味丸下。
附子,肉桂,熟地,枸杞,山藥,萸肉,杜仲,甘草
上方去甘草加當歸鹿膠菟絲即右歸丸。
左歸飲
白話文:
上方加上五味鹿茸,稱為十補丸。去掉山藥萸肉皮茯苓,加上牛膝甘草,稱為鎮陰煎。
右歸飲用於命門虛寒等症,八味丸無法治癒者,宜服用此方。症狀詳見八味丸說明。
藥材包括附子、肉桂、熟地、枸杞、山藥、萸肉、杜仲、甘草。
上方去掉甘草,加上當歸、鹿膠、菟絲,稱為右歸丸。
左歸飲……
治腎水乾枯。虛火上蒸脾胃。陰土受虧。以致飲食不進。大使燥結。甚至三陽癃閉。變成噎鬲。治之於早。無不愈也。嘗以此方加歸芍。治傷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飲。此必服攻伐寒涼之藥過多也。此方救之。治瘧疾而兼燥症。熱重寒輕者。此方更妙。
熟地,枸杞,山藥,萸肉,茯苓,甘草
上方去茯苓甘草加龜膠鹿膠菟絲牛膝即左歸丸
上五方。治水之五症。
白話文:
腎臟的水分枯竭,虛火上蒸,損傷脾胃,導致飲食不進,大便乾燥,甚至三陽經脈阻塞,變成噎住的感覺。如果及早治療,都能痊癒。這個方子曾經加入歸脾湯,治療傷寒舌頭黑、嘴唇焦、口渴難耐的病人,這是因為服用寒涼藥物過多造成的。這個方子可以救治他們。治療瘧疾伴隨燥熱症,熱重寒輕的患者,這個方子更有效。
這個方子由熟地、枸杞、山藥、萸肉、茯苓、甘草組成。去除茯苓和甘草,加入龜膠、鹿膠、菟絲子和牛膝,就成了左歸丸。
以上五個方子,可以治療水的五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