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本草問答》~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卷上五

問曰:飴糖與米酒皆是曲糵所化,何以飴糖甘潤而性不升哉?

白話文:

有人詢問:「飴糖和米酒都是由麥芽(曲糵)釀造而成的,為什麼飴糖滋潤而性質不升發呢?」

答曰:,酒由醞釀自然流出,得氣之化為多,故氣盛而升。飴糖熬煮逼之使出,得氣之化少,故味盛而氣不升。蓋酒得天之氣厚而升,飴得地之味厚而補。仲景建中湯用飴糖正取其補中宮也,觀白乾酒升而不守,飴糖守而不升。米酒能升能守,分別處全在氣味厚薄辨藥性者,貴詳究其理也。

白話文:

問題:飴糖和米酒都是由發酵的糖分變化而來,為什麼飴糖甜而潤滑,但是它的性質卻不向上升呢?

回答:酒是經由自然發酵流出來的,它所吸收的天地靈氣較多,所以氣盛而會往上蒸散。飴糖是經由熬煮逼迫出來的,它所吸收的天地靈氣較少,所以味道濃鬱但氣不會往上蒸散。酒因為吸收的天地靈氣醇厚所以能往上蒸散,飴糖因為吸收的地之精華醇厚所以能補益中氣。仲景的建中湯方會使用飴糖,就是因為它能補益中氣。觀察白乾酒,會發現它能往上蒸散但無法留住;飴糖能留住但無法往上蒸散;米酒則能往上蒸散又能留住。其中差異的原因,在於藥物本身的氣味醇厚與否。辨別藥物性質的人,必須詳盡地研究其中道理。

問曰:,芒硝、大黃、巴豆、葶藶、杏仁、枳殼、厚朴、牛膝、苡仁、沉香、降香、鐵落、赭石、檳榔、陳皮等物,皆主降矣。或降而收,或收而散,或降而攻破,或降而滲利,或入血分,或入氣分,又可得而詳歟?

白話文:

問題:芒硝、大黃、巴豆、葶藶、杏仁、枳殼、厚朴、牛膝、苡仁、沉香、降香、鐵落、赭石、檳榔、陳皮等中藥材,都具有降下的作用。但有的藥物降下而收斂、有的藥物收斂而散發、有的藥物降下而攻破、有的藥物降下而滲利,有的藥物進入血分、有的藥物進入氣分,那麼這些藥物的具體作用是否可以詳細說明呢?

答曰:,凡升者皆得天之氣;凡降者,皆得地之味。故味厚者,其降速;味薄者,其降緩。又合形質論之,則輕重亦有別矣。芒硝本得水氣,然得水中陰凝之性而味鹹,能軟堅下氣分之熱,以其得水之陰味而未得水中之陰氣,故降而不升。且水究屬氣分,故芒硝凝水之味,純得水之陰性而清降氣分之熱,與大黃之入血分究不同也。大黃味苦大寒,是得地火之陰味而色黃,又為火之退氣所發見,故能退火,專下血分之結。以味厚且有烈氣味,既降而氣復助之,故能速下。寒性皆下行,如白芍、射干味能降利,皆以其味苦,與大黃之降下其義一也。大黃苦性更甚,白芍苦性較輕。故白芍只微降,而大黃則降之力大。

問曰:,黃連味苦以守而不走,而大黃獨攻利,此何也?

白話文:

回答:凡是能夠升發的藥物都得於天上陽氣,凡是能夠沉降的藥物都得於地下的陰味。所以味道濃厚的藥物,其沉降作用快;味道淡薄的藥物,其沉降作用緩慢。再結合藥物的形質來論述,輕重也有分別了。芒硝原獲自水氣,卻因水中的陰寒凝結性質而味鹹,所以能軟化堅硬的物質,並且降低氣分的熱性,因為芒硝得自於水中的陰味,卻沒有得到水中的陰氣,所以具有沉降而不升發的作用。而且水畢竟屬於氣分,所以芒硝凝結水之味,單純地得到了水的陰性,而清降氣分的熱性,與大黃進入血分是完全不同的。大黃味苦大寒,是因為取得地火之陰味而呈現黃色,並且為火之退氣所產生的,所以能夠退火,專門降低血分的鬱結。由於味道濃厚,又有辛烈的氣味,既有沉降的作用,又有氣的作用幫助它,所以能迅速地沉降。寒性的藥物都具有沉降的作用,例如白芍、射干,它們的味道都能夠降利,都是由於它們的味道苦,與大黃的沉降作用意義相同。大黃的苦性更為強烈,白芍的苦性較為輕微。所以白芍只有輕微的沉降作用,而大黃則具有強大的沉降作用。

問:黃連味道苦澀,能鎮守而不外走,而大黃卻專攻瀉下,這是什麼原因呢?

答曰:,同一苦味,而黃連之質枯而不澤,大黃之質滑潤有汁,故主滑利,又黃連純於苦味而無氣,故守而不走。大黃純於苦味,而又有雄烈之氣,以氣行其苦味,則走而不守,所以與黃連別也。

白話文:

問題:黃連因為它的苦味能夠穩定而不散發,而大黃卻能夠有攻擊性地促進排泄,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相同都是苦味,但黃連的質地乾枯不滋潤,大黃的質地滋潤有汁液,所以主於滑利。而且黃連純粹是苦味而沒有氣味,所以守而不走動。大黃純粹是苦味,但又有雄烈之氣,藉著氣把苦味運行,則走而不守,因此與黃連不相同。

問曰:,大黃苦寒之性自當下降,而巴豆辛熱之性,宜與大黃相反,何以亦主攻下?而較大黃之性尤為迅速,此又何說?

白話文:

問題:大黃性味苦寒,理當往下走,而巴豆性味辛熱,應與大黃相反,為什麼也主攻下?而且比大黃的瀉下作用更快,這是什麼原因?

答曰:,此又以其油滑而主下降,其能降下則是油滑所專主,而非辛熱所專主也。凡食麻油、當歸,皆能滑利下大便,巴豆、蓖麻子皆有油,皆滑利皆能下大便。但麻油不熱,則其行緩不辛,則氣不走竄,故其下大便也緩。蓖麻子味辛氣溫,是有氣以行其油滑之性,故其行速。巴豆之油與麻油、蓖麻同一滑性,而大辛則烈,大熱則悍,以悍烈行其滑利,故剽劫不留也。麻仁亦油滑,而無辛烈之性,故但能潤降不能速下。葶藶亦有油,自能滑利,又有辛味,是與巴豆之辛而有油相似。其味又苦,是又與大黃之苦而滑潤相似。然則葶藶隱寓巴豆、大黃二者之性,故能大瀉肺中之痰飲膿血,性極速降。蓋有大黃、巴豆之兼性,誠猛藥也。恐其太峻,故仲景必以大棗補之,杏仁亦有油,但得苦味而無辛烈之氣,故降而不急。

問曰:,同是降氣,何以杏仁、葶藶歸於肺,而枳殼、厚朴歸於脾胃哉?

白話文:

回答:因此,它(麻油)還能主導腸胃下行的緣故是,是因它性油滑的關係,而非辛熱。凡是食用麻油、當歸,都能夠潤滑大便,使之通暢;巴豆、蓖麻子都有油,都有通暢、滑利的作用,都能夠使大便通暢。但麻油不熱,所以它的運行緩慢,不辛,所以氣不會竄走,所以它使大便通暢的作用也較緩慢。蓖麻子味辛氣溫,有氣以促進其油滑的性質,所以它的作用較快。

巴豆的油與麻油、蓖麻具有相同的滑利性質,但它非常辛辣,非常熱,以強烈辛熱促進其滑利的作用,所以它攻下劫掠、不留餘地。麻仁也油滑,但沒有辛辣的性質,所以它只能潤滑下降,不能夠急速瀉下。葶藶也有油,本身就能夠滑利,還有辛味,這與巴豆的辛辣而有油相似。它的味道又苦,這又與大黃的苦而潤滑相似。因此說,葶藶隱含著巴豆、大黃兩種性質,所以能夠大瀉肺部的痰飲膿血,性質極其速降。它具備了大黃和巴豆的作用,確實是猛烈的藥品。恐怕它太過猛烈,因此仲景必須用大棗來加以補充。杏仁也有油,但只有苦味而沒有辛辣的味道,所以它使腸胃下降的作用不那麼強烈。

詢問說:同樣都是降氣,為什麼杏仁、葶藶歸屬於肺,而枳殼、厚朴卻歸屬於脾胃呢?

答曰:,葶藶、杏仁色白屬金,枳殼,厚朴皆木之質,木能疏土,故歸脾胃。枳殼木實,味比厚朴稍輕,故理胃氣,厚朴木皮味比枳殼更重,故理脾氣。觀仲景用枳殼治心下滿,用厚朴治腹滿,可知枳殼、厚朴輕重之別。

問曰:,陳皮亦木實也,能治胃兼治脾,並能理肺,何也?

白話文:

問題:既然都是用來降低氣的作用,為什麼杏仁和葶藶作用於肺,而枳殼和厚朴則作用於脾胃呢?

答道:葶藶、杏仁色白屬金,枳殼、厚朴都是木質,木能疏導土壤,所以歸於脾胃。枳殼是木實,味道比厚朴略微輕一些,所以調理胃氣,厚朴是木皮,味道比枳殼更重一些,所以調理脾氣。觀察仲景用枳殼來治療心下滿,用厚朴來治療腹滿,可以知道枳殼、厚朴輕重之分的不同。

有人問道:陳皮也是木果,但它既能治療胃病,又能治療脾病,還能調理肺部,為什麼?

答曰:,陳皮兼辛香,故能上達於肺;枳殼不辛香,故不走肺,厚朴辛而其氣太沉,故不走肺,然肺氣通於大腸,厚朴行大腸之氣,則肺氣得泄。仲景治喘所以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且用藥非截然分界,故枳、橘、樸往往互為功用,醫者貴得其通。檳榔是木之子,其性多沉,故治小腹疝氣。然沉降之性自上而下,故檳榔亦能兼利胸膈且味不烈,故降性亦緩。沉香木能沉水,味又苦降,又有香氣以行之,故性能降氣,茄楠香味甘,則與沉香有異,故茄楠之氣能升散,而沉香之氣專下降。服茄楠則噫氣,服沉香則下部放屁,可知其一甘一苦升降不同矣。降香味苦色紅,故降血中之氣,能止吐血。牛膝之降則以形味為治,因其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下行。鐵落之降以金平木、以重鎮怯也,故能止驚悸已癲狂。赭石亦重鎮而色赤,又入血分,故一名血師,以其能降血也,血為氣所宅。旋覆代赭石湯止噫氣者,正是行血以降其氣也。夫降而沉者,味必苦質必重;降而散者,味必辛氣必香;降而滲利者,味必淡氣必薄。苡仁、澤瀉、車前子、茯苓皆味淡氣薄,皆屬陽中之陰,不能行在上之清竅,故皆行在下之清竅,而能利小便。降而攻破者,味必厚、氣必烈、功兼破血,乃能攻積。蓋只有氣則積為痰水,不能結硬。凡結硬者,皆雜有血,然單有血而無氣以湊之,亦為死血,而不結硬。惟氣附血而凝,血合氣而聚,然後凝為堅積。三稜破血中之氣,莪朮破氣中之血,故皆能破積。三稜味但苦而不辛,破血之力多而散氣之力少。莪朮兼辛味,能行氣以破血,則氣血兩行,與積聚尤為合宜,故諸方多用莪朮。薑黃氣味俱厚,故行氣行血。鬱金乃薑黃之子,而氣薄味勝,故行血之功甚於行氣。

白話文:

問題:陳皮也是一種植物的果實,它既能治療胃的問題,也能對脾有好處,還能調理肺部,這是為什麼呢?

答道:陳皮結合了辛味和香氣,所以能夠上達於肺;枳殼沒有辛味和香氣,所以不能走肺;厚朴有辛味,但其氣勢過於沉降,所以不能走肺,但是肺氣與大腸相通,厚朴能運行大腸之氣,則肺氣得到舒展。張仲景治療喘病,所以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而且用藥不是截然分界,所以枳殼、橘皮、厚朴往往互相發揮功用,醫者貴在掌握其通達。檳榔是木之子,性質多沉降,所以用於治療小腹疝氣。

然而,沉降的性質自上而下,所以檳榔也能兼利胸膈,且味道不強烈,所以降性也緩和。沉香木能沉水,味道又苦降,又有香氣以流通之,所以能降氣,茄楠香味甘甜,則與沉香不同,所以茄楠之氣能升散,而沉香之氣專門下降。服用茄楠則打嗝,服用沉香則下部放屁,可知道它們一個甘一個苦,升降不同了。降香味苦色紅,所以能夠降血中之氣,能止吐血。牛膝的降性是根據形狀和味道來治療,因為其根部深,味道苦,所以能引水火向下運行。鐵落的降性是利用金平木,以重鎮怯也,所以能夠止驚悸,治癲狂。赭石也是重鎮,色赤,又入血分,所以一名血師,以其能降血也,血為氣所居住。旋覆代赭石湯止噫氣,正是運行血以降低其氣。

凡是既降且沉的,味道必定苦,質地必定重;既降且散的,味道必定辛,氣味必定香;既降且滲利的,味道必定淡,氣味必定薄。苡仁、澤瀉、車前子、茯苓皆味淡氣薄,皆屬陽中之陰,不能運行在上之清竅,所以皆運行在下之清竅,而能利小便。既降且攻破的,味道必定厚,氣味必定強烈,兼具破血的功效,才能攻積。蓋只有氣則積為痰水,不能結硬。凡結硬者,皆雜有血,然單有血而無氣以湊之,亦為死血,而不結硬。惟氣附血而凝,血合氣而聚,然後凝為堅積。三稜破血中之氣,莪朮破氣中之血,故皆能破積。三稜味但苦而不辛,破血之力多而散氣之力少。莪朮兼辛味,能行氣以破血,則氣血兩行,與積聚尤為合宜,故諸方多用莪朮。薑黃氣味俱厚,故行氣行血。鬱金乃薑黃之子,而氣薄味勝,故行血之功甚於行氣。

問道:凡是用來治療上焦的藥物,都會沉降到中下焦,而上焦氣機逆亂,怎麼才能讓藥物以降呢?

問曰:,凡降藥皆沉入中下焦,其上焦逆氣,何以降之哉?

答曰:,降藥雖沉,然未有不由上焦而下者也,故赭石能從上焦以墜鎮,檳榔能兼利胸膈。大抵氣性重且速者,直達下焦,而不能兼利上焦。氣味輕且緩者,則皆能降利上焦。葶藶瀉肺;杏仁利肺;射干微苦,利喉中痰;厚朴花性輕,利膈上氣;川貝母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氣;旋覆花味鹹質輕,故潤肺降痰;陳皮之氣味不輕不重,故可降上焦,可降中焦。惟木香氣浮味沉,上中下三焦皆理他如性之重者。橘核、楂核、荔枝核皆專治下焦之氣,性之速者,如大黃、巴豆、牛膝則直走下焦,同一行氣又別其輕重浮沉,用之得當,自無謬差。

白話文:

問:所有能降低氣的藥物都作用於身體的中下部,如果上部有逆氣,怎麼能降低它呢?

回答說:沉降類的中藥雖然下沉,但也沒有不從上焦而下來的,所以赭石可以從上焦以墜鎮,檳榔能夠兼利胸膈。總的來說,氣味重且快的中藥,直達下焦,而不能兼利上焦。氣味輕且緩的中藥,則都能降利上焦。葶藶瀉肺;杏仁利肺;射干微苦,利喉中痰;厚朴花性輕,利膈上氣;川貝母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氣;旋覆花味鹹質輕,故潤肺降痰;陳皮之氣味不輕不重,故可降上焦,可降中焦。只有木香氣浮味沉,上下中三焦都能條理它,就如同性質重的中藥一樣。橘核、楂核、荔枝核皆專治下焦之氣,性質快的中藥,如大黃、巴豆、牛膝則直走下焦,同是行氣卻又分輕重浮沉,用之得當,自無謬差。

問曰:凡是藥物,根部的性質多半趨於升發,果實部的性質多半趨於下降,莖和幹的性質多半趨於平和,枝條和葉子的性質多半趨於疏散,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

問曰:,凡藥,根之性多升,實之性多降,莖身之性多和,枝葉之性多散,請示此何以故?

答曰:,根主上生,故性升;子主下垂,故性降;莖身居中,能升能降,故性和;枝葉在旁,主宣發,故性散。然每一藥性,或重在根,或重在實,或重在莖,或重在葉,各就其性之所重以為藥之專長,未可泛泛議論也。

白話文:

問:一般而言,藥物的根部多半具有提升的特性,果實則多具有下降的特性,莖幹則多半具有平衡的作用,而枝葉則多具有散發的特性,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藥物根部主要向上生長,因此藥性往上升;果實主要向下生長,因此藥性往下降;莖稈居於中間,既能向上生長,又能向下生長,因此藥性平和;枝葉位於兩側,主要作用是散發香氣,因此藥性發散。但是,每一種藥物的藥性,或主要在根部,或主要在果實,或主要在莖稈,或主要在葉片,各取其藥性最顯著的部分作為藥物的特點,不能籠統地討論。

問:既稱根莖葉的特性,各有專擅,現在先以根來說,有哪些藥物具有升提的特性?請說明。

問曰:,根實莖葉之性,既名有專長矣。今且先以根論,其根之升性獨專者,有如何藥?請明示之。

答曰:,根之性多升,又須視其形色氣味皆專重於根者,則專取其根用之。有如升麻,其根大於苗,則根之得氣厚,故專取其根。又其根中多孔竅,是吸引水氣以上達苗葉之孔道也,故其性主上升。氣味辛甘,又是上升之氣味,合形味論性,皆主於升,故名升麻,是為升發上行之專藥。又如葛根,其根最深,吸引土中之水氣以上達於藤蔓,故能升津液,又能升散太陽、陽明二經,取其升達藤蔓之義。葛根藤極長,而太陽之經脈亦極長,葛根引土下之水氣以達藤蔓太陽,引膀胱水中之陽氣以達經脈,其理相同。故葛根能治太陽之痙,助太陽經由膀胱水中而達其氣於外也。根色純白屬金,又能吸水氣上升,是金水相生之物,又能引津氣以治陽明之燥。葛根與升麻不同,葛根根實,故升津而不升氣;升麻根空有孔道以行氣,故升氣而不升津。黃耆亦根中虛松有孔道,惟升麻味不厚,故升而不補。黃耆味厚,故升而能補也。黃耆根深長至數尺,取耆者不用鋤掘力拔出土,以其根無旁枝也。據此則知其性直達,又其根內虛松,能通水氣,直引上下黃泉之水氣以上達於苗,故能升達人之元氣,以充發於上,達於表。人之元氣生於腎,出於膀胱之水中,循氣海之膜網而上達胸膈,以至於肺,充於皮毛。黃耆內虛鬆通達,象人膜網能引土下黃泉之水氣,以上貫苗葉,象人元氣由腎達肺以至表,故黃耆能升達元氣,托裡達表。

白話文:

問:既然根、果實、莖、葉各有其特點和專長,現在我們先來談談根部。那些根部具有獨特提升作用的藥物有哪些?請具體說明。

答說:藥物的根部性質多數是升發的,但還需要檢視它的外觀、顏色、氣味,如果都特別集中在根部,就可以專門取它的根來使用。例如升麻,它的根比莖葉大,所以根部吸收的氣味很足,因此專門取它的根來用。此外,它的根部有很多孔洞,是吸引水氣上升到莖葉的通道,所以它的性質是上升。它的氣味辛甘,也是上升的氣味,結合外觀、氣味來判斷它的性質,都屬於上升,因此命名為升麻,是專門治療升發上行的藥物。又如葛根,它的根最深,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氣上升到籐蔓,因此可以升發津液,還能升散太陽和陽明兩條經絡,取其升達籐蔓的意義。葛根的籐蔓很長,而太陽經的脈絡也很長,葛根將土壤中的水氣引到籐蔓太陽,將膀胱水中的陽氣引到經絡,其道理是一樣的。因此葛根可以治療太陽的痙攣,幫助太陽經透過膀胱水將其氣發散到體外。葛根的顏色純白,屬於金,又可以吸收水氣上升,是金水相生的藥物,還能引發津氣來治療陽明的燥熱。葛根與升麻不同,葛根的根部實心,因此可以升發津液而不升發氣;升麻的根部有孔洞可以行氣,因此可以升發氣而不升發津液。黃耆的根部也是中間空虛鬆軟有孔洞,但是升麻的味道不濃鬱,所以只能升發而不能補益。黃耆的味道濃鬱,所以既能升發又能補益。黃耆的根部深長,可以達到數尺,採收黃耆時不用鋤頭或用力拔出土中,因為它的根部沒有旁支。由此可知它的性質直接通達,加上它的根部內部空虛鬆軟,可以讓水氣流通,直接引導上下黃泉的水氣上升到莖葉,因此可以升發人體的元氣,充實到上部,達到體表。人體的元氣生於腎,出自膀胱之水,沿著氣海的膜網上達胸膈,再到肺,充盈於皮毛。黃耆內部空虛鬆軟通達,像人體的膜網,可以引導土壤中的黃泉水氣,向上貫穿莖葉,像人體的元氣由腎到達肺再到體表,所以黃耆可以升發元氣,從裡到外扶助元氣。

問道:以上三種藥物,性質都以升浮為主,但治療的範圍卻各不相同,這是為什麼?

問曰:,以上三藥,性皆主升而主治各有不同者,何也?

答曰:,惟皆是根升之性,而又有形色氣味之不同,故主治各異。蓋以升麻通氣之孔道更大,兼有辛發之氣味,故其性純於升。黃耆色黃、氣溫、味純甘,故升而兼補。葛根色白、味微苦,故升而清火,不能補也,論藥者當細辨之。

白話文:

回答說,這些藥物都是具有昇舉性質的,但因為它們在形態、顏色、氣味和味道上有所不同,因此主治也不同。升麻通氣孔道的作用更強,加上辛、發散的氣味,因此其性質純粹於上升。黃耆顏色黃,氣溫,味道甘純,因此它既能升舉,又能補益。葛根顏色白,味道微苦,因此它既能升舉,又能清火,但不能補益。研究藥物的人必須要仔細分辨這些藥物的不同之處。

問道:

牛膝、靈仙、茜草都是根部,為何不主升而主降呢?

問曰:,牛膝、靈仙、茜草同是根也,何以不主升而主降哉?

答曰:,所謂根升者,必其氣味形色皆具升性,乃能升達。若牛膝等根既堅實,而形不空,則無升達之孔道;味既苦瀉而氣不發,則無升發之力;且其氣味既降,而根又深入,是又引氣歸根以下達,與升麻等之上行者義正相反,理可對勘而知也。

白話文:

問:牛膝、靈仙、茜草都是根,為什麼不主升而主降?

回答說:所謂根提升的藥物,必定是其氣味、形狀、顏色都具有上升的性質,才能升達。比如牛膝等根既堅硬實,形狀不空,那麼就沒有上升的孔道;藥味既苦瀉且氣不發揚,那麼就沒有升發的力量;且其氣味既降,根又深深紮入,這又引領藥氣歸根以下達,與升麻等藥物向上升的性質正好相反,道理可以對比而得知。

有人問道:藥草果實通常都具有下行的特性(降),這是為什麼呢?

問曰:,草木之實,性皆主降,何也?

答曰:,物下極則反上,物上極則反下。草木上生果實為已極矣,故返而下行;實核之性在於內斂,故降而兼收。

白話文:

問:草木之實,性皆主降,為什麼?

答曰: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走向反面,事物發展到最頂端就會走向衰落。草木在枝頭上生出果實已經是極限了,所以生長方向又轉而向下;果核的性質在於向內收斂,所以果核落下後又兼收並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