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卷下 (7)
卷下 (7)
1. 卷下三
問曰:,火熱二者,幾不可別,而《內經》以火屬少陽,以熱屬少陰,治火治熱用藥當如何分別?
答曰:,此不可辨,有如夏月天氣亢陽,烈日當空,揮汗淋漓,此為熱,乃天之陽也。有如燔柴炙炭,勢若燎原,此為火,乃地之陽也。少陰心腎,系人之坎離,雖心屬於火,亦如天之有日,積陽而成,非若麗本則明之火,故少陰不名為火,而名熱氣者,從其本於天之陽名之也。此氣雖屬於心,實根於腎,乃腎命門坎水中之一陽,交於心而成此熱氣,故中心煩熱。仲景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阿膠得阿井伏流之水,性能伏水中之陽;黃連大寒得水之性,故去熱;雞子黃滋補心液。三味乃填離清坎之藥,故治心內之熱。梔子苦寒,有皮膈象心包。內之子赤,正屬心之色。其花白色,當屬肺金。結子成赤,當屬心火。是為從肺入心,正治心中煩熱之藥。《內經》言心為君主,而肺為相傅之官,以制節心君之太過。梔子花白子赤,正是以肺金而歸制心火者也。故仲景治心中懊憹,必用梔子淡豆豉湯。豆為腎之谷,蒸發為豉,能升腎中水陰,以降心中之熱,觀此則知少陰心腎均屬熱氣,不作火論也。連翹有殼有子,亦似包與心中,氣味輕清,為清熱入心之品。蓮心得坎水之氣,上生於蓮子心中,有似人之心中,故入心中清熱。竹葉、寒水石、石膏均稟天水之寒氣,故治一切熱。地骨皮凌冬不凋,得水之陰,故治熱。元參色黑,入腎治熱。熱與火不同,有如大黃,是治火之藥,稟地氣,入後天之血分者也。芒硝是治熱之藥,稟天水之氣,入先天氣分者也。紫雪丹不用大黃,而用石膏、芒硝、犀角、羚羊、寒水石、金箔,皆本天水之陰以清熱也。牛黃清心丸有大黃入血分,有牛黃走膈膜,是入包絡,則本地火之陰以瀉火也。蓋天之陽在空中,為熱氣附於木,則燃為火。人之陽在心中,亦為熱附於血分,則歸包絡,合肝木而為火。知此則知熱與火有別,心腎陰虛則生熱,天王補心丹用二冬、二地、丹麥、元參,皆是益水陰,其濟心中之熱。骨蒸盜汗癆蒸是水氣外泄,陽越而熱,非火也,宜清潤收降,地骨皮、丹皮、知母、黃柏、冬桑葉、歸膠、地黃、麥冬、元參皆益天水之陰,以清熱也。知母葉至難死,拔之猶生,即此知其得水氣多,故清氣分之熱。夫氣屬陽,血屬陰,瘀血阻氣則陽不入陰,亦蒸熱汗出,宜破其血,使氣得入於血中則不壅熱。桃仁、丹皮、為主。仲景⿸鹿䖵蟲丸、溫經湯,皆主破血以通氣,氣通則熱不蒸,此為治熱之變法。諸瘡尖起作膿,每每發熱,乃是氣來蒸血,氣盛則血隨氣化,而成膿。如不發熱,則氣不盛,難於蒸膿,宜黃耆桂附以補氣,助其發熱而血乃化,痘證亦然,觀此則知熱屬氣分,與火之屬血分者不同,故藕汁、梨汁、萊菔汁、西瓜、珍珠、水晶石、元精石、寒水石皆得水氣以清熱。
白話文:
問:火和熱這兩者,幾乎難以分辨。《內經》卻將火歸屬於少陽,而將熱歸屬於少陰。那麼,在治療火和熱時,用藥應該如何區分呢?
答:這兩者確實不容易區分。好比夏天,天氣陽氣旺盛,烈日當空,人揮汗如雨,這屬於熱,是天的陽氣。又好比燒柴烤炭,勢頭像要燎原,這屬於火,是地的陽氣。少陰的心和腎,是人體中的坎卦和離卦,雖然心屬火,但也如同天上的太陽,是陽氣積聚而成,並非像火柴那種點燃就亮的火。所以少陰不稱為火,而稱為熱氣,是根據它本源於天的陽氣而命名的。這種氣雖然屬於心,實際上根源於腎,是腎命門坎水中一陽,交融於心才形成這種熱氣。因此,會出現心中煩熱的症狀。張仲景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阿膠得到阿井地下流動的水,性能夠伏藏水中的陽氣;黃連性大寒,得水的陰寒之性,所以能夠清熱;雞子黃能滋養心液。這三味藥是填補離卦,清降坎卦的藥物,所以能治療心內之熱。梔子性苦寒,外殼像心包,內部的子是紅色的,正是心的顏色。它的花是白色的,應屬肺金。結成紅色果實,應屬心火。這是從肺進入心的藥物,正是治療心中煩熱的藥物。《內經》說心是君主,而肺是輔佐的官員,用來制約心君的過盛。梔子花白子赤,正是用肺金來制約心火的。所以仲景治療心中懊惱煩悶,一定用梔子豉湯。豆子是腎的穀物,蒸製成豆豉,能升發腎中水陰,以降心之熱。由此可見,少陰心腎都屬於熱氣,不應當當作火來論。連翹有殼有子,也像包裹在心中,氣味輕清,是清熱入心的藥物。蓮心得到坎水之氣,從蓮子的中心向上生長,像人心一樣,所以進入心中清熱。竹葉、寒水石、石膏都秉承天水寒氣,所以能治療一切熱症。地骨皮在冬天也不凋謝,得到水的陰氣,所以能治熱。元參顏色黑,入腎經治熱。熱與火不同,例如大黃,是治療火的藥物,稟承地氣,進入後天血分。芒硝是治療熱的藥物,稟承天水之氣,進入先天氣分。紫雪丹不用大黃,而是用石膏、芒硝、犀角、羚羊角、寒水石、金箔,都是取用天水之陰來清熱。牛黃清心丸有大黃入血分,有牛黃走膈膜,是進入包絡,就是取用本地火的陰來瀉火。天的陽氣在空中,是熱氣,附在木上,就會燃燒成火。人的陽氣在心中,也是熱,附在血分,就歸於包絡,和肝木結合就形成火。了解這些就知道熱和火是有區別的。心腎陰虛就會產生熱,天王補心丹用二冬、二地、丹麥、元參,都是補益水陰,來緩解心中之熱。骨蒸盜汗,癆蒸是水氣外泄,陽氣外越而產生的熱,並不是火,應當清潤收斂下降,用地骨皮、丹皮、知母、黃柏、冬桑葉、龜膠、地黃、麥冬、元參都是補益天水之陰,來清熱的。知母的葉子非常難以死亡,拔起來還能生長,從這就可知它得到的水氣很多,所以能清氣分之熱。氣屬於陽,血屬於陰,瘀血阻礙氣的運行,就會導致陽氣不能進入陰分,也產生發熱出汗的現象,應當破除瘀血,使氣能夠進入到血中,就不會鬱積生熱。可以用桃仁、丹皮為主藥。仲景的蟅蟲丸、溫經湯,都是主要用來破除瘀血,以通暢氣機,氣通暢了,熱就不會產生。各種瘡瘍,尖端隆起化膿,常常會發熱,這是氣來蒸騰血脈,氣盛則血隨氣化,形成膿液。如果沒有發熱,說明氣不盛,很難形成膿液。可以用黃耆桂附來補氣,幫助其發熱,血才能化為膿。痘瘡也是這樣。由此可見,熱屬於氣分,和火屬於血分是不同的。所以藕汁、梨汁、蘿蔔汁、西瓜、珍珠、水晶石、元精石、寒水石都能得到水氣來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