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卷下 (3)
卷下 (3)
1. 卷下一
問曰:,人身之肝木,司風氣,不應巽卦而應震卦。與《內經》合,而與《周易》不合,何也?
答曰:,《周易》巽卦是冷處吹向熱處之風,乃烈風暴風,非人身之和風,中人則為中風、抽風。於風為常象,而於人為變病,非人身和暢之風也。《內經》所指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人身之風氣,則是陰退陽回之象,與震卦合德。故論人身肝木司風之氣化,當從《內經》東方生風之說。蓋風者,東方之氣,於卦為震,上二陰而下一陽即陰極陽生之象。在人屬厥陰經,厥者,盡也,逆也。陰盡而陽生,極而復返,故曰厥陰。所以《內經》言厥陰中見相火,是陽生於陰中,有象乎震,而成為肝生風木之臟。其體陰而其用陽,陽有餘則生熱風,陰有餘則生寒風。故凡中風、傷風,或為熱風,或為寒風,或熱深厥深為外寒內熱,或陰搏陽回為左旋右轉,皆系風木本藏之病。或發於四肢,或上於巔頂,是又厥陰經脈之病。今且將藥逐論之,肝之經脈與膽經同路而行,但分表裡。然皆由身側上項入腦,至巔頂。故凡柴胡、蔓荊能引少陽經者,皆能引入肝經以上於頭,而散風邪。蒼耳有芒角,得風氣所生之物,乃應東方勾芒之象。其質又輕,故入肝經,散頭目之風;而味苦,又兼清熱。鉤藤有鉤刺,亦入肝經,然系枝蔓,多主四達,故治肝筋脈之風熱。巡骨風、五加皮皆有毛,性辛溫,故能散肝經之風寒,祛周身之痹痛。川芎氣溫,溫者陰中之陽,恰是風木本氣,故入肝經。其氣走竄,而根性又主上升,故能至於巔頂以散風寒。亦有性不上升,而能上治頭痛者,仲景頭痛如破,用吳茱萸,此物速降,性不上頭,然能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充於頭,此為治臟腑而經脈自治也。天麻有風不動,無風獨搖,其搖者,木之和氣也;其不動者,金之剛氣也;氣微溫木也;味微辛,金也。是木受金制,金木合德之物。一莖直上,子復還筒而歸根,所以能通陽和陰,治頭目定驚癇。夫子復還筒而歸根,正如西洋所謂風起於冷處,吹至熱帶,復還而吹向兩極也。故以天麻為治風正藥。夫人得間氣而生者,為奇人;藥得間氣而生者,為奇藥。如天麻之木得金性,是間氣也,故為治風妙藥。白頭翁亦無風獨搖,有風不動。蓋白頭翁通身有毛,一莖直上,與天麻同知,其皆得風木條達之氣,故無風能搖。其色純白,是得金性,故有風不動。但其味苦,是治熱風之妙藥。仲景治產後中風,及痢疾後重者,是取其熄風火、達肝陽也。羌獨活皆一莖直上,有風不動,但味太辛,氣太溫,能散寒風,力甚於天麻,而兼能燥濕,不如天麻之剛柔得中也。桑寄生味酸枝繁,具木之性而生於桑上,桑者木中之金,寄生附之獨得金木之間氣,且根不黏土,純感風氣而生,為清散風木之妙藥。殭蠶得風而僵,故治風痙等症。風淫末疾,四肢麻木疼痛,用桂枝以散寒風,用槐枝、桑枝以散熱風,以枝橫行,故能四達。肝主筋,風在筋脈。用秦艽有筋紋者為引,味又辛散,故能溫散筋脈。續斷亦有筋,故皆主治筋脈,但秦艽紋左右扭轉,利於左右相交,續斷筋紋如骨節相連,故主接筋骨,去骨節間之風寒。杜仲有膜堅勒而不斷,象人身之筋膜。蓋人身兩腎之中一條白膜。上生而為肝中之大膈膜,由肝腸串插生出肉外,包周身之瘦肉,其瘦肉兩頭則生筋,筋又著於骨節之間。杜仲有膜,象人身之筋膜,故入肝腎,強筋骨也。肝脈下走足,脾又主筋,乾溼腳氣皆筋受病;《內經》云風勝濕,肝失風木之令,不能疏土,故濕流注。所以西醫言,凡是腳氣其尿必酸,木瓜酸收去濕,故治之。苡仁但治濕,宜兼風藥治之。虎脛骨辛溫,以金平木,治風寒腳氣,風從虎,虎應西方七宿,金制木也。乾腳氣是風熱,宜阿膠、龜板、地黃益陰氣使陽不動,以還其厥陰之本體。玉竹柔潤熄風,亦是此意。故諺云: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血足則肝陽不動,而風自熄。痛風症亦有寒風,有熱風,傷熱風則走痛,風鼓動而血不靜也;傷寒風則痹痛血,寒凝而氣不通也,均責其血。觀仲景紅藍花治風氣百疾,則知治風先治血之理。蟲感風化,凡瘡癬有蟲者,皆是血留滯,遇肝風熏發則化蟲。故用荊防以散風,歸地以和血,外用椒幾以殺蟲。癆蟲生於臟腑,瘀血得風而化者也。鰻魚蛇類又曲直形長,是得木氣居水色白,是又得金氣。據其形色論,是木遇金水而化生者也,癆蟲屬風木所化,遇鰻魚之氣味則感金水而消化矣。故治癆蟲,其骨能熏蚊化為水,此皆秉間氣而生之靈物也。獺肝亦然。其數應目,專得金水之精,故化風木所生之癆蟲,皆治風本所化者也。若風從濕化,而生之蟲,如仲景吐蛔用烏梅丸,是治風濕之蟲也。烏梅以斂陽,花椒以化陰,而風濕之蟲自化。觀烏梅丸,寒熱互用,則知陽動陰應則風生,反陽入陰則風熄。故陽氣怫鬱之微風宜散,薄荷、荊芥、防風、紫蘇、柴胡之類是矣;陰氣抑之暴風則宜溫,附子、川烏、白附子之類是矣。六經惟厥陰經陰中有陽,故有熱深厥亦深之病。風溫重證往往有此,法當但清其熱,犀角、羚羊、牛黃以透達之,外寒內熱此如西洋所說熱極於室中,則引寒風入戶穴之義,故但當撤其熱而風自不來。筋縮抽扯者,熱風也,宜羚羊角此物,角掛樹梢身懸而睡,知其筋最直,角尤其精風所在,故性微寒,功專舒筋。左右抽掣者,正如西洋所說熱帶往南則北風至,熱帶往北則南風至,循環而不能息也,故以秦艽之左右交者為引,以虎睛之能定風者為治。左右偏風,理皆如此,定風如白頭翁、天麻、羚羊皆可用之。筋緩不收,又是寒,必風也,宜桂附論者,不可稍混。
白話文:
[卷下一]
有人問說:人體的肝臟屬木,主導風的氣息,照理應該對應巽卦,卻反而對應震卦。《黃帝內經》的說法與此相符,但與《周易》的說法不合,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說:《周易》中的巽卦是指從寒冷處吹向炎熱處的風,像是強烈的暴風,並非人體內和煦的風。這種風吹到人身上就會導致中風、抽搐。它對於風來說是常態,但對於人來說卻是病態,並非人體和暢的風。《黃帝內經》所指的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主宰人體風氣,這是陰氣消退、陽氣回升的現象,與震卦的意涵相合。所以,討論人體肝木主導風的氣化,應該採用《黃帝內經》東方生風的說法。風是東方的氣,在卦象中對應震卦,下面一陽爻,上面二陰爻,象徵陰氣到達極點後陽氣開始生長。在人體中,則屬於厥陰經。厥的意思是盡頭、反向。陰氣到了盡頭,陽氣就會產生,達到極點後就會返回,所以叫做厥陰。因此,《黃帝內經》說厥陰中可見相火,這是陽氣從陰氣中產生,有如震卦的意象,進而成為肝臟產生風木的臟腑。肝臟本體屬陰,而作用屬陽。陽氣過盛則產生熱風,陰氣過盛則產生寒風。所以,凡是中風、傷風,有的屬於熱風,有的屬於寒風,或者熱邪深入導致四肢冰冷是外寒內熱,或者陰氣與陽氣互相搏擊導致身體左旋右轉,這些都屬於肝臟風木本質的疾病。病情可能發生在四肢,也可能向上至頭頂,這又屬於厥陰經脈的病變。現在開始逐一討論藥物,肝的經脈與膽經路徑相同,只是分屬表裡關係。但兩者都從身體兩側向上至脖子進入大腦,到達頭頂。所以凡是能引導少陽經的柴胡、蔓荊子等藥物,都能將藥性引入肝經,向上到達頭部,驅散風邪。蒼耳的果實有芒刺,是感受風氣而生的植物,對應東方勾芒之象。它的質地又很輕,所以能進入肝經,驅散頭部的風;而且味道苦,又兼具清熱的功效。鉤藤有鉤刺,也能進入肝經,但因屬於藤蔓,主要作用是向四面八方擴散,所以能治療肝經的風熱。巡骨風、五加皮都長有毛,性質辛溫,所以能驅散肝經的風寒,祛除全身的痹痛。川芎的藥性溫和,溫屬於陰中的陽,恰好是風木的本性,所以能進入肝經。它的藥性走竄,而根部又有上升的趨勢,所以能到達頭頂,驅散風寒。也有藥性不上升,但能治療頭痛的,像張仲景治療頭痛如破裂時,用吳茱萸,這種藥物能快速下降,藥性不向上走,但能降肝胃的寒氣,使之不向上衝到頭部,這屬於治療臟腑來使經脈自然恢復健康的治療方法。天麻這種植物,沒有風的時候會獨自搖動,有風的時候反而不動。它搖動的原因是木的和氣;它不動的原因是金的剛氣。氣味微溫屬木;味道微辛屬金。這是木受到金的制約,金木相互調和的產物。天麻一莖直上,果實又回歸到根部,所以能夠貫通陰陽,治療頭暈目眩、驚癇。果實回到根部,就像西方人所說的風起於寒冷處,吹到熱帶,再返回吹向兩極一樣。因此,把天麻視為治療風邪的正藥。人得到天地之間的奇異之氣而出生,是奇人;藥物得到天地之間的奇異之氣而生長,是奇藥。像天麻這種木本植物,卻帶有金的屬性,就是屬於得到了奇異之氣,所以是治療風邪的妙藥。白頭翁也是沒有風的時候會獨自搖動,有風的時候反而不動。這是因為白頭翁全身長滿絨毛,一莖直上,與天麻的道理相同,都是得到風木條達之氣,所以沒有風也能搖動。它的顏色純白,是得到了金的屬性,所以有風反而不動。但它的味道苦,是治療熱風的妙藥。張仲景用它來治療產後中風,以及痢疾後體虛的患者,就是取其熄滅風火、疏達肝陽的功效。羌活、獨活都是一莖直上,有風不動,但味道太過辛辣,藥性太過溫熱,能驅散寒風,作用比天麻強,但又兼具燥濕的功效,不像天麻的剛柔並濟。桑寄生味道酸澀,枝葉繁茂,具有木的屬性,而且生長在桑樹之上。桑樹是木中帶金的植物,桑寄生附著在其上,獨自得到金木之間的氣,並且根不接觸土壤,完全憑藉感受風氣而生長,是清散風木的妙藥。殭蠶因為感受到風而僵硬,所以能治療抽搐等症狀。風邪引起的末梢疾病,比如四肢麻木疼痛,可以用桂枝來驅散寒風,用槐枝、桑枝來驅散熱風,因為樹枝是橫向生長的,所以能通達四肢。肝臟主管筋,風邪容易侵入筋脈。用秦艽這種有筋紋的藥物作為引導,味道又辛散,所以能溫散筋脈。續斷也有筋紋,所以都能治療筋脈疾病,但秦艽的紋路是左右扭轉的,有利於左右相通,續斷的紋路像骨節相連,所以主要用於接續筋骨,去除骨節間的風寒。杜仲的樹皮有堅韌而不會斷裂的纖維,像人體的筋膜。人體兩腎之間有一層白色薄膜。向上生成為肝臟中的大膈膜,由肝臟腸道穿插生出肉外,包圍全身的瘦肉,瘦肉的兩頭則生出筋,筋又附著於骨節之間。杜仲的樹皮有膜,像人體的筋膜,所以能入肝腎,強筋健骨。肝經的脈絡向下行走至足部,脾也主管筋,乾濕腳氣都是筋的病變。《黃帝內經》說風能勝過濕,肝臟失去了風木的統領作用,不能疏導脾土,所以濕氣會停留在體內。所以西醫說,凡是患有腳氣病的人,尿液一定偏酸,木瓜味酸能收斂去濕,所以可以治療腳氣。薏苡仁只能治療濕,應該同時配合祛風藥物一起使用。虎脛骨性味辛溫,能以金來平抑木,治療風寒腳氣。風從虎而來,虎對應西方七宿,金能克制木。乾腳氣是風熱引起的,可以用阿膠、龜板、地黃等滋養陰氣的藥物,使陽氣不至於妄動,讓陰陽回歸到厥陰的本質。玉竹柔潤熄風,也是這個道理。所以諺語說:治風先治血,血行則風自滅。血充足,肝陽就不會妄動,風自然就會平息。痛風病也有寒風和熱風之分,感受熱風會導致走竄性的疼痛,風邪鼓動使氣血不穩定;感受寒風則會導致痹痛,寒氣凝滯使氣血不通,這些都應該從血液方面去治療。觀察張仲景用紅藍花治療風氣引起的各種疾病,就可知治風先治血的道理。昆蟲是感受風邪而化生的,凡是瘡癬有蟲者,都是因為血液停滯,遇到肝風熏蒸而化生為蟲。所以可以用荊芥、防風來驅散風邪,用當歸、熟地來調和血液,外用花椒來殺蟲。癆蟲生長在臟腑之中,是瘀血受到風邪影響而化生的。鰻魚、蛇類,身體彎曲細長,是得到了木的氣息,身體呈白色,又是得到了金的氣息。根據它們的形狀和顏色來判斷,是木遇到金水而化生出來的。癆蟲屬於風木所化,遇到鰻魚的氣味,就會感受到金水的力量而被消化。所以用它來治療癆蟲病,鰻魚的骨頭可以燻蚊子,使之化為水,這些都是秉持奇異之氣而生的靈物。水獺的肝臟也是如此。它的數量與眼睛的數目相應,專門得到金水的精華,所以能化解風木所生的癆蟲,都是治療風邪根本的藥物。如果風從濕邪轉化而來,而生出蟲子,比如張仲景用烏梅丸來治療蛔蟲,就是治療風濕引起的蟲症。烏梅能收斂陽氣,花椒能化解陰邪,那麼風濕所生的蟲子自然就會被消除。觀察烏梅丸,寒熱藥物相互搭配使用,就可知陽氣動則陰氣相應就會產生風邪,反之陽氣歸入於陰則風邪自滅。所以陽氣鬱結引起的輕微風邪,適合用發散的藥物來治療,比如薄荷、荊芥、防風、紫蘇、柴胡等;陰氣過盛引起的強烈風邪則適合用溫性的藥物來治療,比如附子、川烏、白附子等。六經之中只有厥陰經是陰中有陽,所以會有熱邪深入導致四肢冰冷的病症。溫病重症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治療方法應該以清除熱邪為主,用犀角、羚羊角、牛黃等藥物來透達熱邪。外寒內熱的這種情況就像西方人所說的:室內熱到極點,就會引來寒風進入門戶一樣,所以只需要清除熱邪,風邪自然就不會產生。筋脈拘攣抽搐,屬於熱風,應該用羚羊角來治療。羚羊角這種藥物,羚羊的角掛在樹梢,身體懸空而睡,可見它的筋脈最為伸直,角更是精華凝聚之處,故藥性微寒,專門用於舒筋。左右抽搐的情況,就像西方人所說的:熱帶往南吹,則會吹來北風;熱帶往北吹,則會吹來南風,循環往復,不能停止。所以應該用秦艽這種左右交錯的藥物作為引導,用虎睛這種能定風的藥物來治療。左右偏癱的病理也是如此,凡是能定風的藥物,像白頭翁、天麻、羚羊角等都可以使用。筋脈鬆弛,無法收縮,這是寒邪引起的,也是風邪所導致的,應該用桂枝、附子等藥物來治療,不可混淆。